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歸結。華嚴經最後歸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總結,也可以說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菁華。這個關系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稱贊如來。如來不是指的佛,如來是性德。你看金剛經上,我們在讀金剛經的時候,金剛經有時候講佛,有時候講如來。佛跟如來如果是一個意思,何必講兩個名詞?這在文章上講就犯了錯誤。他講佛跟講如來不是一個意思。他講如來是講我們自性。他講佛呢?是講相,那是講釋迦牟尼佛、或者是講十方諸佛,是講相。講如來是講自性,這個不一樣,這個不相同的。所以稱贊如來就是稱贊性德,本性裏面本來俱足的智慧德能,這是我們應當要稱贊的。
第叁廣修供養。上能夠供養諸佛,下能夠供養一切衆生。因爲一切衆生是本來成佛,所以通通要供養。這種供養有物質的供養,有精神的供養,有智慧的供養,有才藝的供養,包括的範圍非常廣泛。譬如說你的聲音很美,唱贊、讀經、念佛非常好聽,你錄一個錄音帶贈送別人,這是供養。像我們這次從臺灣帶來念經的帶子,你們這邊馬上複製了一千套,昨天晚上通通沒有了。現在還有人要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可以再做,請錄音公司再做。念的人就是供養,廣修供養。他跟你們都不認識,但是都供養你們了。你們跟錄音帶讀熟了以後,這個帶子再轉送給別人,輾轉供養,功德無量無邊。這是我舉的一個例子。譬如我們印經書,一本經書成本很低,大概只合新加坡幣一塊多一點點。我們這經書印出來之後,普遍贈送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地區,有緣的人我們都送,這就是廣修供養,所以這個供養範圍非常非常之大。
第四忏悔業障。每一個人都有業障,如果沒有業障,那就成佛了,成菩薩了。你現在還是凡夫,一定要知道自己業障很重。怎樣消除業障呢?給諸位說,你求佛、求菩薩保佑,那是靠不住的。如果佛菩薩能夠幫助我們,保佑我們消除業障,還要等到我們求他,他才能消除我們業障,這個菩薩已經不慈悲了。對不對?大慈大悲,不要我們求他,他就把我們業障消除。這才是真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我們磕頭做揖求他,求得那個樣子,他才來幫忙,那個慈悲意義已經失掉了。所以諸位要曉得業障是要自己消除,不是菩薩有甚麼神力幫你消除。譬如你拜忏,拜到至誠恭敬的時候,懇求菩薩來保保佑你,是甚麼把你業障消除?是你至誠恭敬消了業障,不是菩薩幫忙你消除業障。是因爲你面對著菩薩,很恭敬至誠,是真誠心發露,真正後悔,這個使業障消除了。所以說穿了,還是你自己消除自己業障。佛菩薩不過給你做一個增上緣,不是他消除的,是自己消除,就是真誠恭敬。爲甚麼呢?真誠恭敬是我們的性德,這就是覺、是正、是淨,覺正淨可以消除迷、邪、染。迷、邪、染就是業障。所以跟諸位說,佛教一絲毫迷信都沒有。你們看看地藏經,念地藏經的人很多。地藏經光目女、婆羅門女超度他的母親,將他母親從地獄裏面超度到忉利天。誰的力量?是不是佛的力量?不是的。佛叫他,你回去念佛號,他自己至誠恭敬念這句佛號。你看這兩個人,一個念到一心不亂,一個念到功夫成片,這是成就。念到功夫成片,換句話說,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到一心不亂,等于證阿羅漢果。所以他爲甚麼會有這樣的成就呢?因爲他母親墮落了,他爲了要救度他母親,他自己就拼命修,修成羅漢、修成菩薩。那個地獄的鬼王一看,你的兒女現在成了菩薩,你不應該在這個地方,我把你送到天上去享福去吧!就是這麼個意思。就好比說,你這個家庭,你的兒女今天做了總統。你走到哪裏,啊呀!這是某某總統的爸爸、媽媽,特別看待你,就是這麼個意思。所以諸位要明了超度不是佛的力量去超度,是你自己修行力夫成就了。所以佛門常講:“一子成佛,九祖升天”。家裏沾光出了這麼一個菩薩,出了這樣一個大聖人,龍天鬼神都恭敬,對他父、母、祖先都恭敬,都特別看待,特別照顧。雖然你有罪惡的時候,現在不處罰。現在你家裏,你子孫太好了,你罪過以後慢慢再說吧,先出來,好像大赦一樣,先把他赦免出來。所以你念這些經,你仔細看,經不騙人。如果佛菩薩有神力,何必叫你修行,你不必修了,你一求他超度,他點點頭,好!我超度你,你可以了,何必還要你那麼苦修呢?所以佛門裏頭的確一絲毫的迷信都沒有,絕對不是宗教。宗教裏頭有迷信,所以宗教是靠祂,佛法是靠自己。佛教給我們怎麼做法,教給我們怎麼修法,所以這是佛法跟宗教不一樣的地方。諸位要想消災免難,一定要自己認真的修學,這個才能夠消除得了。求甚麼佛菩薩保佑?常言說得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怎麼能夠保佑你呢?但是佛菩薩形像供在那裏,常常提醒我們自己,使我們的敬,誠敬有一個目標。就因爲這個像,把我們的誠敬心引發起來,所以他有這個功德。所以供養佛菩薩形像功德很大,大在這個地方。你說不出來供養佛菩薩形像功德很大,大在哪裏?怎麼個大法?說不出來,這不行。說不出來,這迷信了嘛!你要能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供養佛菩薩的意義,供養佛菩薩的好處,要說得出來,就不迷信。
第五條隨喜功德。這一條破除我們無始劫以來嫉妒、障礙。人都有嫉妒心,只是嫉妒心大小而已。你看連兩叁歲的小孩,你給這個小朋友糖吃,那個沒有,他就起嫉妒心了。所以嫉妒心是與生具來的煩惱。這個不好,對我們學佛的過程當中,修行的過程當中是很大的障礙。所以這個障礙要把它除掉。用甚麼方法除掉?用隨喜功德。就是見到別人有好處,我們不但不嫉妒,我們歡喜。不但歡喜,我們幫助他,我們盡心盡力,就是成人之美。別人有好事,我們幫助成就,叫隨喜功德。他的好處就是我們的好處,他的功德就是我們的功德,的確是平等。所以是斷嫉妒障礙的煩惱。所以這一條特別提出來。
第六請轉*輪。請轉*輪,實在講佛法要弘揚,佛法要人講。經上常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華嚴經上的兩句話。佛法要是沒人講解,世間再聰明、再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爲甚麼呢?它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是從意識心裏流出來的,就是說分別執著的心裏面流出來的。佛法是從清淨心流出來的。佛法需要甚麼樣的人講呢?有修有證的人。現在證果的人,找不到。真正有修行的人也還可以,請他來爲我們講。所以你要主動去禮請。你不請,他不來,他不會到這裏來。我懂得佛法,我來給你們講一部經,沒有這個道理。不會自己介紹自己的,不會的。要大家主動的去啓請,去禮請,禮請他來講經說法,這一個地方人大家得利,大家得利。所以這是請轉*輪。簡單的說,請法師、請大德的居士,請他們來講經。甚至于年輕的居士,也可以請他來講經,大家也要來聽。不要看他,他年紀那麼輕又沒出家,他能講甚麼?如果你要是輕慢這個講經的人,以後你生生世世都聽不到佛法,這個事情麻煩大了。這個果報嘛!你慢法,慢法的果報將來累劫不能夠聞到佛法。年輕的法師來講經,講得不好,不好我們來捧場,也很熱鬧,爲甚麼呢?讓他好好的學。講經那有一天、二天講好的。哪一個法師,你去問問他,最初講經,都把人講跑掉了,講得不好嘛!所以講經很難,講得不好,人都跑掉了,他那個信心沒有了。算了,我不學這個,這個我學不會,我跟這個沒緣份,就退了心了。多少年輕人發心出來講經,兩叁年之後退了心,去學趕經忏去了。所以你要曉得,你們自己要肯捧場,雖然講得不好也要來聽,給他鼓勵,使他有信心,使他不斷的在學,他慢慢就會信心建立了,才能講好,這是我們栽培法師。對于年輕的法師講經,你們肯捧場是栽培法師,培養法師。老法師講經當然你們能夠得到利益,你們培養年輕的法師。如果你們不肯培養年輕的法師,以後佛法就斷掉了。現在這個年代,講經的人這麼少,原因在那裏?大家不肯培養法師。除非像一種人,毅力很強,你們大家人都走光了,還有桌椅板凳,我一樣講,我不在乎,我這樣練成功。但是別人,人一跑掉,他受不了。受不了,他就不學了。我呢?你們跑光了。跑光了不要緊,一個人,我也講,也講得很起勁,一樣的。不容易,相當不容易啊!在一個講臺上講經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我自己的經驗是十年。十年當中沒有人捧場,而退心的人,就太多太多了。這就是大家不肯捧場,不肯栽培。我希望大家能夠栽培年輕人,對一位老和尚,你不來,跑掉無所謂,爲甚麼?他已經成功了,他有沒有聽衆無所謂。年輕的需要聽衆,沒有聽衆,他馬上會退心。所以大家從今以後,請佛住世,請轉*輪。培養年輕人,捧年輕人的場,要擺在第一,第一要緊。能夠有時間盡量要來聽。聽的不好,不好可以跟他講,法師你哪個地方講的我聽不清楚?那裏講的我覺得不滿意,這個可以說的。說了他會改,讓他慢慢改,他才會有進步。你們聽了不批評,他永遠沒有進步。所以聽了要能夠幫助他,協助他。你聽不懂的地方,聽不明白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問他,他會改進,他會努力的修學。這個樣子,年輕法師講經就有前途了。你看,又沒有人捧場,又沒有人請,學這個幹甚麼?學這個死路一條,所以沒有人學講經。佛法將來斷絕了,斷在誰的手上?都斷在你們居士手上,不肯捧場嘛!都斷在你們手上,所以這兩條相當重要。
請佛住世。是請法師能長住在我們這個地區。惟有長住,我們才能夠真正得利益。偶爾來講一次經,俗話說:“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這一年十二個月,我們講了一個月,再要停十一個月。這十一個月,恐怕這一個月所聽的都忘了幹幹淨淨了。因此要真正保持佛法熏修的利益,這講經說法不能夠間斷,不能中斷。不能中斷,才是能夠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我們最好希望他能常住在這個地方,長時期在這個地方教導,我們這個地方人就有福了,就會有真正的成就。這是大家自己要明了,要覺悟,要發心。…
《認識佛教 (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