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4-2▪P4

  ..續本文上一頁種好。爲什麼佛對一切衆生不起分別而我們衆生對衆生就有分別?因爲佛看衆生都是圓滿的,我們心不清淨,就看到衆生這個好那個不好。看得慣的人我可以多講幾句,看不慣的就不想講,我還有這個心,證明內心中汙垢很重。但我自己明了啊,因爲我還是凡夫嘛,我見不到衆生都是佛。

  但是顯現出來的,一定是佛的化身,應現我們的心,能了知我們自己的業障。佛陀的慈悲啊,讓我知道常福原來業障深重,原來你們大家看不到我的好處,也是業障深重。佛陀真慈悲,讓我們自己看到自己的業障。所以這個世界,都是佛陀把我們的法、把我們的煩惱、把我們很多的汙垢應現出來,讓你看到自己汙垢的一面。佛陀智慧廣大,能讓每個衆生知道自己的一面。佛陀無機不攝,晝夜六時,常在空中說法。十方諸佛不舍一個衆生,我們只要一觀就觀得到,一聽就聽到。你不了知佛陀,就如聾如啞,佛陀跟你講法你聽不到啊,佛陀是在無相裏跟我們說法。所以我們要知道,不斷的讓自己圓滿。如果你不斷的這樣觀察,可以消除無量罪,圓滿自己的功德。有一天你根塵脫落的時候,會發現人人真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果你這樣觀,比如我們沙河居士往回走的時候一直這樣觀,外面應出來的雖然是黑色的,是應現出我們的心,這是諸佛之慈悲。感受到了這是佛陀的慈悲,你就一直走在佛心上面,鬼看到你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很多衆生都可以看到你是大光明藏,你心中無有驚恐啊!走在佛心上面,是沒有我的。

  所以我們的眼就是一個識,耳朵就是一個識,鼻子就是一個識。這個識小之又小,薄之又薄。佛陀透過這個識建立這個世界。所以心中這個世界和外面這個世界是無二的,只是外面的世界是報身,我們心中這個世界是化身,所以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你這個家那個家,是叫內心的世界,超越過去,外面就是報身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念佛堂叫內心的世界,這是我們心的世界。然後超過你的內心,你意識斷了,外面的世界顯露出來就是報身。所以報身跟化身是不二的,法身跟報身又是不二的,法報化一體故,十方諸佛即得現前。我講的這個非常的重要,你內心觀察的時候要非常的明了。

  你回家去搞一個蒲團,然後坐下來,先忏悔業障,因爲我們業障、汙垢很重。內心中痛哭流涕,感受一下無量劫來無知啊,然後念幾聲“南無阿彌陀佛”。首先觀察佛陀金色的光,然後觀察他的眉間大放光明射向十方,射到每個衆生心中去,從衆生心中應現出來。一直這樣觀察,這個世界全是阿彌陀佛的光了,然後一直在金色的大光明藏裏面。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都可以的。佛隨衆生心顯,你心是糊塗的看到外面就是糊塗的,你心是汙垢的看到外面就是汙垢的,但都是佛的顯現。越是明明了了的,證明你業障越輕,不明了證明你業障很重,但沒有關系,那也是佛陀的顯現。叫你明明了了的目的,就是消業。所以要你觀察明了,增長定力。不斷的觀察,慢慢的,你這個心就會跟諸佛心相應。一刹那時間,佛陀有大神力,有大方便,有大神通,令你忽然大悟。有一天你的心一下開了,煩惱心斷了,那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你走在外面,就像走在雲彩上面一樣,內心裏面特別舒服,那種輕松,那種自在,那種安心,永遠不會退失。人家罵你,你也不會煩惱的。如果你還有煩惱,證明你還沒有得叁昧,現在只是觀察之中。如果觀察到位了,心開了,你一定有這個感覺,非常的知足,就象我們出家人一樣,知足,過去了就過去了,來了就來了,天天那麼知足。所以你回家去見到兒子,見到孫子,內心都非常自在,很清涼的,沒有貪嗔癡,內心中永遠是有法味。不管做什麼對你來說沒有障礙沒有挂礙,自然而然。不動念頭,不起分別、沒有攀援,很自在的,就證明你已經得到十方諸佛現前叁昧,就是這個樣子的,永遠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了。

  一念阿彌陀佛就覺,因爲你得到十方諸佛現前叁昧了,大光明照在你心裏面,永不放棄,已經變成習慣了。一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光“唰”的一照,這一照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南無阿彌陀佛,法報化現前。一聲阿彌陀佛即得解脫,你每天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法報化應在你的心中,法身常放光故,報身常莊嚴故,化身常應衆生心故。所以哪個衆生不在光明裏呢?哪個不在莊嚴裏?哪個不在常照呢?阿彌陀佛不斷光、常照光啊!所以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就解脫了。只要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那種自在、清涼、安慰,那種大自在的體就現前。但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照,一天至七天,思維名號功德,一定要去觀照一下。你一點都不觀照怎麼行呢?!我今天這樣講你只是聞而已,聞而不觀是世智聰辯,這樣聽是沒有用的。你要聞到、觀到了,觀照變成實相,文字、觀照、轉爲實相,實相就是叁法忍,得清涼、得自在、得安心。內心自在,法界清淨。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你都會覺得這個世界太清淨了。人家問你到哪個地方修行啊?你覺得好笑,你內心中感覺到,什麼地方不是大清淨、大修行?因爲你沒有一個選擇的體了,你感覺到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你已經找到了大道場,這個道場應在你心裏面。在家裏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大光明藏現前,見到的全是阿彌陀佛,不思善、不思惡、不思是非。大光明藏裏面,應每個衆生的心都不一樣的,心中的執著不一樣,習氣不一樣,願力不一樣,現出來種種相就不一樣。你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應一切衆生心。所以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念下去,所有衆生的心都有反應的。

  爲什麼《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講“乃至十念”?這個十念是十法界的十念。佛,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念下去,盡虛空遍法界都得圓滿,因爲佛自利利他圓滿。菩薩,這一聲念下去,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他知道這一念南無阿彌陀佛攝取了無量無邊的衆生,衆生皆已度盡了。阿羅漢念這一聲阿彌陀佛,就是初發心。我們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在阿彌陀佛大悲光中。雖然沒有得到阿羅漢的解脫,但是這一念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裏面。十念是什麼十念呢?佛的一念、菩薩的一念、緣覺的一念、阿羅漢的一念、天人的一念、阿修羅的一念、人道的一念、地獄的一念、餓鬼的一念、畜生的一念。十法界每一法界的一念,是爲十念。因爲每個衆生心中具備十法界,他不能放棄任何一個衆生。每個衆生都有十法界心,誰知道你的心當時是在哪個法界裏面的?你現在在人道,但是你心中還有佛道,還菩薩道、還有阿修羅道呢。《無量壽經》成就文裏面講:“乃至一念。”這是指我們這些衆生的,是釋迦牟尼佛解釋的。阿彌陀佛發願講是十念,但是釋迦牟尼佛解釋的是一念。因爲釋迦牟尼佛只是對娑婆世界,對人來講,所以叫一念。而阿彌陀佛是對十法界來講的,所以講十念。《無量壽經》只有人道才能聞得到,別的五道聞不到的。你跟豬講《無量壽經》,怎麼講也沒有用,因爲豬不喜歡,你看金銀、琉璃、玻璃,豬怎麼喜歡呢?跟天人講,天人到處都是琉璃,跟他講也沒有用。他方世界的《無量壽經》倒底怎麼演變的,我們不知道,但是人道就是人道的《無量壽經》。想看此本《無量壽經》,必須要到人道來看。

  他方世界都聞不到這部經典的,唯有我們此娑婆世界才能聞到。故此他方世界很多衆生都要到此娑婆世界來聞這部經典。這部經典叫伏藏啊!所以很多的菩薩到此世界來取《無量壽經》到他方世界去,但是他方世界不懂,叫天書,沒有辦法,還是到娑婆世界去聞吧。所以很多他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取這個藏。所以這個藏藏在我們娑婆世界裏面。我們娑婆世界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個藏心,伏藏伏藏,就是藏在這個地方。我們衆生有福才能到這裏面享受啊,感受到啊,還有他方很多的菩薩、很多的衆生,都沒有得到這個本子,因爲藏得很深。我過去碰到一個法師,他說藏地有一個伏藏,藏在色達兩百公裏的一個地方,那個伏藏如果取出來了可以把這個世界轉爲佛的世界,但是取不出來,不知道藏在哪裏。很多的活佛念經、祈禱,一輩子都想把那個伏藏取出來,還是沒能取出來。可能衆生機緣沒有成熟所以取不出來。現在《無量壽經》藏在娑婆世界,很多他方世界也在祈禱,也想取出來,他取不出來,要取出來他那個世界也就轉變了。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能夠聞到《阿彌陀經》,聞到《無量壽經》,聞到這個伏藏,是非常大的福報!

  阿彌陀佛!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4-2》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