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禅修班講記之四·摒棄五蓋障▪P2

  ..續本文上一頁旺了。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嗔心是失去佛法的根本。如果製服了嗔恨心,佛法就會在心中根植。

   凡夫都有自己的處世標准,並認爲這個標准總是對的,不符合這個標准就生氣。要知道凡夫的標准是局限的、不究竟的,以這個標准來衡量佛法,很多時候會造下誹謗聖賢,誹謗正法的惡道因緣,並因此失去佛法的利益。貪欲重墮落的還只是餓鬼道,嗔心重墮的是地獄道,嗔心比貪心的後果更爲嚴重。像八寒八熱的地獄衆生,在鐵圍山中,四邊都是火,天天在那裏喊著痛苦,特別生氣。很多人就是這樣,生氣時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事後回憶總是後悔,一時之氣造地獄之因,劃得來嗎?所以我們在修學禅定之前,要時時照顧自己的心,絕對不能生嗔心,禅修之外要修慈悲觀來對治嗔心,這是法樂的冤家,善心的大賊。法樂是什麼?是禅定的法喜。嗔恨心重的人,是無法得到這種法喜的。道理很簡單,比如我們在打坐時,突然想到一件不如意的事,心生怨恨,隨即就失去了禅定的快樂。大家共修很安靜,一只手機響了,馬上心裏厭煩:怎麼手機還不關!這時候嗔恨心已經擾亂了清淨心,聽到手機聲,應該是心裏很清楚,知道怎麼回事,但不生嗔恨心,這就是智慧。

   我們討厭別人,每一個微細念頭的生起,都是嗔恨心,這是善心生起的大賊,什麼是真正的善心?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天地是有大善的,不偏袒任何人,很公平的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大自然,但是你能不能承受生命真正健康的東西呢?那是需要有一顆純淨的善心,而且不夾雜嗔恨心,一切善法都是在純淨的善心裏才會得到展現和落實。最明顯的就是家庭生活,經常會有一些居士,很善心的爲家庭成員付出很多,然後帶著嗔心,數落對方這樣不行那樣不行,結果對方既不領情,也不感恩。那是因爲所做的一切善事裏邊夾雜著嗔恨心,所以善心最終還是被嗔心所障礙。造口業也是這樣,只要心裏還有嗔恨,自然就會造口業。心裏討厭某個人,即便暫時不講,一旦有機會,肯定還會講,嚴重的還會罵人,所以嗔恨心對于善心的生起是一大障礙。

   坐禅的時候,應該作這樣一種思維:面對九種惱亂,都不生嗔恨。九種惱是什麼?首先是惱亂我的個體;第二是惱亂我的親人,殺父、殺母,殺親戚朋友;第叁是贊歎我的冤家,凡夫總是冤親分明,本來贊歎與你無關,但贊歎的是你的冤家,所以你難過。對于修禅定的人來說,這些正好都是障礙。這裏講的九惱,就是指惱亂我的人、惱亂我親人的人、贊歎我冤家的人,這叁個方面的人都是我的冤家對頭,而且每個方面都具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乘起來叁叁得九,稱爲九惱。由于九惱的緣故,産生嗔恨。嗔恨作爲一種心理狀態,是留在心裏的一種怨氣,一種毒素,如果沒有嗔恨,這個毒不會産生,有了嗔恨,怨氣就會蔓延,所以叫埋怨。怨氣不是一兩天積的,它是嗔恨心慢慢培養起來的,一而再,再而叁,到最後怨氣沖天與嗔恨心共同成長。所以怨恨一旦生起,趕緊把它消失,否則就會心生惱亂。

   凡夫是很可憐的,別人罵你,誹謗你是希望你難過,結果你真的難過了,上當了。難過了又怎麼樣呢,報複對方讓他難過,結果他也上當。人與人之間的吵架是這樣的傻,互相間拿著“刀”去傷害對方,事實上每一次傷害,首先受傷的就是自己,自己的那顆心,如果是親人,傷害的更是兩重性。所以要修慈悲心,包括對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在家裏更要孝順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會長養我們的善根,而嗔心則會覆蓋我們的禅定之心。這裏有一個修慈心的偈頌:

   何物殺安樂,何物殺無憂,何物毒之根,吞滅一切善?

   佛陀回答說:

   殺嗔則安樂,殺嗔則無憂 ,嗔爲毒之根,嗔滅一切善。

   這個偈頌的實際內容,是教我們要修慈悲、修忍讓來消滅心中的嗔恨,令心地清淨,使生命呈現出安樂、無憂、無毒的善性良性狀況。修學慈悲,是消滅嗔火最有效的方法。面對一切衆生,希望他們離苦得樂。修慈心要先從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但願父母師長離苦得樂,但願兄弟朋友離苦得樂,發願給一切衆生帶去快樂,當慈悲心成爲我們心行主導力量的時候,嗔恨心就失去了滋生繁殖的土壤。

  叁棄睡眠蓋。內心昏闇名爲睡;五情闇蔽放恣,支節委臥睡熟爲眠。以是因緣名爲睡眠。蓋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及後世生天及涅槃樂。如是惡法最爲不善,何以故?諸余蓋情覺故可除,睡眠如死無所覺識,以不覺故難可除滅。如佛諸菩薩诃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屍臥,種種不淨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體,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縛將去殺,災害垂至安可眠。

   結賊不滅害未除,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臨陣兩刃間,爾時雲何安可眠。

   眠爲大闇無所見,日日欺诳奪人明。

   以眠覆心無所見,如是大失安可眠?!

   睡眠是第叁種蓋障,也是一種很獨特的障礙。如果是貪心和嗔心,還能看得見,可以找到下手處,而睡眠則像毒蛇處在暗室,黑乎乎的很難抓到它。把睡眠稱爲蓋,是指久睡昏沈會障礙用功。這裏不是說要放棄正常睡眠,一天六至八小時的睡眠是沒問題的。只是用功坐禅的時候還在昏沈想睡眠,那就成爲一種蓋,障礙你無法進入禅定法喜的狀態。睡眠蓋會斷除今生後世的法樂之心,而法喜之心,很容易被它消溶。

   一般人修四禅八定,坐禅的時候精神好進入禅定,靜下來後就睡覺了,睡著了也不做夢,什麼也不知道,這種狀態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但是禅定是不會增長的。假如禅定有一定的功夫,散亂心、貪心、嗔心就會少一點,睡眠質量也會好一點。做夢太多的原因是貪嗔太多,檢點一下自己:夢境中出現討厭的事情、想要得到卻得不到的東西,這些都表明貪心太重,如果夢境中出現恐懼、害怕、殺追等情景,則是嗔心太重。

   正常的睡眠不是蓋,如果是放恣身心睡在那裏,或是在坐禅中,生不起明了覺知的狀態,這就是一種蓋障,必須要舍棄。種種因緣要呵斥睡眠蓋,是要我們警覺生命的無常,睡眠耗去了我們人生大半的時間,白天工作,晚上睡覺,中午還要休息。人生這麼難得,卻花那麼多時間用于睡眠,實在是一大浪費和損失。

   如果昏睡心很重,要用禅鎮杖使之覺醒。禅鎮和禅杖是坐禅裏面的兩種法器,用來對治昏沈嚴重的人,使之警覺。禅鎮:坐禅時,安置于頭上,用以警覺睡眠之道具。《釋氏要覽》卷下說:“禅鎮,木版爲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細串于耳下,頭戴去額四指。坐禅人若昏睡頭傾,則墮以自警。”佛言一墮聽舒一足,二墮舒二足,叁墮應起經行。現在禅堂裏面改用竹片切開一半,做的很光滑,放在膝蓋上,坐禅時昏沈想睡就拿起來搓一下,讓自己警覺起來。還有就是禅杖,坐禅時,用以警策昏睡者之杖。以竹、葦作成,一端用布等物包裹。《釋氏要覽》卷下記載:“禅杖,以竹、葦爲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執行,坐禅昏睡,以軟頭點之。”今則泛稱僧所用之杖。現在禅堂裏面改用香板了,昏沈睡覺時打香板,是讓自己清醒過來,時刻處于覺知的狀態。所以坐禅時睡眠是要警覺的,因爲昏沈會覆蓋自己的智慧。

  四棄掉悔蓋。掉有叁種:一者身掉,身好遊走諸雜戲谑,坐不暫安;二者口掉,好喜吟詠競诤是非,無益戲論世間語言等;叁者心掉,心情放逸,縱意攀緣,思惟文藝、世間才技、諸惡覺觀等,名爲心掉。掉之爲法破出家人心,如人攝心猶不能定,何況掉散?掉散之人,如無鈎醉象,穴鼻駱駝,不可禁製。如偈說:

   汝已剃頭著染衣,執持瓦缽行乞食。

   雲何樂著戲掉法,放逸縱情失法利?

   既失法利又失世樂,覺其過已當急棄之。悔者,悔能成蓋,若掉無悔則不成蓋。何以故?掉時未在緣中故,後欲入定時,方悔前所作,憂惱覆心故名爲蓋。但悔有二種:一者因掉後生悔如前所說,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懷怖畏,悔箭入心堅不可拔。如偈說:

   不應作而作,應作而不作。悔惱火所燒,後世墮惡道。

   若人罪能悔,悔已莫複憂。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

   若有二種悔,若應作不作。不應作而作,是則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諸惡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第四是掉悔蓋,掉是掉舉、散亂。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走路時手臂隨隨便便的甩來甩去,好象隨時會被丟掉,散亂的心也像甩動的手臂隨意晃蕩,就像女孩子逛街,心神散亂,到處遊走,沒有一個主心骨,這是心逛。口掉是什麼?隨便聊天,就像現在的網絡聊天室,經常上去聊一些亂七八糟、五欲六塵的世間之事。所以掉悔蓋很容易成爲障道因緣。

   悔是後悔,如果只是掉而沒有悔,還不稱爲蓋。逛街也好,聊天也好,東想西想也沒關系,想坐禅馬上收攝回來,世間的一切我都放下,而且也不後悔,好好坐禅就行了。但是很多人往往不是這樣,瞎忙乎了大半天,一到晚上坐禅,心裏就感歎:瘋瘋顛顛,又過一天!然後開始後悔:明天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修學。結果坐在這裏懊惱後悔了大半天,下坐的時間也到了,明天呢,繼續散亂。

   悔蓋是指犯了戒以後,得到一定的法來忏悔。比如說我們殺了某動物,或起嗔心打了人,心裏很懊惱,覺得應該忏悔。在如法忏悔的過程中,心理上就要把它放下,如果放不下,這個悔恨就一直還留在心中。假如我們做錯了一件事,感覺對不起人,耿耿于懷,難以釋放,這個悔已成爲一種毒、一種蓋,蓋住了智慧和善心,所以必須放棄。或者說這個悔是忏悔,而不是後悔。忏悔以後,將來一定不再做了,心裏已經放下,這是忏悔。忏悔得清淨,清淨得安樂,這關鍵的一點我們要知道。

   悔有二種:第一掉後生悔,做了不如法的事情後生起了後悔之心;第二,有大罪過的人,經常懷恐怖畏懼之心,悔箭入心堅不可拔。總覺得自己愧對別人,或者別人…

《永嘉禅修班講記之四·摒棄五蓋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