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有十六個小時在用功,妄念當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現在我們所見的佛教道場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點福報而已,佛教確實變成宗教了。
第叁、是“佛學”。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了。現在有些大學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把佛的教法當作哲學研究。爲什麼把佛教當作哲學來研究也錯了呢?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個完整的大學,所有的科系統統都包括了,現在只認定它是哲學部門,把它縮成這麼一點點,所以這也錯了。歐陽先生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爲一切衆生所必需。爲什麼?它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從現前的生活問題,到將來的生死大事,沒有一樣解決不了的。可見得佛教的教學內涵是非常精深廣大,認作學術也是變質。
第四、是“邪門外道的佛教”。這是最近叁四十年才出現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勸善的,勸人做一個好人;學術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識,對社會沒有多大的傷害;若是變成邪教,變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點,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騙衆生、傷害衆生、擾亂社會、危害大衆的安全,那是變質變得太不像話了,變得太過分了。這些邪門外道也有一些言詞、一些行爲,很能吸引人、誘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敗,知道吃虧上當,後悔就來不及了。
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會上有這四種,我們要把眼睛睜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們究竟要學那一種佛法,對于我們才真正有利益。
四、佛陀教育的目標
(一)佛教的學位製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佛在許多的經論中,常常講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是梵文音譯,尊重所以不翻;這是佛教教學的總目標,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將它分爲叁個階段說明:第一、是“正覺”。第二、是“正等正覺”。第叁、是“無上正等正覺”。
世尊告訴我們,世間人對于宇宙人生也有覺悟,只是覺悟不圓滿。像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于世間事理他確實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覺”。爲什麼不稱他爲正覺呢?因爲他雖覺悟,但是他的煩惱沒有斷,他還有貪、嗔、癡、慢,還有是非、人我。換句話說,他還是凡夫,不是聖人,所以不能稱爲正覺。如果是貪、嗔、癡、慢,人我、是非、煩惱,都斷盡了,沒有煩惱了,佛就承認這個人是“正覺”,他得到了“正覺”的學位;佛教裏面稱他爲“阿羅漢”,這是最低的一個學位。阿羅漢以上的學位稱爲“正等正覺”,“等”是等于佛,但還沒有成佛。“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樣的。由此可知,阿羅漢用的心跟佛不一樣,阿羅漢用的心跟我們是一樣的,差的是我們有煩惱,他沒有煩惱,這個心在佛法裏面叫“識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們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與人之間往來,不要太認真,今天別人對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對虛情假意,不可以當真;當真,你就生煩惱了。再看世間人今天說愛,明天就離婚了,這成什麼話呢?可見這不是真的!菩薩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遠不變的。佛用真心,菩薩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圓滿的真心”,菩薩是“分證的真心”。佛在經上用月亮來做比喻,十五的滿月比喻佛的心。菩薩的心呢?像初叁、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個光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一點也不假,只是不圓滿而已!所以說初叁、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薩心,他是真心,但沒有圓滿,我們稱爲“正等正覺”。阿羅漢與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裏的月亮,鏡子裏的月亮,叫鏡花水月,都不是真的。從用心上看,菩薩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縱然是初住菩薩,剛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絕對沒有虛妄,這叫“正等正覺”。修學得到正等正覺,這個學位稱爲“菩薩”。阿羅漢好比是學士,菩薩好比是碩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稱,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獨稱;任何人智慧達到究竟圓滿,就是真心圓證,就稱之爲佛。佛所證得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教學位的名稱,他們都是人,不是神仙,諸位千萬不要把他們神格化了!總之,佛是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這也是佛教教學的目標。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學。
(二)佛教的教學目標
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佛門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是什麼呢?對自己、對生活環境的真相不了解。因爲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錯了,也想錯了;看錯、想錯,也就做錯。做錯的結果就是苦啊!如果一個人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夠真正理解,沒想錯、沒看錯、沒做錯,所得的結果一定是快樂。所以“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爲達到這個目的,佛教教學的方針是“破除迷信,啓發真正的智慧”,讓我們有能力在現實環境裏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惡、利、害。然後再幫助一切衆生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可見佛教既不消極,也不落伍,是能給我們真實利益的。無量壽經上講:佛教是圓滿的幫助我們解決衆生一切苦難的問題,讓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這就是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至于往後的目標——斷煩惱、出叁界——,殊勝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議了。所以大家要認清楚,佛法是教學,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
五、佛陀教育之入門——地藏經
(一)大圓滿
佛家的教學目的、方針我們知道了。再要說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說的法。佛說什麼法?就是給我們講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後來學生把它紀錄下來,就是現在的經典;經典就是佛教的教科書。大乘佛法啓蒙的經典就是地藏經——初學入門一年級的教科書。這層真實義在地藏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語說的,它用放光來表示。世尊在這個法會上,一開始就大放光明——放無量的光明。經文上記載有: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叁昧光明雲…,一直到大贊歎光明雲。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有十種,而是代表無量無邊。因爲中國人一般認爲從一到十,十是一個圓滿的數位,這和無量壽經裏講“無量”的意思,完全相同;無量壽經上講的“無量”,就是地藏經上講的“圓滿”。圓滿講了十個,那麼無量呢?只講一個“壽”。諸位要曉得,不單單是無量壽啊,是一切都無量!一切無量中壽命是第一!諸位試想:你有無量的田園、無量的金銀財寶,如果沒有壽命,誰去享受呢?所以淨宗用一個字——壽——來代表一切無量,而地藏經裏就用十種光明雲來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無盡的宇宙人生都給我們說明了。
佛到底依據什麼給我們講經說法?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就是“大圓滿光明雲”。密宗講的“大圓滿”就是顯宗講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圓滿。真心、第一義谛,都是顯示大圓滿的意思;下面接著舉出九種都是說明“大圓滿”。給你講“慈悲”,慈悲是圓滿的。給你講“智慧”,智慧是圓滿的。樣樣圓滿、事事圓滿,沒有一件事情不圓滿,這才叫大圓滿。大圓滿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從這個地方給我們說出無量無邊的經典,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說的一切全是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說,沒有說到別人,全說我們自己。所以這個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確不一樣,是與我們自己切身相關的。總而言之,釋迦牟尼佛爲一切衆生,說什麼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爲我們說大圓滿法。
世間人每天辛苦、努力的工作,爲的是什麼?什麼力量在推動,使他們勤苦工作,早出晚歸?我想大家都能夠答出,是“名、利”。“利”比“名”還重,假如今天一點好處都沒有,一分錢都得不到,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就懈怠了,提不起勁,不肯工作了。所以,社會運作的動力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佛菩薩既不愛名,也不要利,他在十法界比我們還要辛苦,比我們還努力,在那裏認真教學,這是什麼力量在推動呢?這個力量就是第二句講的,“大慈悲光明雲”。諸位想一想,做母親的對于她的孩子——特別是嬰兒——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爲的是什麼呢?她是爲名?還是爲利?她什麼都不是,那是出自于內心的愛護,這個愛心就叫“慈悲心”。佛對于一切衆生,大慈大悲,這種慈愛是平等的、是沒有什麼條件的,這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力量永恒的在推動著諸佛菩薩,無有止境的在十方世界教化無量無邊的衆生。所以在“大圓滿光明雲”之後就說出“大慈悲光明雲”。我們學佛的人,自己修行,也勸導別人修行,這就是弘法利生。將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是什麼力量?也是慈悲的動力,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爲“名”去講經,打自己的知名度;或爲“利”——講一部經要收多少錢,那就大錯特錯,完全不是佛法,根本與佛法的精神完全相違背。佛法自行、化他沒有任何條件;佛法流通,亦複如是。再看現代印的經書,往往印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是生意買賣,不是利生流通。人家送我佛書,我看看版權頁,如果有這八個字,我就不看了。問我爲什麼不看?真善知識,爲利益衆生,必定不要版權,歡迎翻印;心量大,報恩慈濟心切,心行相應的,其言語文字才可做後學參考。心量窄小的,名利沒放下的人,怎麼能寫出好東西!怎麼能說出大圓滿!那何必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不能夠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錯誤的。所以佛門裏常說:“慈悲爲本,方便爲門。”這是佛教化衆生的兩大原則。後來佛家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淨空法師主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