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涅槃思想研究 第二章 涅槃思想的展開▪P11

  ..續本文上一頁 Beobachtungen uber dieSDTaChedeSbUddhiStiSChen UrkanOnS)一文,對原始佛的語言問題,有極重要的考訂和發現。我國旅法的梵文學者林藜光LUn U,KOuang 博士和旅德的Hian—Un Dschi(季羨林)博士對此也作過極有價值的考證工作。林氏撰有L”Aide—M~moiredelaVraieLdl Pads,1949,對佛弟子以自己的方言學習佛陀所說的法的問題,有肯決的考證批評。季氏在德國格廷恩科學院集刊發的DieUmWandlUng der EndUng,am in-O Und,U im MiatelindiSChen(在中世印度文中語尾—am 變化爲—O 和——u 的現象。) 一九四四年; 及DieverwendUngdesAOriStSaISKriteriUmfurrAlterUndUrSprUngBUddhiStiSCherTeXte (根據不定過去式來斷定佛典的年代和來源)同上,一九四九年。均有相當澄清此一問題的價值。

  28 德智易言之,亦即是「悲智」,悲智爲菩提之根本,也爲完成正覺之目標。此處致所以言德智而不直接言悲智,爲便於讀者易了解其概念。且成就菩提之本身,亦正具有叁德四智義。德智之德可包括悲智之悲義,悲智之悲則不甚顯「德智」之「德」義,故從此。

  29 參考《異部宗輪論》(一卷。世友作,玄奘譯) 、《十八部論》( 一卷。真谛譯)、《部執異論》(一卷。天友作,真谛譯) 。

  30(佛教思想研究)五二八頁。原載《理想》六四號。本則爲遙譯該文第叁節之大意。

  31《俱舍論》卷六引燈焰涅槃,喻佛陀所證的「心解脫亦爾」。並說「如燈焰涅槃,唯燈焰謝,無別有物,如是世尊得心解脫,唯諸蘊滅,更無所有。」31 木村泰賢氏:《原始佛教思想論》叁四一——叁四二頁。

  32 木村善堯氏:《涅槃八道》二五六頁。

  33 同上叁一一頁。

  34 日本東洋大學金岡秀友氏於昭和叁十二年將Yh.StcherbatskY 氏此書已違譯爲日文,第一版於去歲再度發行。譯名爲《大乘佛教概論》。蓋此名乃是針對其另一著作CentratCOnCeptiOn Ot BUddhiSm and The meaning Ot the WOrd:dharma”(1924·PUbliShed bY ROYatASatiC SOdietY·VOndOn)而設,該著作金岡秀友氏則譯爲《小乘佛教概論》。

  36 這裏所謂的「生命之價值如不能從全面轉透出」,乃系以一般哲學上的用語來進向這個問題,意即從自然造作的生命,或所謂由業造作的生命,進而獲得解脫,超越了自然(生滅)生命,而它對人類的現實界又究竟有何意義

  因此,我們需要從生命的價值中全面轉透出來,全面的轉透,便是不只是超越,而還能回向,以佛教的用語說,由生滅到解脫,此是一超越,利用自然生命, 達到解脫階段,此固是了不起,創造了生命價值,但並不是「全面」的,必須由個己的解脫,再回到現實來,「壯嚴世界,利樂一切有情」,這才是生命價值的全面。因此,我們這裏所謂的「生命之價值如不能從全面轉透出」,乃系就一往一複,一個回向世界的菩薩生命而言。人必需了解此一層次的生命,才算是從生命的價值中全面轉透出來了。

  37 理學,通常多指宋明儒的學術而言,但廣義的說,漢儒的訓诂學之後,即出現傾向於義理的何晏、王弼等思想人物,此亦可謂是經過漢學之後,始有此一面純義理的「理」學出現。故此處之「理」,不僅限於宋明儒之理學,而是就訓诂學之後,所有出現傾向於義理的學術而言,包括魏晉的玄學,甚至部分中國化的佛學在內。

  38 這是華嚴宗的判教法。

  39 小乘的觀空法,在天臺宗稱爲藏敦的析空觀,亦即從諸法的分析下手。在諸經論中,可以《成實論》作爲代表。

  40《七十空性論》,中譯缺。直到晚近,始由法尊法師,自西藏藏經中譯出。本節所引,錄自一九五五年二月號《現代佛學》的(七十空性論科攝)一文。

  41 太虛法師著有《真現實論》一書,指佛法亦即真現實主義,又系無主義主義之現實主義,非有所偏執或虛幻假實,此處即借其用語含義,指涅槃之真實性與圓滿性也。

  42 唯識的講「空」,可從其講無性的道理,看出其「空」義。《唯識叁十頌》雲:「一切法無性,初即相無性,次無自然性」,即在在願其空義之本然。

  43 叁性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叁無性是: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祥解可參看象賢的《唯識講話》。法肪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中有關叁性、叁無性的解釋。

  44 見臺益先生等著《佛教學序說》第四章,一九八頁。

  45 同上。又《成唯識論》卷十雲:「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46 見《佛教學序說》二OO 頁,及二二二頁。

  

  

《涅槃思想研究 第二章 涅槃思想的展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