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道的照用

  禅道的照用

  -------对无锡居士开示摘要(圆净记)

  一、 关于照破问题

  知道妄念是谁?带有参究的照破,带有参究以后的破,也带有照。

  但真正的照破是不见妄念,念头起来了他不觉得妄念,也没有方法,他是觉性的光明,当他有东西出现的时候,有染污出现的时候,他自然起照,一照就没有。比如一个人来了,这个人根机怎么样,觉性当中要起照,一照就知道,知道他怎么办样,他的业障轻重,他在想什么,他有什么障碍,这就叫照-----照用。

  照破,是破执着,照破一点自己的执着或别人的执着,微细的。粗的执着照不破的,是说粗的执着,还要通过对治。如果觉性比较空灵的人,他一点起来就照破,照了以后有用,就叫照用。用有很多的用,有破的用,有转的用,有方便用,有很多很多的用,这个禅宗来讲叫照用。你这还是初步的,还不是道用,道的照用还不够。

  二、 关于悟前与悟后做功夫区别在哪里?

  悟前不明白本体,他在用功夫念咒,断妄想,断烦恼,他把这些当作真实的,实有身体,实有境界,实有佛的形象,都是实有的,这是没有开悟的人作的功夫。

  悟后的人,他识得自己的主人,本性已经明白,知道佛、菩萨,身体世界及至一切法门,一切烦恼都是本性显现,他是空花幻影,了不可得,不会当真的有,不会起对立心,不去分别执着,不去有意的断烦恼,不是要想达到什么目的,才去修行,知道自己的觉性本来是佛,那么这样的修行就叫悟后的修行。他知道烦恼不是自己的,本来没有烦恼,所以当烦恼妄想起来的时候,马上有一个智慧照破它,一照就没有,一照就化掉,叫悟后真修。他念咒也可以,不念咒也可以,他不在功夫里。就是不在咒、不在念经上,这是他方便用;用也可以,不用也可以,是自在的。

  三、 打坐时的空,怎样到人、事、法、道上会?

  空了以后不要生空的知见,要知道空的本性,要体悟到空的本性是不空的,然后你产生一种智慧,什么样的智慧呢?一切都是本性的用,一切万法----打座也好,做事情也好,都是本性作用,是无形无相看不见的,一切都是作用。那么你就把打座的境界和生活的境界,就是说两者的隔阂打破了,没有彼此的差异,上座和下座一个样。不要说把座上的功夫移到座下来,没这个想法了,吃饭和不吃饭,本性是一个样,睡和没有睡,人的种种变化,在你的心里面是一个一,唯一的一,没有变化。这里面主要是见地到了,然后在作用处体现,作用处不要去分别见,不要去取舍,不要建立对待。比如说善恶是非、人我等,然后你会发现你的心的状态,心里是什么状态,一起就照破,它是不留痕迹的,一点东西都不带,自自然然,活泼泼的。该讲就讲,不要想着讲,做就做也不要怕烦恼,不要求清静,不执着空,也不执着有,这样去体现就是道,这叫道人之用,就是明白本性的作用。

  四、 老师一直提醒我们空有不二?

  你不要建立一个空,然后把这空移到生活中去,也去空,不是这样的,你有了空以后要产生智慧,不见空的相,知道一切都是空的,那你就知道了,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当中,你的心灵明白、透彻,正在不可当中,可以随机随缘去用去作用,活泼泼的去作用。

  五、 打电话兴奋,有落处

  这到一定时候会化掉。当你真正与本性融入的时候,你就知道,一点点动心处都是染污,(插:现在感觉难。师:不难的,)古人云: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你不要被这些现象所用,哭就哭,笑就笑,不要被哭所困,在这里面产生执着,一切万法本来是自然的,它自生而自灭,本来无关的,这时候你不要头上安头,它都会顺于本性:一方面顺于法性,它了不可得,一方面顺于生活,活泼泼地现起,不是死板的,该笑就笑,该哭就哭,它是自然的,但是不烦恼,不执着,不执着于笑,也不执着哭,你把执着去掉,不是把哭笑去掉。不是不吃饭,只是吃饭的时候不执着,是这个功夫,这样的用,拿掉执着,就是本性放光,一有执着,本性被迷惑,就没有智慧了。

  六、 我认为不执着就是念头起来,不让它相续下去,对不对?

  你这也是执着,是功夫上的执着,不是烦恼的执着,念头起来的时候,(插:我念头起来的时候,如喝茶就喝茶,我不去想是红茶还是绿茶,我什么都不想对吗?就不执着了)开始这样做是可以的,但一直这样做,你的心会被压死的,开始的时候,妄想多的人要这样做,叫断妄念,但是如果妄想少了,就让他自然,不住在上面,他自然消融。这是更深一层的功夫,更殊胜的功夫,就是说这个念不再是妄念,是作用,如果你不执着妄念,就是本性的作用,如果对妄念起了颠倒,那就是迷惑,你喝茶、说话有什么关系呢?都是本性的作用,你在这个时候,不要去见妄念,妄念起来不会说好还是不好,是有个分别觉得好,觉得不好,而平时人呢,老是产生各种的执着性,要这个要那个,这样想,那样想,把种子种进去了,执着了,然后他又翻出来,胡思乱想很多,在世俗人就是这样。

  第一个阶段要断,不要去想它,要一心念咒,然后心定住了,有把握了,就不要再执着了,不要再执着,就是随顺自然,该说就说,该想就想,但是没有痕迹,没有分别自自然然,那就叫活用就是本性的作用。

  另外这里有了体悟,一切万法,它不是真的,是缘起的,这个理上要悟的,而且当下你要有体会,这些东西不是和我对立的,是我的显现,这个要悟的,这是悟当体,那个悟缘起性空是悟理性,现在是悟当体,时时刻刻要这样悟的。你看这个人不舒服,你马上要悟到,他这是我的显现,我怎么看他会不舒服呢?你这里体悟进去了,这是一种真实的悟,都是我的显现,而我的本性是空的,活泼泼的作用,你这样一旦明白,而且明白的很透彻,就开始悟后真修了,这一步就跨过去了。

  而且一切处要不二,有些地方你做到了,有的地方做不到的,你再去一一体会,一切处不二,这是不容易的。(插:有时透过,有时透不过,)这是现代人智慧的不够,而且人的心量,自己的作用处,的大丈夫相不够,拘于小节,小事情,这样那样的事太多。古人呢,大丈夫气概,他一下子就出来了,他帝王将相都不为,神通都不要,他说我成佛作祖都不要,这是大丈夫气概,现代人是处处有烦恼,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事情,摆在眼前,一点点剥开,这就是我们的力量不够,修行人的力量不够,不能顿脱而出,跳出虚空之外,一点点爬,是爬过去的。

  七、 力量不够怎么办?

  念念觉照,念念化解,化解一分增加一分力量,才能有个飞跃,飞跃到一个层次,比如说世间欲,到一定层次飞跃出来,在这个境界内,无论怎么动,动不了你,但是你没飞跃之前,事有大有小,小的可以了,大的事不可以,梁武帝时代挖出的一个有八百年了,没用,但志公和向透出来了,透出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混来混去的,就是没有障碍,没有事,这是道人的无碍境界。所以说可以出入无碍,示现无碍,变化无碍,有的说三界无碍,有的菩萨他入世做游戏,也可以无碍了,这就是修行人的境界不同,成就不同。

  八、 买东西我还要比比,好的坏的。

  就是自自然然的,如果你这里不带着我,不带着私心,那么你比也是无碍的,如果你不带执着而客观地显现,这个好那个不好,但是你没有起贪心,没有起烦恼,那么这就是无碍的(在现量里),如果你买的菜,拿到家一看不好,你不会怨,路上丢掉了,你想都不想,东西丢了,你不去找,你对东西的好坏不计较,人要破的,破执着,要会舍,你丢掉东西了,牺牲了自己了,被人损害了,你就没有什么,拿去拿去吧,没有什么感到不舒服,伤了面子了,被人骂,没有什么,那就是一种修行的真正的进步。然后你进步了,再去进入事物当中无碍,你就是挑好的,也没障碍 ,你没有心的,你是无心的,就是这点不同。人在世上,世俗人都是为自己计较的,为自己家里人,总是有所得,这样一来,就产生很多的烦恼心,很多的执着,很多的渴望,很多的不满足,所以这是生死烦恼,那些没有了,你就是自在的人,就已经到目前为止出来了(这是叫了外境?),内外一起了,你里面不执着,不是了内了外吗?外也了,内也了,你丢了东西,想都不想,内外都了了。

  九、 念头来,我呸,究竟不究竟?

  这是一方面的法,也会回到本性,但是显现作用还不够,在显现当中知道都是本性的显现,不生执着,这才究竟。“呸”还只到一半,就是说你去买菜跟人讲话,都要明明白白显现,但是心里面没执着,没烦恼,这叫究竟,“呸”也是叫下手处,反正你都在下手处,能够显现在作用处,要在作用处体会,在作用处体现它,叫道,下手处只是回家的路。

  作用处是在家里安排生活了,有的享受家里的田园风光,这叫作用处,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在功夫处,作功夫,很多年,几十年都很精进,有的修到老了,还是拜佛很精进,而他只是下手处,没有作用处。

  作用处是离开修行,自我的功夫,然后在生活中,一切因缘中体现,就是说你菜都种好了,自己的田园都收成了,你要拿自己的收成去享用,享用它,用好它,就是了,用好它,这叫作用处,体现于你的生活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就是你道的体现。道是圆满一切、具足一切的,也是说是本有的,你的功德智慧,你的福报,你的妙用,甚至神通,一切光明都是本有的,你要用好它。

  悟道的人要善于这些,要善用

  十、我第一步这样想的,一切外来境界都是空的,假的,了不可得。

  没有外,你不要想外来,想外来就是没有开悟的人想法,一切境界都是本性,我的当下显现,不来不去,不生不灭,都是当下显现,我执着什么?作我的用,我要用它、不用它都可以,我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是我没有分别,叫平等对待一切事物…

《禅道的照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修与密宗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