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道的照用▪P2

  ..續本文上一頁。心不帶煩惱很清爽,又很空靈,清爽,要吃飯也可以,這樣吃,那樣吃,都可以,做做種種遊戲,進入種種境界,但是我的體性沒有變。然後這一切顯現都是如幻如夢,沒有取舍分別,這就是道人之用,你這樣用,福報會很大,人家就會善用你,福報在增長,各方面因緣會隨著你變化,但你也要隨順衆生,因爲衆生就是你的顯現,那麼衆生就會隨順你,隨順你而轉變(插:就是把理論用到實際中去)理論沒有了,實際體現到熟悉的時候,自自然然了,體現也就這樣,這叫道的成熟。融入實際變成智慧和方便,智慧和方便融入一體的話,就是道用,想都不用想。

  十一、地藏經說: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我一動妄念就呸。

  但是你可以不做衆生,也不起心動念,但是你可以說話做事,可以起一切作用,你不見衆生相,妄想相,你就沒有業相,沒有罪相,一切了不可得。

  十二、你說要理解自己的心,不要明白你所講的話,這個明白怎麼樣解釋,怎麼理解自己的心?

  明白我們的心就是明白心本來無相,本來清淨,本來靈妙無比,活潑潑的,而這個明白就是現在你講話,聽我聲音的,這個就叫明白,就是當下清清楚楚的就是明白。什麼叫理解?是說我們這個心,上至諸佛菩薩,下至一切動物,衆生都是本性的作用,成道是它,下地獄也是它,一切衆生世界,宇宙萬法,顯現的都是從它來的,它是法爾的,萬法的根本這叫理解。

  理解了就知道了,修行就是在這裏修,原來成道的也是它,造業的,墮落的也是它,那麼我知道了,我要相信這個,這是諸佛的命脈,那麼我現在這樣理解了,我要好好在這個當下,是說在我們的本性上契入它,時時刻刻在離本性。這個本性,因爲你明白,沒有相貌,它是自自然然的,覺性的作用,就在六根門頭作用。那麼就知道怎麼用,怎麼叫契入本體,就是說不起分別,對立,當下明明白白,靈知了了去用,就是和本體相應了。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原來念咒,我的心不在咒裏,但咒在我心裏,我的心不在身體裏,但身體在我的心裏。你去買菜,我的心不在菜裏,但菜在我的心裏,衆生有個無明覆蓋産生了一個執著、妄想,作什麼事,都會落在什麼地方,身體有什麼感覺就在感覺上。買的菜好壞心就掉進去了,都是在菜裏面,那麼他的心裏面就會有很多的東西。反過來我的心不在菜裏,但菜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心裏顯現,身體在我的心裏顯現,身體就是幻化的,我不住在身體上,我的心不住在身體上,就在我的心裏顯現,那就是我們所謂的照,心就變照了,燈光、太陽光在照了,在作用。我拿它,不拿它都是我的照,活潑潑的照,就是翻轉本體做功夫,翻轉過來就是道妙的地方。

  十叁、我們現在做功夫怎麼做才好?是打坐,還是覺照?

  方法是可以用的,都要被你所用嘛,照用,但是你的用功的心,不在打座裏,打座在你的心裏顯現了,去磕頭了看了,都在你的心裏照著,在你的心裏用著,但你不在裏面,宇宙你看:這麼多世界、這麼多物質、這麼多的人,他的物質和精神,生生滅滅永遠沒有止境,東西別人拿到了,這裏變成垃圾了,又出什麼肥料了,世界永遠在輪回,在生滅、在變化,哪裏有多有少呢?這裏人死了,那裏人出生了,永遠是這樣的。宇宙萬法物理學叫能量不滅定律,在本性來講,就是本來具備,一切萬法不生不滅,沒有生,沒有滅,心經也講,不生不滅。悟到這一點你就明白了,一切都是如此的現成,如此的具備,你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本性的作用,本來就是道,那麼你執著什麼呢?心外就沒有法,法全體在心,心外無法,所以這個心就放得像虛空一樣,包羅萬物,你就沒有了個人,你沒有個人的得與失,好與壞,修與不修,成就與不成就了,你已經融入了法界的體性,你已經融入了,何必還要執著個人的修與不修呢?但是雖然這麼講,你還是要照樣生活,因爲你要在這個世界上起作用,道要起用,照樣打座,照樣吃飯,照樣睡覺,但可以轉,隨著你的智慧,要怎麼轉就怎麼轉,這個轉就是用。(插:轉要靠悟性)比如你打坐也可以,不打坐也可以,坐長坐短都可以,但是這裏照,我能坐我久,我怎麼做,都是自己知道的,我在用,不是被它所用我本來坐一個小時,但勉強坐二個小時就被它所用,要它被我所用,那就是道。萬物被我們所用,而不是我被它所用。(插:不落在它圈套裏)是的,而且人有習氣,有的習氣我們是被它所用,因爲離開它,我們不行,難受,我們要化它,離開這難受的事情,都要轉化它,(插:那是一個很難的過程)過程要化的,化了空了以後,就沒有了,就是習氣沒有了。真正空,在作用處空的時候,習氣就沒有了,習氣越輕的人,他的功德力量越大,他越妙,這樣的人越妙越會變化,習氣重的人變化不了。比如他睡自己的床睡慣了,睡別人的床睡不著,那就是習氣重,他就執著了,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自在,。人住在身體裏久了,生病了,或者勞累過度,沒時間睡覺就難受,就不自在就是有身體的習氣,被身體所拘。凡夫一般都是這樣被身體所拘,很曆害,(插:這個也要破)要破!這就是悟道以後,就在這些地方照,照見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習氣看得清清楚楚,我住在這裏了,我怎麼怎麼樣,看得越來越清楚,一層層的,然後知道了,我這裏有落、有住,要化,化一層就不一樣,用新的一種智慧去照,更加光明,更加明朗,這就是悟後的真修,就是要照破。

  十四、老師說,人生病不要住在病上,要注意病的源頭,我找來找去找不到。

  你這個知,你這個照就是它的源頭,不是另外有個源頭,你感覺不舒服的那個感覺就是源頭,然後照到源頭了,那種感覺就沒有了,(插:還是有)還沒照透,要繼續照,這個知生病的時候會難受,那個難受就是無明,就是顛倒,然後你照難受,那個感覺的源頭在哪裏?(插:怎麼照?)就是看著、回照,就是那個感覺源頭的地方,你去看著它、回照,是什麼?在哪裏出來?一照,那個難受的感覺就沒有了,忽然就沒有了,沒有了、清清楚楚,病還是病,沒有病的感覺,這樣一照破,病的感覺就沒有了,或輕微一點點,不舒服沒關系,你還是明明朗朗,那就照過了,這個就超越一層,下次再有病來,就感覺很輕微,沒有那麼嚴重。

  十五、在打座的時候我照,昨天照過的買東西,第二天還是再來,是什麼原因?

  照不是照它,照你的心,不是照磁帶,照磁帶會留影子的,留影子就是生死根本,不是照磁帶,照知道磁帶的心,一照就沒有,我們拍照,照下來就有底片,那麼我們覺性叫自照,照相機照自己,它拍下來是空的,它不拍外面,我看到你,我是看自己,但是你顯現我不留底子,影片的底我不留,你走了,我一點也沒有。(插:我剛才講了明天又出來)明天出來是明天事,當它出來的過程中還是帶了影子了,還是有一點,但是這個不要緊,當你力量充足,這個影子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淡,後來也會出現,但是越來越淡。過一段進步了,它不出來,要出來是你需要的時候,照它就出來,不照就沒有,它不是底片死的東西,它是當明當中的一種顯現,就是你需要什麼,它就出來,不需要就不出來,是活的,到後來,道用是活的,是自由的,意思說,作得主的,要這樣可以,不要這樣也可以,你作主的,你要用就可以了。古人講要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是自在人,古人是這樣,對心念也是一樣。

  十六、我心裏的障礙,做功夫障礙很多,能不能上去,有很大的疑問,我要跨一步很難。

  你不要跨過去,你退一步,不要相信妄想,是假的,不見妄想,管它有妄想沒妄想,(插:自己覺得沒有,好像煩惱還比較多)你也不要見煩惱,(插:心還是比較散)你現在也不要管定與散,沒有定也沒有散,現在全靠你的悟性和智慧去用,在下手處用也可以,在生活中用也可以,只是不見妄想,不見煩惱,也不求定,也不要求進。退一步,退一步就放下了,就安住在本位當中了。(插:我急于求成)你不急求成,不求殊勝,不求進步,不求沒有妄想,不求什麼什麼境界,退一步什麼都不可得,退一步自自然然,不要在那些地方著眼,就是這樣子。有人問禅師,我煩惱很多,禅師說,你把煩惱拿出來,煩惱拿不出,好,我已經把你煩惱拿掉了,沒有了,你沒有煩惱,這叫退一步,你可以回去了,(插:我煩惱一來就發火)古人講發火也是本性的用,發火也不要作發火想不要馬上斷掉,因爲情急當中人有習氣,不是一下子能斷掉的,讓他在本性處作用,然後在作用處解脫,這個是習氣,。如果你再發火的時候,也是本性放光,到一定時候你在發火中得自在,自己也不傷,也不傷別人,反而有加持力,別人被你罵了,他會很舒服。

  (插:我平時想的比較多,學了佛,還甩不掉,我一直煩惱,障礙著自己)不要急,這是一種心態,另外身上有一種氣脈的氣一提起來的時候,他會急的,氣會動蕩,自然會消掉的。你講話的時候,不要忘失你的本性,但是你看著,在覺性中看著自己講話,那就急不起來了,你一急,肯定本性就迷失了,就是被話講去了。所以你要改這個急,你想壓製它不急,看著自己講話,你就不急。有的人有個緊張感,或者肩膀會聳起來,什麼事來了不放松,但看一看,我自己現在怎麼樣,就放松了。如果他做事當中被事做去了,有些緊張,執著了那個地方,自己不注意的,你照它一下,噢,身體緊張了,一松就松了,快了,一看就知道了,說話快了,有個硬梆梆的,不舒服的急的東西在那裏,一照就沒有了,沒有像流水一樣,就自然了。誰知道妄念?是一個方法,那麼如果你更直接一點的話,直接看著自己在講話,這個知就是照,就是覺性,看著自己走路、買菜,做事情,看著有的事情沒有障礙的,你不要看,不要管它,沒有障礙、自然,(插:怎麼看著自己?)誰知道自己講話?(插:知道自己講話,這個知就是看)這個知就是自己的本性?本性就是看?一看就沒有了,一看就化了,覺性就起來了,這叫老僧轉得十二時。因爲翻轉本體做功夫,所以老僧實得十二時,就是這樣。

  在本性上照顧著的人,平時是非常的清淨,當他某一天遇到某個事一激,那是翻江倒海,他知道了,這麼曆害啊,動念頭動不得,所以:“甯動須彌山,不動道人心。”意思是這樣,道人的心一動,是不得了,非常有害的,他平時修得好,是不知道的,平時照著很清淨,很自然,都是妙用,越修好越不知道,當他退轉的時候,動的時候就不得了,身體難受,整個世界昏天黑地,天動地搖,這個波浪就來了。

  十七、講到這裏實在是念念在覺照。

  但是念念在覺照,念念不在覺照裏,你要這樣的體會,就是趙州和尚講,老僧不在明白裏。念念覺而不覺,開始的時候要念念覺,因爲你有個東西在,好像心仇,執著,你要覺來化它,那個東西沒有了,你還覺什麼?你不要再覺了,你沒有煩惱了,你還要照煩惱幹什麼?就不用照了嘛。照叫歸體之功,叫照體獨立,他是本然的,沒有照和不照,但是他在照,但是你不知道它在照,自然了,才是道體。但是有用的時候,它自然會起大用,沒有用的時候,用就歸體。就像過去講的,當你六根不起作用的時候,六根就歇下來,體在裏面,自己不知道,外面有聲音馬上就一覺,就啓用了,很快,馬上就能照用,眼睛看東西,馬上就反映,他是很直接的。古人就這樣體會道。

  他這照是越來越細,照身體身體就化掉了,化作空,還不夠的,再化作光明,氣脈裏面變化,空了以後要變作光明,起變化,照境界,境界就被你化掉;開始化掉,只是他成分變化有加持力,後來化掉了,境界就變成光明,再進一步,光明裏面物質就可以變化,那是大力量了。這是一步步來的,先是要照心念,心念的那種成份執著,或者你做事當中的作用處的急,煩躁,什麼不安,都要照破,這些照破了以後,照身體,身體照空,身體化掉,然後才照作用處的境界,一步步的。

  十八、五加行中的持六字大明咒,它能涵蓋所有的功德?

  那是頂果仁波切說的,那是對事情忙的人,作這樣的方便說,以六字大明咒歸納一切佛法,持六字大明咒,你的心歸依觀音菩薩,歸依觀音菩薩的功德法界等等,那麼就具備了歸一,如果有念,歸觀音菩薩,同樣的願,那麼就是發心,念觀音菩薩能夠消一切業障,就是金剛薩垛,念觀音菩薩的時候,起恭敬心,大恭敬心,就是大禮拜,念觀音菩薩具有無量的福德,就是供曼紮,念觀音菩薩的時候,觀音菩薩現本尊相,和我們自心相應,就是上師相應法,這樣和禅宗的法有點相應,容易接受,容易圓滿,這個就是大善知識,能夠對機說法,攝受大衆,他超越了原本的次第,繁瑣的修行,以一個法來歸納一切法。就是阿底峽尊者到西藏,遇到一個修行很高的人,說我們法都有,他說啊,我白來了,你們法都有。又問:你們有沒有,一座當中具備一切佛法的,你沒有,我有,打座當中一個法,具備一切佛法,他就告訴他,一個法中具備一切法的道理,你六字大明咒,一個法具備一切法,一句阿彌陀佛具備一切法,一念的覺照能夠照一切法,這個就是一座法中具備一切的大圓滿,也是禅宗心地法門所具備的智慧量,一個法中具一切法,是多麼高的智慧,多麼圓融的見地。阿底峽尊者說這次沒白來,就是這樣子,你們一座當中,都要具備,有下手處,又有體現道的作用處,又有智慧,又有方便,一切一切圓融,然後收攝在當下的照用當中,到當下本性的顯現當中,那不是具備了嗎?像阿底峽尊者,你當面見到一樣,就沒有區別了。

  十九、我一直持六字大明咒到臨終?

  將來成就了以六字大明咒現觀音菩薩相來度化衆生,是無數億觀音裏的一個觀音,因爲觀音同名,同姓的無數億個,你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十、我早上打坐,觀想你是四臂觀音,然後一個妄想一來,沒有了,一片空白。

  可以的,大家將來都是,你修什麼本尊法將來你示現在世界上,就是什麼形相,有的同時修幾個,那麼他就是幾個同時的示現,有的修文殊和觀音的,示現在世界上就是文殊和觀音的不二示現,都可以的,然後再可以取其它的名字、名稱來示現,都可以的,這就是我們本性當中的一個功德的變化和你的宿世的緣有關系,你種下什麼因會觀什麼緣,是這樣關系的。有的執著了,他沒有成就,比如執著某個咒,他不能消融在本性當中,但他很喜歡這個咒,死了以後做咒神,護這個咒法,他不是菩薩,也可以叫有相菩薩,他沒有正悟的道,那麼在虛空當中,那裏有人持這個咒,他就來護法,有的是成就者示現的,但是大部分是修行當中的。

  

  

《禅道的照用》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禅修與密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