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回到江陰(江蘇)的香山寺。十二月,得疾病。到了第二年正月叁日,已經病了七日了。清晨,向弟子說:“那一日立春呢?”弟子回答:“四日後。”又問:“今天是什麼日?”答:“甲子日。”實定說:“今日好!”于是坐起來,交待後事完畢之後,就枕而臥。到了黃昏,忽然坐起來,呼喚大衆前來,命令准備熱水,一再地洗手,連續不斷地稱念阿彌陀佛。大衆請他說偈頌,于是口說偈頌曰:“繼祖傳燈接虛響,開堂說法鬼打鑼。鼻孔今朝拈正了,蓮華池上見彌陀。”念完偈頌後,寂然地坐著,大衆呼喚他,早已往生了!時年六十七歲。
實定嗣法的徒弟際會,字旅亭,也修念佛叁昧。臨命終時作偈告別大衆,吉祥而往生。(二林居後集)
清 實圓
實圓。松江人。年少即有出世的志向。十八、九歲時,在父母將要爲他娶妻的前幾天,于半夜裏逃到一個寺院。請求住持爲他剃發,之後隨即到寶華山,受具足戒。其家人向官府控告爲他剃度的僧人,官府請僧人追尋實圓的蹤迹,實圓于是把僧服交回,向父母說:“我的頭發已經剃除,來不及了。”他的父母于是把他關在一個房間內,實圓每日時常打坐,不吃也不睡。父母不得已,乃答應他出家。松江城有僧人設關房,拜《華嚴經》,尚未完成即往生,實圓代爲拜經以滿其願。後來到金山寺,行般舟叁昧,修行滿一百日。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年),居住在常州天甯寺,入念佛堂,日夜唱念佛名而不停止。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叁年)叁月,示現些微的疾病,集合大衆唱念佛名,把所有的錢拿來供僧。經過叁日,自己沐浴後,穿著整齊的僧服袈裟,隨大衆入念佛堂,跏趺而坐,安然地念佛而往生。(僧正琦述)
清 恒一
恒一。字聖學,俗姓沈,常州(江蘇)武進人,出家于穹窿的茅蓬。最初參訪揚州的高旻寺。後來學習天臺宗,通達天臺的教觀。曾經住在蘇州的文星閣,得到咳血的疾病。于是離開前往杭州半山的顯義院。當他疾病很嚴重的時候,自己預定日期設置齋筵,辭別所有的同參道友,然後唱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而往生。
恒一曾經說過某庵有一僧人,行爲放蕩不持戒律,恒一法師和其他一同受戒的朋友規勸他,但是不聽。不久之後此僧得病很嚴重,于是召請他同戒的戒兄說:“我不聽您的話,所以有如此的結果,如今要怎麼辦?”其戒兄說:“西方阿彌陀佛,有本誓願,即使是造業的衆生,十念念佛,都能夠蒙佛接引,你能相信嗎?”僧人說:“信!但是體力不支,怎麼辦?”其戒兄說:“沒有關系!”于是爲他設置佛像于床的西邊,叫他雙眼注視勿動。然後點燃爐香,爲他唱念佛名,並捉著病人的手,令他仔細谛聽。如是經過叁個晝夜之後,病者忽然坐了起來,謝謝他的戒兄說:“蒙佛接引,得以中品往生了!”然後舉手致意而往生。(僧淨雲述)
清 慧端
慧端。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杭州的理安寺,每日課誦佛名數萬聲。後來居住在浙江紹興的善福庵。有一天,邀請同參的僧人澄谷,與其他的僧人五、六人,到善福庵裏念佛。那天太陽才剛到了正午,慧端忽然舉手高唱數聲佛號,然後屹立不動而站著往生,時年二十多歲。(僧澄谷述)
清 法真
法真。字朗如,瑞州(江西)高安人。得度于灌溪元文和尚。受具足戒之後,遊方參學到了嶺南,其中居住在丹霞最久。平時潛心于淨土法門。有一天,偶然與禅者談論到“無”字公案,于是生起疑情並在心中蘊釀了很久,有一日突然豁然開朗有所省悟。于是前往海幢寺,禮拜正目老人,兩人的機鋒話語相互契合,于是受到記別印可。清高宗乾隆二十年(西元一七五五年),大衆迎請他主持海幢寺,提倡禅宗一乘,並兼宏淨土法門。晚年,辭去寺院住持之事,閉關于寺院東邊之旁,專門持念佛名,無論寒暑都不懈怠,如是經過八年。曾經有偈頌說:“百八輪珠晝夜提,芙蕖(蓮華)漸漸出深泥。輪珠擲卻芙蕖放,古佛元來不在西。”
清高宗乾隆叁十八年(西元一七七叁年)九月初,示現些微的疾病。十一日黃昏,召集弟子囑咐後事。次日午時,集合大衆唱念佛名,香燒過兩寸多的時候,自己舉念《小淨土文》,未過一半即往生。(僧杲堂述)
清 佛安
佛安。字誓願,蘇州人。年叁十多歲時,鄰居有人殺豬,取出其五髒六腑,其中有“曹操”兩個字,于是驚怖恐懼而發心,前往上津橋的天竺庵出家爲僧。後來住在北濠的大王廟,每日以念佛爲功課。如果有人供養錢,則買香華來供養佛,並贖救魚鳥來放生。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西元一七七六年)叁月,得疾病,派遣徒弟前往獅林寺,請僧衆禮拜淨土忏叁天,並施放瑜伽焰口一壇。等叁日期滿後,第二日設齋筵召請客人前來與之辭別,並稱念佛名,其徒衆在一旁唱和。念了叁炷香之後,已經到了中午,佛安說:“我走了!”然後端坐而往生。
佛安平日偶爾會作詩偈,勸人回向往生淨土。其最後有詩雲:“西方世界妙蓮臺,觀裏分明一朵開。赤白青黃無異色,心心唯願見如來。”又說:“莫道西方路正遙,只今彈指上金橋,彌陀接引微微笑,贊爾娑婆戒行高。”(僧修學述)
論曰:“佛法傳入中國,由漢代到晉朝,多以傳述經典解釋義理爲先。到了遠公,才建立“白蓮社”,修習念佛叁昧,自利利人。後來凡是說到淨土法門者,都以廬山遠公爲歸向。而達摩祖師西來,直指人人本心;曹溪六祖說法,簡別輕斥淨土,此乃是禅宗最上乘的一種機緣,舍離種種的方便法門。到了天臺智者、永明延壽、天如維則、梵琦楚石等諸位大師,既悟般若無生之旨意,又開念佛往生之法門,難道這不正就是所謂圓融性相、兼攝叁乘的大通家嗎!
而所謂的“出家”,不只是指辭親割愛而已,實在是想要出叁界之家。能夠往生極樂,才是真正的出家。像前面智者、永明等這樣的大德,或者由禅宗而入淨土,或者即阿彌陀佛而明白我們的本心。掉身在娑婆世界的汙泥之中,而能解脫生死輪回之痛苦,此也是極盡大丈夫所能之事啊!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比丘第叁之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