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往来十方国土。就病而言:此土众生每为病苦,呻吟哀号,色身时有不适;彼土众生则具大神通、大威力,而不闻痛痒之名。就死而言:此土众生必有一死,其生前造业,死后则随业受生;彼土众生托生莲胎,即成金刚不坏之体,相好光明,寿命无量。此土众生难免爱别离、怨憎会之苦;彼土众生互为法中眷属、菩萨胜友,自无此苦。此土众生皆为衣食奔波,终生劳碌;彼土众生则念衣衣来,想食食至,宫殿园林俱为七宝所成,各各受用自然。此土众生每有形骸丑陋,诸根残缺者;彼土众生则形貌庄严。此土之地理环境,或丘陵坑洞,或荆棘成林;彼土则宝树参天,黄金为地,无尘沙垢秽。故知二土之正报、依报实有天壤之别。
为离苦得乐,勘破迷情,了悟宇宙人生真理,进而自觉觉他,了生脱死,故当以佛为师,如法修行。佛法虽有多门,以末法众生而言,净土法门最为简捷稳当,缘弥陀宏愿,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且国无沧桑之变,身则穷劫不尽。常闻妙法,心唯正见正思惟,自他平等,俱得无生,以智慧为命,故寿命无量。或谓:“求生净土乃避世之消极心态。”实则往生彼土,得以见佛闻法,圆成佛道,其终极目的乃在回入娑婆,广度有情,令众生速证无上菩提。此系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积极作为。避世之说,诚属大谬。
日僧源信所著《往生要集》,曾述及临终时,众人一心念佛,令病者瞻视弥陀像以求往生净土之事。当时,以源信为首,结社念佛。有专志念佛者,临终果蒙弥陀放光接引。
日本籍之T·J先生自述:“西元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我下班后搭火车回家,或因途中饮酒所致而浑身发热,遂至车厢间之踏板上欲吹风散热,不慎因摔跤跌落车外,火车虽紧急停驶,身体仍被火车拖曳一小段。随即被送至铁路医院接受手术,头部缝合十七针,下颚及眼珠亦挂采,腿部肌肉被挖一大块,整条脊椎亦严重受伤,其状可谓惨不忍睹。持续三日之疼痛令我无法入眠,眼前乍现一粒粒黑白相间之光点,犹如电视播毕之画面,然后一片黑暗。复出现无数黑点,且闪闪发光,变为一颗颗光球,以弧线射向四方,其中一道强光逐渐变粗,将至眼前时,骤然化为一尊法相庄严之佛祖,对我微笑。我想:(此人必是来迎接我至另一世界者。)遂双手合十,道:“佛祖,请保祐我。”话甫说完,佛祖突然消失,我亦悄然入睡。翌日,剧痛不再,十日左右即出院。据云似此严重伤势能痊愈者,数千人中难得其一,众人咸认此为奇迹。”事发前,T·J先生并无宗教信仰,亦不信有所谓来世或极乐世界。至此,方肯定此非神话,乃确实存在者。
西元一九七五年,N·R老先生因感冒引发肺炎,导致呼吸困难而丧失意识,经医师补充氧气后方清醒,以下是其经历:“本来我极度不适,突然间顿感轻松,始觉自己置身于一明亮宽阔处,遍地奇花异卉,对面有一酷似观世音菩萨之庄严仙女望著我,我欲朝彼走去,中途出现一面墙挡住去路,不论怎样努力,仍无法爬过那面墙。此时,忽闻有人呼唤,乃折回原路,俟意识一回复,不适之感又油然而生。”
日人中谷先生于西元一九三八年任横须贺海军炮术学校助教时,曾因某项事故造成头盖骨骨折,而陷入意识昏迷状态达一周之久。当亲友将奠仪备妥时,彼复清醒,而述及昏迷时之经历:“我与一群人穿著白衣,穿越一干涸之河床,至对岸时,见阎王坐于红椅上。彼蓄有胡须,头戴造形奇特帽子,手拄拐杖。每人皆被询及欲往何处,众咸回答:“欲至极乐世界。”然阎王知众等生前所做所为,纵不坦白招供,亦瞒他不过。我本信有死后世界,亦曾阅读多位法师著作,故阎王判定我可往生极乐。我至极乐世界,见一望无际之大草原,上有莲花、紫丁香及蒲公英,复有一庄严华丽之寺院及出家法师。其中一位法师对我说道:“你来得太早,应回去将该做之事完成。”待我清醒,始知自己在医院里。”中谷先生自幼即深信净土与阎王之存在,经此体验,更坚定其求生净土之信念。
以上所举,乃日籍人士于濒死体验中,得见佛、菩萨者,其中亦有并无宗教信仰者,是以得知佛、菩萨乃真实存在而非虚构,据学者所言:“濒死体验之内容,与佛教经典、地狱画册内容相符。”既知有死后世界,吾人更当勤修十善,深信净土,一心念佛。
第四章 正确临终处理
临终处理之重要
临终之际,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若生龟脱壳、螃蟹落汤,众苦交煎,痛不可言。心念则因贪恋娑婆、恐惧死亡,或诸般因由,致无法安详辞世。色身虽死,心识则随业缘相牵,转世投胎。死亡时之心境、念头,影响来世至剧,故临终处理是否允当,实关联亡者神识之升沉。轮回六道抑或往生莲邦,端视此举而定。目睹病者于生死中挣扎,身旁眷属无不思倾尽全力,减轻其苦,然以平素无正确观念及经验,遂令亡者益增其苦。故有志于净业者,当灌输家属正确之临终处理方式,方免事到临头,手足无措。印光大师亦曾开示:“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死亡既为人所必经,临终处理实乃人生必修之学分。
劝慰病者,放下执著
家属应注重病者心灵所需,令其放下执著,导向宁静平和。病者神智尚清醒时,随侍在侧者须先以言语安慰,此举甚为重要。依人生诸现象而论,彼于世间奔波忙碌,临终之际,难免挂碍,或执著子孙、金钱,乃至心怀嗔恨(如与媳妇不和、子孙不肖),或有心愿未了,纵弥陀欲来接引,但彼诸般执著,往生极乐遂成画饼。故安慰临终者,应趁其尚能言语,探问有何遗愿,或未了之心事,极力应承,满其所愿,务使其心无牵挂,了无憾恨。
有一青年才俊,因罹患肝癌即将往生,弥留之际,有诸多俗事挂碍,经善友开导,心电图混乱之景象转趋平静。足见临终适当安慰,厥功甚伟。
一般或知助念重要,却未识值此关头,首要之举乃在安慰临终者,助其达成未了心愿,及助其处理未解决之事。病者交代完后事,即毋须重复再问,以免扰其念佛。此时应劝其放下万缘,至诚念佛,往生极乐,永脱轮回。若在场有正信佛教徒,应为其开示无常理趣,令其达观开解,弃此秽躯,生清净心,归向三宝,启发净土信愿。彼人心地善良,即谓之曰:“汝一生行善,必可往生极乐世界。”并为其解说,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之殊胜功德。若病者平生作恶多端,则谓之曰:“此时唯独阿弥陀佛可救汝、度汝,因其发四十八大愿,可救度作恶众生,汝但诚心忏悔,一念回光返照,专志念佛,必可蒙佛接引。”
临终之际,应全盘放下,莫因钱财、子孙...耽误大事。笔者曾值如下实例:一病者念佛至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忽忆及雇工割稻,每日须发三百元工资,一念放不下,遂无法安详往生,拖延经月,临终时恰无人助念,至为遗憾。
或问:“人临终四大分散,身心承受剧烈痛苦,焉能听闻旁人安慰?”此时耳根尚可作用。随侍在侧者所言,悉皆清晰可闻。有不孝子孙,尊长犹未断气,子孙即为家产阋墙。据报载:老父尚停尸堂上,兄弟已为分配财产而持刀砍杀。为免身后无法作主,应于生前预立遗嘱,对家产之分配、财物之赠予,悉皆条列清楚。若有年届七十者,应有随时接受死神造访之心理准备,事先写下临终注意事项,交付子孙。如:“死后二十四小时内,莫为我更衣或搬动遗体。众人轮班助念,切勿拜脚尾饭。所遗财物,供养三宝,或做功德(如拜梁皇、做水陆),布施孤儿院、养老院。丧葬事宜,一切从简。七七四十九日内,应戒荤茹素,多为我念佛。”不识字者,可以录音方式,预留遗言,俾令子孙于处理后事有所依循。
自杀身亡者,安慰无效
佛制戒律中非但禁止自杀,且罪极重。此色身虽为一臭皮囊,然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皆具足其中。简言之,见性者即心即佛,色身虽为臭皮囊,其心性当下仍是佛。自杀非独违背佛陀戒律,且系严重错误之了结生命方式。以唯识学角度而言,自杀多为恐惧、无奈、报复之心态下促成。由于正、依二报随念而转,自杀者之心态,多感应至痛苦不堪之地狱。今生自杀,八识田中即具足自杀之种子,生生世世皆有可能再自杀。
一位日本人自十二楼跳下,死后,其住处屡屡闹鬼,延擅通灵之法师超度时,以相机拍摄,光线零散而细长,何故?死者自杀时,神识极度恐慌,近乎溃散而致此。
自杀者死相难看,若堕鬼道,则执著于死亡时痛苦而丑陋之形象。笔者曾至某大学授课,校外一学生宿舍闹鬼。据闻,此女鬼系卧轨殉情,故现身时,满脸血迹,不忍卒睹。鬼道相貌完全相同于其死时相貌,且生生世世常在恶道,难以超脱。奉劝诸位,无论境遇如何不堪,亦切莫自裁以图了结。实则,现象界即为心之影现,若能不计较、不比较、认命、无诤,时时刻刻观照无常,坚持念佛,至死不退,方不致空到人间走一回。
切勿急救
明知此人已回天乏术,急救亦无从延长其生命时,应当机立断,免受无谓痛苦。与其让病危者插满管子,忍受煎熬,何如助其安详辞世。
临终者虽处昏迷状态,其意识依然清晰,以维生系统、复苏器或可暂延生命,但因肉体疼痛而生嗔恨、执著,致无法安详往生,二者权衡,实得不偿失。
应尽其所能,令临终者心境安宁、祥和。若能于熟悉处所断气,可促使亡者安详辞世。就常人而言,自家住处较令病者感觉安适,若能于家中死亡最为理想。即或不能,亦应要求院方撤除监测器、摒弃一切检验,务使不受医疗干扰。
一信徒之父病危,其弟坚持急救,因输送氧气、压缩心脏,致口吐鲜血。事后,信徒辄梦其父满面是血,前来诉苦。就此情状判断,恐已堕入鬼道,痛苦非常。
某次,笔者为一医师之母助念,甫至,讵料病者业已身亡。该医师赶到,坚持急救,几经折…
《临终备览(慧律法师讲述·编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