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95▪P3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要認識到這個體,就是叫喜,大家一起在喜,大家在裏面就不會恐怖,還有什麼恐怖可言呢?還有什麼畏懼呢?還有什麼不知足呢?你內心中哪會沒有正念呢?所以在這裏面一定要安住。

  不住就是舍,舍跟戒相應,舍跟無住相應,舍就是真正的持戒,舍才能真正的利益衆生

  慈悲喜舍,舍就是無住之意,跟般若相應,心中要了知,這個都是我們無始以來的執著,我們的共緣所起,産生了六道輪回,你善啊惡啊好啊壞啊,産生六道輪回就轉吧。現在我知道了,這些都是我的心啊,我們一定要知道,不應該起貪瞋癡的心,不應該起財色名食睡的心,我們要通達般若進入無住。你走了就走了,來了就來了。在心中不要有住,不要有住相,因爲都是我們心中的心想。你要不住就是舍,舍跟戒相應,舍跟無住相應,舍就是真正的持戒,舍才能真正的利益衆生,舍才能幫助別人。舍裏面有二體,上跟般若相應,下跟六度波羅蜜與衆生心相應,衆生就不會怕你,不會恐怖你,不會害怕你。如果你不舍就與有住相應。只要你有住衆生就怕你,見到你就害怕。爲什麼人家怕你呢?見到你就怕是非呢?跟你講幾句話就講別人是非,別人就害怕了,這樣都是因爲有住了,你沒有通達于般若,不能舍故,沒有發無上菩提心。你有住在這個世間就會搞是非,所以你就有貪著。

  思維佛法之體中的不可思議功德?佛法如何修持能自在快樂而不愁眉苦臉?

  金剛經要把心靜下來,在此世界慢慢的靜下來以後如是思維,聞到以後思維一下。你知道這個思維的體裏面有無量的功德,那是不可思議的,不但裏面很好玩的,並且裏面很自在很快樂。你想玩就在那裏面玩好了,在般若裏面玩,在裏面做遊戲好了。在般若裏面那種自在,那種開心,那種心量,那是不可思議的。沒事坐下來這樣的思維一下,可能會有大受用。如果你不思維,聞到以後就算了就沒有辦法了。智慧者我一說即聞,一聞即信啊,馬上就會開顯自己的自性。但是沒有智慧的愚蠢的人,就需要我們講這麼長的時間,還一點反應都沒有,那就麻煩了。頓根之人七天就可以了,利根之人只要一天就可以了。但是我們講了這麼長時間了,還沒有效果,那就是可怕了。所以我們應該有反應,要有反應來給我看一看。好像我這個條件講得太高了,事實上是很低的,因爲跟般若相應確實內心中有大自在,有大快樂大安心的體。我們不知道修學佛法那是多麼自在快樂的一件事情。我們現在學佛法個個都愁眉苦臉的,爲什麼學的這個樣子呢?就因爲你不了解般若,不思維般若之意,不能夠安住心。我們無始以來剛強堅固啊,不能夠思維般若之意,所以你靜下來思維一下,並不是要你放棄,是要你更加圓滿的思維。那種思維更加解脫。平時我們在世俗裏面爭名奪利啊得失啊,自己個人的這些東西搞習慣了,後來叫你放下好困難。我們一生中,乃至于生生之中都在搞這些東西,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解脫。現在好不容易聞到佛法了,就看你彈指之間能不能信入。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意。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若有人言,就是指我們所有的衆生,若來若去。如來者,如來本來就是無取無舍的,無取于衆生的妄心;無舍于衆生的真心。真心就是法界,我們這個相的無住就是佛心。這個佛心就是相相就是佛心,它是無來無去的。如來者是什麼?如來分成叁身,法身是清淨處,報身是菩薩莊嚴處,就是絕對的地方。我們現在看到牆壁是相對而言,是化身住的地方。如果你修行到一定的時候意識斷了,而相不丟的時候這個相變成你的法界,就是報身。而法身就是這個相,相的本體是清淨的,這個清淨的無住體叫做法身,法身外面的莊嚴叫做光明,這個光明就是相。簡單的講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其實就是七寶如來,七寶即是其相,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即末那識。這個七識叫七相,由我們的身體發出來的,每個衆生都有的叫七寶。我們在跟諸法絕對的時候,那就是七寶如來是報身,七寶如來都在報身裏面。法身只有一個,就是清淨處,是諸佛住的地方;報身盡莊嚴,是一切菩薩安住的地方。

  我們看到這個牆壁,這叫相對體,是化身住的地方。法身不離報身,報身不離化身,法報化是一體的。我們現在是在化身裏面,若人修行精進故,你把你的意識斷了妄斷了,你就可以進入到報身,可以見到如來報身,七寶如來現前,同西方極樂世界是一模一樣的,盡莊嚴處,那是報身莊嚴的地方,可以看到無量的大菩薩就在我們當下的體裏面。一相能顯無量個菩薩的體出來。一塵一刹能現無量世界,不可思議境界。就是說,一個毛端的色裏面有無盡無邊的大菩薩,就叫做塵刹。但是衆生都在懷疑這件事情,你看他八相成道,佛菩薩不是來了嗎?他現在不是去了嗎?釋迦牟尼佛不是坐在那個地方說法嗎?晚上睡覺不是臥嗎?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下來,還有胎生,然後出母胎,然後打坐,轉大*輪,然後示大涅槃。這都是來去之相。釋迦牟尼佛平時講法的時候也講到來去之相,比如講過去的因現在的果,現在的因未來的果。現在爲什麼有點頭痛呢?是因爲我過去世是個漁民的兒子,這個魚的被村上的漁民吃了,我雖然沒有吃,但對著這個魚頭敲了叁下,說“你該死了”,所以我頭痛叁天;衆生聽了以後,一看釋迦牟尼佛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那不是有過去現在未來的體嗎?當然就會懷疑了,但釋迦牟尼佛講法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很多的方便,比如我直接給你講如來無所來無所去,當體就是,衆生聽了後:當體就是佛?我殺盜淫妄酒可不可以呢?不可以,不可以,我非要殺盜淫妄酒怎麼辦呢?那你就不能跟他講這個體了,你用另外一個方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過去殺生,我誹謗阿彌陀佛,怎麼樣到地獄去如何如何的苦,他把他過去的因告訴他讓他知道,我爲什麼受摩登伽女的誹謗?爲什麼要七日吃馬麥?種種果報講給衆生聽,衆生聽了後生起對因果的恐怖,然後令生善法;就是說我們這裏有次第,像打坐啊念佛啊這裏面都是次第,不可能沒有次第,這個世界聞到金剛經就通達,那大家都是六祖再來了,怎麼可能呢?這裏面肯定有強烈的次第,我們過去看金剛經如聾如啞;現在看金剛經還曉得一點小小的眉目。那何況是你們呢?你們聽得懂這裏面有次第,聽不懂也有次第,不是沒有次第。不管你聽懂沒有,聽懂多少都應該如法修行,因爲跟六度是相應的,大悲故跟佛陀的無住相應故,大智故跟智相應就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跟悲相應是利他,跟智相應是自利,你若自利利他的功德都沒有,還談什麼?現在的衆生對于菩提心,不怎麼感興趣,都是嘴巴上發菩提心,其實心裏發菩提心非常的弱,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末法時代,往往修行的力量非常的弱,不肯用功,見了佛法沒有大勇大智的這個心出來,見了佛陀的莊嚴之相心裏無所謂,看釋迦牟尼佛肌肉發達,站在哪個地方非常威猛,我們看到只求他保佑我發財等等,都是這個體,不是說我也跟他一樣,有幾個?剛剛發起這個心,哎呀我不能,我不能!!!我沒辦法做佛,退出來了。往往把佛陀捧得高高在上,作爲非常神密的一個佛,然後自己跟佛産生一個距離,沒有說我要去做佛,沒有這樣的心,沒有這樣勇猛大丈夫的心,那麼我講金剛經你也聽不懂,告訴你這個東西很麻煩的。

  爲什麼說女衆越謙虛越是受害?如何增強一個當下承當的心?如何得到諸佛菩薩加持的體?

  現在末法時代的衆生就是扭扭捏捏的,不能承當。特別是女衆喜歡謙虛,女衆越謙虛越受害,在成佛方面是不能謙虛的。我要發菩提心,我一定要成佛,這種志可能男衆會很容易發出來,但是女衆就很難發得出來。動不動就講這樣的話,我很謙虛我是業障凡夫啊,雖然女衆學佛的很多,但是女衆的障礙也是很多,老是謙虛。因爲中國自古以來,女衆在男衆面前都是現謙虛相,謙虛習慣了以後照葫蘆畫瓢,好像你謙虛很不錯,其實太謙虛了(謙虛到失去勇猛承當當下承當的體)就會害你的,一個人謙虛過分了就變成假的了。所以人不要太謙虛了,就是說你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我要做佛,不但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一定要去做佛;我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相,我就是要跟佛一樣。特別是我們出家人,常常示現佛相,我就是代表了佛陀到這個世界來,佛陀叫我出家,我就是要代表佛,我一定要無住,自己內心裏就有一種加持力,克製自己,加持自己,如果你自己沒有這種勇猛心,你就會放逸,社會上有種人,我做壞事我告訴你沒有關系的,有人做壞事還不敢告訴別人呢,我做壞事我敢告訴別人,他認爲自己敢告訴別人很了不起,這種人非常愚蠢的;起碼人家不敢告訴別人還有羞醜之心,能夠有遮止之心也很了不起,畢竟曉得這個事情是很醜陋之事,敢于遮止,也很了不起啊。

  我心和此世界,我念與微塵、微塵衆與此世界的關系,何謂以心會于此世界?佛魔如何本是一念?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如來方便于衆生;如來是化佛,就像那個鼓一樣,本來無聲,你敲一下他響一下,這個音是由衆生敲出來的。所以佛陀來這個世間,並不是他要來,是衆生有敲必有應,是衆生心裏所感召來的,你今天能遇到佛法,都是你自己的感召,如是因就有如是果,你是善因就是善果,惡因就是惡果。你是佛因就是佛果,佛因佛果是由你心來感召。佛法他根本就無來無去,所以佛菩薩在不在你心裏面就看你敲不敲,如果你不敲音聲就不響,如果你敲了音聲就大,所以我們要做那個響鼓,不要做那個悶鼓。應該強烈的感受到佛陀就是我們的心中,你有心他就有應,你沒有心他就應不到你心裏面去,所以觀經裏面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佛心。如果你認爲是佛,你念阿彌陀佛你感應了。如果你心力越大,佛的感召心就出來了,如果你聽了以後就算了,佛菩薩只是在你面前逛了一下,就是錯過了這個寶藏。所以我們遇到佛法不但要聽一下,還要去敲一下,敲重一點,這個聲音會大一點,感應出來的一定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無所謂,聽到以後不去敲,不去動他,這個鼓還是個死鼓,不會響的。阿彌陀佛無盡莊嚴,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他的壽命是代表一切衆生的心,十方所有的衆生連在一起就是一個生命,生命叫無量壽,哪個衆生又不叫無量壽呢?無量光遍法界,大家都在這個阿彌陀佛光裏邊,一光現無量光,一個衆生就有一道光,一個衆生就有一個光的顯現把我們應出來了,我們感受到大家都在一個光裏面,光是無量光,壽是無量壽,要感受到一切衆生在無量光裏面,一切衆生在無量壽裏面,見每個衆生都是無量光,見每個衆生都是無量壽;無量光海,無量壽海,衆生在無量壽就沒有衆生可得了,沒有世界可得了,衆生叫什麼呢?微塵;我們的念頭叫做微塵;光叫世界,是世界是微塵,說世界非世界,說微塵非微塵。微塵者心也,世界者相也;

  

  

《《金剛經》系列開示 9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