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什麼是加行道那?
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長期吃單一的糧食,就會使我們的色身機體的營養失去平衡,
就會使我們的身體得病。修行佛法,欲擺脫世間煩惱與痛苦的束縛。光靠一種修行方法也是不夠的。必要在乘性選擇一種修行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其它的修行方法。以其它的修行方法來輔助修行,這樣才不會使我們修行資糧失衡。才能夠使我們的智慧與解脫不斷地增長.壯大。
加行道,就是將福德資糧道與智慧資糧道的兩種修行方法同時並修。實際上加行道也是資糧道的修行方法,加行道只不過是資糧道修行方法的進一步的深入。
以持戒爲福德資糧修行,沒有智慧跟隨,不懂持戒的真實意義,沒有宇宙生命現象的真實道理做指導,只是盲目執持戒律的外在形式與造作,最終得到的只是世間的微小的福報。最終福報享盡後,還是要依業投生,該下地獄還是要下地獄的,還是要生死相續受輪回之苦的。
當今有些所謂的末法時期的護法大德,大勢宣說什麼:“學佛就是持戒.修行就是持戒的論調。”學佛修行持戒固然重要,但不能一邊倒,持戒必要有個正確的思想爲指導。所以,學佛持戒修行.了脫生死必要有智慧跟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持戒,避免執持邪戒,墜入愚癡的邪念之中。只有福慧雙修.福慧並行才能真正地解脫生死,終成無上的解脫佛果。
而大勢宣說“以戒爲師.修行就是持戒”一邊倒的論調者,多數都是具有封建宗教流毒思想,或是對佛法拘泥不化.不知變通,不知道持戒應該依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域適時而定的愚癡之輩。(毀人慧命,誤人修行,如同殺生。)
而他們宣說“以戒爲師.修行就是持戒”的多數目的,是爲了束縛人的思想,以達到大多數人對他的個人崇拜,來填補自己內心的對佛法的空虛與自我虛榮的滿足。
以智慧爲資糧而修行,如不持戒,不以戒去規範自己的言行,不以戒來淨化自己的身心,縱有千智也不能了脫生死.解脫煩惱與痛苦的束縛,反會墜入邪知邪念之中誤己誤人。
(這就是加行道)
叁.見道:
就是依世谛之理而修行,對世谛之理以有不同程度的證得。並對世谛之理通達圓融,已證
宇宙諸法平等之理,不在執著世間虛妄不實的事物。但還未出離世間,因爲雖然已經不在執著
世間的虛妄不實的事物,但仍然執著法相,仍然有漏。所以,還未達到出世間的究竟境界。
(這就是見道)
四.修道:
一提修,我在平時經常聽到有人說學佛要實修啊!1!!怎麼實修?實修就是要一天念多少遍佛號!要上早晚課!早上念什麼經!晚上要念什麼經!上幾遍香!怎麼念!怎麼想!我了解了一下,有80/100的學佛人對經文的內容不明白。還有的大德說學佛修行念經不用知道經的內容,不要去考慮經文裏講的是什麼。想知道經文的內容,也是一種欲!不要考慮經文的內容,念時間常了就明白啦!
修有四種修:1.得修 2.習修 3.除去修 4.對治修
1.得修:
就是通過佛法的修行,得到善念的生起;就是要不斷地生起善的思想與行爲。
2.習修:
就是對自己已經生起的善的思想與行爲,令其堅住不退,並使其成倍增長。(牛群不是說
過嗎:“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生做好事,那才是最難最難的啊!)
3.除去修:
就是要對已有不善的思想與行爲斷除掉。
4.對治修:
就是以善業抑製.破壞惡業的生起與持續,不要生出不善的思想與行爲。
實修:就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佛法來淨化自己的身心。
做到以上任何一種,都可以稱爲實修。這就是修。
道有十一種道(就是十一種修行的方法):1.觀察事道 2.勤功用道 3.修治定道 4.現觀方便道 5.親近現觀道 6.現觀道 7.清淨出離道 8.依根差別道 9.淨修叁學道 10.發諸功德道 11.遍攝諸道
1.觀察事道:就是要通過佛法的科學理論爲指導轉識成智,去觀察思考組成宇宙的物質色法與精神心法的真實現象。(四念住)
2.勤功用道:就是爲了轉識成智,去除自己對宇宙諸法現象錯誤的認知,而發出的勤奮努力.勇猛精進心。(四正勤)
3.修治定道:就是以修觀來淨化自己的身心,對治自己的不善的思想與行爲的生起,來達到一種定境,以使清淨自性顯現。(四如意足)
4.現觀方便道:就是建立欲證究竟解脫.回歸清淨自性.終成無上聖道的基礎(五根)。是五個修行的心理根基,這五根的建立是修行方法的增上緣,他有促進.增長修行進度的作用。
5.親近現觀道:就是由現觀方便道的建立而生起的修行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使我們破除一切的心理障礙,以便對世間諸法真實道理的通達無礙。現觀方便道是修增上緣,而親近現觀道是已經得到了修行的增上緣,他們是因果的關系。(五力)。
6.現觀道:前五種修行方法是修行解脫.終成無上聖道的基礎,是修行必備的基礎。以上五種修行方法分別建立後,基礎也就打好了。這時才真正地進入了擺脫世間一切煩惱與痛苦的束縛,去證出世間的究竟智慧,得無上佛果的修行階段。(七覺支)
7.清淨出離道:前六個階段的修行方法證得後,您便真正地有智有力啦,您便可以做到真正地清淨自己的身心,斷除一切苦果的生起,出離世間一切煩惱與痛苦的束縛。離佛果只差一小步啦,就差最終的究竟圓滿啦。(八聖道或八正道)
這七個修行方法,就是依資糧.加行.見道.修道,從凡夫到究竟圓滿的佛果的,次第修行的方法。也是從凡夫到成佛的次第修行的七個階段。
注意!!!千萬不要執著這七個修行的次第階段。根性差的可以依自己的秉性次第而修,根性好的可以七個階段同時並進。對簡單的修行方法不要輕視,不要急于求成。對困難的修行方法也不要減緩修行進度,不應以困難.難行而減退自己修行的精進心。只要打下一個很好的修行基礎,自然會水到渠成的。有一個好的修行基礎,您會在自然.灑脫.愉悅中,不知不覺地得到無上的佛果。
8.依根差別道:是依照四正勤爲原則,依不同的根性有選擇.有目的的對治而修。
9.淨修叁學道:是以戒.定.慧叁學來清淨自己的身心,斷除貪.嗔.癡念,增長自己的智慧,來證得宇宙生命的真實道理。
主要是以修習四法迹:無貪.無嗔.正念.正定。
持戒可以清淨自己的身心,斷除貪.嗔.癡念,可以引發正念的生起。正念可以生起以清淨的方法來對治修行。正念可以引發正定,正定可以使我們的智慧清淨增長。
10.發諸功德道:
就是以止觀的修行方法。
止:是不爲世間種種的虛妄不實的事物而誘惑,止息一切妄想分別之心,成就一切功德。
觀:是觀察思考宇宙生命現象的真實道理。
止觀是定慧的根本,定慧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要想脫離生死輪回的煩惱與痛苦的束縛,成就無上的佛果,沒有功德是不行的。要想有功德,必須有正定心與智慧,而正定心與智慧是來源于長期的止觀修行。所以,要想修行成佛必要刻苦地修習止觀。
11.遍攝諸道:就是諸根無漏的修行方法。
無論是無明宇宙生命的真谛而墜入生死輪回,還是辛勤修習佛法欲成無上的佛果,都是“從業而生,依業而離的”。修行最終的目的不外乎是淨化自己的身心,修正自己六根無漏的清淨行爲。而佛說的種種方便的修行方法,也都是圍繞著六根的淨化。
所以,您清淨六根,使六根無有貪.嗔.癡的漏行.漏業,就已經包含種種的修行方法了。 (這就是十一種修行方法)
五.究竟道:就是最終得到了無上的佛果,成佛了。徹底究竟地擺脫了一切的纏縛,得到了究竟的解脫.究竟的智慧,達到了無學正定.無學正解脫.無學正智慧的無學境界之中。
爲什麼是無學那?
因爲我們的自性是:無增無減.無垢無淨的。
究竟道的修行境界是:自性已經得到了圓滿的顯現,得到了究竟的解脫,成就了無上的功德.無上的佛果。一切的正定.正解脫.正智慧皆是清淨自性的自然流露,無需刻意地去修.著意地去學,所以稱爲無學。
但是,在這佛的境界中也並非是不修啦,成佛後依然是要修的。而成佛後的修,是與其他未成佛前的衆生的修行有區別的。未成佛前的修,是著意的.是刻意的.是從欲的自我的修行,而成佛後的修是清淨自性自然的流露。
所以,別認爲成佛後就不修行啦!佛有大慈大悲的無量心,世間還有很多的衆生還生活在無明之中,還有很多的衆生在受生死輪回之苦。成佛前是爲自己修,是爲自己擺脫生死輪回而修。成佛後是爲衆生而修,是爲人間極樂而修,是爲真如而修,是爲所有衆生都能夠解脫一切煩惱與痛苦而修。(這點一定要知道,道谛就講完啦,實踐上道谛就是清淨身心,成就佛果的種種修行方法,主要是37品道,我在修行篇裏在細說)
《極樂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現象的四個真理(四聖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