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都成就了戒衆、也成就了定衆、也成就了慧衆。我們有些人得了定以後,就認爲已經得了智慧;他的什麼理由呢?你得定的時候,心裏面也有明了性,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認爲這就是有智慧,其實不是;那個寂而常照,有寂、有照,都是定,要另外的,你能通達我空、通達一切法空,那才是智慧。所以這個有戒衆、有定衆,還有慧衆、解脫衆、解脫知見衆。這個辟支佛和阿羅漢;「一切聲聞」就是指阿羅漢說,這兩種聖人有這五種功德。
「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戒衆乃至解脫知見衆」,他們兩種聖人五分法身的功德,還不如這位善男子善女人,他學習般若波羅蜜、他的受持、讀誦、正憶念所成就的五分法身的功德,不如他們的功德大。差多少呢?「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就是阿羅漢和辟支佛所成就的五分法身是一分,增加到一百分,也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戒衆乃至解脫知見衆」那麼樣的殊勝。增加到一千分,增加到百千萬億分,乃至用算數譬喻那麼多,更多,也不如這位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乃至正憶念所成就的五分法身功德,也不如他。
「何以故?」什麼理由這麼說呢?「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聲聞、辟支佛地中,心得解脫,更不求大乘法故」,就是聲聞、辟支佛這兩種聖人,他們是「心得解脫」,解脫了見煩惱、解脫了愛煩惱,解脫了這兩種煩惱,成就了五分法身。但是,他有一個問題,是「更不求大乘法故」,他們再不希求大乘佛法的無量功德,他不求了,就是得到小乘功德到此爲止了,所以他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乃至解脫知見的功德殊勝,原因就在這裏。
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這個善男子,他有發無上菩提心,他要求無上菩提,他能廣度衆生,這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的,所以他們的五分法身不殊勝。
這是第叁科。下面是第四科「明書持經卷得二世功德」。
複次,憍屍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供養、恭敬、尊重,華香、璎珞乃至伎樂,亦得今世、後世功德。
前面是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正憶念《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這下面呢,有一點不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就是書寫,書寫、受持「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卷」,這一部經,我重新寫一部,或者寫兩部、叁部、四部去流通,同時還能供養這部經,用香華,我們通常說用香、華來供養佛,現在這裏說我供養這部經,用香、華供養這部經卷,對于這部經卷表示特別地恭敬。什麼叫做恭敬?就是尊重它,不要隨便地亵渎;用「華香、璎珞乃至伎樂」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亦得今世、後世功德」,你這樣子來恭敬、尊重、贊歎《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能成就現在生的功德,也能成就後世的功德,也能成就的。
這是說「書持經卷得二世功德」;但是什麼叫做現在世的功德?這下面解釋,就是第叁科「天主發願守護行般若人」。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我常當守護是人。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說:「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這個釋提桓因他是佛教徒,在小乘經典裏面說他是得了初果;若是大乘經典,那就是得無生法忍,就是菩薩了。釋提桓因先稱佛爲「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讀誦、正憶念,能夠肯這樣子學習般若法門的話,他能學習到什麼程度呢?「不離薩婆若心」;譬如說有人贊歎我好,我心裏面就高慢起來,就感覺了不起了;不,他的心,贊歎他,他心裏面和諸法實相相應的,「不離薩婆若心」,不離諸法畢竟空的第一義谛,心裏面與第一義谛相應。你毀辱他,他的心也能與第一義谛相應。你能達到這個程度,你又能「供養般若波羅蜜」,對般若波羅蜜又能「恭敬尊重」,用「華香乃至伎樂」這樣子恭敬尊重供養。「我常當守護是人」,這個釋提桓因他說:他「常」,不是短時間;長時期地來守護這個人,守護這個學習般若波羅蜜這個人,守護他,令他什麼時候都能得到安全,不會有什麼意外的事情。
這是釋提桓因在佛前這樣發願,他要守護這個學習般若波羅蜜的人,這樣子。我們平常說是有因緣,警察會保護你的安全,我感覺警察不行;得要釋提桓因肯發那個心,那是特別安全的,因爲他有神通道力啊!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所以我們若是能發心受持、讀誦、正憶念,華香供養、尊重、贊歎《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不離薩婆若心,就能得到釋提桓因的保護。
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時,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諸天子益其膽力;是諸法師若疲極,不欲說法,諸天益其膽力故,便能更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時,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前面說「二世功德」,那這個釋提桓因保護你,這就是現在世的功德,他來保護你。這下面第四科,「佛重明功德」,就是再說明學習般若法門的功德。這裏分二科,第一科「廣明功德」,分六科。第一科「明得膽力說法不斷果」。
「佛告釋提桓因:憍屍迦!」招呼這個釋提桓因,叫「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這個人,「欲讀誦說」、他要受持、讀誦摩诃般若波羅蜜,他還要演說、講說般若波羅蜜的時候,這個人發這個心,「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也就是前面說受持、讀誦、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這個善男子善女人,這個人若是講說、讀誦《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時候,或者他在講說的時候,「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來聽他講說這個《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這件事呢,我們肉眼所不能見的,因爲看不見這件事。下面有解釋,是說,不是說人間的人,他是說天上的人,還不是少數,「百千諸天皆來聽法」。
「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的時候,「諸天子益其膽力」,這個諸天子用天上的甘露能夠入在他的身體裏面,從他的毛孔裏面入進去,能增加他的膽量,他的膽子大了一點,這無量諸天來聽,他心裏不害怕。
「是諸法師若疲極」,說這些講經的、受持、讀誦、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的這些法師,他講經的時候,他可能…那個他的身體不是天上人的身體,是人間的父母所生的身體,這個身體不能和諸天相比;諸天的那個身體沒有老,諸天的身體和我們不一樣,他們的身體不老、也不病;我們的身體有可能會老,也有病,也還要死亡的,所以身體不是那麼強,有可能會疲勞。但是現在諸天子益其膽力了以後,這位法師若受持、讀誦,爲大衆講說《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時候就有變化了,「是諸法師若疲極」,若他疲勞的時候,不想說了,因爲辛苦了。「諸天益其膽力故,便能更說」,諸天增加他的體力,用天上的甘露增加身體健康,他就有能力又繼續地說法,能這樣。
「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亦得是今世功德」,說這位善男子或者是善女人,受持、讀誦、正憶念《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他又能供養,用華香來供養,「乃至伎樂」,音樂,微妙的音樂來供養恭敬《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亦得是今世功德」,他也能成就現在世的功德,就是諸天益其膽力,他也能夠做這件事。
這是第一科。下面是第二科「得無畏果」(具二慧故)。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尊導品 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