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佛法修證次第論綱▪P8

  ..續本文上一頁于自己身心世界的一切萬事萬物,就是微妙實相的全體,一切色相皆是佛身,一切音聲皆是佛語,一切心念皆是佛意,一切都是圓滿究竟的真實,能夠徹底相信,不驚、不怖、不疑,亦不怯弱,敢于承當。圓斷就是圓滿斷除五住煩惱,這裏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圓斷煩惱是不斷而斷,並非有一個煩惱可以作爲斷除的對象。因爲在前面已經圓信當下即佛的道理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煩惱,都能夠看到煩惱的真實就是菩提的真實,煩惱的作用也就是菩提佛性的妙用,如此,便能圓斷五住煩惱,開佛知見,住大涅槃,名爲圓斷。圓行就是指一行一切行,此乃真正了不起的大乘修行方式啊!!!任意攝取一行,就圓滿具足了十方諸佛在內的一切行持,屈伸臂傾,即到蓮池海會,言語動靜,無非最上菩提,真是妙行無住,可謂自由極點。圓位就是指位位相攝,一位一切位,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妨行布。如《摩诃止觀》卷一說:“雲何入圓位?入初住時,一住一切住,一切究竟,一切清淨,一切自在,是名圓位。” 所謂“從初發心,便成正覺。”證悟初住的時候,就具足一切位次的功德利益,圓滿無缺,自在無礙。這是圓教看待修證位次的眼光,雖然不無修證位次的前後,但是全然秉持完美無缺的心態來證得,所以在每一個位次上,都能夠心安理得,沒有任何的隔閡障礙。美哉!圓教之位次。

  1、基礎行

   圓教修行的基礎與別教相同,但需要對機者方可進入正道的修行,大乘佛法的共同基礎有五:一、持戒清淨。無論是出家師父還是在家居士,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就要守護好自己所受的戒律,輕重等持、盡力而爲,也就是養成一顆認真負責的責任心,培植福德,鍛煉身心,增強毅力。二、奉持叁皈。凡是修學行人,都要做到以叁寶爲生命的依靠和歸宿,在心中生起叁寶是世界上最快樂、最甯靜、最光明、最慈悲的至尊至貴之真寶。叁、發出離心。藏教行人必須發起強烈的出離心,也就是全心全意的希望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包括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情景,生命中許多負面的行爲,如貪嗔癡,以及不穩定的輪回特質,生老病死的痛苦煩惱等。四、發菩提心。針對出離心而言,菩提心就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但希望自己解脫生死輪回之苦,而且還強烈的期盼其它一切衆生都能夠離苦得樂,誓願一切衆生都能夠徹底解脫一切苦厄、或者究竟涅槃之極樂,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深切願心。五、大慈悲願。在輪回中感受到了無量無邊的煩惱痛苦,所以同時發起無上大願,祈願一切煩惱衆生都能離苦得樂。同時真切感恩一切衆生都如父母一般慈悲,與佛體同枉受苦輪。有了這樣的深切大願,主要表現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上。

  2、五品資糧位

   A、隨喜品

   隨喜就是隨順妙法而歡喜的意思。如經中說:“若聞是經而不毀訾,起隨喜心。”隨喜妙法。所謂妙法,即是此心。妙心體具,如如意珠,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此心即空、即假、即中。深明一心叁觀之旨趣,具有不可思議之妙用。從而生起無與倫比的歡喜贊歎,具足清淨莊嚴的微妙功德。

   《法華文句》卷八說:“隨順于諸法的事相和理性,無二無別,喜就是慶幸自己和慶祝他人。” 《妙樂》卷十叁說:“事理只是權巧方便和究竟真實的異名,了解這個權實,就是非權非實,所以能夠無二無別,這就隨順開權顯實的事理了。所謂自己他人的,理性本來就具有事相的緣故,所以能夠慶祝他人,事相本來也就具有理性的緣故,所以能夠自己感到慶幸。再者,不二而二,所以慶幸自己和他人;二而不二,所以明了雙非自己和他人。” 《法華玄義》卷五說:“如果有人宿世培植了深厚的善根,或者值遇善知識,或者從經卷當中,圓滿地聽聞了圓教的妙理,所謂一法一切法(假),一切法一法(空),非一非一切(中),不可思議,從而生起了圓滿的信解,知道了一念心當中具備了十法界,譬如一微塵就具有大千經卷一樣,立即想要開啓這個真心,繼而修習圓教的觀行。圓教的觀行,就是指一行一切行,所謂十法成乘,依次觀照使十心成就,其心念念都能夠與諸波羅密相應,這就稱爲圓教五品位最初的隨喜品位。” 如《止觀大意》說:

   叁谛叁觀叁非叁,叁一一叁無所寄。

   谛觀名別體複同,是故能所二非二。 

   B、讀誦品

   《天臺四教儀》說:“經雲:何況讀誦受持之者。謂內以圓觀,更加讀誦,如膏助火。”《止觀》卷七說:“善于講說微妙的佛法義理,並能與自心相互印證融會,譬如膏油能夠幫助火光,這個時候的心觀就更加明朗,名爲第二讀誦品。” 讀誦比如膏油,圓觀比如火光。《法華文句》卷八指出:“眼看文字爲讀,看過而不忘記爲誦,對所讀經文生起了信心所以叫做受,保持這種覺受而使其成爲一種力量就叫做持。” 

   C、說法品

   《天臺四教儀》說:“經雲:若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內解轉勝,導利前人,化功歸己,心倍勝前。”如《法華文句》卷八說:“宣傳名爲說,聖人的經書很難理解,必須經過解釋。” 《法華玄義》卷五說:“修行者內觀展轉增強,外在事相上的修行又越發顯著,圓滿的理解已經在自己的心中生起,由于深廣的誓願熏習啓動,再加上宣說一乘之佛法,如實無誤地演說傳布。說法開導衆生,這是使眼前學人得以證道的全部因緣,教化衆生的功德歸于自己,觀照十法成乘的十種心就能夠叁倍于以前而轉向明了,這就叫做第叁說法品的位次。” 

   D、兼行六度

   《天臺四教儀》說:“經雲:況複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等。福德力故,倍增觀心。”再如《法華玄義》卷五說:“前面所說的這些首先熟練觀心,卻還未來得及牽涉事相。現在內心的正觀已經稍微明顯了,就能夠傍兼利益衆生了,能夠以微少布施的功德與虛空法界等無有異,使所修習的一切法都能夠趣向檀波羅蜜,檀波羅蜜就是法界,其余的五種波羅蜜也是如此。事相上的修習雖然很微少,但其發心卻是非常廣大,這是指以理性的觀照作爲正修,以事相的修行作爲傍助,所以說兼行布施等。事相上的福德資助理性上的智慧,就能夠使十乘觀法的十種心更加強壯,這就叫做第四品兼行六度的位次。” 

   E、正行六度

   《天臺四教儀》說:“經雲:若人讀誦,爲他人說,複能持戒等。謂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心無閡,轉勝于前,不可比喻。”《法華玄義》卷五說:“修行人的圓觀稍微熟練了,理性和事相將要圓融無礙,涉及事相而不妨礙理性,處在理性當中而又不隔離事相,所以具足修行六度。如果修布施的時候,沒有能所二邊的取相和執著,盡十法界中的依報和正報,一施舍就能一切全部都同時施舍,財物、身體以及生命、無畏都能夠平等地完全布施。如果持戒的時候,性罪重戒以及只犯譏嫌的輕戒,也能夠平等而無有差別,五部律所製定的重戒輕戒,都不會有所觸犯。如果修行忍辱的時候,生忍、法忍乃至寂滅忍,都能荷擔負責而安心忍耐。如果修行精進,則能夠色身和內心都清淨,沒有間雜沒有退轉。如果修行禅定的時候,隨意進入各種禅定,甯靜和散亂都不妨礙。如果修習般若智慧的時候,權巧方便和究竟真實這二種智慧,究竟明了而通達,乃至世間的知識才能,治理國家、養育生命、生産技術、一切事業,都能夠與諸法實相不相違背。具足了解釋佛之知見的能力,而對于自己的正觀理性的修行,譬如大火得益于柴薪一樣,這是第五品正行六度的位次。” 

  3、十信加行位

   圓教的賢位就是指六根清淨位,也就是圓教十信位,在這個位次上的修行人,已經進入了中道佛性的正法之內,但仍然還只是一個凡夫,所以也叫內凡加行位。初信斷除見惑,七信斷除思惑,十信斷除塵沙惑,但這些惑業並不是圓教行人刻意想斷除的,而是任運自斷,不斷而斷的。如《天臺四教儀》說:“進六根清淨位,即是十信。初信斷見惑,顯真理,與藏教初果,通教八人、見地,別教初住齊,證位不退也。次從二信至七信,斷思惑盡,與藏通二佛,別教七住齊,叁界苦集斷盡無余。故《仁王》雲: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叁界苦輪海。解曰:十善者,各具十善也。若別十信,即伏而不斷,故定屬圓信。”

   正如《輔行》卷六上說:“從最初圓解妙法以來,就能夠叁谛圓修,與次第修證的意義永遠也不相關。這是講圓教行人的粗重見思惑是任運斷除的,斷除的惑業與次第修證而斷除的則是相同的。” 又在卷七下說:“五品位就已經能夠圓伏五住煩惱,哪裏會到了這個位次還特別來斷除見思惑呢?只是因爲在圓教修行的過程中,對于粗重的見思惑就會自然而然地首先斷除,猶如冶鐵一樣,鐵上的粗垢自然就會首先脫落。” 

  4、圓教聖位

   圓教修證的聖位包括了分證即和究竟即,分證即有十住、實性、十回向、十地、等覺之位次,究竟即就是妙覺佛果,總共四十二個位次,華嚴的四十二個字母,就表明了這圓教四十二個位次的修證情況。《天臺四教儀》說:“入初住,斷一品無明,證一分叁德,謂:解脫、般若、法身,此之叁德,不縱不橫,如世伊叁點,若天主叁目,現身百界,八相成道,廣濟群生。”

   這是闡明了斷除無明惑而證的中道實相之理,全體而起妙用的情況。獲得叁德的前後次第,本來依次是:法身、般若、解脫,現在這裏是根據初住菩薩,緣因善心、了因慧心、正因理心等叁心而開發的順序,作爲次第的。所謂不縱不橫,這是差別于別教的非縱即橫。《釋籖》卷六說:“雖然一點在上面,但是不同于叁點水的縱向排列,叁德也是如此,雖然法身本有,但是不同于別教所說的爲無名煩惱等惑所覆蓋;雖然二點在下面,但又不同于烈火的橫向排列,叁德也是如此,雖然般若和解脫二德是屬于修習而成,但是不同于別教的行人,理體本來具足,而不能夠相攝互收。” 

  5、妙覺極果位

   最後我們來談談圓教的究竟即佛——妙覺位,這是圓教修證的極致,也就是天臺教法當中所指出的最高的修證位次了,這是生命的圓滿究竟處,所有一切都到了圓滿究竟的地步,真的沒話說,不可思議不能形容了。如《天臺四教儀》說:“進破一品微細無明,入妙覺位,永別無明父母,究竟登涅槃山頂。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槃。以虛空爲座,成清淨法身,居常寂光土,即圓教佛相也。”

   我們把圓教修證的賢聖位作了簡要的說明,實際上這些只是一個大概的脈絡而已,如果要想仔細的把每個位次的修行方法和證悟境界全部介紹出來,對于我們這些局限狹隘的凡夫而言,無異于管窺蠡測、坐井觀天,因爲圓教的教法和修證,就連別教的地下菩薩也不能望其項背,真可謂:蕩蕩乎,莫知其高厚!

   但是,假如我們具備了不二的信心,就在圓教教法的字裏行間,就在我們的見聞覺知處,深入體悟吾人當下沒有任何局限、沒有任何片面狹隘的心性,在揚眉瞬目、舉手投足之際,跳出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的窠臼,卻來觀時間,真是好快活!言語動作之間,離卻心意識,思維考慮之際,翻到時空界,或可言下悟入佛之知見,只在彈指之間,過去未來現在,所有知見計較、是非人我,全都融入如來大光明藏,是又何等慶快?何等當機立斷啊!!諸位善知識,圓教的究竟真理,就在這六根門頭放大光明。

  

  

《天臺佛法修證次第論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觀音菩薩的大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