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因爲我只信阿彌陀佛,每項事都是一個接引的一個方式而已,要叫一個不能夠修寺院的人去修寺院,都把他累死了,那還不如叫他拿一根針起來,所以呢把握這一念就可以了,不斷的相續,一念永念,這個念和那個念是相應的,這叫作一念,並不是說,南無阿彌陀佛,我就能往生了,不管了,我們去造惡業吧,不是這樣的,一念普遍法界,一念之中,一念而永恒,(相應的一念,相續的一念,遍法界的一念,時空皆周遍的一念,永恒如一的一念,根塵脫落的一念)一念就産生了所有的十方國土,都是阿彌陀佛名號;走到任何地方,你的包容心就非常大,你做寺院我就拿一根針,拿一根針和建寺院功德是都是佛建立的大悲心,這一念才是真實善根福德的一念,並不是說我念一聲就可以了,稱名和念佛是兩回事的, 下品往生就是稱名,日本淨土真宗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了,就是這種類型。稱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能見父母名字,和聞信叁寶的功德的因緣,十二大劫花不開,是很麻煩的,一切功德不能現前。當中品有功德顯現,有七寶莊嚴顯現,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但是呢下品往生沒有,但是上品往生刹那時間遍滿十方,具足無量的功德和慈悲,那是不可思議的,可以一念之間化無量諸佛無量菩薩,到他方世界建立衆生信心,然後到十方世界廣度衆生,無有差別。十方諸佛建立的國土就像在你手掌上面一樣,無所障礙,把十方諸佛,所有國土微妙莊嚴之事如在眼前,都沒有障礙,經典上不是常說嘛,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到他方世界去慰問諸佛的時候,住十方的菩薩光明功德皆不能顯,去問諸佛,這是那是那方菩薩如此威德令我光隱不見,超過我們十方諸菩薩修行功德呢?佛告訴諸菩薩說這是極樂世界來的衆生功德不可思議!就是十方所有菩薩放在一起的功德,這個功德大吧,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所有衆生來到這個地方,十方菩薩的功德光明皆已隱沒,看不見了,唯獨顯極樂世界的菩薩大功德,這個功德真是不可思議,連當時娑婆世的一生補處菩薩,等覺菩薩,彌勒菩薩的光都不能顯現,證明極樂世界的菩薩出來以後啊,他的光明廣大無比,非常的威嚴光麗攝心。所以呢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超越十方諸佛的光明(爲何西方一菩薩的光明能夠超越十方諸佛?)是因爲阿彌陀佛因地發願時唯獨攝起諸佛微妙莊嚴,集注一體的一念,建立不可思議的超十方諸佛微妙功德,一心莊嚴!所以呢我們要對阿彌陀佛生起無上的信心,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信心建立在衆生和衆生之間回響,無情確有情,大悲同普化。對阿彌陀佛一定要理事圓融,專持,一定要理上跟事上要專持,(爲什麼一定要提出理上持?區分現在的稱名是事上持?爲什麼強調理事圓融?現實中爲什麼只是強調稱名就好,百萬聲就好,決定往生。)不要把阿彌陀佛挂在嘴邊,反對別人做善事啊,是最重要的。我們反對別人還不如叫別人去信,不動本地而究竟成佛,衆生在做善事,沒有關系,我們告訴衆生怎麼把做善事和信阿彌陀佛融會貫通,告訴衆生一切善法具足如來功德,要衆生相信這個善法不是我有,是法界本體中生,阿彌陀佛建立彼因,成就的莊嚴之事, 但是你要相信這是阿彌陀佛,就是這善功德事具備阿彌陀佛的圓滿十方諸佛集注的功德,然後徹底的安住在佛的心上面,一般人聽到阿彌陀佛,首先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緣,先是念十八願,南無阿彌陀佛,不斷念,不斷念,不斷的思維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斷的思維平等性德就出來了!聲音忍具有名號功德,柔順忍就是慈悲忍,感受到平等性德,至心喜歡自在快樂,如果念佛念的不自在那就麻煩,肯定是有問題了。念阿彌陀佛越來越自在,觀察阿彌陀佛一心功德莊嚴得平等性智,普遍法界都得自在喜歡,然後再念到了知阿彌陀佛回向衆生實智得妙觀察智,(阿彌陀佛是大圓鏡智),第一個是無我相,第二是平等性相,第叁無我大悲相,得空,無相,無願,我的身體跟整個世界變成平等性智,妙觀察智也念出來,阿彌陀佛妙觀察於一切衆生不平等中顯現平等功德,,把叁種智慧念出來了,就修二十願了,勇猛的生起利益衆生心,你感受到,念阿彌陀佛就念名號理,思維阿彌陀佛功德事,如果你念阿彌陀佛不思維事就變成自己的我執了,把這個我執念阿彌陀佛念到最後好清淨,又不曉得自己本體就是阿彌陀佛功德,變成我執,然後好清淨啊,感覺好舒服,執著于那個清淨,以清淨爲根本了,阿彌陀佛要不要無所謂了,只要我清淨就可以了,不知道清淨也要舍掉的,清淨是此世界的清淨,既然阿彌陀佛來攝取你,但是你不能有我執,你不能說這個清淨是我的,這個清淨是阿彌陀佛的,一看到這個清淨的本體實相,這個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生起信心了,心中現量生起無上的功德信心,所以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越清淨越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把這個清淨展現開來,看到這個世界平等性智,把你這個內心的清淨轉爲外面的平等性智的顯現,然後對利益衆生還是生起這種大清淨!我好象有個我在和你講法,但是實相上是沒有我,還是很清淨的,這種清淨是利他的清淨,不管怎麼忙祿,但是你內心中,感受到自己活在阿彌陀佛懷抱裏,雖然我天天打妄想,但是阿彌陀佛天天跟我在一塊兒,你內心中生起無上的歡喜心,你不要說:哎!弘法累啊,不想去弘法了,不能有這樣的心態,讓你死也願意,過去不是講嗎,有一個人在雪地裏面睡覺,風吹著好冷,他感到說:哎!我自己還在,證明阿彌陀佛沒有舍棄我,他內心中對阿彌陀佛生起無上的歡喜心,當下生起佛的信心,所你感受到,我們的生命和阿彌陀佛是共一個生命,我們的身體和阿彌陀佛是共一個身體,叫無量光,無量壽,,人人無量光,個個無量壽,處處無量覺,每處都有無量的覺性,每個人都是無量的光明,每個人無量的壽命。看到世界都是光明的,壽命,阿彌陀佛和我們是同一個壽命;同一個光明;同一個覺性,無量覺,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體,是我們全部的生命,我們昨天今天明天都是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的生命,無量壽。
衆:師父講得太好了,
師:這樣的聞信阿彌陀佛,在你以後閉關的時候呢,怎麼閉關呢?你在關裏頭看到一切處,這個房子啊,這個地球,東林寺啊,都是阿彌陀佛大功德在他方世界建立衆生安住的地方,是無上的大悲心真實的顯現,你念阿彌陀佛是個理,不在于多少,只要如佛大願相應的一念就具備往生,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以十法界心相顯現,在佛顯現的是清淨法體,在菩薩顯現的是國土莊嚴,在聲聞顯現的是清無爲,天人就是(顯現)就是琉璃,在我們人道就是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一個有情一個物體,都具備無上的功德,十方諸佛菩薩功德也在裏面,所以念阿彌陀佛的心和思惟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心相應了,所以一念就是萬念,你這阿彌陀佛一念心就是所有功德集注的顯現,所以呢念阿彌陀佛充滿無上的信心,我們常常講一句話就是,一念叁千,一念根麈脫落,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你整個的根跟麈已經跟阿彌陀佛同一體了,你這個一念就是無我,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像念媽媽一樣,媽媽只有一個,你的念有無量,但是媽媽只有一個,所以呢我們念一念阿彌陀佛,就是一萬聲阿彌陀佛,一萬聲阿彌陀佛還是那一念阿彌陀佛,一念阿彌陀佛就是一萬聲阿彌陀佛,是一體的,你這樣念阿彌陀佛的話,內心一直喜悅,然後接下來幹什麼呢?去思索我們這個莊嚴之心,不斷的思維變成一種習慣了,思維習慣了以後呢,出關還是這個樣子,人家問你有什麼變化呢?我已經把這個心延續了,修一個延續的心,知道吧?千萬不要說,我得到什麼境界,千萬不要有這樣的見解。境界和你現量是無二的,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就像說我看到阿彌陀佛來了,看到阿彌陀佛沒什麼了不起呢, 跟大地一模一樣,因爲我夢中的阿彌陀佛跟大地功德無有差別,因爲阿彌陀佛二十一願是叁十二相,二十二願是一切善法, 一切善法都能看到山河大地都有菩薩相,菩薩相是在一切處的,顯現一切衆生種種心, 而佛相是不共法者,佛相是二十一願,二十二願是菩薩相,一個是講因,一個是講果,阿彌陀佛的示現果德就是成佛之相,就是叁十二相。因德就是我們此世界各種各樣的心,你在夢中見到的阿彌陀佛叁十二相和大地功德無二無別的思維,心不驚動!所以你看到叁十二相,不生稀有,心不驚動,不生懷疑,肯定是真的,因爲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心平等的顯現,阿彌陀佛現量上示現這個虛幻的世界還不容易 啊,地球在我腳下都是不真實的,何況是一個虛幻的東西,就像釋迦牟尼佛手上拿一塊金子跟你說,我有一塊金子,立刻就顯現出來,真實的東西都顯現在我們面前,何況一個假的東西呢?所以做夢和現量是不二的,所以你看到也不驚訝,很正常的,所以永遠不要生稀有之心,不要生好奇之心,不要驚動我們的心靈,我們內心中非常的平靜,感受到阿彌陀佛,走路出來,然後走回去,到五臺山,都是清涼的世界,都是阿彌陀佛功德以凡夫心建立世界,坐火車,走路,一直安住在這種心,就這樣的相續。這叁種心,聲音忍,柔順忍和無生法忍。聲音忍就是名號心;柔順忍就是平等心;無生法忍就是回向心,就是利益一切衆生的心。把阿彌陀佛介紹給衆生,一輩子做這件事情,做了也沒有做,都是佛事。有時住在十八名號願作無我念佛行,一心叁千世界無有差別,全身心即佛心;有時住在十九功德願自在功德行,利益衆生,修諸善法, 令持五戒,修十善,做寺院,就一直做,心中無挂,平等一心。有時住在二十回向願大悲回向行。我來回轉,不一定說我一定要住在叁個願中,我現在出來修寺院我住在二十願裏面,我給你講法就住在二十願裏面,我有一天不想給你講了我住在十九願裏面,我自在的在山上走走也…
《爲四位五臺山比丘尼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