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相反,有的以所執境界爲真我,遍及一切處。又有觀點說有內知我,專主內證;有外知我,專主外境的認識。又有主張社怛梵知我的。自在天外道中又有主張人生,說人生人,是人爲真我。毘紐天外道主張有勝我在身中,常有一寸許,受身之前先受勝我。
常定生外道主張有常定生者,常住不變,無有更生。聲論外道中,有的主張聲本顯,等待一定條件而顯現出來;有的主張聲本生,等待一定時機而生出來, 都把聲看作體性常住不變。
秘密主,此類觀點不可勝數,他們不能認識事物和現象的本質,不能分析推論靈魂、鬼神、真我的本性,而盲目信奉自古傳下來的東西, 世代承襲舊有的觀念,或者轉生出更愚昧的看法。由此進而依祖習相傳的方法去修行,想得到解脫,偶然得到點什麼,便自以爲得到了真解脫,豈不知違背了事物最普遍的善惡因果關系。
佛接著又說:秘密主,愚童凡夫類如只知水草、淫欲之事的羝羊,不知有善惡因果之法。
但有的偶爾聽說有善法之事,忽然産生一種想法,覺得節食持齋是件好事,便節衣縮食,遠離世務,從中得到一點身心的安甯。秘密主,這算是最初稍微認識到了善惡因果之理,是初種子善業發生, 名爲種子心。又以此爲因,于六齋日斷食舍財,施與父母、男女親戚。
以此止息貪求,免去守護之心,又受人敬愛,這就認識到了其中的因果關系,如從種子生出芽來,這就是善心增長的第二芽種。又以此爲基礎,將財物施舍與不相識的人,這就表明見到了平等施舍所帶來的利益,善業萌芽又增長了,如同從芽長出莖幹一樣, 是善心增長的第叁苞種。又以此施與德高望重的人,表明施舍已有所選擇了,認識到施舍價值的高低,慧性大開,如同莖幹上長出了葉子,是善心增長的第四葉種。又以此施與掌握技藝音樂的人,以及獻給尊宿耆舊、學行高尚、爲人師範的有知識的人,這表明見到了他們爲他人利益的行爲,提高了選擇的價值和意義,如同芽之上長出了花朵,是第五花種。又以此施發親近愛戴之心,供養出家修行之人,表明初步認識到出離世間貪欲的意義,如同花落結果,是第六成果。又以此爲基礎,認識到造齋施舍只是人天福報之舉,即而知道身口意叁業不善,皆是煩惱因緣,進而舍棄一切,以清淨爲是,持戒而住;因此之故,身心完全得到安甯,命終之後又得以升天,如同種果已成、受用其實,是第七受用種子。
又,秘密主,以前諸心仍免不了生死流轉,時從有學問的人那裏聽說某某天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如果虔誠供養,一切希望都可得到滿足。這些天諸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商羯羅天、黑天、自在子天、日天、月天、龍尊等,以及俱吠濫、毘沙門、釋迦天、毘樓博叉、毘首羯磨、閻摩、閻摩後、梵天後等世間所信奉者,還有火天、迦樓羅子天、自在天後、波頭摩、德叉迦龍,和修吉、商怯、羯句啅劍、大蓮、俱裏劍、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薩陀、難陀等龍,或天仙、大圍陀論師,這些都應供養。聽到這些話之後,心懷慶悅,恭恭敬敬地供養,並出家歸依,依教修行,是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
又,秘密主,第八無畏依中又有擇善而從者,由其以前善業的基礎,于所說教法中修行觀察,雖然不能認識一切事物因緣而起的道理,仍然脫離不了斷、常的思惟方式,但已生解脫智,是爲第九殊勝心。又,秘密主,更有深刻觀察者,雖然不能認識緣起之空,脫離斷常的偏見,不能雙離有無之見,仍認定自己所認識到的空,但已能作非有非無的平等觀察,擺脫了一般的錯誤認識,這是第十決定心。
原典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複以偈問佛:
雲何世尊說,此心菩提生
複以雲何相,知發菩提心
願識心①心勝,自然智②生說。
大勤勇幾何,次第心續生
心諸相與時,願佛廣開演。
功德聚亦然,及彼行修行,心心有殊異,惟大牟尼說。
如是說已,摩诃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
善哉佛真子,廣大心利益,勝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秘密,外道不能識。
我今悉開示,一心應谛聽:
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德,其性常堅固,知彼菩提生。
無量如虛空,不染汙常住,諸法不能動,本來寂無相。
無量智成就,正等覺顯現,供養行修行③,從是初發心。
秘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著我名、我有,分別無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觀我之自性,則我、我所生。余複計有時、地等變化,瑜伽我,建立淨,不建立無淨。
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時,若尊貴,若自然,若內我,若人量,若遍嚴,若壽者,若補特伽羅,若識,若阿賴耶,知者、見者,能執、所執,內知、外知,社怛梵,意生④,儒童⑤。常定生,聲、非聲。秘密主,如是等我分,自昔以來分別相應,希求順理解脫。
秘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齋,彼思惟此少分,發起歡喜,數數修習,秘密主,是初種子善業發生。複以此爲因,于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第二芽種。複以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是第叁苞種。複以此施,輿器量高德者,是第四葉種。複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華。複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複次,秘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
複次,秘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于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商羯羅天、黑天、自在子⑥天、日天、月天、龍尊等,及俱吠濫、毘沙門、釋迦、毘樓博叉、毘首羯磨天、閻摩、閻摩後、梵天後⑦。世所宗奉。火天、迦樓羅子天、自在天後,波頭摩、德叉迦龍、和修吉、商佉、羯句啅劍、大蓮、俱裏劍、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薩陀、難陀等龍,或天仙⑧、大圍陀論師,各各應善供養。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殷重恭敬,隨順修行,秘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
秘密主,複次,殊勝行隨彼所說中殊勝住,求解脫慧生,所謂常、無常空,隨順如是說。秘密主,非彼知解空、非空、常、斷,非有、非無,俱彼分別、無分別。雲何分別空
不知諸空,非彼能知涅槃、是故應了知空,離于斷常。
注釋
①識心:據《疏》解釋,是心之自覺之智,次後所說之心,即是心之實相,而說識心,表示境智俱妙,無二無別。
②自然智:即是如來常智,以其心自證心、心自覺心,而最勝最妙,故又說勝。這都是贊歎如來之德。
而全句的意思是說:有如此德之佛,必能知道菩提之發生及其微相,願佛宣說。
③「行修行」,《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修行行」,今按校本及《疏》文並文義,仍從底本。
④意生:《疏》作「摩奴阇」(manu-ja) ,並引菩提阇梨(即金剛智)的解釋說該詞「《智度》翻爲人,是人執也,具譯當言人生,此是自在天外道部類,計人從人生,故以爲名。唐叁藏(此指玄奘)雲意生,非也。末那是意,今雲摩奴,聲轉意別,誤耳」(《疏》卷二)。《疏》卷十六解釋意生說:「滿奴所生者,是一類外道見,滿奴是我,言一切依我而生。」慧琳《音義》卷二十五作「摩奴沙」(manusya),解釋說:「此玄人,即人之總名也。」摩奴阇、摩奴沙,均從詞根manu 派生,其原義有人、人類之義,也有思想、意識之義(Arthur A. MacdonELL.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
⑤儒童:《疏》卷二作「摩納婆」( manava),並引菩提阇梨的解釋說:「是毘紐天外道部類,正翻應言勝我,言我于身心中最爲勝妙也,彼常于心中觀我可一寸許。《智度》亦雲有計神在心中,微細如芥子,清淨名爲淨色,或如豆麥,乃至一寸,初受身時,最在前受,譬如像骨,及其成身,如像己莊。唐叁藏翻爲儒童,非也;儒童,梵雲摩孥婆, 此雲納,義別,誤耳。」卷十六則解釋說:「末那仙生者,言一切從彼生也,亦是一類外道等見也,即是垢障不平之性,亦以金剛作業,除彼不平之過。」按梵文摩納婆(manava)
有勝我、人類、人我之義。摩孥婆(manava)有少年儒童之義。
⑥「子」,《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無此字,今按校本及上下文義,仍從底本。
⑦「梵天後」,《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梵天、梵天後」。今按校本和《疏》文及前後文義,仍從底本。
⑧「天仙」之後,原有「大仙」二字,《大正藏》校宋、元、明無「大仙」二字,「天仙」作「火仙」。
《中華藏》校石無「大仙」二字,校資、碛、普、南、徑、清「大仙」作「火仙」。今校藏文本,無「大仙」或「火仙」二字,據此並按校本及《疏》文,略去「大仙」二字。
譯文
大日世尊依次講罷相續而生的十心之後,金剛手又向佛請求說:世尊,誠心希望您再講講修行之時所要度越的一百六十心相。
大日佛繼續告訴金剛手說:秘密主,請你認真聽著:所謂心相,指的就是貪心、無貪心、瞋心、慈心、癡心、智心、決定心、疑心、闇心、明心、積聚心、鬥心、诤心、無诤心、天心、阿修羅心、龍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農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護心、怪心、狗心、狸心、迦樓羅心、鼠心、歌詠心、舞心、擊鼓心、室宅心、師子心、鸺(左留右鳥)心、鳥心、羅剎心、刺心、窟心、風心、水心、火心、泥心、(濁心)、顯色心、板心、迷心、毒藥心、羅索心、械心、雲心、田心、鹽心、剃刀心、彌盧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等等。
秘密主,什麼叫貪心呢
貪心就是認定眼前出現的境界爲真實,並依此觀想修行。
什麼是無貪心呢
無貪心就是否認眼前出現的一切境界,乃至所應進求之處,不生追求之心,而…
《大日經 住心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