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家。明心見性,往生不退成佛,成佛了,這個佛才是家,見了性才是家,虛空法界才是我們的家。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地球是很小很小的,好像是虛空裏的一粒微塵,經典上講是虛空裏的一粒微塵。就好像我們現在所在的花園,在這個當地是很大的一個花園,你在飛機上看,這個花園很小很小,像個火柴盒一樣,但是你下面看很大。我們的肉體身體也是這樣的,所以說,你看我們坐飛機你往下看,地上的高樓大廈,在飛機上往下看就像個火柴盒,那麼我們人住在火柴盒裏的一層,這個肉體生命是多麼的渺小,心量自然會擴開,做飛機也是開智慧,你看我爲了個小小的身體造那麼多業,冤枉。我們的境界是,我們本來是虛空法界的,現在迷在那個假我。就像有些大城市的人,這一輩子活都是爲了什麼,就是兩個字,房奴,房子的奴隸。這一輩子奮鬥這一生活著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一套房子,房奴,也把這個當做究竟。我們也是奴隸哪,我們做了身體的奴隸、做了肉體的奴隸、做了欲望的奴隸,欲望牽住我們,好像一個月,沒有很多錢沒法活,其實不是這樣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修行給我們示現,告訴我們放下這些煩惱習氣,(不要)被業力牽著走才是最重要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衆等,其數有五千。
這是表演,五千人退席,退席就是不能接受這個無上大法。
不自見其過,
還懷疑釋迦牟尼佛的問題,不自見其過。就像有人講佛法太難了,佛法太玄了、太深了,不怪自己業障很重,他不講。所以整個佛法,要見自己過,所以確確實實學習佛法,遇到大乘經典,(知道)我們業障沈重哪,障礙我們見性。
于戒有缺漏,
這個戒不單只是普通那種戒,這個戒就是佛菩薩的教誨,就是說我們信佛信不到底,這個戒的範圍很廣,包括佛講的教誡。所以說于戒有缺漏,佛以前講的那些叁乘他相信,講這個一乘呢他不信。我們許多學佛弟子,你們體會的到嘛,講到佛法相信,講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不相信的,這就是于戒有缺漏。好像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可能是佛的方便說,講給那些沒辦法開智慧的人聽的,那些老太太,講講,安慰安慰他們,這個是嚴重的錯誤知見,就叫于戒有缺漏。還有很多人,他這部經典(如無量壽經)相信,其它經典排斥,這也是于戒有缺漏喽。這個教誡,我們講斷章取義的很多很多,願解如來真實義不容易哪。所以要通達這些大乘經典,你才知道,佛說來說去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形式不同。
護惜其瑕疵。
就是保護自己的煩惱習氣, 不肯放下,就是不肯正視自己的錯誤。
是小智已出,衆中之糟糠,
不能接受這些大法的人就離開了。
佛威德故去
佛讓他們去。
斯人鮮福德
他的福德不夠,少福德,不能接受大法。
不堪受是法。
接受不了。所以說我們有時候講大法給人家聽、講極樂世界等,他不能接受很正常的,明白了是不堪受是法。
此衆無枝葉,唯有諸貞實。
就是說善根深厚的,所以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善根很深厚的。
舍利弗善聽,諸佛所得法,無量方便力,而爲衆生說。
所以很多衆生把這個無量方便當成真實,這不是真實。
衆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幹諸欲性
佛都知道,所以佛才給我們說方便,但是很多把這個方便當真實,所以很多會錯解,不但錯解佛的意思,那些大德的意思、大善知識的意思都會錯解,所以這個社會很多誤會的。
先世善惡業。佛悉知是已
佛有這個能力(悉知)。
以諸緣譬喻
各種各樣跟我們對治
言辭方便力,
目的是什麼,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令一切歡喜。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于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
你看這個佛講了叁藏十二部,這裏講了九個。修多羅是一部,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緣、譬喻、並祇夜、優波提舍經,這裏總共講了九個,其實就是十二個。十二部經不是說十二本經,這個十二部指的是十二類,十二大類,把所有的佛說法分成十二大類,把他歸納爲經藏、律藏、論藏,成爲十二個部分、十二個分類,不是十二本經。這裏講的有九個,都是對治不同的衆生的根性,因爲有人開悟從這本經,有人開悟從那本經,就好像中國有名的菜系,我們不能說這個菜好,那個菜不好,川菜啊、粵菜啊、魯菜啊等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是適合這個菜,他就說這個菜好,都是平等的。就好像我們中國人走到外面都說,我在外面都聽過,都說自己的家鄉好,其實這個是沒有標准的。
鈍根樂小法,貪著于生死,
就像我們就貪著于生死。
于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
就是說不願意深入下去。
衆苦所惱亂,爲是說涅槃。
這個涅槃是有余涅槃。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3)》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