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e世紀往生傳▪P6

  ..續本文上一頁頭七清晨,二哥夢見母親,二哥問說:“您現在在那裏?”母親一直說:“菩提海!菩提海...”母親往生後,能有如此瑞相,爲人子女的除了感激蓮友們的助念不可思議之外,也對母親生前的堅定願力,深感佩服,引以爲榮。

  母親一生,前半生吃苦耐勞,教養子女,老年以後,來到臺中,一聞佛法,歡喜雀躍,尤其接觸到當生成就的念佛法門,更覺殊勝不可思議,如同茫茫大海,碰到寶筏,怎能不奮勇前進,登上寶筏呢?就在“聽經聞法,精進念佛”中,母親度過了一段豐富又有意義的後半生。

  雖然母親的走,我們都舍不得,但是想到母親已永離六道輪回之苦,享受蓮花化生之樂,又不禁爲老人家感到光榮和欣慰,相信母親將很快就會乘願再來,度化有緣!

  —轉載自二○○一年四月“明倫”叁一一期

  臨終示現度化親友

  ■臺灣/田老居士之女口述

  ■雪梨/妙音小組整理

  田有耕老居士往生見聞錄

  田有耕老居士,臺灣雲林人,生于一九一叁年,一九九八年二月廿日下午二時十五分(臺灣時間),于嘉義市在家人陪同念佛聲中安祥舍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享年八十六歲。

  田家堪稱“醫藥世家”,世代懸壺濟世,扶弱濟貧,造福鄉裏,救人無數。子女亦能克紹箕裘,善繼衣缽。老居士一生修十善業,慈心不殺,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喜詩文、好吟詠,愛好古玩墨寶,老居士的言行舉止,處處展現“溫、良、恭、儉、讓”的美德;身體力行“仁、義、禮、智、信”,一生待人以寬,律己以嚴,廣受地方賢達和親朋好友的尊敬愛戴。

  田老居士早年皈依叁寶,禮敬上印下順導師,受持叁歸五戒,法號“宏淨”,喜讀《六祖壇經》、《金剛經》及導師大作《妙雲集》。一九九七年接觸淨土,多次聆聽上淨下空上人的高徒悟道法師臺語闡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及悟行法師臺語宣講的《佛說阿彌陀經》等經錄音帶之後,即生深信切願之心,老實念佛,一意求生淨土。並常以倓虛大師講述《念佛論》故事中,修無師往生所留下偈語:“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惕勵自己。老居士常自我期許,願以臨終示現,度化家親眷屬、親朋好友,也發願:“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養恒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老居士往生前兩個月,在身心無恙下,竟然向家人交代後事且叮咛以佛教儀式,進行簡約、隆重荼毗,而後進塔于嘉義縣番路鄉義德寺的海會塔。老居士一再告誡子女,喪禮不得鋪張,並從本身做好“環保喪禮”,改善喪葬風俗禮儀。懇辭花車、花環、花圈、祭品和樂隊等。以不喧嘩、不哭號、不影響交通、不幹擾左鄰右舍爲原則,力求簡樸、甯靜、衛生和清淨。老居士再叁告誡子女,不許助長奢靡劣質的社會風氣,要節約開銷,金錢應用于布施,資助貧困,供養和護持叁寶。

  老居士號召旅居海外子孫,若有機緣,回臺一起歡度鑽石婚。並喜賦一詩,此詩乃老居士生前最後遺作。詩雲:

  同苦同甘六十年

  兒孫滿眼喜無邊

  蝸居舒適欣安樂

  慣看風雲幾變遷

  種杏已超叁世業

  誦經禮佛五更天

  老來惟愛心清淨

  一念彌陀結善緣

  約往生前兩周,老居士突然在半夜中呓語,竟說出一些亡者的名字。在旁照料的子女,趕緊大聲念佛,以助其提起正念。

  二月十八日清晨叁時廿五分,老居士合掌約叁分鍾,歡喜異常。往生前一夜,其女兒妙音居士,于半夜睡夢中突見大勢至菩薩手持一朵大蓮花從空而降。二月廿日下午二時十五分,老居士在多次合掌,念佛聲中安祥往生蓮邦。在廿小時助念後,更衣時身體柔軟,相貌莊嚴,頭頂微溫。

  二月廿六日半夜二時零五分(頭七當日清晨),妙音居士又在睡夢中,突聞老居士以堅決、清晰的臺語說了兩次:“同名妙音如來”,“妙音如來”。(此經文請詳見夏蓮居老居士所會集《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聞經獲益”第四十八品。)

  二月廿八日中午十二時荼毗(火化),得大小舍利子十多粒,彩色舍利花數片,足證明老居士必定是屈伸臂頃到蓮池,花開見佛。此也證明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廣度衆生,真實不虛。

  —轉載自一九九八年“慕西”第四十期

  笑著進入七寶池

  ■臺灣/道證法師

  陳進池居士往生記實

  陳進池居士—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苦的,不太能忍苦捍勞;當他痛苦時,曾祈求“要安樂死,早見阿彌陀佛”。但當末學一行人剛到醫院病房時,他還很舍不得家人,不想往生。末學問他:“你歡喜和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嗎?”他不但搖頭,還流下眼淚。可憐的孩子,這真是難以突破的一關,他也知道身體差不多不能用了,但還存著僥幸的希望。末學就間接向他的公子解釋病情,及說明如何幫助他往生;再求佛哀祐“讓他能安然放下,歡喜提起往生信願”。

  末學勸他:“這身體像租來的車子,零件壞得差不多了,開起來很吃力、很辛苦,勉強修理了半天,也終歸是一部須要歸還的車;阿彌陀佛早替您准備了一部性能最好、最優秀的新車,是金剛不壞的車,只要換過去就好了。怎麼換呢?很簡單—一心念佛,舊車一丟,就坐在新車上。如果堅持要開破車,就會開得很辛苦。我們陪您一起換新車,您比較有福氣先換,先去極樂世界再回來接我們。您放心去,往生極樂世界並沒有和家人分開;在極樂世界的寶樹中,隨時可看到您的妻兒子女,隨時可觀照家人的動靜,而且還能隨時幫忙加祐,完全沒有障礙。就好像看電視換頻道一樣,都在同一螢光幕,只是號碼、頻率不同,轉換頻道,節目即不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也相同,只是號碼、頻率改一下而已。對極樂世界的人來說,他們根本就沒離開我們,因爲他們隨時可看見我們,可幫助我們;您若往生也相同,根本沒與我們分開。所以,往生就像看電視換號碼頻率一樣簡單,您只要念佛,就換過去了;只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心有障礙,才看不見極樂世界。”

  陳太太也說:“我們以後也要跟您一起去極樂世界,您先去,再回來度我們、度衆生。這個娑婆世界太痛苦,病痛太折磨您,這是我們不忍心的。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金沙布地。您的名字叫“進池”,您要記得進入西方清淨的七寶蓮花池喔!”

  大家鼓勵他,陪他念佛。過了一會兒,他的心就放下了。放下,只是一個念頭,千萬劫來想不開、放不下的,如今放下,也只是一個念頭而已!爾後末學看他的面容,平靜得像熨鬥燙過那麼服貼,沒有一點皺眉,沒有一點病容及苦色,再擡頭看旁邊的家屬及醫護人員,所有的人和他相較之下,可說都是面黃肌瘦。他真的滿面紅光,祥和而不可思議。剛進病房時看他的臉,因曾做過放射治療,看起來有一點黑色;一念放下念佛,即變成滿面紅光。

  陳太太勸他回家念佛,他答應了,還會一一向醫護人員致謝。他希望拔掉點滴,末學才發現他的手腳竟然比昔日靈活。此時,他不但血完全止住,所有的痛苦也似乎煙消雲散,完全不需用一點止痛劑,也不需打點滴,沒有皺一下眉,沒有一點掙紮。在安然念佛中,他寂然慈祥的樣子,還真有些像忏公師父,這些瑞相,證實了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及悲華經中的經文。

  玄奘大師所譯的阿彌陀經和悲華經中,都提到臨終時的佛力加持。因爲阿彌陀經裏說,一個真的願意生到阿彌陀佛國土的人,只要他常系心念阿彌陀佛,當他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菩薩聖衆們,就會出現在他的面前,慈悲發光加祐他,讓他的心可以安定不亂。

  悲華經說的是,佛用叁昧力加被,讓他也入叁昧,而且爲他說法,令他歡喜,因歡喜故,而得忍力。

  一個病人原本病得需常靠嗎啡過日子,由腦、內髒及皮膚、四肢,都無一幸免于癌的侵犯,竟能紅光滿面,相貌莊嚴,沒皺眉,沒掙紮哀叫,神智清楚;這些瑞相讓末學很清楚地感受到真是如佛經所言,是阿彌陀佛慈悲現前加祐。這也是他平日誠懇的心地功夫,才能如此與佛相應。就如印光大師說的:“臨終相貌,不變須有大修持。”一個人一生什麼都可作假,唯臨終不能作假,老實忠厚的人,最後得大利益。

  末學問他:“您和阿彌陀佛有沒有溝通?”(溝通二字是他昔日的用詞,所以末學這樣問)他靜靜深深地點頭,連眼球都沒轉動。末學又問:“您看見阿彌陀佛了嗎?”他肯定地點頭;再問:“佛放光照您,您看見了嗎?”他又點頭。他連點了叁個頭,末學就很放心,知道他往生西方已是必然,他平靜地在念佛。送他上救護車時,他流下眼淚,但沒有皺眉。末學告訴他:“我們現在要回家念佛,回極樂世界的故鄉。”他點頭,我們在救護車上一路念佛。

  慈濟的江菩薩和蓮友們,已爲他布置好助念的場所,助念室香光莊嚴,陳太太把整個會計師事務所作爲助念室。我們很感歎,一般人臨終多在苦痛的加護病房,並且一斷氣就送入陰暗狹窄的太平間或殡儀館冷凍庫。能有如此寬敞光明的地方,讓大家爲他念佛相送,並以臨終喜劇鼓舞大衆,真是大福報。應該說是“人有真願,佛有感應”,很不可思議。幾乎各地最熱衷于助念的法師、蓮友、助念團,都很湊巧、又很熱誠地在最恰當的時間趕到爲陳居士助念。

  員林蓮社的鑒因法師,也由熱心的蓮友巧合地聯絡,在百忙中慈悲地趕來開示。法師的大悲願力,非常自在、辯才無礙地講說極樂的殊勝美妙。法師心在極樂,說來如數家珍,親切自然,不但在場大衆心悅領受,陳居士也張開了久閉的雙眼,眼睛一亮笑了起來。笑得與會大衆同心一笑,人世間的一切苦痛,都在這一笑中化解。

  陳太太每天向阿彌陀佛哀求哭訴,終于有求必應,真誠感召,應念現前。許多蓮友自動湧到,平時聯絡不上或很難請到的熱心助念人士,在他們妻誠子孝的真心感召中,竟奇妙地個個自動雲集。包括信基督教的老師、校長及葬儀社的人,不管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感動于這臨終的…

《e世紀往生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