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做具体的工夫。如何参究、修法才能悟入
这个悟入的途径就是轨则。如果你上路了,轨道就走对了,那就能开悟、成道;轨道走错了,走偏方向了,就可能始终在痛苦的轮回之中:永无了期。因此,这个轨道相当要紧:「知见立知生死本,知见无见涅槃因」,这是轨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也是轨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轨道;「一心不乱,佛来接引」也是轨道。所以学习佛经要把握好前进的轨道,原则性的要领不能有稍微的偏差,否则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不是正法了。而且,你面对许多佛经、祖师的语录,要把所有的轨则统一起来,如《金刚经》所说的轨道与《楞严经》所说的轨道,以及我们现在学习的《圆觉经》的轨道等,都应当圆融起来,成为总持不二的一心法门,圆解大开,整体妙现,这样才能处处无碍,法法圆通。
譬如我面前的这张桌子,有时指的是桌面,有时说体积,有时又说它的材料和颜色,其实总是一张桌子。当我们通过各个方位与途径,把握了整体的桌子时,各别也就消失了,融入了整体的就是道的体现。所以如果你对佛法已经有了完整的体悟,在自心中全方位地显现了出来,犹如全息照片一样。你就在任何时候、任何处所,以及做任何事情,体现出来的都是道。就宗派而言,无论是净土宗,还是禅宗;是密乘,还是显教,一一无非是道的不同表现与不同逗机的善巧方便,根本上轨则是绝对一致的。因此,你无论是做世间工作或弘扬佛法,以及教会管理,如都能契合这轨道,都能体现佛法的真精神,那必然地是行于佛道,而且会面面俱到、处处自在,会恰到好处地应付一切事缘。但是假如你的力量还不够,有一些事不是你力所能及的,譬如你没有受过教育就不能做教师、没力气就难以登山一样,你虽然已了知了道的作用,却一时还不能去做,这是暂时的现象,有朝一日待力量充足、善巧具备,即能胜任。而且在复杂的事缘上也必须有所分别抉择--在无我、无法的前提下,应以差别智去面对现实,善用机缘,用妙智观察该做与不该做,才能完成这一生的菩萨使命,才能如理如法负荷如来的事业,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我们一生中,了知了自己的作用之处,发展前程,就应努力去做,且念念与道相合,这是必然的原理--无论在那一方面,都要与轨道相合。可见这个轨道是千古不易的准则,是上证佛道、下化众生的正路。这样的原则不但要十分正确地把握,也不能被其他不正的学说所破坏,谁要是把这个原则讲错了,使人修行不成就,就要堕恶道,这是根本问题,绝对不可马虎草率!目前许多人以一己之偏见,把佛法讲偏了,譬如有人反对「一心不乱」,或认为「末法不可能有人开悟」等等,都是错误的提法,是反对佛法的,结果给佛教造成极大的混乱。还有佛在世俗谛上方便门头所说的,本是善巧接引沉迷难醒众生的特殊说法,因不了真义,不能借假入真,便把这些当作实法,把真的遗失了,反而去反对,抗诤真实的如来胜义言教,这样不但引起矛盾,更把发心学佛的人给害苦了,使他们无法悟入真正的佛法而超出轮回,证成佛道。
「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它有个非常细致的引导过程,其引导方法就是先满足你好的欲求,满足你人世间的福报,也就是先让你的自我存在,使你对佛、菩萨产生信仰,通过信仰,引导你去皈依三宝,持五戒、念诵、礼拜、供养、听闻等一切善业;先说你这样是修行,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被,甚至继续努力也能够往生或成佛。因此,世间的欲望与事相上的皈仰,产生了世俗佛教,是源于人生的困苦与不足,于是企求佛力的垂加,这完全从崇拜性的信仰建立的;但对于佛祖来讲,这根本不够,这不可能自求解脱,利乐有情。如果始终以自私的欲望为出发点,那么就永远在世俗世界里面,在迷惑无奈中流转。因此,要从着相的信仰步入世俗佛教,再通过引导转为无相的智觉的真实佛教。因为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开悟成佛,在于人的内心的彻底改变,所以要从世俗佛教走向真实佛教。但是很多人虽然学佛数年或数十年,只是不改变自己,习染依旧,希望有现成的佛果给你,认为佛有愿力,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根本不看自心是否纯净、是否与佛相应,仅是希望佛或师父给你加持,给你神通、力量,给你一个现成的道果,这是世俗的贪心在作怪。虽然初心引入是利用俗人的贪而信修的,但是一旦信入之后,就要逐渐晓以真义,导入正路,打破执着,开发智慧,如此方能真正改变人的品质,提高人的智慧,把人性中的佛德引发出来,证得解脱自在。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人因没有引导好,有些人退失了道心、有些转信他教、有些得了些福报去享受去了、有些则去练气功等等;有人说我学了一辈子也没改变,没有意思,灰心丧气,这能怨谁呢
除了师父没把你引导好之外,自己也没有求索精神。应当发奋去寻访善知识、去探求真理、去精进修持,如果一时找不到善知识,应跪在佛前天天发愿,愿诸佛、菩萨感应我、加持我,使我找到真正明眼的善知识,指示我学佛的正路,使我开智慧成佛。
学佛的人生最要紧的是两件事:一是找到真正善知识,修持正法,速开佛智;二是通过自心修持的体验帮助有缘的众生,也使之开智慧。所以学佛不成功的应当怪你自己,你在向外贪求,着相修行,没有把改变人性作为前提,还是老一套,这是根本的失策。
综观佛法的流布,每部经都有引入正道的方便,都是悟入修证的轨则。因此,我们要尊重每部经,赞叹随喜,而不可轻毁。有人说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就够了,其他都不要,这是片面的知见,会造成佛教过早的衰亡。应知任何佛经都有其作用与价值,虽然我们现在的机缘要讲授《圆觉经》,但是从圆摄一切佛经来说,决不能抑制与否定其他佛经,如果只需要一部《无量寿经》,那么正与邪如何分
科学家、哲学家以及各类根性的人如何信入佛法
许多的智慧方便又如何能具备
只有全部的佛经,才构成了佛法的面面观,才给世人以无尽开发的作用。因此,佛经是佛法流布的保证,我们要通过精美的印刷来流通佛教的原典与现代善知识的注解、演绎,我们更应通过读诵、研学、听闻、受持、讲说来使佛法活起来,在内心点亮一盏智慧的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一切众生。
我们离开佛陀的时代愈来愈远了,而佛教所面临的范围也愈来愈大,就会形成世俗化的佛教--表面佛教与真实化的佛教--内在的佛教相互远离,产生对立,唯有真正悟入佛智,才能把世俗佛教引导入于真修实证。当今时代的人承荷愈来愈重,这与世界知识量的迅猛发展有关,因为积累愈丰富,人的压力也会愈大,所以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所包围的圈子里亦愈小愈厚、愈陷愈深,很难再超越出来,这就得借助佛经的圣言量--深妙意境,给世人以慰藉、心力与超越的智慧。因此,佛法对于那些经历人生磨难,曾经奋斗过的人,尤其可贵。
今天,我们因为有了这部《圆觉经》,才有了确切可信的文字作为宣讲圣智的资料,它就如佛陀直接对我们开示一样,十分地亲切。大家要珍惜这个机缘,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听闻,念念相应,就能把佛的无字真经,活现在心中,成为佛道之路上的时时不离的明灯!
《圆觉经直讲 第一章 打开经典之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