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主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

  第三、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大,认作学术也是变质。

  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拿著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

  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那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四、佛陀教育的目标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不圆满。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间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觉”。为什么不称他为正觉呢?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嗔、痴、慢,还有是非、人我。换句话说,他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果是贪、嗔、痴、慢,人我、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了“正觉”的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阿罗汉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是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有烦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们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对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什么话呢?可见这不是真的!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圆满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呢?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是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从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住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修学得到正等正觉,这个学位称为“菩萨”。阿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诸位千万不要把他们神格化了!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学的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佛教是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一)大圆满

  佛家的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说的法。佛说什么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学生把它纪录下来,就是现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大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这层真实义在地藏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它用放光来表示。世尊在这个法会上,一开始就大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经文上记载有: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一直到大赞叹光明云。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有十种,而是代表无量无边。因为中国人一般认为从一到十,十是一个圆满的数位,这和无量寿经里讲“无量”的意思,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上讲的“无量”,就是地藏经上讲的“圆满”。圆满讲了十个,那么无量呢?只讲一个“寿”。诸位要晓得,不单单是无量寿啊,是一切都无量!一切无量中寿命是第一!诸位试想:你有无量的田园、无量的金银财宝,如果没有寿命,谁去享受呢?所以净宗用一个字——寿——来代表一切无量,而地藏经里就用十种光明云来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尽的宇宙人生都给我们说明了。

  佛到底依据什么给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就是“大圆满光明云”。密宗讲的“大圆满”就是显宗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圆满。真心、第一义谛,都是显示大圆满的意思;下面接著举出九种都是说明“大圆满”。给你讲“慈悲”,慈悲是圆满的。给你讲“智慧”,智慧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事事圆满,没有一件事情不圆满,这才叫大圆满。大圆满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从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无量无边的经典,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说的一切全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没有说到别人,全说我们自己。所以这个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确不一样,是与我们自己切身相关的。总而言之,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什么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我们说大圆满法。

  世间人每天辛苦、努力的工作,为的是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使他们勤苦工作,早出晚归?我想大家都能够答出,是“名、利”。“利”比“名”还重,假如今天一点好处都没有,一分钱都得不到,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就懈怠了,提不起劲,不肯工作了。所以,社会运作的动力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佛菩萨既不爱名,也不要利,他在十法界比我们还要辛苦,比我们还努力,在那里认真教学,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呢?这个力量就是第二句讲的,“大慈悲光明云”。诸位想一想,做母亲的对于她的孩子——特别是婴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为的是什么呢?她是为名?还是为利?她什么都不是,那是出自于内心的爱护,这个爱心就叫“慈悲心”。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没有什么条件的,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永恒的在推动著诸佛菩萨,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在“大圆满光明云”之后就说出“大慈悲光明云”。我们学佛的人,自己修行,也劝导别人修行,这就是弘法利生。将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是什么力量?也是慈悲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为“名”去讲经,打自己的知名度;或为“利”——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那就大错特错,完全不是佛法,根本与佛法的精神完全相违背。佛法自行、化他没有任何条件;佛法流通,亦复如是。再看现代印的经书,往往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是生意买卖,不是利生流通。人家送我佛书,我看看版权页,如果有这八个字,我就不看了。问我为什么不看?真善知识,为利益众生,必定不要版权,欢迎翻印;心量大,报恩慈济心切,心行相应的,其言语文字才可做后学参考。心量窄小的,名利没放下的人,怎么能写出好东西!怎么能说出大圆满!那何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错误的。所以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则。后来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主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