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腾,死者双目怒视,全身恶臭,嘴亦久张不阖。
由上述实例可知,倘已群医束手,无法救活,即毋需急救。
防止虫蚁爬上尸身
若病者大量出血,为免虫蚁爬上尸身,可于病床四脚放置水盘。此系就人之常情可知,挥赶蚊蝇虫蚁时,往往存一置其于死地之心,为免病者不胜虫类所扰,挥拍之时产生恶念,宜预先考虑,勿使虫类靠近,亦不致因此令尸体难以处置。
勿令其所执著者靠近
临终之际,身心皆承受剧烈苦楚,若平日执著者靠近,往往因见冤家而心生嗔恚,或见最疼爱者而眷恋不舍,此一念执著,遂令其无法自在往生,临终随念而去,可不慎乎?
就医学观点,凡心跳、呼吸停止或脑死即宣告死亡。佛教则主张,生命甫终结,神识尚未脱离色身,犹有知觉,须俟全身冷却,神识完全出离,方谓之死亡。故断气后,神识未脱离前,乃心灵最痛苦之际,毕生种种于刹那间历历重现,此悲苦交集时刻,倘见平生执著之人,势必令其遭莫大冲击而牵动神识。
甫断气勿立送冰库、施打防腐剂
甫断气时,神识尚未完全脱离,仍可感受痛苦,倘立即将尸体放入冰库,将陷亡者堕寒冰地狱。因其虽感寒冷,然口不能言,个中苦楚,不言而喻。依佛教对尸体之处理方式,往生时停置客厅或不碍出入之处,立即为其助念。万不可急于送冰库,此举甚是不当,至为不孝,且益增亡者痛苦,而起嗔恨。前已述及,临终何种念头最强,即顺此念头投胎。亡者既起嗔念,自必随嗔念下三途,欲超度殊属不易。
甫断气即施打防腐剂,恐致尸骨不化,使亡者沦为守尸鬼,故切不可行此不智之举。
勿急忙更衣
民间习俗常于临命终或断气后急为亡者更衣,此举甚为不智。因移动尸体,将导致亡者痛苦,故应于未断气,即预先更衣毕,令其有充裕时间使心宁静、安详,随侍在侧者方可专心为其助念。
中国传统观念,以临终时未更换衣衫,俟断气后方更换,亡者恐无法得到。此乃无稽之谈,不足采信。须知,未待断气十六小时、全身冰冷后再行更衣,无异肆虐亡者,令堕恶道。若病者能自行沐浴更衣最好,倘不能,则不可预为抹澡、更衣,以免破坏正念,不得往生。印光大师于此亦曾开示:“病者临命终时,搬动卧处,更换衣服,实是增其痛苦,促其速死,孝子仁人,何忍出此。若谓死于卧床,后人卧之不吉,则是以寇仇视其亲矣!若谓衣冠不整,为鬼将褴缕裸程,果如所言,则何不将食物塞满其腹,免彼为饿鬼乎。臭皮囊且无用,况衣物哉!”
某次,一信徒前来,谓其祖母平日黎明即起,昨日九点多尚未起身。家人至房内探视,始知其已往生。断气多久不得而知,但见其全身僵硬,动弹不得,遑论更换衣衫。此时应如何处置?正确处理方式为:先将亡者安放妥当,慎勿搬动,全力为其助念。依上述作法,二十四小时后,亡者身体逐渐软化,相貌改变,面容似有笑意,念佛之不可思议可见一斑。翌日,笔者建议家属为亡者热敷,以热毛巾搭附关节处,令筋骨活络,始为其更衣。若有死未瞑目者,亦待全身冷透,以毛巾热敷双眼,数分钟后即可合拢。当知死不瞑目有二种情形,一为生病过久,药物服用太多或生前即为植物人;二为临终业障现前,痛苦不堪而现穷凶极恶之相。
切勿哭泣
临终之际,尚未昏昧时,有二忌。一忌家属与病者作软爱语,以世情牵缠,徒增恩爱悲伤。二忌临床挥泪,未死先哭,喧哗吵闹,扰乱正念,令病者心生悲恋、执著,或将泪水滴亡者身,触动其情执,使之不忍离去。似此情形,纵弥陀接引亦无济于事。
或谓曰:“父母劬劳,养育深恩,临别之际,竟未能泪眼相送,岂非不孝?”吾人以智慧深思,啼泣既不能令死者复生,莫若强忍悲痛,行利益亡者之事。倘不能忍,亦应避至他处举哀,以免病者听闻。据云:随侍者悲啼涕泪,于临终人而言,犹似雷声冰雹。最恰要者,应鼓励病者念佛,并为其助念,令病者心念贯注于佛号。
一在家居土,平日念佛精进,曾感得佛现身,往生前数月即预知时至。俟时候一到,自行沐浴更衣毕,召莲友助念,彼时相貌十分庄严,居士亦表佛已现前。讵料,业障突然现前。元配在旁助念,小妾陡然闯入,啼哭不已,摇撼居士身躯。此时,居士之自觉尚未跟佛走,犹执著娑婆,割舍不下,意识遂醒来,谓佛曰:“放不下小妾!”然其病势沉重,遂不支倒下,面色泛黑,莲友加紧助念,仍无法奏效。应切记:“往生系平日放下之工夫。”能否往生,端视日常生活是否用心。
古时有夫妻二人,信佛持斋,鹣鲽情深。一日夫死,妻悲伤啼泣,夫闻此声,心生爱念,神识即随此念投入妻身,为鼻孔中虫。妻悲泣时,自鼻孔堕下一虫,欲以脚践踏,一僧出言阻止。妻惊疑而问其缘故。僧答以:“汝夫奉持斋戒,本应生天,因闻汝悲泣,致投生为汝鼻孔中虫。”故当冷静三思,自身是否万缘放下?是否予人希望、予人方便?应感恩佛陀安排,不以抗拒心态面对世界。恒不与众生敌对,永不与命运争吵。何以自古以来,念佛者众而安详往生者寡,即因未于心性上下功夫暨临终时错误之处理所致。
切戒搬动
人将命终,身不由主,一动即犹如身受拗折之痛。此时,任其或坐或卧,侧卧仰卧,均以其感舒适为宜。若已昏迷而未断气,纵有便溺沾身,亦不宜为其擦拭、沐浴,以免增其痛苦。若搬动致生疼痛,则生嗔恼,甚或堕于毒虫之类。病者气绝后,无谕采何姿势,均勿移动,任其俯卧、侧卧皆无妨。若因病重而插有鼻管、尿管等,见病危即可拔除,但宜细心缓缓抽出,以便助念。插管时极为疼痛不适,但拔出时则不致疼痛,可放心拔取。切不可依世俗之见,谓亡者手足不直,来生将成折肱跛足之人,此乃大谬不然。佛陀入涅槃,即采右胁侧卧,诸修行有得者,多吉祥卧而逝,或坐化立亡。若侧卧坐化,手足必屈,故身躯是否端正,与往生何道并无关联。
依民俗,人死前须先“搬铺”,男则搬至正厅右侧,女则搬至左侧,不令其于寝铺断气。殊不知,此举贻害病者甚巨,焉可不慎!然为恐寝室空间狭促,不便助念,可于未断气前移至大厅或方便助念之处。
身体尚未完全冷透前,应留意亡者面部、身上,勿使蚊蝇叮咬、停留。因气虽绝,体温未冷透,神识尚未完全出离,此际,些微之物触及尸体,亡者仍感痛苦。如佛经所载,阿耆达王福德深厚,应生天界,竟以临殁,侍者挥扇触其面,一念嗔恚,投生为蟒,幸蒙僧说戒救度,方得生天。
人死时,热气自下而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而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切不可屡做试探,倘神识尚未脱离,稍有刺激,即心生烦恼疼痛,对亡者有害无益。故笔者不惮其烦,强调再三,尸体不可搬动,应俟亡者全身冰冷,毫无体温,确已死亡,方可移动。但若有大修行人在场,可以中指指背轻轻试探无妨。
某次,笔者为一信徒之姑母助念。亡者断气时为俯卧。家属本欲将亡者遗体翻转为仰卧,笔者交代大众,尸身保持原状,继续助念。俟四、五小时后,亡者脸色红润,相貌庄严犹胜生前。笔者因事,先行离去,稍后亡者之子闻讯赶回,进门即嚎啕大哭,边责备在场出家众,草率处理亡者,边搬动遗体。顷刻间,亡者面呈黑气。当知:此刻乃亡者最痛苦之际,所需者为佛号,而非其他不当之举。
若值如下特殊状况,则不可拘泥,应先搬动再作助念等处置。如:在浴室摔倒,无法爬起,应立即将人抬出。若就诊医院不便于助念,亦须将临终者抬出。此乃极不得已之情况,方采特别措施。
在温馨、宁静环境下往生
死亡对患者而言,乃人生之终结,理应严肃看待,给予符合人性之尊重。然在讲求效率,一切分工制度下之医疗机构,往往俟医师判定病者断气后,即由处理尸体之工友,向家属索取病患之制服,并将尸体移送太平间,纵令家属不欲搬动,亦莫可奈何。
相较于医院森冷之印象及缺乏人性与亲切、温馨之气氛,多数患者均盼望于家中度过人生最后时光,唯以某些疾病(如癌症末期之病患),皆伴随剧烈疼痛,须打吗啡针止痛,但此系管制之麻醉药品,家属无法携回自行施打,类此情形,或可考虑住进安宁照顾(hospice)机构。
此种机构之主要目的,在令病者之痛苦减至最低程度,并能于温馨环境,安度余生。成立的原因,在为垂死之病患及其家属提供缓和痛苦及支援性之照护服务,对象以病患之家庭为单位,服务过程延伸至丧礼。著重症状之控制及病患死亡前后准备与支援,且为每日二十四小时,每周七日,由各种工作人员组成之小组,提供全盘卫生服务。其服务重点,特重病者与家属精神安宁,提供各种宗教上之服务,并协助家属料理善后。由于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其收费标准系按患者及其家属之经济能力酌情收费或免费。
由禁止宗教介入,到各大医院(如:荣总、长庚等)相继设立佛堂、助念室,显示医界已认知:医疗行为非仅科学技术之操作,亦应给予精神层面之关怀。医疗有其极限,而藉由宗教之慰藉,可令患者于安详平静中,跨越恐惧死亡之鸿沟。
莫为世俗人情误生死大事
一次,笔者为一年过古稀者助念,其女携子前来,并将幼子推至亡者面前曰:“妈,您看,这是阿牛啦!”笔者暗想:若亡者尚能识得阿牛,如往昔般慈祥叫唤,又何须劳烦众莲友在此助念?亡者之女即是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排除万难赶回家,见亡者最后一面。殊不知此举非但对亡者毫无助益,反致干扰。与其见最后一面,何若于亡者生前,克尽孝道较为实际。此世俗人情,恐或耽误汝一生大事。是以,临终之际,应令其心平静,莫作种种施为,扰其正念。
应助念至全身冰冷
病者气绝后,神识仍在,犹有知觉,需待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皆脱离躯体,方算死亡。此时间慢则一、二日,快则转瞬间,就一般而言,多为十至十二小时…
《临终备览(慧律法师讲述·编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