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乃專指持名念佛而言。
淨土宗是我國遠公祖師創立,曆代祖師都是專講“持名”的。所以各寺院都把《阿彌陀經》定爲每晚必誦之課,誦經後即繞念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經》有叁要義,即“信、願、行”,亦稱叁資糧,就是爲生西而准備的盤纏。其中“行”即是持名,但說“行”、即含“信”“願”二義,蓋無信願者即不能行。經上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接著說“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很明白的說是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可往生,並未說到其他方便。與本章所說“不假方便”正相符合。
打念佛七,以七天爲期,即本于此。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 益大師釋爲:上根人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亂,中根人需二日乃至六日,下根人則需七日方能得到一心不亂。有人說:我打念佛七不止一次了,多少個七天都過去了,何以還未得到一心不亂呢?是不是我們連下根也夠不上呢?還是佛說話不兌現-妄語-呢?不是的,都不是的,這是我們“行”不懇切的緣故。參加“佛七”的時候,有沒有克期求證的切願?有沒有俗事來打閑岔?有沒有把萬緣放下而精誠專一的念佛?如果沒有克期求證的切願,又有俗事打岔,且不能精一念佛,那只是以隨喜心來參加“佛七”。“行”-念佛當然不能懇切,怎能得到一心不亂呢?所以說不是我們根機不夠,更不是佛打妄語。經上既無其他方便,只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一定要奉行經旨,懇切的念,把念佛的力量送到西方去,時至機熟,自能得到一心不亂。
若果只是隨喜念念,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既不懇切又不專一,恐怕成功的希望很少。念字從心不從口,口念心不念,像小孩子唱童謠一樣,就等于沒念。怎樣才能懇切專一呢?就要以本章所開示的,像母親憶念逃逝的兒子那樣念法,子若憶母,如母憶時,一定能念到西方去。所以念佛,一要多念,二要多念還得求精,古德雲:“念佛切莫貪多念,先念一百心不亂;九十九聲一念差,勒轉數珠從頭念。”如此,方能念到精純不雜。多念要求精念,精念還得多念。所謂“執持”者,即固執堅持,絲毫不能放松,如此,才能得到一心不亂。
不假方便,是念佛法門的殊勝處,大家亦不可因其容易而輕忽,務必認真的念,念的多而且精才行。
3、老實念佛自得心開
前面講過,其他法門皆須方便,唯念佛法門不假方便,即《觀無量壽佛經》與《無量壽經》之觀想,實相等方便,亦不需要,僅持名一法,即能成功。有人說《阿彌陀經》之一心不亂,即是入定。所以持名一法,只能得定而不能開悟;須生到西方,華開見佛才能開悟雲雲。此說固有部份理由,實則以偏概全未爲的論。本章所講的“不假方便”即專指持名;“自得心開”就是開悟呀!《阿彌陀經》上一心不亂,亦非限于“定”一方面啊!一心不亂,有“事一心”“理一心”之分;執持名號,亦有“事持”“理持”之別。確信西方依正莊嚴是有,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並深信念佛法門,可以橫越叁界,帶業往生。于是決心念佛,求願往生,如子憶母,歸心似箭;一心系念于佛,無或暫忘。但未達自性惟心之旨,是名“事持”。持至了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理;即名“理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者,一心具足一真法界,本具佛性,謂之是心是佛,乃理具之佛。了達他佛全是自心,自心全是他佛,依“理具”顯“事造”,謂之是心作佛,乃事造之佛。既然是心是佛,爲甚?我們還是?生呢?要知理體須依事顯,所以我們還得修行,依“事造”以成之。 念佛念到叁界內見思惑斷,名“事一心”。我執已空,法執未除。念到藏心開顯,自性佛現前,名“理一心”。此時已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持至事一心,我執已盡,不爲見思二惑所亂;及至理一心,法執已盡,無明分破,不爲空有二邊所亂;全歸中道了。
依以上事持,理持、事一心和理一心各種解釋,我們可以了解念佛能以開悟。其不能開悟之說,如非淺學無知,即是有意誹謗。
本章所講的念佛,屬事持,如子憶母。並未涉及玄奧高深的道理。用最淺顯簡易的方法,而達到“心開”的妙境。誠所謂妙法不可思議!依理論講,在十法界中,念佛念的是佛法界。一念佛,一念現佛法界;念念佛,念念現佛法界。久而久之,心佛一如,其余九法界統不現前,還有不見佛、不生西、不成佛的道理嗎?!
念佛要老實念,從最低淺處入手,而得最高深的功效。千萬不可好高骛遠,見異思遷。古德雲:“切忌今日張叁,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結果一無所成。
有人會問:悟西方淨土是惟心,彌陀是自性,還要念佛生西否?答:悟後仍須念佛求生西方。蓋悟的是理,若不把事相轉過來,雖悟仍是凡夫。經雲:“理則頓悟,事須漸修。”即不可執理以廢事。不過悟後生西,能遂心所願;未悟者須待彌陀來迎;是其不同處。
有人會問:悟到理一心,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已相當于圓初住位,何必再生西方呢?答:等覺位已豁破四十一分無明,還要生西咧!如觀音、勢至皆是等覺菩薩,尚須生西,親近彌陀,就可證明了。我們距離遠得很呢!切勿好高骛遠,還是從最簡易的“持名”入手,老實念佛,日久功深,自然一心不亂自得心開。這個法門,看著很淺,其實“一句阿彌陀,無上深妙禅”只要老實念佛;自有徹悟心開之日。
刊載于《澳門佛教》34期
《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