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3)▪P2

  ..续本文上一页到家。明心见性,往生不退成佛,成佛了,这个佛才是家,见了性才是家,虚空法界才是我们的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个地球是很小很小的,好像是虚空里的一粒微尘,经典上讲是虚空里的一粒微尘。就好像我们现在所在的花园,在这个当地是很大的一个花园,你在飞机上看,这个花园很小很小,像个火柴盒一样,但是你下面看很大。我们的肉体身体也是这样的,所以说,你看我们坐飞机你往下看,地上的高楼大厦,在飞机上往下看就像个火柴盒,那么我们人住在火柴盒里的一层,这个肉体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心量自然会扩开,做飞机也是开智慧,你看我为了个小小的身体造那么多业,冤枉。我们的境界是,我们本来是虚空法界的,现在迷在那个假我。就像有些大城市的人,这一辈子活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两个字,房奴,房子的奴隶。这一辈子奋斗这一生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一套房子,房奴,也把这个当做究竟。我们也是奴隶哪,我们做了身体的奴隶、做了肉体的奴隶、做了欲望的奴隶,欲望牵住我们,好像一个月,没有很多钱没法活,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修行给我们示现,告诉我们放下这些烦恼习气,(不要)被业力牵着走才是最重要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

  这是表演,五千人退席,退席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无上大法。

  不自见其过,

  还怀疑释迦牟尼佛的问题,不自见其过。就像有人讲佛法太难了,佛法太玄了、太深了,不怪自己业障很重,他不讲。所以整个佛法,要见自己过,所以确确实实学习佛法,遇到大乘经典,(知道)我们业障沉重哪,障碍我们见性。

  于戒有缺漏,

  这个戒不单只是普通那种戒,这个戒就是佛菩萨的教诲,就是说我们信佛信不到底,这个戒的范围很广,包括佛讲的教诫。所以说于戒有缺漏,佛以前讲的那些三乘他相信,讲这个一乘呢他不信。我们许多学佛弟子,你们体会的到嘛,讲到佛法相信,讲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相信的,这就是于戒有缺漏。好像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可能是佛的方便说,讲给那些没办法开智慧的人听的,那些老太太,讲讲,安慰安慰他们,这个是严重的错误知见,就叫于戒有缺漏。还有很多人,他这部经典(如无量寿经)相信,其它经典排斥,这也是于戒有缺漏喽。这个教诫,我们讲断章取义的很多很多,愿解如来真实义不容易哪。所以要通达这些大乘经典,你才知道,佛说来说去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形式不同。

  护惜其瑕疵。

  就是保护自己的烦恼习气, 不肯放下,就是不肯正视自己的错误。

  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

  不能接受这些大法的人就离开了。

  佛威德故去

  佛让他们去。

  斯人鲜福德

  他的福德不够,少福德,不能接受大法。

  不堪受是法。

  接受不了。所以说我们有时候讲大法给人家听、讲极乐世界等,他不能接受很正常的,明白了是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就是说善根深厚的,所以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善根很深厚的。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所以很多众生把这个无量方便当成真实,这不是真实。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

  佛都知道,所以佛才给我们说方便,但是很多把这个方便当真实,所以很多会错解,不但错解佛的意思,那些大德的意思、大善知识的意思都会错解,所以这个社会很多误会的。

  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

  佛有这个能力(悉知)。

  以诸缘譬喻

  各种各样跟我们对治

  言辞方便力,

  目的是什么,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

  你看这个佛讲了三藏十二部,这里讲了九个。修多罗是一部,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这里总共讲了九个,其实就是十二个。十二部经不是说十二本经,这个十二部指的是十二类,十二大类,把所有的佛说法分成十二大类,把他归纳为经藏、律藏、论藏,成为十二个部分、十二个分类,不是十二本经。这里讲的有九个,都是对治不同的众生的根性,因为有人开悟从这本经,有人开悟从那本经,就好像中国有名的菜系,我们不能说这个菜好,那个菜不好,川菜啊、粤菜啊、鲁菜啊等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是适合这个菜,他就说这个菜好,都是平等的。就好像我们中国人走到外面都说,我在外面都听过,都说自己的家乡好,其实这个是没有标准的。

  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就像我们就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

  就是说不愿意深入下去。

  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这个涅槃是有余涅槃。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