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喪家結緣之臉巾、肥皂等物可收受,或轉供養出家衆。
f、喪家致贈之紅包,萬不可收,因爲在家人,無法令衆生種福田。
g、助念畢,返家後應沐浴、洗頭、全身衣著換過,方能在佛前做功課。
h、如助念時,不必一定著海青。若著海青,可准備二件,一件爲拜佛、做功課用,一件爲助念專用,可免時常清洗。
(3)助念時
a、助念前應先漱口,助念者勿食蔥、蒜等五辛。爲免邪穢沖煞,可戴咒輪。
b、病室內禁止閑談,若喂食病者,仍應持念佛號,以免病者分神,失卻正念。倘有親朋前來探視,可邀其參加助念。不願助念者,領至他處招待。
c、以“阿彌陀佛”四字佛號,首尾貫之。因命終之人氣息孱弱,心念不易集中,故字數愈少愈好。速度音調緩急高低得宜,應避免咳嗽、噴嚏等雜音。
d、應于脈搏、呼吸漸弱時,開始助念。誦念時,于“阿”、“陀”二字時打引磬,以其聲清,聞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不適于助念。
e、助念人多,可分批輪班助念。一班最久二小時,恐念久精神不濟,心之念力(即光明)會減少;若人少,可播放錄音帶(念佛機)輔助,令助念者及病者提起正念,但不可僅放錄音帶而不參與助念,因活人有心力、念力及光明,念佛時會放光、加持、避邪,機器音聲則無此作用。
f、播放佛號錄音帶,不可以耳機塞于病者耳內,以免音量難以控製。
g、斷氣後,應持續助念十六小時,若能助念二十四小時更佳,原則上,應俟遺體冷透方止。
h、助念完,在佛前代亡者回向。
(4)、特殊情形
a、病者臨終時若神識昏亂,可用棉花蘸大悲水塗嘴唇,令神識清明。
b、氣絕後叁小時內,助念者方至,此時應簡明扼要開導亡者生西信願,再行助念。
c、臨終極度痛苦,乃至掙紮嘶喊,此系冤親債主纏身,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爲解冤釋結,超度其冤親債主,令自他兩利,應先取小木魚持往生咒一○八遍,俟其意識、情緒穩定再助念。
d、生前惡業深重、誹謗叁寶、障人修行等,死相難看,助念時須先爲其叁皈依,令求忏悔。此時,先在亡者面前,告知皈依叁寶可種下善根,獲無量福報,故欲代其在佛前皈依。以下在佛前念:
我弟子XX代爲亡者XXX叁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衆中尊。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叁稱)
複念:
我弟子XX代爲亡者XXX在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戎今皆忏悔。”(叁稱)
e、臨終疼痛難當,可注射止痛劑、鎮靜劑(以不傷害腦部清醒爲原則),以利攝心念佛。
f、助念一段時間,恐有回光返照現象,切莫誤爲病情好轉,應注意其變化。
七、如何利益亡者
1、家屬宜節哀順變,依循佛法,令亡靈得度。
2、可于舉辦法會之各道場,立牌位拔度或懇請高僧大德于早、晚課時,回向亡者罪障消滅、往生佛國。
3、火化後,遺骨變黑,表亡者惡業深重(長期服藥,不算在內),應立即爲其超薦,並爲其求忏、印經、放生...等。
4、作七
(1)七七算法:應自往生當日起算,第七天爲頭七,第十四天爲二七,依此類推。
(2)因每一動點皆有可能投胎,故作七宜提前一日作,並每日爲其念佛回向。
(3)時下偷日之風盛行,但此法不可取。
(4)七七期間,家屬宜茹素、斷淫。祭祀、待客應以素代葷,禁絕酒肉,因祭悼而殺生之罪業,將由亡者承擔,不可不慎。
5、參加誦經、拜忏、打佛七(或地藏七)、水陸法會、放焰口等,將功德回向亡者。
6、延請出家淨衆主持佛事,勿請巫道師公。
7、度亡以虔敬爲要。
8、家屬應虔誠參與超度法事,不可委之法師而置身事外。除作七及參加諸法會之外,家屬每日亦應念佛、誦經,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9、破除迷信,如牽亡、回煞,或以喪事爲不淨,而遮蓋佛像等。
10、隨侍在側,親視含殓,以保護遺體,維護亡者尊嚴。
11、撙節喪葬用度,移作諸功德,如:布施濟貧、印經造像、供養叁寶、鋪路造橋、放生...等等,不必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以壯聲勢或豪棺厚殓。
附錄一 助念通告
一、來訪親友及眷屬,請遵守下列事項:
1、務必節哀,萬不可在病(亡)人面前哭泣、流淚、與其交談或觸摸其身體、更衣等,以免其割舍不下,無法安心而去,或因疼痛而生嗔恨。
2、此刻最能表達孝思,于病(亡)人最有利者,即是念佛送終,令其安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3、助念時,聲調高低、速度快慢應得宜,避免咳嗽、噴嚏或其他雜音,以求專一。若未谙助念者,亦請小聲隨念。
4、念佛時請保持肅靜,禁止閑談,欲談論他事,請至他處。
5、勿焚燒冥紙、往生錢,或抽煙,以免汙染空氣,影響念佛。
二、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 回向XXX(亡者姓名)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叁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诃薩
摩诃般若波羅蜜
附錄二 蓮位、招魂旛寫法時實用彙整表
(略)
附錄叁 示喪、牌樓及挽幛寫法實用彙整表
(略)
附錄四 佛教挽幛吊唁詞
高登蓮品 上品上生 功德圓滿
澤在人間 悲願宏深 乘願再來
花開見佛 人天安仰 往生蓮邦
往生極樂 超生極樂 神超淨域
往生西方 接引西方 圓超五濁
俯謝娑婆 神遊極樂 神歸極樂
神歸安養 神歸淨土 神歸樂國
神歸淨域 往生樂土 土歸寂光
果證菩提 生西現瑞 念佛往生
欣登彼岸 往生彼岸 蛻然西歸
佛果圓成 見佛證果 果證無生
悟證無生 非去非來 複來度蒙
倒駕慈航 入聖超凡 安詳舍報
華開蓮刹 彌陀接引 法燈隱耀
法燈乍晦 慧燈遽晦 成菩提道
菩提果圓 菩提圓成 佛道圓成
蓮池證果 慧炬長明 炬光永曜
位登上品 駕返蓮邦 彌陀笑迎
蓮開寶沼 歸西證果 西歸蓮域
遠塵離垢 覺行圓滿 蓮沼映輝
蓮邦永托 念佛生西 慈光常住
返真蓮域 親近諸佛 天樂鳴空
護國弘教 慧光溥昭 宏教垂範
《臨終備覽(慧律法師講述·編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