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临终备览(慧律法师讲述·编撰)▪P5

  ..续本文上一页九日,于此期间未转世即化为鬼,极难超生。以其属另一道,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欲由此模式转换为另一模式,殊属不易。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积极做种种功德。然此为亡羊补牢之作法,若欲正本清源,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精勤不懈,行善布施。莫俟往生后由子孙代做,所得利益相去甚远。

  死往何处

  死亡并非意味全盘毁灭,乃为另一生命之肇始。人亡故后,随三种力量而去。

  1、随业而去:随所造善恶业中最重者投生。业即为一种造作,具因果之连锁性。商有商业,工有工业,行善有善业,为恶有恶业,故古德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具真知卓见之智者,应及时行善、用功,求往生极乐。既知命终将随业而去,当于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业。

  2、随念而去:意即随起心动念而去。举例言之:一人每日嗔恚愤怒,此发怒之力量(念头)胜过其他,以嗔心将化作火,此人临命终极易堕地狱。若贪念重,执著子孙、财产,临命终强者先牵,何种念头最强,即顺该念头去投胎。当知,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头。若不识此,虽拜佛、礼忏、作早晚课,却未在修正念头上下手,念头始终于原地打转,未能宽恕他人,芝麻小事即被束缚,虽终日念佛,然闲来即道人长短,徒重形式,未掌握修行要旨。如实修行者即无诤,非但与众生无诤,其内在亦无抗拒。是以于起心动念应特加警惕。

  3、随习气而去:习气极难断。初始,我人制造习气,日积月累,我人遂为习气所控制。就物理学上而言,即为“惯性作用”。投胎时,多随平生最重之习气,相引至同类环境。若持名念佛,积习日久,弥留之际,佛号自然脱口而出。

  生命若属断灭,因果观念必荡然无存。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等乱象势将层出不穷,后果不堪设想。幸而生命有连续性,方可遏彼邪风。正因其为连续性,故应正视“死亡”问题,对临终至投胎之注意事项,应列为生命中极紧要之功课。印光大师曾云:“平日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足证临终处理至为紧要。可叹世间众生未谙此,往往草率行之,或沿袭旧习,妄自施为。如断气即送进冰库,或仓促为亡者更衣等错误处理方式。

  中阴历程

  人于气绝命终后,神识脱离色身,尚在昏沉恍惚之境,约三、四日,犹不知己身已亡。待见亲属为己设供祭拜,方觉察与亲友已成隔世。此时业力形成之烈风,骤然吹起,中阴唯有任其摆布。强大光焰伴随雷电巨响,令中阴心胆俱裂。无数食人夜叉、野兽紧追不舍,凄厉哀号不绝于耳,又复狂风暴雨、山崩海啸,中阴惊惶失措,四处逃窜,又被追逼至深不可测,象征自身累劫贪嗔痴之白、黑、红三座悬崖绝壁。此情此景系亡者业力所感,生前行善,感得乐境;生前为恶,感得苦境。故生前所作所为,所思所虑,影响至剧。所现景象,象征前世习性,暴风雨表贪欲,烈风表嗔恚,黑暗表无明,喧扰表冲突之情绪与习性之结合。然究其实,乃无明所投射,其性本空。中阴既非血肉之躯,乃微薄四大和合之身,本质亦空,空何能坏空?是以毋需恐惧,当保持正念。中阴因历诸苦,急欲觅色身栖止。此时,五方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灿烂之蓝光、清净白光、黄光、红色宝焰妙光及强烈绿光,奈因业力,中阴反畏惧不前。六凡道之劣光亦倏忽显现,天道之微白光,人道之浅黄光,阿修罗道之淡绿光,地狱道之黑烟,饿鬼道之淡红光,畜生道之浅蓝光,因其柔和暗淡,中阴业力应感何道,彼道之光即愈显而易见,遂投生于彼,此即其来世父母行淫之光。

  于濒死体验中,见佛见仙者有之,见阎王鬼怪者亦不乏其人,足见各人死后所至之处,非同一世界。库布勒·罗丝认为:“濒死患者所体验者非死后世界,乃是自生至死之移动过程。就物理学而言,所谓“存在”,必以客观、普遍为原则,然就心灵世界而言,存在毋须此二要件,但凡由主体所创造者,乃是一种主观之存在,故其所谓之“现实”,亦为主观之见解。濒死体验之现实性,乃体验者自行创造,是以其内容亦因人而异,自是理所当然。”

  科学家认为:“假设死后世界确实存在,则此世界恐非一单一、单调之世界,而是与现实世界相同,充满多样性之世界。”是以中阴身所历之境,实为自己业力所感,即可由此得证。

  中阴身之前二十一日,亡者于生前之记忆仍极鲜明,故为其做功德最能获益。此后业力形成,较难超度。据云,中阴身每七日皆需重历死亡时心境,安详而逝者,重现安详心境,反之亦然。众多中阴身聚集于男女交媾处,寻求有业缘之父母投胎,其中或有一中阴身遂其所愿,余者则绝望而死。然此死生,乃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非世俗之生死。

  因亟欲投胎,中阴身必择看似安全之处奔赴,然因迷惑,辄视善生处为恶生处,视恶生处为善生处,或闻迷人歌声、亲人呼唤,终被诱至三恶道。中阴身为业风吹至父母交媾处,以宿世业缘,遂生强烈执著。若喜爱母亲,对父亲欲取而代之,则转生为男众,反之,则转生为女众。或问:“试管婴儿未见父母交媾,何以投胎?”殊不知,精血和合,即可牵引神识去投生。

  ●六道中阴行进方向

  中阴以其善恶业力所致,可感受行进方式为上升、下降或水平飘移。若生天界,中阴身头朝上直飞。如生前向往美国,中阴身会以平行方式,横向飞越高山大海,瞬间投生至美国。投胎至畜生,则如禽鸟,向前直视。投胎至地狱,恰与天界相反,为头朝下,犹似潜水。

  ●投胎各道所见景象

  若见天界宫殿,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则转生天界;若见鸿雁成群,嬉游湖上,即生东胜神洲;若见雌雄牛马于湖边啮草,即生西牛贺洲;若见宫室辉煌,即生南赡部洲;若见湖边有树木、牲畜,即生北俱卢洲;若投生人趣尊贵之家,则见豪宅华厦、美妙园林;若托生于下贱之家,则置身竹草丛生之处,耳闻种种纷乱威逼之声;若见丰茂树林,及相对旋转之火轮,即投生阿修罗道;若见山石穴窟、深洞或鸟巢,投生于畜生道;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则托生于饿鬼道;若闻悲凄歌声,身不由主被驱入昏暗处,但见黑、白屋宇杂列,中阴身感烈火焚烧,则投生热狱,若觉寒冰酷冷,则投生寒狱。

  前已述及,中阴身可随心所欲,穿墙走壁,念头所到,无所不至。唯佛之金刚座,及母体之子宫无法穿过。前者为佛证悟之处,后者表再度轮回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阴身阶段即告结束。

  关于“夺胎”

  高僧大德有“夺胎”现象,其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时,神识进入胎内,赶走原先之神识。例如:皇后怀孕,无福报者之神识虽投胎为太子,然此色身系暂时借用,若遇一有福报者,此人即会夺走前者之神识。亦即二者之神识作一转换,如此,后来者即不必受胎狱之苦。古有前例,高僧大德修持至能知来世投胎何处时,便可以夺胎方式转世。人在母胎里,须承受种种痛苦,因高僧福报大,毋须经历胎狱之苦,只须将彼神识取代,即可投胎。故高僧断气后数日,即可马上出世,此谓之“夺胎”。简而言之,母亲自怀胎至婴儿出世,其间虽为同一色身,然神识却时有变化,未必为同一神识。自来祈求菩萨加被,而得感应者不胜枚举,已怀孕者不妨多持诵《普门品》、《地藏经》等。

  何以要求生净土

  或谓:“虽云六道轮回,既未亲眼目睹,从何得知?”玆举二例,即可知轮回非假。

  实例一:

  西元一九六二年出生于斯里兰卡之布莱玛女士,自幼即对水及巴士怀有强烈之恐惧感。稍长方表示,自己乃数年前,居住于距此二公里之卡尔特达哇村一女子转世而来。该女子某日外出购买面包,彼时,大雨如注,一巴士驶过积水路面,令其全身湿透,而不慎跌入农地中溺毙。布莱玛对该女子之家庭状况、家人及同学之事知之甚详,后经调查,果如其言。

  实例二:

  西元一九七四年,印度那瓜普尔之三十二岁女性,自谓系十九世纪初,居住于班卡尔州乡下之女性所转世。当事人平日皆以那瓜普尔所通行之马拉地语与人交谈,然其既未曾至班卡尔,竟可以班卡尔语描述其前世,且于当地风俗民情知之甚稔,乃至说出前世六位家人之姓名。经求证,一切属实。

  既知转世之说,确实可信,吾人于此世间之各道状况,自当详加探讨。

  佛谓世间有二:一为有情世间;一为器世间。前者指动物环境;后者指矿、植物环境。有情世间约而有六,即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名曰“六道”。

  天道众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身形、寿享皆胜人间,但以耽著乐境,每忽解脱,不思修行,临命终不免五衰、三灾及怖畏诸苦。

  人道众生有贫富、智愚、妍丑之别,然难逃生、老、病、死...等八苦交煎。

  修罗道众生男丑女端,多嗔善嫉,虽有天福而无天德,与道相背。以其好与帝释斗,致肢节伤残,犹能恢复,完好如初,若断其首级即殒殁。

  畜生道众生包含甚广,胎、卵、湿、化四生皆有,身形寿享悬殊,每为苦役、充食、人杀、互啖,其苦无穷。

  饿鬼道众生多受饥饿怖畏,以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所见清水,皆成脓血,不得饮食,饥渴难当,且常为刀杖驱逼,恐怖非常。

  地狱道众生受诸苦厄,如火坑、坚冰、刀山、剑树...等,苦不堪言。

  前三道以因中多善,果报亦胜,名三善道。后三道以因中多恶,果报亦劣,名三恶道。然不论何道众生,皆不免轮回于生死苦海。

  试将今日吾人所处之娑婆与极乐略做比较,就生而言:此土众生投胎,须经十月胎狱之苦;彼土众生则为莲花化生,免累父母劬劳养育。就老而言:此土众生年老色衰时,鸡皮鹤发,腰躬背驼,视茫茫而齿牙动摇,步履维艰;彼土众生以法味资神,永无衰老,瞬息之间即可随意…

《临终备览(慧律法师讲述·编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