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直講 第一章 打開經典之門▪P4

  ..續本文上一頁做具體的工夫。如何參究、修法才能悟入

  這個悟入的途徑就是軌則。如果你上路了,軌道就走對了,那就能開悟、成道;軌道走錯了,走偏方向了,就可能始終在痛苦的輪回之中:永無了期。因此,這個軌道相當要緊:「知見立知生死本,知見無見涅槃因」,這是軌道;「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也是軌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軌道;「一心不亂,佛來接引」也是軌道。所以學習佛經要把握好前進的軌道,原則性的要領不能有稍微的偏差,否則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了,不是正法了。而且,你面對許多佛經、祖師的語錄,要把所有的軌則統一起來,如《金剛經》所說的軌道與《楞嚴經》所說的軌道,以及我們現在學習的《圓覺經》的軌道等,都應當圓融起來,成爲總持不二的一心法門,圓解大開,整體妙現,這樣才能處處無礙,法法圓通。

  譬如我面前的這張桌子,有時指的是桌面,有時說體積,有時又說它的材料和顔色,其實總是一張桌子。當我們通過各個方位與途徑,把握了整體的桌子時,各別也就消失了,融入了整體的就是道的體現。所以如果你對佛法已經有了完整的體悟,在自心中全方位地顯現了出來,猶如全息照片一樣。你就在任何時候、任何處所,以及做任何事情,體現出來的都是道。就宗派而言,無論是淨土宗,還是禅宗;是密乘,還是顯教,一一無非是道的不同表現與不同逗機的善巧方便,根本上軌則是絕對一致的。因此,你無論是做世間工作或弘揚佛法,以及教會管理,如都能契合這軌道,都能體現佛法的真精神,那必然地是行于佛道,而且會面面俱到、處處自在,會恰到好處地應付一切事緣。但是假如你的力量還不夠,有一些事不是你力所能及的,譬如你沒有受過教育就不能做教師、沒力氣就難以登山一樣,你雖然已了知了道的作用,卻一時還不能去做,這是暫時的現象,有朝一日待力量充足、善巧具備,即能勝任。而且在複雜的事緣上也必須有所分別抉擇--在無我、無法的前提下,應以差別智去面對現實,善用機緣,用妙智觀察該做與不該做,才能完成這一生的菩薩使命,才能如理如法負荷如來的事業,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

  因此,在我們一生中,了知了自己的作用之處,發展前程,就應努力去做,且念念與道相合,這是必然的原理--無論在那一方面,都要與軌道相合。可見這個軌道是千古不易的准則,是上證佛道、下化衆生的正路。這樣的原則不但要十分正確地把握,也不能被其他不正的學說所破壞,誰要是把這個原則講錯了,使人修行不成就,就要墮惡道,這是根本問題,絕對不可馬虎草率!目前許多人以一己之偏見,把佛法講偏了,譬如有人反對「一心不亂」,或認爲「末法不可能有人開悟」等等,都是錯誤的提法,是反對佛法的,結果給佛教造成極大的混亂。還有佛在世俗谛上方便門頭所說的,本是善巧接引沈迷難醒衆生的特殊說法,因不了真義,不能借假入真,便把這些當作實法,把真的遺失了,反而去反對,抗诤真實的如來勝義言教,這樣不但引起矛盾,更把發心學佛的人給害苦了,使他們無法悟入真正的佛法而超出輪回,證成佛道。

  「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它有個非常細致的引導過程,其引導方法就是先滿足你好的欲求,滿足你人世間的福報,也就是先讓你的自我存在,使你對佛、菩薩産生信仰,通過信仰,引導你去皈依叁寶,持五戒、念誦、禮拜、供養、聽聞等一切善業;先說你這樣是修行,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被,甚至繼續努力也能夠往生或成佛。因此,世間的欲望與事相上的皈仰,産生了世俗佛教,是源于人生的困苦與不足,于是企求佛力的垂加,這完全從崇拜性的信仰建立的;但對于佛祖來講,這根本不夠,這不可能自求解脫,利樂有情。如果始終以自私的欲望爲出發點,那麼就永遠在世俗世界裏面,在迷惑無奈中流轉。因此,要從著相的信仰步入世俗佛教,再通過引導轉爲無相的智覺的真實佛教。因爲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開悟成佛,在于人的內心的徹底改變,所以要從世俗佛教走向真實佛教。但是很多人雖然學佛數年或數十年,只是不改變自己,習染依舊,希望有現成的佛果給你,認爲佛有願力,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根本不看自心是否純淨、是否與佛相應,僅是希望佛或師父給你加持,給你神通、力量,給你一個現成的道果,這是世俗的貪心在作怪。雖然初心引入是利用俗人的貪而信修的,但是一旦信入之後,就要逐漸曉以真義,導入正路,打破執著,開發智慧,如此方能真正改變人的品質,提高人的智慧,把人性中的佛德引發出來,證得解脫自在。

  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不少人因沒有引導好,有些人退失了道心、有些轉信他教、有些得了些福報去享受去了、有些則去練氣功等等;有人說我學了一輩子也沒改變,沒有意思,灰心喪氣,這能怨誰呢

  除了師父沒把你引導好之外,自己也沒有求索精神。應當發奮去尋訪善知識、去探求真理、去精進修持,如果一時找不到善知識,應跪在佛前天天發願,願諸佛、菩薩感應我、加持我,使我找到真正明眼的善知識,指示我學佛的正路,使我開智慧成佛。

  學佛的人生最要緊的是兩件事:一是找到真正善知識,修持正法,速開佛智;二是通過自心修持的體驗幫助有緣的衆生,也使之開智慧。所以學佛不成功的應當怪你自己,你在向外貪求,著相修行,沒有把改變人性作爲前提,還是老一套,這是根本的失策。

  綜觀佛法的流布,每部經都有引入正道的方便,都是悟入修證的軌則。因此,我們要尊重每部經,贊歎隨喜,而不可輕毀。有人說只要一部《無量壽經》就夠了,其他都不要,這是片面的知見,會造成佛教過早的衰亡。應知任何佛經都有其作用與價值,雖然我們現在的機緣要講授《圓覺經》,但是從圓攝一切佛經來說,決不能抑製與否定其他佛經,如果只需要一部《無量壽經》,那麼正與邪如何分

  科學家、哲學家以及各類根性的人如何信入佛法

  許多的智慧方便又如何能具備

  只有全部的佛經,才構成了佛法的面面觀,才給世人以無盡開發的作用。因此,佛經是佛法流布的保證,我們要通過精美的印刷來流通佛教的原典與現代善知識的注解、演繹,我們更應通過讀誦、研學、聽聞、受持、講說來使佛法活起來,在內心點亮一盞智慧的燈,照亮自己,也照亮一切衆生。

  我們離開佛陀的時代愈來愈遠了,而佛教所面臨的範圍也愈來愈大,就會形成世俗化的佛教--表面佛教與真實化的佛教--內在的佛教相互遠離,産生對立,唯有真正悟入佛智,才能把世俗佛教引導入于真修實證。當今時代的人承荷愈來愈重,這與世界知識量的迅猛發展有關,因爲積累愈豐富,人的壓力也會愈大,所以人的自我意識在社會所包圍的圈子裏亦愈小愈厚、愈陷愈深,很難再超越出來,這就得借助佛經的聖言量--深妙意境,給世人以慰藉、心力與超越的智慧。因此,佛法對于那些經曆人生磨難,曾經奮鬥過的人,尤其可貴。

  今天,我們因爲有了這部《圓覺經》,才有了確切可信的文字作爲宣講聖智的資料,它就如佛陀直接對我們開示一樣,十分地親切。大家要珍惜這個機緣,放下身心世界,一心聽聞,念念相應,就能把佛的無字真經,活現在心中,成爲佛道之路上的時時不離的明燈!

  

  

《圓覺經直講 第一章 打開經典之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