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王臣第六)▪P4

  ..續本文上一頁書寫道:“初叁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眼赤。”馮楫亦著有傳頌古人的語錄,流行于當世。(五燈會元。蓮宗寶鑒)

  宋 吳秉信

  吳秉信。字子才,明州(浙江)人,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西元一一叁一~一一六二年),在朝廷任官。因爲與秦桧意見相違,被貶斥爲平民。于是回到故鄉在州城的南邊建築一間小屋,日夜寂然地靜坐修行。叫人做一個棺木,夜裏則在棺木中睡覺。每到天亮時,就叫童子敲叩棺木並唱曰:“吳信叟,歸去來,叁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歸去來!”吳秉信一聽到童子唱歌,即起來習禅課誦。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秦桧死去,因此又被朝廷召爲“禮部侍郎”,不久後又出任常州的知府。紹興二十六年(西元一一五六年),被召回京城,經過蕭山驿站的旅舍時,吳秉信靜坐休息,才過一會兒,即叫他的家人仔細靜聽,大家都聽到天樂之聲。吳秉信即說:“在清淨法界的本性中,因爲失念而來到此世間,金臺既然已經到了,我也該走了!”說完之後即安然往生。(佛祖統紀)

  宋 張掄

  張掄。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總管”。平日虔誠修習淨土法門,曾經請南宋高宗書寫“蓮社”兩個字挂置在他的門前。張掄爲此事作文章呈給皇上曰:“臣曾經讀天竺的經書,知道出世間有極樂國土這個地方,此國有佛,號阿彌陀。最初時享有國土高居王位,後來舍棄國土不居王位,超然解脫獨尊覺悟,悟入本心證得聖果。以廣大宏深之願力,普度一切芸芸衆生。其極樂國土皆是以無上殊妙的衆寶所莊嚴而成,土地皆由黃金鋪設,沒有高山河川丘陵深谷之險阻。氣候常年如春天一樣地清爽舒適,沒有陰陽寒暑晴雨不定的變化。無有饑寒老病生死輪回之苦,也沒有五趣雜居之濁惡不淨。阿彌陀佛用這些種種的神通,方便善巧地引導衆生,使其歡欣喜樂生起信心。只要能夠在日用平常之中;能發起一念淨心,念彼阿彌陀佛聖號。即此當下一念,清淨純熟,圓滿具足,融會真如,同一法性。幻化的色身滅盡時,此本性亦不斷滅,一刹那之間,極樂佛土即刻現前,就如同拿著契約,去領取自己寄放的事物一樣的容易。

  臣恭敬地聽聞其說,于是更加努力修行,精進不懈,無有間斷。念念之間唯有佛名,如是用功也已經有好幾年。全家老少,無不因此而受到感化。因此在我破舊屋舍的東邊,挖掘水池栽種蓮華,仿效慧遠大師結集蓮社遺留下的風範,每日率領妻子兒女課誦佛號一萬遍。另外又在每年春季、秋季的最後一個月,選擇良辰吉日,就在普靜精舍,與共信佛道的善人一同修行。于是見聞此事而隨喜參與者,如雲彩般地聚集、如河川般地會合,唱念佛號的聲音,就像潮水翻騰于江河一般持續不斷。從慧遠大師創立蓮社,距今已經經曆了數百年,在這些年間,無論僧俗,景仰羨慕其余留下來的高風,推崇追隨其高尚胸懷的,曆代以來都不乏其人。然而其大多都是隱晦而不被人知,與木石一樣地沈寂。臣子我何以獨自有幸,乃蒙“太上光堯聖壽皇帝”,親自揮灑禦筆,書寫“蓮社”兩個大字,賜下皇上如雲彩美玉般的筆迹,實在是從來未曾有的榮幸。使得萬人眼目共同瞻仰,衆人的歡喜踴躍實在難以禁製。不只是傳示于百官之間,更是千載難遇的盛事。並且真心的期願天下後世,凡是見聞此事者,皆得念佛叁昧,究竟成就無上菩提。皇上此舉所饒益的衆生,豈可以心思測量得知?今日微臣恭敬地將此事記載于金石之上,用來稱贊皇上的偉大聖業、顯示皇上福德祥瑞的天命啊!”(樂邦文類)

  宋 李秉

  李秉。不清楚他的出身,南宋高宗紹興末年(西元一一六二年),爲宮廷內的官吏,經曆叁個皇帝,最後在爵位爲“武功大夫”,管理皇宮的藥院時,乞宮祠以辭去官職。李秉壯年的時候,仰慕禅宗,參淨慈自得禅師,有所省悟。後來歸心淨土,刻印《龍舒淨土文》以勸世。平日執持佛號諷誦經典極爲嚴謹堅持。如是修行超過叁十年之久。其兒子李元長,邀集一些同好的蓮友,結集淨土念佛會于傳法寺,李秉也參與之。

  南宋甯宗嘉泰四年(西元一二○四年)秋天,有疾病,減少飲食拒絕藥劑,但是神色卻更加的清醒機警。到了冬天,夢中見到阿彌陀佛現出好相。經過七日後,在淩晨時刻,見到金色蓮華充滿室內,于是趕緊叫他的兩個兒子扶他起來,告別親友。並索筆書寫道:“六十一年盡亂道,些兒見處卻作好。而今蓦直往西方,萬劫長離生死老。”然後放下筆,結手印而往生。(樂邦文類。李秉是以武官的身份而當值于宮廷之內,《往生集》中誤以爲是宦官,考察宋代的製度,宦官沒有乞祠的例子,而且如果是宦官,又怎麼會有兩個兒子呢?)

  宋 陸沅

  陸沅。字子元,浙江會稽山陰人,官職一直升到“太府寺丞”(掌管貢賦貨財之官),接著由中央向外調職,擔任福建地區管理海港船舶及關稅的官員。後來得罪于他人,于是閑居家中,住在明州(浙江)的橫溪之上。平日常持誦《法華經》,清晨起來即洗澡沐浴,然後焚香供佛,每天必定先唱偈頌曰:“盥手清晨貝葉(經典)開,不求諸佛不禳災。世緣斷處從他斷,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後打開經卷而讀誦,不緩也不急,聲音如同連續不斷的珠子,每日讀誦一部《法華經》,如是經過叁十年。年紀到八十歲時,增加到叁部。每日又誦阿彌陀佛聖號,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年八十五歲時,沐浴之後,換著新衣而往生。口鼻之間傳出濃郁的蓮華香,經過一整天才消失。當時爲南宋光宗紹熙五年(西元一一九四年)。(渭南文集。法喜志。法華持驗記)

  宋 錢象祖

  錢象祖。字同伯,臺州(浙江臨海縣)人。最初的官職是“太常丞”(掌管宗廟禮儀之官)。南宋甯宗開禧年間(西元一二○五~一二○七年),官“參知政事”(丞相的助手,即副丞相),與史彌遠共同合作計謀,誅殺奸臣韓侂胄,天下的人民于是仰賴之。甯宗嘉定二年(西元一二○九年),官拜“左丞相”,不久之後罷官歸鄉。最初錢象祖問道于此庵元公,參究宗門的大事,有所省悟。後來歸心極樂淨土。當他鎮守金陵的時候,在鄉村和州城建立接待寺(不論僧俗皆可飲食、住宿的接待所)十所,都以淨土極樂來命名之。又創止庵,與高僧大德在其中談論佛法。自從擔任丞相管理政事後,修持更加精進。

  南宋甯宗嘉定四年(西元一二一一年),突然得到些微的疾病,于是書寫偈頌曰:“菡萏(蓮花)香從佛國來,琉璃地上絕塵埃。我心清淨超于彼,今日遙知一朵開。”有一天,有僧人問他平日起居時的心念如何?錢象祖曰:“不貪生、不怕死、不生天上,不生人中,唯當往生淨土而已!”才一說完,就趺坐而往生。當時有天鼓震動響起,異香濃厚芬芳。郡縣中的人都聽到空中有聲音說:“錢丞相將往生淨土,爲慈濟菩薩。”(佛祖統紀。續綱目。往生傳。臺州志)

  宋 昝定國、計公

  昝定國。號省齋,明州(浙江)人,爲州學的老師。平日常修淨土法門,結西歸社。南宋甯宗嘉泰初年(西元一二○一年),于小江慧光建立淨土院,建石塔于水池邊,爲鄉民收藏遺骨之處所。每個月的十六日,集合僧俗誦《觀無量壽經》並稱念佛號。又製作念佛計數圖,勸人努力念佛。當時有一位打鐵的工人叫計公,年紀將近七十歲,雙目失明。從昝定國之處受持念佛圖,誦到第四張念佛圖時,兩眼突然明了開朗。如是經過叁年,念滿十七張念佛圖。有一天,正在念佛的時候,忽然閉目睡著,過了半日才醒過來,計公告訴他的兒子說:“我已經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菩薩了,昝老師是勸導人念佛的首要功臣,應當分六張圖贈送給他,並且向他表示謝意。”說完後,面向西方坐著往生。南宋甯宗嘉定四年(西元一二一一年)昝定國夢見青衣的童子告訴他說:“阿彌陀佛叫我來告訴你,叁日後你當往生彼國極樂世界。”到了那一天,昝定國自己沐浴更衣,連續不斷地稱念佛號,然後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梅汝能

  梅汝能。江蘇常熟人,官職爲縣令,平日有志于淨土法門。有一天晚上,夢見有僧人拿一張紙給他,上面有“二八”兩個字,因而以此事去問東靈照法師,照法師說:“二八一十六,這難道是指《十六觀經》嗎?”此時正好有一位僧人以《十六觀經》給他,然後忽然不見。梅汝能自此以後誦經念佛,自己取名爲“往生”,以表明志向。破山的出家人道生,提倡製造丈六高的阿彌陀佛像,梅汝能布施錢財百萬,設齋供僧禮忏,當時大殿前的水池中,生出雙頭的白蓮華,一華有一百片葉子。梅汝能就在那一年冬天,無疾而往生。(佛祖統紀)

  明 朱綱

  朱綱。不清楚他的出身,明朝時爲北京城的太學生,最後的官職爲知府的副手。平日專修淨土法門,每日課誦佛名叁萬聲,如是有十五年之久。有一天,坐在床榻上,手中正拿著念珠稱念佛名,此時忽然異香滿室,朱綱說:“佛來了!”然後端坐往生。(往生集)

  明 陳瓒

  陳瓒。字廷裸,江南(江蘇)常熟人。明世宗嘉靖叁十五年(西元一五五六年)中進士,官職爲“刑科給事中”(掌侍從規谏、補阙拾遺,稽察刑部百官的職務)。因爲直言規谏而被排斥,免去官職閑居家中,于是一心一意歸心淨土。有一天,有客人來拜訪他,呵斥陳瓒說:“你難道不曾聽過六祖慧能大師談論唯心淨土嗎?怎麼可以厭離垢穢而欣樂清淨呢?”陳瓒回答說:“唯心淨土,由六祖慧能大師說出,而不是由六祖大師開始。《觀無量壽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陀早已經先說過了。實在是因爲怕衆生以不清淨的心求生淨土,而不是說國土沒有垢濁和清淨的差別。況且極樂世界之所以令人快樂,不只是因爲清淨蓮池七寶樓閣、鳥宣法音風吹行樹而已。我們能夠有幸與成群的聖人來往,蒙受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的照耀,經過無量劫,證得無生法忍,成就無上的佛道,濟度無邊的衆生,實在是一大樂事啊!客人您以您的禅而樂居垢土;而我以…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王臣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