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成就秘笈(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元音老人述▪P34

  ..續本文上一頁來迎,威力加持,可以減免。

  人身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當人快死的時候,四大解體,非常痛苦(參見本書131頁第一階段行法)。四大解體,有一定的先後次序(見附注叁,這段文字容易理解,我們就不做具體解釋了。):首先地大融爲水大,其次,水大融爲火大,火大融爲風大,最後風大消失,融入“空大”。這個時候,人向外呼出長息叁次,只有出氣沒有入氣,直至外氣斷絕。此時外氣雖然斷絕,但內息尚存。內息集中于人體的中脈。中脈又名都帝,位于人體中央,從會陰直通到頭頂梵穴。在中脈左右兩側約一寸處又有兩條脈叫左右二脈。左右二脈與中脈並行從人體下丹田處起,經二耳後,繞至頭頂,再從頭頂經眼睛降至左右二鼻孔。在下丹田處,有一月牙,朝上彎曲,二端分別連接左右二脈,中脈從中間穿過。這樣通過月牙將叁條脈連接起來。修頗哇法成功的人,就能見到這叁條脈管和月牙。人在外氣斷絕的時候,識神尚在人體中脈,偶爾外出,但還不知自己已死,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識悶絕位。如果功夫修得好,識神直接沿人體中脈,從頭頂梵穴沖出去,就可以升到佛土(即“正道”)。如果從其它地方出去,就落于六道輪回之中。對于中脈不通的人,識神通常通過月牙溢入左右二脈,沿左右二脈升至頭頂,再從頭頂降至眼睛,從眼睛出去的人,可以升天道。如果繼續下降,從胸部出去者可以生人道。如果再繼續下降從腹部出去者就是餓鬼道。如果再繼續下降,從膝蓋出去者就是畜牲道,從腳底出去者就是地獄道。最後識神從身體的什麼部位出去,什麼部位就是溫的,而其他部位都是冰冷的。所以,通過測量體溫就可以知道,亡者將要投胎到什麼地方。

  命終時的變化狀態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時;第二個階段就是亡者外氣已斷而內息未絕時(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死位中有時期,即識悶絕位,常人有叁天半到四天的時間)。爲了加深死者對中有時期的印象,心裏早有准備,死位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法性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位中有時期就開始實施。所以“第一節死位中有指授”的內容要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即第一階段的行法。

  第一階段(即亡者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之時)行法的目的就是爲了告訴亡者,在外氣斷的時候有死光發現。在這個時候,我們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證成法身佛了。關于“死光明”的含義我們可以通過附注四,附注五來了解:

  附注四:初死時四大融入次第,已見前“附注叁”中。當風大消融後,次則融入“空大”。在最後之一呼吸終了時,身中之血,皆收攝于中脈都帝。斯時有血叁滴,依次悸動,向外呼出長息叁次。第一次呼出距離一肘遠,第二次距離二肘遠,第叁次距離四肘遠,而外氣始斷盡。乃從頂上有入胎時父所賦予之白分明點,由頂上急遽下降,于是生起能知之各種覺境。此分內外兩覺性:外所覺者,有如月光朗照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煙霧迷離之狀。此爲初死時光明起現之相。在密法中術語,稱爲“明”“增”“得”境,爲初死時所必經曆之過程。初曆明境,又從臍下有入胎時母所賦予之紅分明點,急遽上升。外所覺者,有如日光照耀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流螢之光。是謂“增境”。未幾之間,又轉入“得境”。此時白紅兩明點會合,心中之識,亦同時會合。外所覺者,有如月蝕日時、日中所現黑月光影;內所覺者,則如油燈外蒙半透明之罩,是謂“得境”。由此又轉入“近得之境”。此時一切皆空無所有。外所覺者,現爲如黎明時東方曙光景色;內所覺者,則如萬裏無雲之晴空天色。以上明、增、得叁境,乃至“近得”,是在五大消融後,由“地大”而至“近得”,爲死後初曆之經過。至“近得”時,即爲明光出現之境相,又稱“死光明”,爲時極暫。若平時有修持者,睹見此死光明,便可認識,如子遇母,母子兩光,融會爲一,則不經中有而現法性,否則中有又現矣。從風大融入空大……至近得境相起現時,是爲死後第一刹那。所謂上根人不曆中有、法身成佛,即在此時。此後降入第二刹那,故即爲報身中有。人在死後呼吸全斷,知覺全失,惟耳根聽覺獨明,生前耳聾,此亦無礙,故施此明光教授法,最易領悟而得救度也。

  附注五:母光是自己法性中所出,而非由外而來者。子光是由自己平時修持功夫所得,而非由內所出者。換言之,母光是自己本光,子光乃是佛光。死後叁日半中,有兩次明光起現,在心識豁然開朗時,體會行法者所宣讀此中教授意義,母子兩光,互相攝入,如子遇母,投入懷抱而成佛矣。行者在生前修生起次第時,爲練習兩光融合起見,乃觀想本尊之佛光請來,與自己之母光融合。如是由觀想力所觀想之光,名爲“空光”,而非真正之子光。假使生前修法,練習有素,則死後初期中有起現,真正之子光請來時,可以如子遇母,歡然會合,而無見面不識之虞矣。此爲超度素無修持之亡人,故用此教授以導示之。

  前面已經講過,四大分散有一定的次序,到最後風大分散。當風大分散時,人只有出氣沒有入氣。向外呼出長息叁次,第一次出氣距離約有一肘遠,第二次約二肘遠,最後一次約四肘遠,這時外氣才斷盡而融入“空大”。融入空大時,父所賦予的白分明點急劇下降,而母所賦予的紅分明點急劇上升,二者在中丹田處會合。在二者會合的同時,心中之識(就是識神,即八識)也會聚于人體中脈。這裏的白分明點和紅分明點就是道教中講的陰極和陽極,也是我們前面說的陽電子和陰電子。在二者會合的過程中,死光明就慢慢出現了。但大部分人在此時因昏沈而無法見到。所以我們平時修法最爲重要。

  按死光明顯現的過程可以分爲“明”“增”“得”“近得”四個階段。如果亡者不迷悶的話,會同時看到兩種景象,就像人同時看到室內室外的景象一樣。這兩種景象就構成了亡者的內覺與外覺。那麼在經曆死光明的過程中。亡者的內覺和外覺如何呢?我們可通過下表來表明:

  外 覺

  內 覺

  明 境

  如月光朗照之景象

  如煙霧迷離之狀

  增 境

  如日光照耀之景象

  如流螢之光

  得 境

  如月蝕日,日中所現黑月光影

  如油燈外蒙半透明之罩

  近得境

  如黎明時東方曙光景色

  如萬裏無雲的晴空天色

  上表說明了在死光明顯現的過程中,內外兩種覺境可分爲明、增、得和近得四個階段。總而言之,就是亡者見到的光經過由弱到強,由暗到明的變化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很短,約一頓飯的時間,這就是“死光明”。如果平時修行用功的人在死位中有時期見到這個光明能夠認取,就如子遇母,母子兩光合而爲一,而證成法身佛。所以說上根人不曆中陰,就是在此時成就,就可以不受中有之苦。因此,我們稱此時爲死後第一刹那。在第一刹那證得法身後,以後再次放光就知道這是法身的妙用,進而證成報身佛。所以這裏我們將第二次放光稱爲第二刹那,又叫報身中有。在藏密中,有觀想子光與母光融合的修法,由觀想所生之光,名爲空光,並不是真正的“死光明”。但通過此法我們可以熟悉“死光明”顯現的過程。

  平常人在呼吸斷的時候,知覺全失,但耳根卻很靈敏,即使生前是聾子,這時也能聽到別人的說話聲。所以“中陰救渡法”第一階段的行法,就是要教導並提醒亡者:現在死光明就要顯現了,這就是你的本性光明,一定要抓住這千鈞一發的大好時機,與光明合上去就可證成法身佛。這就是第一階段行法的主要目的。下面我們具體來講解。

  五、行法實施

  (一)、第一階段行法(在死相現前時開始實施)

  行法之人,于亡者氣息將斷未絕時,先修遷識往生之頗哇法,令證遷轉。若未證者,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此文在外氣將斷未絕前念誦之)

  嗟!善男子(某某,如爲女性,則改稱:善女人。以後均同此例)。汝今尋求真實大道之時期已至,今汝氣息,斷而未絕,汝于“中有”,所謂最初明光,先當憶念上師所指授義。今後氣息斷絕,于一切法,湛然空寂,無遺余中,起現明空,無中無邊,通體透明,赤裸無垢。爾時,汝自內證智(此智乃吾人從本以來靈明之智,自內證悟之相。即自心智慧明體。詳見般若華嚴等經)。忽然起現,當知即汝本來面目。我亦同時,佐汝指示。

  行法的人在亡者死相現前時,先幫助他修遷識往生法(即頗哇法),如果沒有成功,就爲他念誦“[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

  “[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內容如下:

  “某某人(這是對亡者的稱呼,采用亡者最易接受,最熟悉的稱呼爲好,以下類同),你已經進入中有時期,尋求真實大道的時刻已經來到。在你氣息斷而未絕之時,你要回憶上師爲你講授的死後第一明光的含義。那時候一切空寂,湛然無邊,只有了了分明的覺知性。這個覺知性就是你的法身,就是佛性!也就是自內證智!于空寂中忽然起現的明空景象,通體透明,這就是你的本性光明,即本來面目。我現在就在你身旁指示你,你要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與光明合上去,即可證成法身佛!”

  如上囑告,于外氣將斷未絕之前(即最後一次出息未終之先。),附亡者耳,反複叮咛,不計遍數,深刻印入亡者之心。次于外氣未斷以前,即宜預移其體,當令右側而臥,如獅子臥式(向右側而臥,屈其左腿,而以左手掌覆在左腿膝蓋上,以右手上托右腮,而以其小指塞閉右鼻孔,只留左鼻一孔出氣,即密法中吉祥臥式。),遂數其脈搏。設若亡者如入沈睡狀,中間脈搏停止,亟強壓之,止令勿眠。爾時風智之光,得留“中脈都帝”,不複逆轉,其神識定由頂上梵穴(詳附注二)一道而出。

  我們要在亡者的外氣將斷未絕之前,在其耳邊反複叮咛,不計遍數的念誦“[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使此文能深深印入亡者的八識田裏。同時,在亡者外氣未斷以前,最…

《中有成就秘笈(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元音老人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