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都成就了戒众、也成就了定众、也成就了慧众。我们有些人得了定以后,就认为已经得了智慧;他的什么理由呢?你得定的时候,心里面也有明了性,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认为这就是有智慧,其实不是;那个寂而常照,有寂、有照,都是定,要另外的,你能通达我空、通达一切法空,那才是智慧。所以这个有戒众、有定众,还有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这个辟支佛和阿罗汉;「一切声闻」就是指阿罗汉说,这两种圣人有这五种功德。
「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戒众乃至解脱知见众」,他们两种圣人五分法身的功德,还不如这位善男子善女人,他学习般若波罗蜜、他的受持、读诵、正忆念所成就的五分法身的功德,不如他们的功德大。差多少呢?「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所成就的五分法身是一分,增加到一百分,也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戒众乃至解脱知见众」那么样的殊胜。增加到一千分,增加到百千万亿分,乃至用算数譬喻那么多,更多,也不如这位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乃至正忆念所成就的五分法身功德,也不如他。
「何以故?」什么理由这么说呢?「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声闻、辟支佛地中,心得解脱,更不求大乘法故」,就是声闻、辟支佛这两种圣人,他们是「心得解脱」,解脱了见烦恼、解脱了爱烦恼,解脱了这两种烦恼,成就了五分法身。但是,他有一个问题,是「更不求大乘法故」,他们再不希求大乘佛法的无量功德,他不求了,就是得到小乘功德到此为止了,所以他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乃至解脱知见的功德殊胜,原因就在这里。
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这个善男子,他有发无上菩提心,他要求无上菩提,他能广度众生,这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的,所以他们的五分法身不殊胜。
这是第三科。下面是第四科「明书持经卷得二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尊重,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亦得今世、后世功德。
前面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正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下面呢,有一点不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就是书写,书写、受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这一部经,我重新写一部,或者写两部、三部、四部去流通,同时还能供养这部经,用香华,我们通常说用香、华来供养佛,现在这里说我供养这部经,用香、华供养这部经卷,对于这部经卷表示特别地恭敬。什么叫做恭敬?就是尊重它,不要随便地亵渎;用「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亦得今世、后世功德」,你这样子来恭敬、尊重、赞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能成就现在生的功德,也能成就后世的功德,也能成就的。
这是说「书持经卷得二世功德」;但是什么叫做现在世的功德?这下面解释,就是第三科「天主发愿守护行般若人」。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我常当守护是人。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说:「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这个释提桓因他是佛教徒,在小乘经典里面说他是得了初果;若是大乘经典,那就是得无生法忍,就是菩萨了。释提桓因先称佛为「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读诵、正忆念,能够肯这样子学习般若法门的话,他能学习到什么程度呢?「不离萨婆若心」;譬如说有人赞叹我好,我心里面就高慢起来,就感觉了不起了;不,他的心,赞叹他,他心里面和诸法实相相应的,「不离萨婆若心」,不离诸法毕竟空的第一义谛,心里面与第一义谛相应。你毁辱他,他的心也能与第一义谛相应。你能达到这个程度,你又能「供养般若波罗蜜」,对般若波罗蜜又能「恭敬尊重」,用「华香乃至伎乐」这样子恭敬尊重供养。「我常当守护是人」,这个释提桓因他说:他「常」,不是短时间;长时期地来守护这个人,守护这个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守护他,令他什么时候都能得到安全,不会有什么意外的事情。
这是释提桓因在佛前这样发愿,他要守护这个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这样子。我们平常说是有因缘,警察会保护你的安全,我感觉警察不行;得要释提桓因肯发那个心,那是特别安全的,因为他有神通道力啊!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我们若是能发心受持、读诵、正忆念,华香供养、尊重、赞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不离萨婆若心,就能得到释提桓因的保护。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般若波罗蜜时,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法,诸天子益其胆力;是诸法师若疲极,不欲说法,诸天益其胆力故,便能更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供养华香乃至伎乐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般若波罗蜜时,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前面说「二世功德」,那这个释提桓因保护你,这就是现在世的功德,他来保护你。这下面第四科,「佛重明功德」,就是再说明学习般若法门的功德。这里分二科,第一科「广明功德」,分六科。第一科「明得胆力说法不断果」。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招呼这个释提桓因,叫「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这个人,「欲读诵说」、他要受持、读诵摩诃般若波罗蜜,他还要演说、讲说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这个人发这个心,「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也就是前面说受持、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这个善男子善女人,这个人若是讲说、读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或者他在讲说的时候,「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来听他讲说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件事呢,我们肉眼所不能见的,因为看不见这件事。下面有解释,是说,不是说人间的人,他是说天上的人,还不是少数,「百千诸天皆来听法」。
「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法」的时候,「诸天子益其胆力」,这个诸天子用天上的甘露能够入在他的身体里面,从他的毛孔里面入进去,能增加他的胆量,他的胆子大了一点,这无量诸天来听,他心里不害怕。
「是诸法师若疲极」,说这些讲经的、受持、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的这些法师,他讲经的时候,他可能…那个他的身体不是天上人的身体,是人间的父母所生的身体,这个身体不能和诸天相比;诸天的那个身体没有老,诸天的身体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身体不老、也不病;我们的身体有可能会老,也有病,也还要死亡的,所以身体不是那么强,有可能会疲劳。但是现在诸天子益其胆力了以后,这位法师若受持、读诵,为大众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就有变化了,「是诸法师若疲极」,若他疲劳的时候,不想说了,因为辛苦了。「诸天益其胆力故,便能更说」,诸天增加他的体力,用天上的甘露增加身体健康,他就有能力又继续地说法,能这样。
「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供养华香乃至伎乐故,亦得是今世功德」,说这位善男子或者是善女人,受持、读诵、正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他又能供养,用华香来供养,「乃至伎乐」,音乐,微妙的音乐来供养恭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亦得是今世功德」,他也能成就现在世的功德,就是诸天益其胆力,他也能够做这件事。
这是第一科。下面是第二科「得无畏果」(具二慧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