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音,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足證專念觀世音菩薩,與專念阿彌陀佛名號,福德略同,果報無異。觀世音菩薩爲普度衆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十方諸國土,無刹不現身,以著靈異,而垂接引,俾皆起信發願,專念聖號,若遇苦難生死,即得救護了脫。普勸中外同胞,應即深信娑婆極苦,西方極樂。深信多生以來業障深重,非憑佛力驟難出離。深信念佛及專念觀音,定蒙慈悲攝受,求生決定現生得生。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死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願生西方,如遠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彌陀觀音聖號,務令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惟求生無病苦災禍,滅罪得福,命終蒙佛菩薩現身接引,往生極樂,花開見佛,得證無生。凡古今念佛兼念觀音而往生者不知凡幾,淨土聖賢錄初續叁四編所錄雖多,不過億萬中之一二,而專念觀音親蒙接引往生者亦不可勝紀,茲略舉近代往生四衆各數人,以資征信,而爲軌範。佛言如是,事實如是,願皆見賢思齊,欲不信而不可得也。
第一節 普陀現相
一、國父親見 國父孫中山先生,民國五年八月廿五日乘建康艦察看象山、舟山軍港,順道往遊普陀山,同行者爲胡漢民、鄧孟碩、周佩箴、朱卓文諸公,及浙江民政廳秘書陳去病,艦長任光宇也。抵普陀山紅日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道階和尚,引至普濟寺小住,寺主了余請乘竹轎登山,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臨佛頂山天燈臺,憑高放覽,獨遲遲徘徊。旋赴慧濟寺即觀音堂,才一遙望,寄觀現矣,寺前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花組錦,寶幡舞風,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來迎客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轉行轉近,益了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間,忽杳然無迹,則已過其處矣。既入慧濟寺,亟詢同遊,均無所睹,遂詫以爲奇不已。因腦藏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回普濟寺晚餐,已暮色沈沈,授筆記之,題曰“遊普陀志奇”,原文尚珍藏普濟寺客堂。
按示現牌樓奇僧,及大輪盤旋,似歡迎 國父,囑爲大護法,使*輪常轉,普度衆生也。
二、見相起信 廣東富翁王某,爲銀行界钜子,素信基督教。姨妹信佛,邀王之妻女同往普陀山進香,在梵音洞見觀音菩薩現身放光,即起信心,回家供奉觀音聖像,朝夕禮拜。王甚奇怪,女爲大學生,前勸伊母女信耶蘇而不信,今忽信佛,查詢原委,便雲:“那有此事?我信基督教多年,未曾見過上帝,汝等不信佛之人,如何能見佛?若我親見,即改信佛教。”力勸往看,果見梵音洞菩薩放光,現種種聖相。回即改信佛教,全力護法,並勸化衆友皈依。
叁、見相修廟 中醫傅星垣,住廣州市光孝寺街,爲外道先天龍華之徒。女傅二姑皈依寶靜法師,常隨聽經,深通佛理,勸父正信叁寶。遂率子女等同往甯波觀宗寺拜訪寶靜法師,順遊普陀山,在梵音洞前親見觀音菩薩聖相莊嚴,妙絕人寰,放光現瑞,不可逼視,即同跪拜。從此發心獨捐八千余元,修理光孝寺街觀音廟,並請法師說法,歡迎信衆念佛禮忏,親率全家及親屬參加,每晚必到,法會之勝,得未曾有。
四、各見不同莫婦,廣東高州人。居廣州市,因夫失業,兒女讀書,經濟困難,每日到光孝寺街觀音廟求祐中獎,果中八千余元,舊債還清,學費有著,深感慈恩,到處宣揚。忽遇傅二姑,談及普陀山觀音現身,欲朝普陀,而中獎之款,所剩無幾,又每日往求,竟又中獎。即乘船至上海,邀二親人同往,齊跪梵音洞前,誠念觀音聖號,約六小時之久,發願不見觀音,誓不回頭,至下午四時許,果見洞內帳幕揭開,觀音菩薩高大莊嚴,放大光明。但最奇者,左跪女人,惟見臺上一貴婦,及一婢搬椅奉茶。右跪女人,惟見一神牌位,及一小狗。次日再攀上梵音洞,實地考查,以窮究竟,但見觀音現身之處,惟大石一塊,有叁裂縫,各長小樹青草,隨風飄動,如何能現聖相,實不可思議!
五、見相皈依 龐氏姊妹,廣東人。妹在上海啓明學校肄業多年,深信基督教,擬即正式接受洗禮。姊甫畢業香港庇理羅士女學院,聞普陀山觀音現身,即赴滬邀妹同往。妹笑姊迷信消極,與愚夫愚婦同一見地,不要去拜偶像。姊定要妹陪往同遊,妹雲:“如陪汝朝普陀,見到活觀音,即隨汝信佛。若均不見,要與我同受洗禮。”姊即應允,雙方訂好條件,方買舟前往,同跪梵音洞前,口念觀音聖號,果然帳幕揭開,現出一光華燦爛、豔絕人天、德相莊嚴、千花獻瑞之觀音菩薩,十八羅漢合掌圍繞,如走馬燈,歎爲觀止,便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倍極欽崇!大喜同歸,禀告雙親,將前認爲天經地義之聖經付之一炬。並考慮出嫁爲管家奴,不如清淨自居爲大菩薩,遂從姊研習教典,皈依海仁法師,爲入室弟子。民國廿二年法師到廣州西關講楞嚴經,每日下午命龐氏姊妹複講,舌燦蓮花,折服知識份子甚多。
六、久禱方見 密顯法師,在普陀前山住茅篷,爲求見觀音聖相,每日往返梵音洞二十余裏,一次不見,次日再來,跪數小時,惟見亂石。第叁日再來,跪拜懇禱,痛責業障深重,無緣見佛,仍然不見。第四日再來,誓不見不休。如此往返二十余日,最後方見光中現佛,如願以償。如無誠心與恒心,豈能親睹聖相耶?
按南海普陀山爲觀音菩薩應化道場,凡往朝山進香或遊覽觀光者,多禮梵音洞看菩薩現身。大士爲增其正信,或化導向善,屢放光現相,以垂接引。如王等基督教徒,傅爲龍華外道,皆一見即改信皈依,或修廟念佛。莫等跪六小時之久,密師連往二十余日,皆久禱方見,以試其誠心,而消其業障。此皆慈航普渡,俯順衆生,曲垂方便也。
第二節 普現聖像
一、窯現磁像 江西有一陶家,製磁爲業。一日裝白磁碗滿窯而燒之,迨開窯不見磁碗,惟見白磁觀世音菩薩,卓立窯中,妙相莊嚴,光明晃耀,迥非人所能製,舉家歡喜,歎未曾有。遠近聞風,鹹來瞻禮供養。一夕夢菩薩囑將其像送供福建鼓山湧泉寺,有司具奏其事,朝廷遣使欲請入宮供奉,寺主夢菩薩曰:“明日朝廷有使來山,欲將我像移供宮中,汝可用小槌在我身衣一敲,以慰我願。”黎明遵命持槌擊之,衣上裂一長縫,使至見有裂紋,用以奏聞,遂不移供。以後凡祈晴禱雨,疊彰靈應。至民國十六年忽然不見,未知何往。
按菩薩示現,在普度衆生,故不願移供皇宮,惟供帝王瞻禮,且知清廷氣數將終也。
二、瓢現畫像 普陀佛頂山自文質老和尚重興以來,道風日振。大寮有一茶頭師,是一在家居士,發心在大寮燒開水,供養大衆。最信觀音菩薩,每晨叁時起燒開水,至晚上九時止,手持大銅瓢,盛一瓢水,念一聖號,手動口念,工作不停,聖號不斷,如此念念無間者二十年,大水瓢之銅柄上,忽現觀音菩薩全身聖像,圓滿莊嚴,初疑人畫,用水洗之?愈洗愈明,以布拭之,愈拭愈顯,令衆生敬,感茶頭師發願出家。文老和尚以菩薩垂慈,現希有事,我等應生希有心,珍藏供奉,永鎮山門,請圓瑛大師撰觀世音菩薩應現記。
按瓢現聖像,乃手持口念,二十年精誠所感,接引其出家得度也。
叁、石現聖容 民國叁十二年叁月初五日,無錫佛教淨業社社友王德超等男女百余人,雇輪往蘇州靈岩山進香參拜,同谒在山閉關之太平寺退隱真達老和尚,談及山上西施洞之名,與佛法頗不相應,當改名觀音洞,方丈妙真和尚深善其說,請王發心在洞內恭繪觀音聖像。十叁日下午一時王與袁德常等數人同赴洞中,見洞內頑石高低不平,碎紋複雜,無從下手,皆有難色,虔誠同念觀音聖號。刹那之間,石上忽現大士聖容,眉目畢肖,妙相天成,莫不喜出望外,贊歎禮拜。適有遊客多人,見亦致敬。王即登梯,依相繪出。不意石上又現身相,或大或小,或坐或立,見者各有不同,殆亦普陀梵音洞之第二靈境耶?衆益驚喜!旋又現鳌魚一頭,在聖像下,張口翹尾,俨然大士端坐魚身。其下石隙,頓現天然大海之象,令皆得見。從此妙相莊嚴,永留名山勝境,尋聲救苦,特來饒益有情也。
按改西施洞爲觀音洞,即現妙相莊嚴,令王依繪,供衆瞻禮,得福無量也。
四、洞現石像 民國六十年元月廿二日,臺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工人在高雄市壽山水泥原料工地炸開石塊時,發現一天然石洞,約深二十公尺,寬十五公尺,中央矗立觀世音菩薩聖像一尊,高約四公尺,頭戴盤卷佛巾,身穿潔白佛袍,腳立圓型蓮華臺上,右手抱嬰兒,栩栩如生,較一般寺廟供奉之雕刻聖像,更生動自然。附近居民紛往參拜,廠方恐人多擠壞,派工掘運辦公室,前往瞻仰禮拜者仍絡繹于途,將獻高雄市佛教支會供養。菩薩于此時此地現身應化,俾各地人民皆能恭敬禮拜,共沐救苦救難之慈恩,永免刀兵水火等劫難也。
五、閣毀像存 太魯閣建于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東端之半山,不知若幹年也。下俯霧溪,上聳才岩,中供觀音大士銅塑立像,靈感甚多。民國五十一年春忽岩石崩墜,閣宇全毀,惟大士像前移八尺,近臨鐵鼎,屹立如故,毫發無傷,觀者贊歎,鹹謂大士威神之力,如此其驗且著也。是年夏公路局重建太魯閣,閣後鑿岩爲洞,深達丈許,移供大士聖像于其中。請湖南張齡居士撰觀音靈感碑文,刻于閣壁,以傳靈異。尤以東西橫貫公路之告成,經曆奇險巨艱,筆難盡述。如四十六年覆測,改從南線開始,值上遊迎賓峽崩石塞溪,堵水成泊,山洪沖決,怒濤卷人畜入海,使先易轍改圖,而免執事者盡爲魚鼈也。當築路工程進行中,先總統 蔣公親臨巡視,路基甫奠,慮生險阻,而土石堅固,警跸無驚。自全線通車迄今,往來車輛,悉慶康莊。凡此祥符,實由靈贶,信乎大慈宏誓,無往而不被其覆帱也。
按橫貫公路即將告成之時,太魯閣車可直達,忽岩崩閣毀,惟像獨存,使重建新閣,以供朝參,而起敬信,俾共沐慈恩也,。
…
《觀音靈感錄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