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增大。當他的相增大的地方--其地的高低,河流的灘渡,山嶽的崎岖,如百釘所釘的牛皮一樣;所以初學者於增大之相而得證初禅後,應該常常入定。不可常常觀察;不然禅支成爲粗弱,有退失之可能。
初禅的進展(4)五自在:他應該於同樣的初禅中,用五種行相,自在修行。五種自在是:轉向自在、入定自在、在定自在、出定自在和觀察自在。遂其所欲的地方,遂其所欲的時間,遂其所欲好長的時間中,轉向於初禅,即無遲滯的轉向,爲轉向自在,遂其所欲的地方入初禅定,即無遲滯的入定,爲入定自在,余者當可類推。
從初禅出定,最初轉向於尋者,先斷了有分而生起轉向以後,於同樣的尋所緣而速行了四或五的速行心。此後生起二有分。再於伺所緣而生起向心,又如上述的方法而起速行心。如是能夠於“尋、伺、喜、樂和心一境性此五支生中連續遣送其心,便是他的轉向心成就。這種自在達到頂點時,從世尊的雙重神變中可得見到。”
如大目犍連尊者降伏優波難陀一樣迅速入定,名爲入定自在。能夠於一彈指或十彈指的時間住在定中,名爲出定自在。觀察自在同於轉向自在所說。即在那裏的轉向心以後而易以觀察的速行心。
【地遍的第二禅】於五自在中曾修行自在,並自熟練的初禅出定,覺得此定是近於敵對的五蓋,因尋與伺粗,故禅支弱,見此過失已,於第二禅寂靜作意,取滅了對於初禅的希求,爲證二禅,當作瑜伽行。
從初禅出定之時,因他的念與正知的觀察禅支,尋與正知的觀察禅支,尋與伺粗起,喜樂心一境性寂靜現起。此時爲了舍斷他的粗支而獲得寂靜支,他於同一的相下“地,地”的數數作意,當他想:“現在要生起第二禅了”,斷了有分,即於那同樣的地遍爲所緣,生起意門的轉向心。自此以後,即對同樣的所緣速行了四或五的行心。在那些速行心中的最後一個是色界的第二禅心,其余的如已陳述的欲界。
以上這樣的修行者“尋伺止息故,內淨心專一故,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禅具足住。“
【地遍的第叁禅】證得第二禅時,已於如前所述的五行相中而習行自在,從熟練的第二禅出定,學得此定依然是近於敵對的尋與伺,仍有喜心的激動,故稱他的喜爲粗,因爲粗,故支亦弱,見此二禅的過失已,於第叁禅寂靜作意,取滅了對二禅的希求,爲了證得叁禅,爲修瑜伽行,當自第二禅出定時,因他的念與正知的觀察禅支而喜粗起,樂與一境性寂靜現起。此時爲了舍斷粗支及爲獲得寂靜支,他於同一的相“地,地”數數作意,當他想:“現在要生起第叁禅了”,斷了有分,即於那同樣的地遍作所緣,生起意門的轉向心。自此以後,即於同樣的所緣速行了四或五的速行心。在那些速行心中的最後一個是色界的第叁禅心,余者已如前說爲欲界心。
以上的修行者:“與由離故,而住於余,念與正知及樂以身受──諸聖者說:`成就舍念樂'──爲第叁禅具足住”。
【地遍的第四禅】證得了第叁禅時,於上述的五種行相業已習行自在,從熟練的的第叁禅出定,覺得此定依然是近於敵對的,喜因此叁禅中仍有樂爲心受用,故稱那樂爲粗,因爲樂粗,故支亦弱,見此叁禅的過失已,於第四禅寂靜作意,放棄了對第叁禅的希求,爲了證得第四禅,當修瑜伽行,自叁禅出定時,因他的念與正知的觀察於禅支,名爲喜心所的樂粗起,舍受與心一境性寂靜現起,此時爲了舍斷粗支及爲獲得寂靜支,於同樣的相上“地,地。”數數作意。當他想:“現在第四禅要生起了,便斷了有分,即於那同樣的地遍作所緣,生起意門的轉向心,自此以後,即於同樣的所緣起了四或五的速行心。在那些速行心的最後一個是色界第四禅心,余者已如前說爲欲界心;自此以後,即於同樣的所緣起了四或五的速行心。那些速行心的最後一個是色界第四禅心,余者已如前述爲欲界心。但有其不同,因第叁禅的樂受不能作第四禅的不苦不樂受的習行緣之緣,於第四禅必須生起不苦不樂受,是故彼等速行心是與舍受相應的,因與舍受相應,故於此第四禅的近行定亦得舍離於喜。
上面的修行者:“由斷樂及由斷苦故,並先已滅喜憂故,不苦不樂故,舍念清淨,第四禅具足”。
二、水遍的修習
希望修習水遍之人,當安坐而把取水相。有人爲的水相和自然的水相,一切應當辨別。有修習經驗的行者,則可於池沼鹽湖大海等自然之而生起於相。如拘羅屍浮長老乘船去印度時,在船上眺大海之際,即現起了與大海相似的遍相。
若無前世的修習經驗者,除去水遍的四種過失,即不取青黃赤白及其它任何有色的水,當以淨布接取由空中而未落地的雨水,或其它與此同樣清淨無濁的水,裝滿至缽口或甕口之後,拿去放在已如前述的精舍的南隅或隱秘處,然後安坐下來,不應觀察其顔色,亦不應於其特性作意。應取所用器具之水面形相,令相置於心中,稱念“水,水,。”(阿波,阿波)以修習。如是修習,便得次第生起如前所說的取相和似相。
此中取相時,顯然會見水遍中的一個過失,如所見的水可能是動搖,有水或水泡混在一起,所取的水相也是這樣。但在似相現起時,所見水相是靜態,如置於空中的水晶扇或水晶所製的圓鏡一樣靜。由於似相的顯現,則彼行者得證前述的近行禅(定)和四種禅。
叁、火遍的修習
修習火遍的人,若有經驗,取火相則容易,可自由地取自然的火相,如見燈火,竈火,燒缽的火及林火,得任何的火焰都能生起火相。
若無經驗的修學者,必由作遍開始。方法是這樣的,於安隱處,以燃料燒起盛旺的火,坐在火前面不高不低的適當座位上,通過一個一張手又四指大的孔看火,不對下面的燃料或上面的煙作意,僅取孔中盛旺的火相,不應觀察青或黃等的顔色;亦不宜對熱等的特徵作意。唯置心於所取火相,稱念“火,火德瞿,德瞿”以修習。如是數數修習,他便能生起火的取相和火的似相。
此中取相時,顯然會見到遍的過失,如火焰的動態,火花的射出,燃料和煙隨火而顯現。火的似相則是靜止不動,如放在空中的赤毛毯,如金扇和金柱的顯現。由於似相的顯現,修行者即能獲得如上述的近行定和四禅。
四、風遍的修習
修習風遍的人可由眼見或身觸去把取。如說:“把取風相者,取於風相,即觀察甘蔗葉端爲風所動,或觀察樹梢及頭發的尾端爲風所動,或觀察其身體爲風所觸,所以看到頭上頭發,甘蔗葉,樹葉等爲風所動時,即寄以此念:`此爲風吹於此處,'或者風從窗子進入而吹到身上任何部分之時,即寄念彼處,念`風,風(梵瑜,梵瑜)'以修習。”
此中取相是動相,如從竈上才拿下的米飯所升的熱汽一樣。”似相“是靜止不動而的;余如前述。
五、青遍的修習
把取青遍者,即把取於花,或布。或於布頻的青相,依此,對於已有經驗的人,見到青色的花叢,奉供之的花席,或青布及寶石等,都可生起相。
無經驗的修者,可采諸青蓮花與結黎根尼迦(早榮)等花,不見其花蕊及花莖,僅以花瓣放到淺盤或平籃內,填滿至其口而散布開來,或以青色的布成一束而填滿它,在諸盤子或籃子的周圍結成如鼓面一樣。或以青銅,青葉,青染料等任何一種有色的東西,如地遍中說,作成可以攜帶的或僅壁而作遍的曼陀羅,外邊用一種不同的頻色而區劃之。然後如地遍中所的方法以取青相,此後以意得青的似相,稱念“青,青(尼楞,尼楞)”以修習。
六、修習黃遍
如說:“把取黃遍之人,對於花或,或有有黃色的東習,而取其黃相”。故於此中,有經驗的修者,看見任何黃色的花叢,花席,黃布,有黃色的東西,都能生起其相。
無經驗者,用迦尼羅花等或黃布及有黃顔色的東西,如青遍中所說的作遍已,然後如地遍中所的方法以取黃相,此後以意得黃的似相,稱念“黃,黃(貝多根,貝多根)”以修習。
七、白遍的修習
如說:“把取白遍者,對於白色的花或布或有白色的東西而取白相”。有經驗的修白遍者,看任何白色的花叢,蘇曼那等的花席,或白蓮的花聚,或白布及有白的東西,都能生起於相。或於的曼陀羅,月的曼陀羅等亦能生起於相。若無經驗,則如上述,用白花或白布及有白頻的東西,如青遍所說的方法作遍已,取白相等,然後起“白,白(惡達多,惡達多)”的作意修習。余如地遍中說。
八、光遍的修習
於光明遍中“把取光明遍的人,於壁隙或鍵孔或窗子間取光明相”。若過去有經驗的修行光遍者,看見任何透過壁隙的日光或月光照到壁上或地上所的曼陀羅(圓輪),或透過枝葉茂密的樹枝所造的假屋而照到地上所現的曼陀羅,都能生起於相。若無經驗者,亦可於上述的光明的曼陀羅作“光,光”或“光明,光明(阿羅迦,阿羅迦)”的修習。
如果不可能對那樣的光明修習,則於甕中點一盞燈封閉它的口,再把甕開鑿個孔,放在那裏把孔向到壁上。這從孔中透出的燈光照到壁上便成爲曼陀羅,然後對它作“光明,光明”的修習。這燈光比上述的光還可以持。此可以電燈或手電筒的光照壁以這裏的“取相”是與壁上或地上所現的曼陀羅一樣的。“似相”則如很厚而淨潔的光明積聚一樣。余者同樣。
九、限定虛空遍的修習
虛空是無限的,但如何才能使虛空與修行者化爲一體,任由修行者自由的運用,這就得從有限定的虛空修起。如說:“把取虛空遍的人,即於壁隙或鍵孔或窗口之間而取虛空相。”若有經驗者,看見任何壁孔等都能生起於相。
若無經驗者,則應於蓋得很密的假室的壁上或任何的皮革席子上,穿一個一張手又四指大的孔,僅於壁孔等的孔而作“虛空,虛空(阿迦沙,阿迦沙)的修習。
這裏的“取相”即同那以壁等爲邊際的孔一樣,如欲增大亦不能增大,而是有限的虛空相。“似相”則僅有虛空曼陀羅顯現,如欲增大即可增大。余者與地遍中所說的一樣。
成功者的驗證
修習十遍中的任何遍,都可成就四禅定或五禅定,這是十遍修習能成就的共同功德;但每一遍有其特有的功德成就,如說:
依於熟練而又成功的“地遍”應用,能以一成多等,或於空中,或於水中,變化作地,以足行走其上及作坐立等,或以少及無量的方法而獲得勝處,有此等的成就。這種自在的成就可以佛護長老求護龍王的故事來說明。佛護長老修地遍獲得自在,常受住所附近一龍王的供齋。龍王出龍宮供奉佛獲長老的事被金翅鳥王所知,以吃龍肉爲美食的金翅鳥王決定待龍王出來去供奉長老時,捕捉龍王。所以它一看到龍王之時,即自空中撲下,當時佛獲長老即刻化化作一山,取龍王之臂潛入山中。金翅鳥僅一擊於山而去。所以遍若成就得了自在,可在一刹間成就無上善事。
“水遍”的修習成功,能出沒於地中,降下雨水,變化江海等,震動大地、山嶽、樓閣等,有此等的成就。
“火遍”的修習成功,能出煙和燃燒,能降炭雨,以火滅火,欲燃則燃,爲了要以天眼見東西而作諸光明,般涅槃之時能以火界荼毗其身體,有此等成就。
“風遍”的修習成功,能速行如風,能降風雨,有此等成就。
“青遍”的修習成功,能變化青色,作諸黑暗,依於妙色和醜色的方法而獲得勝處,證淨解脫,有此等功德。
“黃遍”的修習成功,能變化黃色,點石成金,依前上述的妙色醜色的法而獲得勝處,證淨解脫。
“白遍”的修習成功,能變化白色,離諸沈睡眠,消滅黑暗,爲了黑暗,爲了要以天眼看東西而作諸光明,有此等成就。
“光明遍”的修習成功,能變化輝煌之色,離諸沈睡眠,消滅黑暗,爲了黑暗,爲了要以天眼看東西而作諸光明,有此等成就。
“虛空遍”的修習成功,能變開顯於隱蔽,在大地中及山嶽中亦能變化虛空,作諸行住坐臥的威儀,可穿牆行垣無有阻礙,有此等成就。
一切遍都依行者的意向不同的方向,如上下四周或無限量的單行某遍和擴展增大。這是由於心的遍滿於遍而遍滿於一切。【未完待續】
【注釋】
1、指初禅的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五支
i、見葉均所譯《清淨道論》第117-125頁
刊載于《澳門佛教》19期
《修習之法·選釋之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