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九日,于此期間未轉世即化爲鬼,極難超生。以其屬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態,欲由此模式轉換爲另一模式,殊屬不易。故應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內,積極做種種功德。然此爲亡羊補牢之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實應于平日即早作准備,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後由子孫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遠。
死往何處
死亡並非意味全盤毀滅,乃爲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後,隨叁種力量而去。
1、隨業而去:隨所造善惡業中最重者投生。業即爲一種造作,具因果之連鎖性。商有商業,工有工業,行善有善業,爲惡有惡業,故古德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具真知卓見之智者,應及時行善、用功,求往生極樂。既知命終將隨業而去,當于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業。
2、隨念而去:意即隨起心動念而去。舉例言之:一人每日嗔恚憤怒,此發怒之力量(念頭)勝過其他,以嗔心將化作火,此人臨命終極易墮地獄。若貪念重,執著子孫、財産,臨命終強者先牽,何種念頭最強,即順該念頭去投胎。當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頭。若不識此,雖拜佛、禮忏、作早晚課,卻未在修正念頭上下手,念頭始終于原地打轉,未能寬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縛,雖終日念佛,然閑來即道人長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如實修行者即無诤,非但與衆生無诤,其內在亦無抗拒。是以于起心動念應特加警惕。
3、隨習氣而去:習氣極難斷。初始,我人製造習氣,日積月累,我人遂爲習氣所控製。就物理學上而言,即爲“慣性作用”。投胎時,多隨平生最重之習氣,相引至同類環境。若持名念佛,積習日久,彌留之際,佛號自然脫口而出。
生命若屬斷滅,因果觀念必蕩然無存。爲非作歹、作奸犯科等亂象勢將層出不窮,後果不堪設想。幸而生命有連續性,方可遏彼邪風。正因其爲連續性,故應正視“死亡”問題,對臨終至投胎之注意事項,應列爲生命中極緊要之功課。印光大師曾雲:“平日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臨終若被無知眷屬,預爲揩身換衣,及問諸事與哭泣等,由此因緣,破壞正念,遂難往生。”足證臨終處理至爲緊要。可歎世間衆生未谙此,往往草率行之,或沿襲舊習,妄自施爲。如斷氣即送進冰庫,或倉促爲亡者更衣等錯誤處理方式。
中陰曆程
人于氣絕命終後,神識脫離色身,尚在昏沈恍惚之境,約叁、四日,猶不知己身已亡。待見親屬爲己設供祭拜,方覺察與親友已成隔世。此時業力形成之烈風,驟然吹起,中陰唯有任其擺布。強大光焰伴隨雷電巨響,令中陰心膽俱裂。無數食人夜叉、野獸緊追不舍,淒厲哀號不絕于耳,又複狂風暴雨、山崩海嘯,中陰驚惶失措,四處逃竄,又被追逼至深不可測,象征自身累劫貪嗔癡之白、黑、紅叁座懸崖絕壁。此情此景系亡者業力所感,生前行善,感得樂境;生前爲惡,感得苦境。故生前所作所爲,所思所慮,影響至劇。所現景象,象征前世習性,暴風雨表貪欲,烈風表嗔恚,黑暗表無明,喧擾表沖突之情緒與習性之結合。然究其實,乃無明所投射,其性本空。中陰既非血肉之軀,乃微薄四大和合之身,本質亦空,空何能壞空?是以毋需恐懼,當保持正念。中陰因曆諸苦,急欲覓色身棲止。此時,五方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燦爛之藍光、清淨白光、黃光、紅色寶焰妙光及強烈綠光,奈因業力,中陰反畏懼不前。六凡道之劣光亦倏忽顯現,天道之微白光,人道之淺黃光,阿修羅道之淡綠光,地獄道之黑煙,餓鬼道之淡紅光,畜生道之淺藍光,因其柔和暗淡,中陰業力應感何道,彼道之光即愈顯而易見,遂投生于彼,此即其來世父母行淫之光。
于瀕死體驗中,見佛見仙者有之,見閻王鬼怪者亦不乏其人,足見各人死後所至之處,非同一世界。庫布勒·羅絲認爲:“瀕死患者所體驗者非死後世界,乃是自生至死之移動過程。就物理學而言,所謂“存在”,必以客觀、普遍爲原則,然就心靈世界而言,存在毋須此二要件,但凡由主體所創造者,乃是一種主觀之存在,故其所謂之“現實”,亦爲主觀之見解。瀕死體驗之現實性,乃體驗者自行創造,是以其內容亦因人而異,自是理所當然。”
科學家認爲:“假設死後世界確實存在,則此世界恐非一單一、單調之世界,而是與現實世界相同,充滿多樣性之世界。”是以中陰身所曆之境,實爲自己業力所感,即可由此得證。
中陰身之前二十一日,亡者于生前之記憶仍極鮮明,故爲其做功德最能獲益。此後業力形成,較難超度。據雲,中陰身每七日皆需重曆死亡時心境,安詳而逝者,重現安詳心境,反之亦然。衆多中陰身聚集于男女交媾處,尋求有業緣之父母投胎,其中或有一中陰身遂其所願,余者則絕望而死。然此死生,乃彼無明心中所現之生滅相,非世俗之生死。
因亟欲投胎,中陰身必擇看似安全之處奔赴,然因迷惑,辄視善生處爲惡生處,視惡生處爲善生處,或聞迷人歌聲、親人呼喚,終被誘至叁惡道。中陰身爲業風吹至父母交媾處,以宿世業緣,遂生強烈執著。若喜愛母親,對父親欲取而代之,則轉生爲男衆,反之,則轉生爲女衆。或問:“試管嬰兒未見父母交媾,何以投胎?”殊不知,精血和合,即可牽引神識去投生。
●六道中陰行進方向
中陰以其善惡業力所致,可感受行進方式爲上升、下降或水平飄移。若生天界,中陰身頭朝上直飛。如生前向往美國,中陰身會以平行方式,橫向飛越高山大海,瞬間投生至美國。投胎至畜生,則如禽鳥,向前直視。投胎至地獄,恰與天界相反,爲頭朝下,猶似潛水。
●投胎各道所見景象
若見天界宮殿,天神持天衣伎樂來迎,則轉生天界;若見鴻雁成群,嬉遊湖上,即生東勝神洲;若見雌雄牛馬于湖邊齧草,即生西牛賀洲;若見宮室輝煌,即生南贍部洲;若見湖邊有樹木、牲畜,即生北俱盧洲;若投生人趣尊貴之家,則見豪宅華廈、美妙園林;若托生于下賤之家,則置身竹草叢生之處,耳聞種種紛亂威逼之聲;若見豐茂樹林,及相對旋轉之火輪,即投生阿修羅道;若見山石穴窟、深洞或鳥巢,投生于畜生道;若見寸草不生之荒漠、地中淺洞、朽草枯根等,則托生于餓鬼道;若聞悲淒歌聲,身不由主被驅入昏暗處,但見黑、白屋宇雜列,中陰身感烈火焚燒,則投生熱獄,若覺寒冰酷冷,則投生寒獄。
前已述及,中陰身可隨心所欲,穿牆走壁,念頭所到,無所不至。唯佛之金剛座,及母體之子宮無法穿過。前者爲佛證悟之處,後者表再度輪回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陰身階段即告結束。
關于“奪胎”
高僧大德有“奪胎”現象,其本具福報,可免受胎獄之苦。在孕母懷胎八、九個月時,神識進入胎內,趕走原先之神識。例如:皇後懷孕,無福報者之神識雖投胎爲太子,然此色身系暫時借用,若遇一有福報者,此人即會奪走前者之神識。亦即二者之神識作一轉換,如此,後來者即不必受胎獄之苦。古有前例,高僧大德修持至能知來世投胎何處時,便可以奪胎方式轉世。人在母胎裏,須承受種種痛苦,因高僧福報大,毋須經曆胎獄之苦,只須將彼神識取代,即可投胎。故高僧斷氣後數日,即可馬上出世,此謂之“奪胎”。簡而言之,母親自懷胎至嬰兒出世,其間雖爲同一色身,然神識卻時有變化,未必爲同一神識。自來祈求菩薩加被,而得感應者不勝枚舉,已懷孕者不妨多持誦《普門品》、《地藏經》等。
何以要求生淨土
或謂:“雖雲六道輪回,既未親眼目睹,從何得知?”玆舉二例,即可知輪回非假。
實例一:
西元一九六二年出生于斯裏蘭卡之布萊瑪女士,自幼即對水及巴士懷有強烈之恐懼感。稍長方表示,自己乃數年前,居住于距此二公裏之卡爾特達哇村一女子轉世而來。該女子某日外出購買面包,彼時,大雨如注,一巴士駛過積水路面,令其全身濕透,而不慎跌入農地中溺斃。布萊瑪對該女子之家庭狀況、家人及同學之事知之甚詳,後經調查,果如其言。
實例二:
西元一九七四年,印度那瓜普爾之叁十二歲女性,自謂系十九世紀初,居住于班卡爾州鄉下之女性所轉世。當事人平日皆以那瓜普爾所通行之馬拉地語與人交談,然其既未曾至班卡爾,竟可以班卡爾語描述其前世,且于當地風俗民情知之甚稔,乃至說出前世六位家人之姓名。經求證,一切屬實。
既知轉世之說,確實可信,吾人于此世間之各道狀況,自當詳加探討。
佛謂世間有二:一爲有情世間;一爲器世間。前者指動物環境;後者指礦、植物環境。有情世間約而有六,即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名曰“六道”。
天道衆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身形、壽享皆勝人間,但以耽著樂境,每忽解脫,不思修行,臨命終不免五衰、叁災及怖畏諸苦。
人道衆生有貧富、智愚、妍醜之別,然難逃生、老、病、死...等八苦交煎。
修羅道衆生男醜女端,多嗔善嫉,雖有天福而無天德,與道相背。以其好與帝釋鬥,致肢節傷殘,猶能恢複,完好如初,若斷其首級即殒殁。
畜生道衆生包含甚廣,胎、卵、濕、化四生皆有,身形壽享懸殊,每爲苦役、充食、人殺、互啖,其苦無窮。
餓鬼道衆生多受饑餓怖畏,以業力因緣,不聞漿水之名,所見清水,皆成膿血,不得飲食,饑渴難當,且常爲刀杖驅逼,恐怖非常。
地獄道衆生受諸苦厄,如火坑、堅冰、刀山、劍樹...等,苦不堪言。
前叁道以因中多善,果報亦勝,名叁善道。後叁道以因中多惡,果報亦劣,名叁惡道。然不論何道衆生,皆不免輪回于生死苦海。
試將今日吾人所處之娑婆與極樂略做比較,就生而言:此土衆生投胎,須經十月胎獄之苦;彼土衆生則爲蓮花化生,免累父母劬勞養育。就老而言:此土衆生年老色衰時,雞皮鶴發,腰躬背駝,視茫茫而齒牙動搖,步履維艱;彼土衆生以法味資神,永無衰老,瞬息之間即可隨意…
《臨終備覽(慧律法師講述·編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