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638—713)
唐代禅僧,一作惠能,禅宗六祖,南宗創始人。實爲中國禅宗主要開創人。俗姓盧,廣東新州(今廣東新興)人,後移住南海。叁歲喪父,後賣薪爲生,聞人誦《金剛經》而有所省悟。661年往見東山弘忍,選嗣法子時,請人代書一偈,並深得弘忍賞識,秘得法衣頂相。爲避法衣之爭,隱遁嶺南十六載,676年于法性寺因“風動幡動”一案遇印宗法師,落發爲僧。翌年回曹溪寶林寺,力弘“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頓悟法門。門人法海彙其語要,編成《壇經》,成爲禅門的經書。卒後,唐憲宗追谥爲“大鑒禅師”。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爲撰寫碑銘。名弟子有神會、行思、懷讓、玄覺等。
菩提本無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賞析】
這是一首內蘊深奧的佛禅哲理詩,是禅門南北宗的宣言書,爲南北分野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作。
慧能對佛教思想中的“空”是理解得最爲透徹的。一切均非實有,本自虛無,又哪裏來什麼菩提樹與明鏡臺呢
“無”、“非”二字用得正妙。正因爲佛性常在,本自清淨,本來無物,哪裏又會有什麼塵埃
在意能看來,佛性即人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只要覺悟到這一點,便可立地成佛,這就是南宗主張的頓悟大法。這位觀空大師,承先啓後,爲中國的禅宗從理論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條超塵脫俗的捷徑,開辟了一代宗風,是中國文化史、宗教史上深具影響力的偉人。故後人有言“話到南能旨,怡然萬慮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