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P3

  ..續本文上一頁原貌存在了,所以是空觀。“是名××”則叫中觀,這個“中”即是不走極端,如實、本然之意。意思是在世俗谛之名言中,它當然就還是“××”了。我們一分爲二了,還得合二爲一,因爲既然出現了,它當然就是“××”。請注意,“中觀”不是什麼非此即彼的主觀、客觀之義,因爲主客之別仍舊是以意識分別爲前題而下的結論,中觀的實質就是體認事物的本質和空性,但又不否認事物的現象和狀態,不墜戲論和虛無之泥潭,即是“真空”與“妙有”平等無二,性相一如。

  綜上所述,當我們樂意去修學和證悟佛學的義理時,對般若空性及中觀理論的解悟是非常重要的,它將決定一個人的佛學知見是否足夠正確。如果知見上似是而非,那麼實證方面自然就難以取得良好的成就了。

  2:“佛”是一種什麼概念?

  “佛”是具有多種層面的含義的,原本是古印度的譯音,其本義就是智慧與覺悟的意思。它同時也是指存在的本來,在佛門所立的概念上就叫做真如實相、法身如來、空等等異名。于此前題概念下,釋迦牟尼一類的大智慧者大覺悟者,因依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方法實證到了這個存在的“本然”,習慣上,我們把這樣的人又都稱之爲“佛”。確切一點說,則應該叫做應身佛、化身佛等。而實踐與證悟上依次稍差一點的分別叫菩薩、僻支佛、阿羅漢等等。

  由此,我們應該了解到,釋迦牟尼佛絕不是什麼玄乎的“神仙”,他當初也不過是同我們我一樣的普通人,通過一定的理論與方法,實證到了關于世界、生命與宇宙的全息的智慧與真理,即證得實相,成佛。所以佛也是由衆生修成,佛並沒有什麼玄奧莫測的地方。唯一的區別是,佛是通過一定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修證,已經獲得了一切的智慧與覺悟、並徹底地開發了生命潛能的衆生(這個潛能佛門又叫做“神通”)。衆生即是尚未獲得一切的智慧與覺悟、還沒有徹底地開發生命潛能的佛。所以,氣功界裏有人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徹底開發了特異功能的人,從某種層面上講,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特異功能一類的“功夫”還是一種低層次的“潛能”,不能與究竟的“神通”同日而語。而且,所謂佛門,則只是智慧與覺悟的門,從不會彰顯、強調或過于在意神通。佛門認爲,神通只不過是一定智慧開發時的附加産品,我們不能本末倒置。所以,真正的佛弟子是絕不會執著于神通的。

  所謂衆生皆有佛性,即是指衆生都有獲得一切的智慧與覺悟,並徹底地開發生命潛能的屬性或機製。人人都可以同佛一樣,佛絕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事物。既然如此,在我們這個世界裏,我們這一期文明中,我們雖然有幸蒙受到了釋迦牟尼偉大的慈悲與智慧之恩澤,我們應該永遠懷念和恭敬他,但我們又不能是迷信和個人崇拜。同樣道理,面對所有的智慧者,所有爲人類示現了尋找真理與智慧之門的人,一切真、善、美的東西,我們也都應該心存感恩和恭敬,並不在于其形式或表述上一定要吻合佛學的概念名相,其核心只要是彰顯智慧和真理,傳播善良與美好,我們就應該恭敬和贊歎。

  萬法不舍一法,佛門也沒有門,沒有內外。一個真正通達了佛學的人,日常生活中口裏未必常挂個“佛” 字,其言行自然合法,並不一定非得以“佛” 這種語境出現。解悟佛學的義理僅是一小步,雖然要真正地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但佛學的關鍵和核心卻是在于“用 ”和“行” 。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對佛學了解與否,在具體的生活與工作,做人和做事的狀態中,其實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用”和“行”(可惜往往是知其“用”,不能體證其“體”。) 。因爲衆生皆有佛性,佛學本來就是關于宇宙萬物萬有以及生命本身的一門究竟的學說。這好比一個人未必閱讀和了解概念上的辨證法,可他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會一定程度地運用和吻合于辨證法一樣。解悟、修證佛學的義理和方法,只是爲了在普通程度的基礎更上一層樓,不斷地進取,直至我們真正地獲得關于一切存在的、全息相應的大智慧和大覺悟。

  3:佛學不是宗教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道、釋(即佛家)爲主體的,可惜由于種種原由,除了儒家以外,如今我們對佛家和道家文化都了解得太少了,只要一提起佛學,有一些人就認爲是迷信。其實,佛學本身並無世俗宗教的迷信色彩,只不過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一切都在世俗之中發展和流變著,佛學也不例外,它的確與以原始民間信仰爲前生的宗教,慢慢地發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聯姻”……毫無疑問,世俗中的宗教,的的確確是人類人爲所創立的一種東西,但我們也應清晰地看到,真理本身的存在,是從來不會以人的這些主觀執著爲轉移的,因此,我們真要來了解佛學,首先就得剝離一切古往今來人爲賦予它的諸種迷信色彩。我個人則以爲,如果我們的知見足夠客觀和正確的話,那我們就不難發現,佛門所謂的學佛之目的,不過是爲了成佛,正因爲人人都有佛性,學佛,就真可以算作是一種人類的“本能”了。

  在這個地球上,無論是遠古的半坡人,還是馬雅人,甚至進入月球的現代人,無論是偉大的先哲,還是尚未開化的非洲土著,都共同對一個古老的命題感到無限迷惘——即人從哪裏來,怎麼會是這樣?人將會到何處去?生命與世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面對風雲突變的大自然,災厄不斷的現實生存境況,人該怎樣才能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我們的命運該怎樣才會得以改觀,繼而我們又將如何才能獲得圓滿的幸福與美好?這個世界到底存不存在著真正圓滿的幸福與美好?我始終相信,我們每一世的人,都有著這種深刻而真切的尋根意識和終極關懷,而人類一切科學文明的誕生與存在,也無一不是爲了更好地尋根,更好地爲我們人類自身服務。對于這一切的一切,佛學,則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實際的、本然的宇宙觀、世界觀及人生觀,更爲重要的是,它在實際操作上、實踐上,竟然真的具備著一種實實在在的現實可能性……

  或許,對于“現代味兒”頗濃的這個時代而言,是會有一些人認爲這太不可思議了,誠然如此,在我們沒有依照佛學的某種義理與方法,去身體力行地實踐之前(佛門則叫做如法修證),這一切或許真有點不可思義……但這一切客觀事實卻不容人否定!

  感此,對于個別一些動辄就疑謗佛學之人,我非常想誠摯地對他們講一句,請您誠實地扪心自問一下,還別說是如法實踐佛學了,您究竟讀過或是讀懂過幾本關于佛學方面的書籍呢?如果沒有,這樣動辄主觀或武斷地下結論是否妥當?講實話,我時常對這種輕率地疑謗佛學的人倍感痛心,因爲有時細想起來,如今一些依佛傍道的僞氣功言論、原始民間信仰中的迷信言說、邪教方面的歪理邪說等等,相反還有一定數量的信徒,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中國人自己的悲哀了。

  當然,我們更要欣然地看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研究或實踐佛學的隊伍畢竟是越來越龐大了,因爲不管怎麼講,一門幫助人們求取智慧與真理的學問,總是能同大多數人的心靈相契相應的。再者,曾風行一時的形形色色的氣功、瑜珈術等(坑蒙拐騙的僞氣功除外),從某種相對的層次上,已經在開發人體生命潛能方面向世人展示出了生命某種別樣的可能性,它雖然還不能同佛學的智慧覺悟之道相提並論,但它們已從身心效驗方面撕開了某種“缺口”,所以在中國起初因練氣功而後來修證佛學的人也比較多。現當代西方國家也因風行坐禅,以及一些藏漢兩地的高僧大德們不遺余力的弘揚佛學,西方人也漸漸對佛學更加地接納和認同了……

  毫無疑問,佛學是屬于全人類的,是屬于衆生的。一直以來,佛學都在以它獨有的方式滋養著這個世界。同儒家思想一樣,中國的佛家和道家思想也是非常的博大精深的,是中國留給世界的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産,一直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長期以來都受到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們的重視和研究。不僅如此,古今中外一直都有那麼多人在學習和實踐佛學,許多大哲學家、文學大師及大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對佛學贊美有加,試想,假如佛學毫無道理,毫無實證上的可能性,它早就不會有如此強勁的生命力了。

  佛學既然是關于一切存在的一門學問,那麼,大到宇宙、大自然和人類社會,曆史與文化,小到個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智慧福德、男歡女愛,如是等等,在修學佛學、實踐佛學的過程中,我們都能得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與真理。所以,學佛是件實實在在、活活潑潑的事,絕不是搞什麼虛妄的宗教寄托,更不是什麼迷信活動。

  什麼才叫做宗教呢?首先它有統一的組織機構,有統一不變的法義,有不可違逆的儀軌及信仰、活動等的方式,最根本是宗教信仰均會認爲有一個或是多個“神”,超越在我們衆生及萬物之上,“神”能夠創造我們,主宰我們,控製我們,還能創造或毀滅世界的一切,我們必須無條件地恭敬、順應于“神”,這樣,我們活著時會蒙受“神”的愛護,死後還有資格成爲天國中“神”的臣民、奴仆(即無論怎樣,這已是我們最好的下場了)。由此,有的宗教人士還會作此言論:假如我們不信“神”,我們就是魔鬼,我們肯定要下地獄,假如我們信神,即可獲救去天國。

  在佛學裏,首先是“法無定法”,一切法都是緣起或因果的産物,法是因材施教、因時製宜和因地製宜的東西,絕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統一不變的死板之法義,佛門也不承認有種至高無上的“神力”主宰自己、控製自己。佛學認爲,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在于對自己言行、思想、精神及心靈的洗滌和改造,以及不斷的自我救贖、完善和超越。其次,佛門所謂的“如法修行”,其本義僅是一種修學者主動的自我要求,在于追求自我進步和利益衆生,其根本目的是爲了成佛,同佛一樣。根本上衆生平等,佛也與衆生平等,世界也只是一種客觀存在而已,衆生是尚未徹底覺悟的佛,“佛”只是已經…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