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入門白話解一書,爲 先師律公上人述編,問世以來,秉經叁版。茲者鍾石磐老居士複發起翻印,且來函謂:“律老此書最合時宜,閱者皆欲人手一冊,今擬翻印,俾廣結緣,特請法師倡導,應否重加整編,更祈酌奪!”雲雲。竊以 先師律公老人,一生以淨土法門,自度度他,其弘揚淨土也,不惟以口勸,且著之以文字;又不惟以文字,更示之以笃行;最後複示現種種往生瑞相,證明信願念佛,功不唐捐。老人弘法利生悲心,至矣!極矣!今鍾居士發心翻印此書,洵屬衍傳無盡明燈者也。惟原版爲六十四開本,字體小編排擁擠,蓋臺灣光複之初,限于財力物力所使然。除重加整編外,並附印“律航法師傳略及其往生事迹”于卷首,俾讀者得知其爲人,讀其書發起增上信心。是爲序。
五十八年古曆十一月十七日 廣化書于法航樓
念佛入門白話解
釋律航述編
第一講 叁皈五戒 念佛常識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叁皈,持五戒,再老實念佛。立時即可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把這個五濁惡世,一變而成極樂世界。但爲什麼不能實現呢?這由于大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師世尊,自說念佛法門,易行難信。足見凡事尤其佛法,由明理到起信,是一段十分艱難的過程。這本小冊子,用白話問答的方法,概括說明佛法大要及修行途徑。作爲接引初發心菩薩的參考。
叁皈
●問:什麼叫做叁皈依?答:皈是歸向,依是依靠,叁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問:怎麼皈依佛呢?答:皈依佛,就以佛爲師。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種種神仙。因佛爲大覺悟的人。其他天魔神仙,皆是外道,雖有神通,也不究竟。●問:怎麼皈依法呢?答:皈依法,就以法爲師,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法是佛說的道理,如叁藏十二部經文,都是無上的寶典,決不像外道偏僻和不了義的書籍。●問:怎樣皈依僧呢?答:皈依僧就以僧爲師,永不皈依外道邪衆。僧是指出家受具足戒的清淨福田僧,跟他學習佛法,可以離苦得樂。決不像外道邪衆,專門騙人謀利。●問:受了叁皈有什麼好處呢?答:皈依佛就不墮地獄。嗔恨爲地獄的因,佛無嗔恨,你若存心做事,常依照著佛,那還能再墮地獄嗎?皈依法就不墮餓鬼。貪吝爲餓鬼的因,佛法首禁貪吝,你事事都依著佛法去做,那還能再墮餓鬼嗎?皈依僧就不墮畜生。愚癡爲畜生的因,清淨僧人,有大智慧,你若常親近明師良友,那還致再墮畜生嗎?●問:我們怎麼皈依呢?答:你既對于佛法,有了真正信仰。再參訪戒行精嚴,學問淵博的和尚,懇求慈悲允許,在佛前舉行傳授叁皈依的儀式。以後就是真正佛教徒了。
五戒
●問:五戒都是些什麼?答:一是戒殺生。二是戒偷盜。叁是戒邪淫。四是戒妄語。五是戒飲酒。這殺盜淫妄酒五樣,在佛教上是嚴厲禁止的,所以叫做五戒。學佛的人,對于五戒,無論何時何處,是不可不受持的。●問:戒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凡是有生命的動物,都不可殺害,也不可吃他的肉。按照因果報應的道理,現在你殺他,將來他必定殺你。現在你吃他的肉,將來他必定吃你的肉。你想可以不戒殺嗎?●問:戒偷盜的意義是什麼?答:凡是不義之財,皆不可貪圖。就是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如不經物主許可給與,擅自取用,皆叫做偷盜。●問:戒邪淫的意義是什麼?答:就是除了正式夫婦以外,(專就在家人講)不可和別人通奸。●問:戒妄語的意義是什麼?答:妄語就是說謊話,自害害人。受戒之後,永不說謊話,和不做哄人的事。●問:戒酒的意義是什麼?答:酒是亂性之物,喝多了,容易做壞事。修行的人,必須一滴不入口。至于吸食煙草和五辛,口臭傷腦,最好一律禁戒。●問:這不吃肉,有點難做到,不知可否通融?答:如果驟然吃素,覺著爲難,可以暫時吃花齋和叁淨肉。●問:花齋有幾種?答:花齋有多種。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叁、二十四,及月底叁天吃齋的,叫做十齋。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及月底兩天吃齋的,叫做六齋。以上兩種,你可以隨意揀一種。●問:怎樣叫叁淨肉呢?答:就是殺生的時候,沒親眼看見他臨死的情形,也沒聽到他叫喊的音聲。並且不是專爲自己吃才殺他。這叁種就叫叁淨肉。凡暫時不能完全吃素的人,可以吃叁淨肉,漸漸做到不吃肉。但無論什麼肉,在家中萬不可殺生,可以在市場上買來已死的肉。
念佛常識
●問:五戒雖可強製不犯,但有時自己約束不住犯戒的念頭,怎麼辦呢?答:念佛就是唯一的好法子。當你覺著心不受約束的時候,趕緊一心念佛,惡念自然就消滅了。●問:念佛怎麼入門呢?答:念佛有叁件事,先要知道,第一件,要確信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那個世界的教主。念佛的人,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生到那裏。第二件,既知道極樂世界,有種種莊嚴。須發切願要往生到那裏。心中常存著那裏是我的老家,其他的地方,不管是好是歹,我皆不去。第叁件,你既有了真信切願,再加上老實念佛,那就將來會成功了。●問:念佛不就是用口念麼?還要注意些什麼?答:有些人,口裏雖然不停的念佛,心裏卻盡管胡思亂想,那樣念法,是很少利益的。必須口裏念佛,心裏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號以外,什麼事都不思,雜念頭慢慢減除,這才容易達到念佛最高的境界。●問:那不很難麼?答:念佛法門,說易極易,說難極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久成了習慣,自然就得到念佛的真實利益。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便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個簡便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阿彌陀佛,每個字,都從心裏經過。心裏想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務令每一個字,都從心裏發出來,再由耳朵聽進心裏去,一個字也不可把他放松。像這樣用功,時候長了,心自然不致散亂。這是頂要緊的法子,千萬不可忘記。●問:您說的念佛方法很好,可惜我沒有工夫去念,怎麼辦呢?答:念佛,應該在每天早晚兩時,立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或幾萬聲,可以按各人的情形,來規定。無論忙閑,非念完此數不可。此外搬柴運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鋤割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走著,坐著,以至睡覺、大便、小解的時候,(只宜默念)都可以念佛。何致沒有工夫念佛呢?
我前面講的,全世界人人果能受叁皈、持五戒,老實念佛。馬上可把五濁惡世,變成極樂世界。就是說一個人受了叁皈,嚴持五戒,絕對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在現世是一個標准好人。若再老實念佛,便可臨終往生極樂世界。從此了脫生死,永不受輪回六道之苦了。譬如一個人念佛,則一人爲好人,推之一家一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如此,那還致像今日世界人類互相欺詐,彼此殘殺嗎?大家不可以爲這是淺近的道理,不去注意。要知道世上有許多淺近的道理,叁歲小孩子都能曉得,但是八十歲的老翁,還行不得哩。
附錄 谛閑法師開示
知見不足爲害,但不可執。
妄想不足爲害,但不可隨。
附 夏蓮居居士語錄
念佛當如香象過河,步步著地,念佛當如羚羊挂角,四面不靠。全身靠倒,熾然而念。光涵虛空,聲滿天地。佛聲所到處,即佛光所照之處,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將一句阿彌陀佛如靠一座須彌山一樣,無論遇到任何順逆苦樂的境界,決不忘失這一句佛號,方爲堅持正念。
第二講 十善業道 淨課儀規
我上次講的受叁皈,持五戒,老實念佛。是偏重于自修方面,佛法叫做“自利”。今天講十善業道,是從自利方面,擴充到利人方面。佛法叫做“利他”。
十善
●問:十善業道怎麼講法?答:每人作的行業,有善的,有惡的。十善業者,就是十種善的行業。道者是其中的道理。也可作道路講。●問:那十種行業是善的呢?答:十善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行。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绮語。八不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見。這十種善行,又稱爲十善業道。是佛教道行教育的根本善法。●問:這十種善法必須通統做到嗎?答:凡要做一個良善的人,必須具有這十種善行。要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邪見。若有了一件,就不可叫做完全良善的人。●問:這十善業道與上次講的五戒差不多罷?答:就表面來講,好像差不多。其實內容的意義,大不相同。五戒是重在身戒和口戒。十善業道,除了身口之外,特別重在意戒。●問:怎樣叫不殺生?答:不但人不可殺,凡是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不可殺。還要注意保護動物和放生。●問:怎樣叫不偷盜。答:凡是用不正當的手段,而取得的財物,都爲偷盜。若以暴力或巧智而劫奪騙取他人的財物,更爲國法所不容。並且把自己的財物,量力去幫助人,才算圓滿。●問:怎樣叫不邪行?答:不邪行,就是不邪淫。除了正式合法的夫婦以外,皆不應邪淫。並且以身作則,勸導他人不作非法苟合的勾當。●問:怎樣叫不妄語?答:不妄語,就是不說虛僞不實的話。譬如“見言不見,不見言見,知言不知,不知言知”。並且提倡忠實的言論。問:怎樣叫不兩舌?答:不兩舌,就是不說離間他人的話。例如“在此言彼,在彼言此”。並且調和意見,使大家都和諧歡樂。●問:怎樣叫不惡口?答:不惡口,就是不說粗惡村俗的話。如罵詈他人,皆是不應當的。並且對人一律和顔愛語。●問:怎樣叫不绮語?答:不绮語,就是不說沒有意義的話。凡是風花雪月,花言巧語,如談人家閨阃的事,絕口不言。並且常常發表光明正大的議論。●問:怎樣叫不貪欲?答:不貪欲,就是不貪圖一切非分的欲求。並且提倡少欲保身,知足常樂的風氣。●問:怎樣叫不嗔恚?就是凡遇一切不如意的事,概不嗔怒忿恨。古人所說“不怨天,不尤人”。並且對人接物,克己和平…
《念佛入門白話解 (律航法師遺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