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le="font-FAMILY: 宋體; COLOR: blue; font-SIZE: 11pt; mso-bidi-font-family: 宋體; mso-font-kerning: 0pt; mso-fareast-language: ZH-TW" lang=EN-US XML:LANG="EN-US"> 根據我們上午的經文講的,佛講法華經之前,放光現瑞。很多人看不懂爲什麼,彌勒菩薩做代表,這種瑞相一定有什麼大法,請教文殊菩薩。因爲他過去是七佛之師,他見過這種現象讓他來解釋一下。 四衆欣仰、 世尊什麼緣故,放斯光明。因爲世尊到最後要把真相全盤托出,所以爲什麼叫成佛的法華,就是說佛所有的全部在法華經裏講出來,沒有絲毫的保留。世間法做一個成功的人士,那是人間,比人間更高級的是天上。天有二十八重天,剛才有人問,二十八重天分爲叁界,什麼是叁界,老同修都知道,一個欲界、第二個色界、第叁個是無色界。什麼叫欲界,就是說離不開欲望,五個“財、色、名、食、睡”,世間法天天追求這個東西,忙來忙去大多忙在名和利,名利不是最真實的,我們有些欲望是可以不要的,迷掉了,好像滿足了欲望就是快樂。佛法的快樂和這個欲望沒有關系,那個快樂是離苦得樂,那個樂是我們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裏本來就是快樂,我們現在的樂是刺激的樂,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刺激一下。我們佛法的樂是內求,等我們的心收回來,安靜到一定程度就有一種樂,我們看釋迦牟尼佛表演的,一千二百常隨衆,過的生活是“”叁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世間人看這種生活能過嘛,簡直不能過,世間人不知道這裏面有多快樂。 孔子贊弟子顔回說“一箪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也就是說顔回窮到什麼程度,吃飯沒有像樣的碗,喝水沒有像樣的杯子,但是他的快樂,任何人都比不上,世間法講是精神,其實他也是種法樂。古時候講的話我們開始也聽不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黃金屋就是金錢,顔如玉就是美女,那個快樂超過我們所要追求的,這是儒家講的,何況佛法無上大法。論語前叁句話就把整個論語總結了,論語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就是說一個經典每次看每次感覺不一樣,有種快樂-法樂,這個裏面是自性裏面的樂,這個法樂把煩惱放下了。所以中國古人確實很有智慧,所以這裏講的欲界,離不開欲望,人是可以不要欲望的,可以放下。欲望放下有提升,就是色界。色是指的身體,只有身體沒有欲望,一般講不但有身體還有欲望,要房子、要住好房子,還要…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