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P3

  ..续本文上一页 什么是加行道那?

   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长期吃单一的粮食,就会使我们的色身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

   就会使我们的身体得病。修行佛法,欲摆脱世间烦恼与痛苦的束缚。光靠一种修行方法也是不够的。必要在乘性选择一种修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其它的修行方法。以其它的修行方法来辅助修行,这样才不会使我们修行资粮失衡。才能够使我们的智慧与解脱不断地增长.壮大。

   加行道,就是将福德资粮道与智慧资粮道的两种修行方法同时并修。实际上加行道也是资粮道的修行方法,加行道只不过是资粮道修行方法的进一步的深入。

   以持戒为福德资粮修行,没有智慧跟随,不懂持戒的真实意义,没有宇宙生命现象的真实道理做指导,只是盲目执持戒律的外在形式与造作,最终得到的只是世间的微小的福报。最终福报享尽后,还是要依业投生,该下地狱还是要下地狱的,还是要生死相续受轮回之苦的。

   当今有些所谓的末法时期的护法大德,大势宣说什么:“学佛就是持戒.修行就是持戒的论调。”学佛修行持戒固然重要,但不能一边倒,持戒必要有个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所以,学佛持戒修行.了脱生死必要有智慧跟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持戒,避免执持邪戒,坠入愚痴的邪念之中。只有福慧双修.福慧并行才能真正地解脱生死,终成无上的解脱佛果。

   而大势宣说“以戒为师.修行就是持戒”一边倒的论调者,多数都是具有封建宗教流毒思想,或是对佛法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不知道持戒应该依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域适时而定的愚痴之辈。(毁人慧命,误人修行,如同杀生。)

   而他们宣说“以戒为师.修行就是持戒”的多数目的,是为了束缚人的思想,以达到大多数人对他的个人崇拜,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对佛法的空虚与自我虚荣的满足。

   以智慧为资粮而修行,如不持戒,不以戒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以戒来净化自己的身心,纵有千智也不能了脱生死.解脱烦恼与痛苦的束缚,反会坠入邪知邪念之中误己误人。

   (这就是加行道)

  三.见道:

   就是依世谛之理而修行,对世谛之理以有不同程度的证得。并对世谛之理通达圆融,已证

   宇宙诸法平等之理,不在执着世间虚妄不实的事物。但还未出离世间,因为虽然已经不在执着

   世间的虚妄不实的事物,但仍然执着法相,仍然有漏。所以,还未达到出世间的究竟境界。

  (这就是见道)

  四.修道:

   一提修,我在平时经常听到有人说学佛要实修啊!1!!怎么实修?实修就是要一天念多少遍佛号!要上早晚课!早上念什么经!晚上要念什么经!上几遍香!怎么念!怎么想!我了解了一下,有80/100的学佛人对经文的内容不明白。还有的大德说学佛修行念经不用知道经的内容,不要去考虑经文里讲的是什么。想知道经文的内容,也是一种欲!不要考虑经文的内容,念时间常了就明白啦!

   修有四种修:1.得修 2.习修 3.除去修 4.对治修

  1.得修:

   就是通过佛法的修行,得到善念的生起;就是要不断地生起善的思想与行为。

  2.习修:

   就是对自己已经生起的善的思想与行为,令其坚住不退,并使其成倍增长。(牛群不是说

   过吗:“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生做好事,那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3.除去修:

   就是要对已有不善的思想与行为断除掉。

  4.对治修:

   就是以善业抑制.破坏恶业的生起与持续,不要生出不善的思想与行为。

  实修: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佛法来净化自己的身心。

   做到以上任何一种,都可以称为实修。这就是修。

   道有十一种道(就是十一种修行的方法):1.观察事道 2.勤功用道 3.修治定道 4.现观方便道 5.亲近现观道 6.现观道 7.清净出离道 8.依根差别道 9.净修三学道 10.发诸功德道 11.遍摄诸道

  1.观察事道:就是要通过佛法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转识成智,去观察思考组成宇宙的物质色法与精神心法的真实现象。(四念住)

  2.勤功用道:就是为了转识成智,去除自己对宇宙诸法现象错误的认知,而发出的勤奋努力.勇猛精进心。(四正勤)

  3.修治定道:就是以修观来净化自己的身心,对治自己的不善的思想与行为的生起,来达到一种定境,以使清净自性显现。(四如意足)

  4.现观方便道:就是建立欲证究竟解脱.回归清净自性.终成无上圣道的基础(五根)。是五个修行的心理根基,这五根的建立是修行方法的增上缘,他有促进.增长修行进度的作用。

  5.亲近现观道:就是由现观方便道的建立而生起的修行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我们破除一切的心理障碍,以便对世间诸法真实道理的通达无碍。现观方便道是修增上缘,而亲近现观道是已经得到了修行的增上缘,他们是因果的关系。(五力)。

  6.现观道:前五种修行方法是修行解脱.终成无上圣道的基础,是修行必备的基础。以上五种修行方法分别建立后,基础也就打好了。这时才真正地进入了摆脱世间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去证出世间的究竟智慧,得无上佛果的修行阶段。(七觉支)

  7.清净出离道:前六个阶段的修行方法证得后,您便真正地有智有力啦,您便可以做到真正地清净自己的身心,断除一切苦果的生起,出离世间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离佛果只差一小步啦,就差最终的究竟圆满啦。(八圣道或八正道)

   这七个修行方法,就是依资粮.加行.见道.修道,从凡夫到究竟圆满的佛果的,次第修行的方法。也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次第修行的七个阶段。

   注意!!!千万不要执着这七个修行的次第阶段。根性差的可以依自己的秉性次第而修,根性好的可以七个阶段同时并进。对简单的修行方法不要轻视,不要急于求成。对困难的修行方法也不要减缓修行进度,不应以困难.难行而减退自己修行的精进心。只要打下一个很好的修行基础,自然会水到渠成的。有一个好的修行基础,您会在自然.洒脱.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无上的佛果。

  8.依根差别道:是依照四正勤为原则,依不同的根性有选择.有目的的对治而修。

  9.净修三学道:是以戒.定.慧三学来清净自己的身心,断除贪.嗔.痴念,增长自己的智慧,来证得宇宙生命的真实道理。

   主要是以修习四法迹:无贪.无嗔.正念.正定。

   持戒可以清净自己的身心,断除贪.嗔.痴念,可以引发正念的生起。正念可以生起以清净的方法来对治修行。正念可以引发正定,正定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清净增长。

  10.发诸功德道:

   就是以止观的修行方法。

   止:是不为世间种种的虚妄不实的事物而诱惑,止息一切妄想分别之心,成就一切功德。

   观:是观察思考宇宙生命现象的真实道理。

   止观是定慧的根本,定慧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要想脱离生死轮回的烦恼与痛苦的束缚,成就无上的佛果,没有功德是不行的。要想有功德,必须有正定心与智慧,而正定心与智慧是来源于长期的止观修行。所以,要想修行成佛必要刻苦地修习止观。

  11.遍摄诸道:就是诸根无漏的修行方法。

   无论是无明宇宙生命的真谛而坠入生死轮回,还是辛勤修习佛法欲成无上的佛果,都是“从业而生,依业而离的”。修行最终的目的不外乎是净化自己的身心,修正自己六根无漏的清净行为。而佛说的种种方便的修行方法,也都是围绕着六根的净化。

   所以,您清净六根,使六根无有贪.嗔.痴的漏行.漏业,就已经包含种种的修行方法了。 (这就是十一种修行方法)

  五.究竟道:就是最终得到了无上的佛果,成佛了。彻底究竟地摆脱了一切的缠缚,得到了究竟的解脱.究竟的智慧,达到了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慧的无学境界之中。

   为什么是无学那?

   因为我们的自性是:无增无减.无垢无净的。

   究竟道的修行境界是:自性已经得到了圆满的显现,得到了究竟的解脱,成就了无上的功德.无上的佛果。一切的正定.正解脱.正智慧皆是清净自性的自然流露,无需刻意地去修.着意地去学,所以称为无学。

   但是,在这佛的境界中也并非是不修啦,成佛后依然是要修的。而成佛后的修,是与其他未成佛前的众生的修行有区别的。未成佛前的修,是着意的.是刻意的.是从欲的自我的修行,而成佛后的修是清净自性自然的流露。

   所以,别认为成佛后就不修行啦!佛有大慈大悲的无量心,世间还有很多的众生还生活在无明之中,还有很多的众生在受生死轮回之苦。成佛前是为自己修,是为自己摆脱生死轮回而修。成佛后是为众生而修,是为人间极乐而修,是为真如而修,是为所有众生都能够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而修。(这点一定要知道,道谛就讲完啦,实践上道谛就是清净身心,成就佛果的种种修行方法,主要是37品道,我在修行篇里在细说)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