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諸天亦皆散華」,這一段文我們看出來,若有般若波羅蜜的經典住在世間,這件事非常重要。有《般若波羅蜜經》住在世間,世間就有佛寶不滅,法寶、僧寶也不滅;若是沒有經典、經書住在世間就完了。我們看《古文觀止》上,韓愈《谏佛骨表》,還有一個《原道》,那上面說,他說:「人其人,盧其居,火其書」,韓愈說這個話。「人其人」這話是什麼呢?就是那些佛教徒,還繼續叫他做人;當然主要是指出家人,出家人,那個意思就是不要叫他做出家人,就還叫他做世間人,這叫「人其人」。「盧其居」,把他住的地方,大家都來住,不准他在那兒做出家人,在那裏做事情,「盧其居」。「火其書」,這句話太厲害了,就把他的經書統統都燒掉,這件事太厲害了,如果把佛教的經書完全燒掉,佛法就斷滅了,就是沒有辦法能恢複過來的;說是沒有人出家修行了,但是還有經書在世間呢,佛法還能恢複過來。說是有出家人,但是把經書統統都燒掉了,就完了,佛法就滅了,有出家人也不行,也是不行的。
所以在這段文上也看出來,若是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閻浮提;久住閻浮提,「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隨所住時,佛寶不滅,法寶、僧寶亦住不滅」。
「爾時,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諸天」,前面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天,現在這是十方恒河沙數世界中諸天,「亦皆散華,而作是言:世尊!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閻浮提。若般若波羅蜜久住,佛、法、僧亦當久住,亦分別知菩薩摩诃薩道」,有《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住在世間,你才能知道大乘佛法是怎麼回事情,是這樣意思。
「複次,所在住處,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是處則爲照明,已離衆冥」,這又有一個不同的意思。「所在住處」,就是隨什麼地方,那個地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書持般若波羅蜜」,能書寫、能夠受持般若波羅蜜的經典。「是處則爲照明」,這個地方就有摩诃般若波羅蜜的光明。「已離衆冥」,有這個經典在這裏,那就表示那個地區有人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你學習了,就能破除你思想上的黑暗、思想上的無明的,就是有這種事情。
今天是法會的第六天,明天法會圓滿了,明天可能沒有時間講經了,我們今天是最後一天。但是在這個地方呢,我再講一個故事你聽聽!
這是在迦葉佛時代,當時國王信佛,國王來拜佛的時候,來拜迦葉佛的時候,同時又來兩個婆羅門。來兩個婆羅門來拜佛,臨走的時候,就有人同他說:你今天隨著國王來拜佛,你不要就這樣走了,你可以在這裏受八關齋戒。這個婆羅門就問了:我受八關齋戒有什麼好處呢?那個人就告訴他:隨你想要得什麼好處,就能得到什麼好處。那可以!那好!那麼有一個婆羅門說:我想要做國王也可以嗎?說:可以!另外一個婆羅門說:我想要生天,我不願意在人間。說:也可以,你若是受八關齋戒,要做國王,能做國王;要生天,也能生天,說:那好!就給他受了八關齋戒。受完了呢,就回去了。
回去了,那麼一個婆羅門回到家去了呢,他太太給他做飯、要吃飯,就是在晚間了,那個婆羅門說:我今天去見迦葉佛,我們受了八關齋戒,不非時食,晚間不能吃飯。他太太說:不可以!我們是婆羅門教,那是佛教,我們自有我們的齋法,你怎麼可以受佛的齋法,不可以!一定要吃飯。如果你不吃,我就是在我們的這個宗教團體裏面,宣揚你的罪過,他的太太說了很多嚴重的話,那麼他就害怕了,他就吃飯了。吃飯了,就破了這個非時食戒了。
那麼那一位婆羅門;受八關齋戒只是一晝夜,就是二十四小時,那麼那一位是持戒清淨,一點也沒有犯,就是第二生就是做了國王了。而這個人呢,破了八關齋戒,破了一條戒,第二生就是做了龍了。這經上說,我們佛教徒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破戒的人,多數是到龍的世界去,多數到龍的世界;不過我們佛教徒多數還有點功德,常常地念經、拜忏,栽培了很多的福,雖然做龍,多數有點神通,不是一般的龍,還是有點神通。但是因爲是龍,只要是龍,還是有苦惱的事情的。
那麼這樣子,第二生就是一個人的確是做國王了、一個就是不能做天,就是做了龍了。做了龍以後,這個龍到什麼地方呢?就住在這個國王的花園裏面有一個湖,這個龍就在那個湖裏面,水裏面住。住的時候呢,這個花園裏面當然是有管理的人,就在水邊上遇見一個生果,一個果,這個果看上去和別的生果不一樣,但是聞這個味道,這個香味特別強。拿到這個果,是沒有看見的呀,這是特別的,一聞這味道這麼好,我給誰呢?說我每天來到皇宮的時候,這個守門人找我麻煩,我就給他;那麼守門人拿到這個生果也很歡喜,說我每次來上班的時候,這個太監找我麻煩,好!我把這個送給他;那麼太監拿了以後,說是王後對我很好,我送給她;王後拿到這個生果就送給國王了。國王就問:這個生果很特別,從來沒有看見過的,這是從那裏來的呀?那麼就一五一十地一講,國王就把這人叫來了,把這個守園人,這管理的人叫來了。說是你得到這個果,這麼好的這個果不送給我,你送給他那些人,诃斥他一頓。那麼這且不提。
他就把它分開了,和他夫人,和他的兒,大家吃,吃了更不得了,非常地美,非常好吃。又把這個守園人叫來,說:你天天給送一個,最少送一個。說是:我這在水邊得到的,不知道從那兒來的,我找不到。國王說:不可以!你一定要送,你不送我就處罰你。哎呀!這一下找了麻煩了。那麼他就回到花園裏面各處找,這個事情很困難,那麼國王說要處罰他,他這時候苦了,就在那兒哭,在那兒哭的時候呢,就來了一個老人,也就是龍王從水裏出來了,變成一個人的樣子,就對他說:你哭什麼?就如此如此一說。那麼這個龍王說:不要哭!我這還有一盤送給你,同時有一封信你交給國王。
那麼國王一看,哎呀!又來一盤,這麼多,同時也很歡喜。但是把這信打開一看呢,心裏面就不歡喜了,那信裏面就說到宿世的事情:我是龍,你是人王,我們前生都是婆羅門,受八關齋戒,我破了一條戒,你沒有破戒,就說這些事情。所以你現在做了國王,我是做了龍,沒能生天;但是我現在還想要再受八關齋戒,你給我找受八關齋戒的這個儀軌這個書,找這本書給我;如果你不能找來的話,我把你的國家就變成大海,統統變成大水。
這個國王心想:這上那兒找去,現在也沒有佛教嘛,沒有佛教了,那裏有佛教的書呢?也是很憂愁這件事。那麼他還有很多的大臣,也看他很憂愁,他也就把他心裏面的事對這些大臣講,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其中有一個大臣回到家去的時候,也就想這個事情,他家裏面一個老父親,老父親就看這個兒愁眉苦臉的,怎麼回事情?他的兒就對他一說,那麼他的老父親說:我有時候在夜間睡不著覺,就看我們家這個房子這個柱子放光,這裏面可能有事情,我們不妨把這個柱子破開看看怎麼回事,那麼就把這個柱子破開了,破開了,裏面有兩本書,一個是八關齋戒的儀軌、還有《十二因緣經》,就是這麼兩本書。這可見佛法滅亡的時候,這經書都不敢看,要藏起來呀!是這麼個情形。
那麼這一回得到了,那麼他就把這個八關齋這個文就送給國王,國王就送給這個龍王了。龍王這個時候,它一共有五百個眷屬,它破戒了以後,它第二生變成龍,變成龍以後它有五百個眷屬,有那麼多的兒女了,那麼它和它的兒女,家裏所有的人,大家都受這個八關齋戒,受了八關齋戒,後來死掉了呢,就生到天上去了,這回生天了,生到天上以後,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出世了。釋迦牟尼佛出世了,這五百個天子生到忉利天,就來到人間來見佛。見佛的時候,佛爲他們說法,得須陀洹果,就又回到天上去了。
這個故事,這是經上說的。這看出來受八關齋戒,你想要得什麼樣的功德,都能滿你願,只是一晝夜,不是很難的事。這是這個八關齋戒有這麼大的功德。
那麼合這一段文說呢,若有《般若波羅蜜經》的住世,就是佛寶、法寶、僧寶也就住世。若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經》,大家不學習般若法門,沒有增長智慧的時候,佛法就滅亡了;不是說別的經,說《般若波羅蜜經》。有《般若波羅蜜經》住世,佛法就住世;《般若波羅蜜經》不住世,佛法就不住世。這個理由在那裏呢?就是學習《般若波羅蜜經》,人會有智慧,有了智慧的時候,就修學聖道,所以佛、法、僧,佛法能住在世間,這裏面有這樣意思。
「複次,所在住處,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這是古代的時候沒有印刷,就是書寫;我們現在這個印經書很方便,所以可以印《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流通。這樣子,大家在學習般若波羅蜜的法門呢,「是處則爲照明」,這個地方就是有光明了。「已離衆冥」,已經學習的人,他的思想就是光明,有般若波羅蜜多的光明,而不會是愚癡的;若沒有學習的,應該學習。
佛告釋提桓因等諸天子:如是如是!憍屍迦及諸天子!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隨所住時,佛寶如是住,法寶、僧寶亦如是住。乃至所在住處,善男子善女人有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是處則爲照明,已離衆冥。
「佛告釋提桓因等諸天子:如是!如是!」這個諸天這樣講話,那麼釋迦牟尼佛就認可這件事,說:是的,「如是!如是!」是這樣子。有《般若波羅蜜經》住世,這佛、法、僧就住世,世間就有光明。
「憍屍迦及諸天子!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隨所住時,佛寶如是住,法寶、僧寶亦如是住」,佛又招呼憍屍迦,招呼這個諸天子。「閻浮提」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的人,他若能發心受持;或者就說學習好了,學習這個般若波羅蜜的法門,隨有人學習的這個…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勸持品、遣異品 1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