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证点评▪P2

  ..续本文上一页师乃画一圆相。

  僧曰:“若不久参,争知与么

   ”

  师曰:“失钱遭罪。”

  问:“学人未达其源,请师方便。”

  师曰“是什么源

   ”

  曰:“其源。”

  师曰:“若是其源,争受方便

   ”僧礼拜退。 评,时人还住方便也无?

  侍者问:“和尚适来莫是成褫伊么

   ”

  师曰:“无。”

  曰:“莫是不成褫伊么

  

  师曰:“无。”

  曰:“未审意旨如何

   ”

  师曰:一点水墨,两处成龙。” 评:活!

  普请锄草次,浴头请师浴,师不顾。如是三请,师清举 钅矍 作打势,头便走,师召曰:

  “来 ! 来 ! ”头回首.

  师曰:“向后遇作家,分明举似。”

  头后到保福,举前语未了,福以手掩其口。头却回,举似师,师曰:“饶你恁么,也未作家。” 评:要作家干么?

  十、云岩昙晟禅师

  师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 , 山问:“甚处来?” 评: 漫漫二十年可醒时人梦 !

  曰:“百丈来,”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

  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咸则咸味,淡同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的句?”师无对。

  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

   ”

  师曰:“目前无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时

   ”

  师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什么法

   ”

  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见会取。”

  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山又问;“更说什么法

   ”

  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柱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什么

   ”

  山曰:“何不早恁么道

   今日因子得见海兄。”师于言下顿省 ,便礼拜。 评:谁人不醒?

  师煎茶次,道吾问:“煎与阿谁

  

  师曰:“有一人要。”

  问:“何不教伊自煎

   ”

  师曰:“幸有某甲在。”

  师问石霜;“什么处来

   ”

  曰:“沩山来。”

  师曰:“在彼中得不到多少时

   ”

  曰:“粗经冬夏。”

  师曰:“若恁么,即成山长也。”

  曰:“虽在彼中却不知。”

  师曰;“他家亦非知非识。”石霜无对。 评:大地起舞!

  僧问:“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时如何

   ”

  师曰:“汝因什么却从佛界来

   ”僧无对。 评:均杀

  师曰:“会么

   ”

  曰:“不会。”

  师曰:“莫道体不得.设使体得,也只是左之右之. 评:何处不逢源。

  裴大夫问僧:“供养佛,佛还吃否

   ”

  僧曰;“如大夫祭家神。”

  大夫举似师,师曰:“有几般饭食,但一时下来”

  师却问神山:“一时下来后作么生

   “

  神山曰:“合取钵盂。”师然之。 评:灼然作用。

  师一日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学人乞师眼睛,提么?”

  师曰:“汝底与阿谁去也

   ”

  曰:“良价无。”

  师曰“设有,汝向什么处着

   ”洞山无语

  师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

  洞山曰:“非眼。”师便喝出。 评:不离离。

  尼僧礼拜,师问:“汝爷在否

   ”

  曰:“在”

  师曰:“年多少。”

  曰:“年八十。”

  师曰:“汝有个爷,不年八十,还知否?”

  曰;“莫是恁么来者

   ”

  师曰:“恁么来者,犹是儿孙。” 评:生死之祖。

  一日药山问;“汝除在百丈,更到什么处来

  

  师曰“曾到广南来。”

  曰:“见说广州城东门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

   ”

  “非但州主,阖国人移亦不动。”

  十一、汾州无业禅师

  师谒马祖,睹状貌奇伟,语言如钟,乃曰:巍巍堂堂,其中无师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字,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

  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无别物。” 评,直接痛快师曰:“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

  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 ! 别时来。” 评:闹时不在吗

  

  师才出,祖召曰:“大德 ! ”师回首。

  祖曰:“是什么

   ”师便领悟,乃礼拜。

  祖曰:“这钝汉 ! 礼拜作么 ! ”

  师既住后,凡学者致问,多答之曰:“莫妄想。” 评:只管听,其中真音唯自明!

  师曰:“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但随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诸人业根。”

  又云:“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向折脚铛中煮饭吃过,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我辈贪名爱利,汩没世涂,如短贩人。”

   评:悟后德行,搡然有素。

  十二、大珠慧海禅师

  道光座主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

   ”

  师曰:“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曰:“既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云何每日聚众,劝人学禅学道” 评,好一个问端。

  师曰:“老僧尚无卓锥之地,什么处聚众来?老僧尚无舌,何曾劝人来?”

  曰:“禅师对面妄语。”

  师曰:“老僧尚无舌劝人,焉解妄语

  

  曰:“某甲却不会禅师语论也。“

  师曰:“老僧自亦不会。 评:正不会处,遍知普会也!

  维摩座主问:“经云:“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是究竟否

   ”

  师曰:“未是究竟。圣意若尽,第三卷更说何事

   ”

  座主良久曰:“请禅师为说未究竟之意。”

  师曰:“如经第一卷,是引众呵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以言显于无言。文殊以无言显于无言,维摩不以言、不以无言,故默然。收前言语故,第三卷从默然起说,又顾神通作用。座主会么

   ”

  曰:“奇怪如是。”

  师曰:“亦未如是。”

  曰;“何故未是

   ”

  师曰:“且破人执情,作如此说.若据经意,只说色心空寂,令见本性,教舍伪行,入真行,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但会净名两字便得。净者,本体也;名者,迹用也。从本体起迹用,从迹用归本体,体用不二,本迹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一亦非一,若识净名两字假号,更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无前无后、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此理。”

   评:透得此理,何处不圆。

  华严座主问:“禅师信无情是佛否

   ”

  师曰;“不信。若无情是佛者,活人应不如死人,死驴、死狗亦胜于活人。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六通生,从开发善法生。若说无情是佛,大德如今便死,应作佛去。”

  曰:“如何得作佛

   ”

  师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

   ”

  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

   ”

  曰:“无。”

  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 评:用中佛性,相里真身。

  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

   ”

  师曰:“有变易。”

  藏曰:“禅师错也。”

  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

   ”

  曰:“有。”

  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评:妙用活泼。

  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也。”

  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

  曰:“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如何即是的当

   ”

  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易,便作了变易解会,说不变易,便作不变易解会。”

  评:意藏妙化,非知不知。

  藏曰:“固知南宗实不可测。”

  问:“三教同异

   ”

  师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眠。” 评:此真用功也,了佛了魔归平真!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

  师曰;“不同

   ”

  曰:“何故不同

   ”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十三、懒残大士

  师有歌曰: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啖。

  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我不乐天生,亦不爱福田。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脚着娘生裤。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妙性及灵台,何须受薰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

  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

   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举头见日高,吃饭从头聿。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细如毫末,大无方所。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候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影,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古人公案所示机缘,本无定则,随各人份上活泼拈提,举扬不二,别无奇妙,只是就自性之用而用之,所以印证公案,唯就自心显发,不求另有所得,如于此中透得目前,则如鸟过虚空.潭不留影也。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证点评》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