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如同聾子演奏音樂,雖然取悅別人,但自己卻聽不到。””慧恭聽完之後不以爲然,並不相信慧蘭所說的。後來的七年之中,慧蘭等人先逝世往生,往生的時候都有奇妙的感應。
又過了五年,慧恭得了疾病並且沈重危急,因此才感歎地說:“六道輪回徘徊流轉,何時才能停止呢?在死生去來之間,我又該以何處爲歸宿啊!”因此而淚如雨下叩頭頂禮,誓願發心往生淨土,心意不曾稍有間斷。有一日忽然見到阿彌陀佛,以金色蓮臺前來迎接,慧恭頓時覺得自己乘坐在蓮臺之上。又見到慧蘭等人在金臺上的光明之中告訴慧恭說:“長老你往生淨土,已經位居上品,我們忍不住感到喜悅和快慰,只恨五濁惡世的因緣把你耽擱,使我們這麼晚才又相見相依啊!”慧恭于是在當天禀告大衆這件殊勝感應的事情,然後內心喜悅而精神振奮地入滅往生。當時爲東晉安帝義熙十一年(西元四一五年)(東林傳)
東晉 昙恒
昙恒。山西河東人。童年時就歸依遠公剃度出家,佛門以及世間的內外經典書籍,無不通達貫徹。德行清高孤獨不群,常常有大群的馴鹿溫順地圍繞在他禅坐座位的旁邊。自從入了廬山蓮社之後,即專一心志憶佛念佛,東晉安帝義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端坐合掌,高聲念佛而往生。(東林傳)
劉宋 道敬
道敬。琅琊(山東諸城縣)王姓人家的子弟,祖父王凝之出任江州刺史之時,因而親近廬山,然後追隨遠公剃度出家。年十七歲時,就廣博通達種種經論,每日可以記誦一萬字。平日常常感歎戒律難全,爲了期願能夠清淨六根,因此只專門受持戒律一門而不雜學,以作爲度脫生死的根本要門。遠公知道他的堅定正直,因而贊揚稱許他。道敬平時專心念佛日夜不斷,等到遠公入寂往生之後,道敬因此進入若耶山居住。劉宋武帝永初元年(西元四二○年),突然告訴大衆說:“遠公先師已經來垂示告知往生之時,我走了!”然後正身端坐,念佛往生,大衆都見到光明滿室,過了很久之後才消失,時年五十二歲。(東林傳)
劉宋 昙順
昙順。黃龍人,幼年出家,跟從鸠摩羅什大師學法。他講解演說的種種經典,都能奧妙地窮盡色空二法皆不可著的甚深義理。羅什大師贊歎說:“此子真是奇才根器啊!”後來入廬山,修習淨土,當時甯蠻地區的校尉劉遵孝,創寺院于江陵,迎請昙順住持安居,因此而在當地廣大地宏揚念佛叁昧。劉宋文帝元嘉二年(西元四二五年),告別大衆端坐往生,當時奇妙的香氣充滿了整個房子,享年七十九歲。(東林傳)
劉宋 佛馱跋陀羅
佛馱跋陀羅。華語稱爲覺賢。印度迦維羅衛國人,甘露飯王的後代,從小就出家爲沙彌。年十六歲時,已經廣博學習了種種經典,深入通達禅法戒律。姚秦沙門智嚴,往西域之後,邀請佛馱跋陀羅和他一起回東土去,于是經海路到達青州,然後到長安。姚秦太子迎請他到東宮演說佛法,並與羅什大師討論色空的關系,都能深深契合佛法幽玄奧妙的義理。後來又到廬山,加入遠公的蓮社,翻譯出《觀佛叁昧經》、《般泥經》,以及《修行方便論》等,共計十五部,後來在劉宋文帝元嘉六年(西元四二九年)念佛往生。(東林傳)
劉宋 道昺
道昺。俗姓陳,河南颍川人,年幼出家,爲遠公的弟子。道 兼通經律,平日言行一致解行相應,用心參究念佛叁昧,日夜精進沒有間斷。東晉安帝義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豫章太守王虔,入山致敬拜谒,請道(日+丙)法師繼承慧遠大師的席位,對于他的德行,大衆都衷心仰望之。劉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西元四四五年),集衆念佛,然後就座念佛往生,時年七十一歲。(東林傳)
劉宋 僧睿
僧睿。魏郡長樂人,年少時就好樂出家修行,到了十八歲時,才獲得同意而從心所願,于是歸投僧賢法師而爲其弟子。到二十多歲時,已經廣博通達了各種經論,到處遊曆各個名城,隨處演說開示。後來鸠摩羅什到關中,因而從羅什大師那裏請出《禅法要解經》二卷。僧睿既獲此經之後,即日夜精進修習,自此而精通熟練五停心觀,善于進入六靜。羅什大師所翻譯的經典,僧睿也曾參與校正。稍後進入廬山蓮社,歸依遠公修行淨土法門。最後來到京城,止住于烏衣寺,講說各種經典,聽者無不推崇佩服。僧睿法師一生清淨嚴
持戒律威儀,廣大地宏傳贊揚經典佛法,並常常回向這些善行,期願往生極樂世界。僧睿法師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之中,從來不敢背對西方。到了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西元四叁九年),毫無疾病,突然集合大衆向大衆告別。接著入房中洗澡沐浴,燒香禮拜,然後歸回座位面向西方,合掌而往生。當日,同寺的人都看到五色的香氣雲煙,從僧睿的房中飄出,時年六十七歲。(高僧傳)
劉宋 昙诜
昙诜。江蘇廣陵人,幼年時即追隨遠公出家,精勤修習淨土行門,並且善于講經說法。曾注解《維摩诘經》,流行于當世,又著述《蓮社錄》,記載往生者的靈驗事迹。劉宋文帝元嘉十七年(西元四四○年),集合大衆與大衆說:“自從廬山東林建寺以來,至今已經五十年了,而今日我往生西行,卻是同道中最後往生的。”說完即結跏趺坐,念佛百聲,然後閉氣入寂往生,時年八十歲。(東林傳)
劉宋 慧崇
慧崇。甘肅涼州人,拓跋魏武帝時(西元叁八六~四○八年),爲尚書韓萬德的授業老師,與釋世高同時爲當世所推崇尊重。後來遇到太子晃得罪皇帝的事件,事情連累到釋世高及慧崇,因此兩人都受到處刑而死。當時有一位僧人法達,一向敬佩釋世高的德行。在得知此事之後,大聲哭泣哀痛思慕,幾日不能飲食,這時釋世高忽然騰空而來,法達趕忙頂禮之後,恭問世高以及慧崇兩位法師投生在何處?世高說:“我發願生于這個五濁惡世,救度護念一切衆生,現在已經又回到這個閻浮提世界。而慧崇公常常祈願歸心西方淨土,現今已經滿足他的心願了。”釋世高說完之後即隱沒不見。(高僧傳)
劉宋 昙鑒、道海、惠龛、惠恭、昙泓、道廣、道光
昙鑒。俗姓趙,河北冀州人。年少出家,奉事竺道祖爲師,飲食清簡、粗布爲衣,奉行戒律、精進勤苦。後來遊化諸方宣揚佛化,所到之處從荊州起,最後止住于江陵辛寺時,已六十多歲了。生平有絲毫的善行,必定回向西方,誓願往生淨土親見阿彌陀佛。有一日在定境中見到阿彌陀佛,以淨水灑在他的臉上說:“洗滌你的塵垢,清淨你的心念,使你的身口之業,皆得莊嚴清淨。”又從瓶中生出蓮華一枝授予昙鑒。昙鑒從定境中出來以後,即囑付後事,與寺院的僧人一同敘說世間無常之事。夜深之後,衆僧都回房休息,而昙鑒仍然獨自步行在回廊之下,一直念佛念到五更,聲音反而更加高亢響亮。到了天亮以後,弟子們依照貫例向師父請安問訊,只見師父趺坐在原處不動,靠近仔細一看,原來已經往生了,時年七十歲。
當時又有江陵釋道海、北州釋惠龛、東州釋惠恭、淮南釋昙泓、東轅山釋道廣、宏農釋道光等,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也都有祥瑞的感應。(高僧傳。淨土傳)
劉宋 慧通
慧通。關中人(今陝西一帶),年少即依止長安的太後寺出家,飲食清簡奉持咒語,時常讀誦《增一阿含經》。跟隨甘肅涼州的慧紹禅師,咨問受持禅定行法。于法門中的止觀行法,多有留意而修習,平時則常常祈願歸心極樂淨土。有一日稍有疾病,在禅定中見到有一個人前來,其形體相貌非常端正莊嚴,告訴慧通說:“良時到了!”又過一會兒,見到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耀顯赫。慧通從禅定中起來之後,將以上全部的事情告知同參道友,說完之後便念佛往生,臨終時異香彌漫叁日才消散,時年五十九歲。(高僧傳)
齊 昙宏
昙宏。黃龍人(今吉林),年少即嚴修戒行,專精律部的典籍,向南遊行到交趾一帶(今日越南北部)。持誦《觀無量壽佛經》不計其數。劉宋武帝永初年間(西元四二○~四二二年)遊化廣東番禺的止臺寺。晚年又到交趾的仙山寺。日常課誦《無量壽佛經》及(普門品),誓願歸心極樂淨土。劉宋孝武帝孝建二年(西元四五五年),在山上聚集木材,暗自在草堆中以火自焚,弟子們知道後趕緊把他抱回來,但是半身已經潰爛。經過一個多月後,身體稍微痊愈,于是再次進入山谷燒身,弟子們知道後又立刻追趕去搶救,但已經命終了。弟子們因此就地添加木材助火焚化,直到第二日天亮火勢才燒盡。當日村裏的居民,都見到昙宏身黃金色,騎著一只金鹿,向西方急速地奔行而去。此時僧俗二衆才知道昙宏一生修持的神異不可測,因而收集遺骨而埋葬之。(高僧傳)
齊 慧進
慧進。俗姓姚,浙江吳興人,少年時放縱性情行俠仗義,到了四十歲時忽然心中有所了悟而自我覺醒,因此即出家修行。慧進依止于京城的高座寺,飲食粗簡衣著樸素,發願持誦《法華經》。但由于過度用心操勞苦行,每當執起經卷要誦經時就生病,因而發願造《法華經》一百部,以忏悔往昔所作的業障。後來募集一些信心人士的布施,造《法華經》滿一百部之後,疾病也接著痊愈,因此他對于自身嚴格的節操更加堅定。慧進常常回向一切的福德善業,期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有一日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你的行願已經圓滿,必定得生西方淨土!”齊武帝永明叁年(西元四八五年),無疾而終,時年八十五歲。(高僧傳)
齊 法琳
法琳。俗姓樂,臨邛人(今四川邛峽縣),年少出家,依止蜀郡裴寺。特別喜好戒律典籍,精心研究《十誦律》。當時隱公正好來到四川,法琳就跟隨他學習佛法。法琳在追隨隱公學戒律的期間,嚴以律己堅定志節,日以繼夜精進不懈。等到隱公回到陝西,又追隨跟從了幾年,因此對于各部的戒律,都能洞徹心要。後來又從陝西回到四川,居止于靈建寺,專精修行淨土法門。平日時常持誦《無量壽經》及(普門品),每當轉經讀誦時,常常見到一位相貌端嚴的沙門,形體非常殊勝高大,…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比丘第叁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