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證點評▪P2

  ..續本文上一頁師乃畫一圓相。

  僧曰:“若不久參,爭知與麼

   ”

  師曰:“失錢遭罪。”

  問:“學人未達其源,請師方便。”

  師曰“是什麼源

   ”

  曰:“其源。”

  師曰:“若是其源,爭受方便

   ”僧禮拜退。 評,時人還住方便也無?

  侍者問:“和尚適來莫是成褫伊麼

   ”

  師曰:“無。”

  曰:“莫是不成褫伊麼

  

  師曰:“無。”

  曰:“未審意旨如何

   ”

  師曰: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評:活!

  普請鋤草次,浴頭請師浴,師不顧。如是叁請,師清舉 钅矍 作打勢,頭便走,師召曰:

  “來 ! 來 ! ”頭回首.

  師曰:“向後遇作家,分明舉似。”

  頭後到保福,舉前語未了,福以手掩其口。頭卻回,舉似師,師曰:“饒你恁麼,也未作家。” 評:要作家幹麼?

  十、雲岩昙晟禅師

  師少出家于石門,參百丈海禅師,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 , 山問:“甚處來?” 評: 漫漫二十年可醒時人夢 !

  曰:“百丈來,”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

  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鹹則鹹味,淡同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麼生是百味具足的句?”師無對。

  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

   ”

  師曰:“目前無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時

   ”

  師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什麼法

   ”

  師曰:“有時道叁句外省去,六句見會取。”

  山曰:“叁千裏外且喜沒交涉。”山又問;“更說什麼法

   ”

  師曰:“有時上堂,大衆立定,以柱杖一時趁散;複召大衆,衆回首,丈曰:“是什麼

   ”

  山曰:“何不早恁麼道

   今日因子得見海兄。”師于言下頓省 ,便禮拜。 評:誰人不醒?

  師煎茶次,道吾問:“煎與阿誰

  

  師曰:“有一人要。”

  問:“何不教伊自煎

   ”

  師曰:“幸有某甲在。”

  師問石霜;“什麼處來

   ”

  曰:“沩山來。”

  師曰:“在彼中得不到多少時

   ”

  曰:“粗經冬夏。”

  師曰:“若恁麼,即成山長也。”

  曰:“雖在彼中卻不知。”

  師曰;“他家亦非知非識。”石霜無對。 評:大地起舞!

  僧問:“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時如何

   ”

  師曰:“汝因什麼卻從佛界來

   ”僧無對。 評:均殺

  師曰:“會麼

   ”

  曰:“不會。”

  師曰:“莫道體不得.設使體得,也只是左之右之. 評:何處不逢源。

  裴大夫問僧:“供養佛,佛還吃否

   ”

  僧曰;“如大夫祭家神。”

  大夫舉似師,師曰:“有幾般飯食,但一時下來”

  師卻問神山:“一時下來後作麼生

   “

  神山曰:“合取缽盂。”師然之。 評:灼然作用。

  師一日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學人乞師眼睛,提麼?”

  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

   ”

  曰:“良價無。”

  師曰“設有,汝向什麼處著

   ”洞山無語

  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

  洞山曰:“非眼。”師便喝出。 評:不離離。

  尼僧禮拜,師問:“汝爺在否

   ”

  曰:“在”

  師曰:“年多少。”

  曰:“年八十。”

  師曰:“汝有個爺,不年八十,還知否?”

  曰;“莫是恁麼來者

   ”

  師曰:“恁麼來者,猶是兒孫。” 評:生死之祖。

  一日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什麼處來

  

  師曰“曾到廣南來。”

  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

   ”

  “非但州主,阖國人移亦不動。”

  十一、汾州無業禅師

  師谒馬祖,睹狀貌奇偉,語言如鍾,乃曰:巍巍堂堂,其中無師禮跪而問曰:“叁乘文字,粗窮其旨,常聞禅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

  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無別物。” 評,直接痛快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

   ”

  祖曰:“大德正鬧在,且去 ! 別時來。” 評:鬧時不在嗎

  

  師才出,祖召曰:“大德 ! ”師回首。

  祖曰:“是什麼

   ”師便領悟,乃禮拜。

  祖曰:“這鈍漢 ! 禮拜作麼 ! ”

  師既住後,凡學者致問,多答之曰:“莫妄想。” 評:只管聽,其中真音唯自明!

  師曰:“諸佛不曾出世,亦無一法與人,但隨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將蜜果換苦葫蘆,淘汝諸人業根。”

  又雲:“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後,茅茨石室,向折腳铛中煮飯吃過,叁二十年名利不幹懷,財寶不爲念,大忘人世,隱迹岩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我輩貪名愛利,汩沒世塗,如短販人。”

   評:悟後德行,搡然有素。

  十二、大珠慧海禅師

  道光座主問曰:“禅師用何心修道

   ”

  師曰:“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雲何每日聚衆,勸人學禅學道” 評,好一個問端。

  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衆來?老僧尚無舌,何曾勸人來?”

  曰:“禅師對面妄語。”

  師曰:“老僧尚無舌勸人,焉解妄語

  

  曰:“某甲卻不會禅師語論也。“

  師曰:“老僧自亦不會。 評:正不會處,遍知普會也!

  維摩座主問:“經雲:“諸菩薩各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是究竟否

   ”

  師曰:“未是究竟。聖意若盡,第叁卷更說何事

   ”

  座主良久曰:“請禅師爲說未究竟之意。”

  師曰:“如經第一卷,是引衆呵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以言顯于無言。文殊以無言顯于無言,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收前言語故,第叁卷從默然起說,又顧神通作用。座主會麼

   ”

  曰:“奇怪如是。”

  師曰:“亦未如是。”

  曰;“何故未是

   ”

  師曰:“且破人執情,作如此說.若據經意,只說色心空寂,令見本性,教舍僞行,入真行,莫向言語、紙墨上討意度,但會淨名兩字便得。淨者,本體也;名者,迹用也。從本體起迹用,從迹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迹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一亦非一,若識淨名兩字假號,更說什麼究竟與不究竟。無前無後、非本非末、非淨非名,只示衆生本性不思議解脫。若不見性人,終身不見此理。”

   評:透得此理,何處不圓。

  華嚴座主問:“禅師信無情是佛否

   ”

  師曰;“不信。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死驢、死狗亦勝于活人。經雲:佛身者即法身也,從戒定慧生,從叁明六通生,從開發善法生。若說無情是佛,大德如今便死,應作佛去。”

  曰:“如何得作佛

   ”

  師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曰:“衆生入地獄,佛性入否

   ”

  師曰:“如今正作惡時,更有善否

   ”

  曰:“無。”

  師曰:“衆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評:用中佛性,相裏真身。

  叁藏法師問“真如有變易否

   ”

  師曰:“有變易。”

  藏曰:“禅師錯也。”

  師卻問叁藏:“有真如否

   ”

  曰:“有。”

  師曰:“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叁毒爲叁聚淨戒,回六識爲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爲大智真如。若無變易,叁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評:妙用活潑。

  藏曰:“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也。”

  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

  曰:“禅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如何即是的當

   ”

  師曰:“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易,便作了變易解會,說不變易,便作不變易解會。”

  評:意藏妙化,非知不知。

  藏曰:“固知南宗實不可測。”

  問:“叁教同異

   ”

  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

  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眠。” 評:此真用功也,了佛了魔歸平真!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

  師曰;“不同

   ”

  曰:“何故不同

   ”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十叁、懶殘大士

  師有歌曰: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過去已過去,未來猶莫算。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

  

  向外覓功夫,總是癡頑漢。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啖。

  世間多事人,相趁渾不及。我不樂天生,亦不愛福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癡鈍,本體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腳著娘生褲。

  多言複多語,由來反相誤。若欲度衆生,無過且自度。

  莫謾求真佛,真佛不可見。妙性及靈臺,何須受薰煉

  

  心是無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動,個中無改變。

  無事本無事,何須讀文字

   削除人我本,冥合個中意。

  種種勞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舉頭見日高,吃飯從頭聿。

  將功用功,展轉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巧說不得,只用心傳。

  更有一語,無過直與,細如毫末,大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山雲當幕,夜月爲鈎。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候

   生死無慮,更複何憂

  

  水月無影,我常只甯。萬法皆爾,本自無生。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古人公案所示機緣,本無定則,隨各人份上活潑拈提,舉揚不二,別無奇妙,只是就自性之用而用之,所以印證公案,唯就自心顯發,不求另有所得,如于此中透得目前,則如鳥過虛空.潭不留影也。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證點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