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使衆生墮下無間地獄的惡業,皆從意起。
一切涅槃解脫之聖果,也從意生。
因此,要有清淨無汙之行,要擺脫惡業的枷鎖,就必要從淨化自己的思惟著手了。
善男子,惡的思想能帶來惡的果報,善的思想能帶來善的果報。因此,睿智的衆生,善製自己的思惟,令惡意不生,卻勤使善念持續增長。
心力越強的衆生,以思想作惡的能力就越大。雖不以身口行惡,卻能以思想念力害人。所作惡業,能倍于身口能行之惡。
同樣的道理,心力強大的衆生,以思想行善的能力也較大。雖不以身口行善,卻能以思想念力助人,行大功德。所作善業,也能倍于身口能行之善。
善男子,以此之故,佛子必要自淨其意,始得入諸佛神秘之境,能以心造物。否則玄機在手,只足作下地獄之資。千年道行,喪于一念之惡。
(十六)業與自愛
愛自己的是什麼人呢?
不愛自己的又是什麼人呢?
善男子,所有以身作惡業,以口作惡業的,以意作惡業的,都是不愛自己的人。
他們雖然口中說、心中想:“我很愛自己,因爲我的一切身口意業,都爲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作”。然而,他們畢竟是不愛自己的。
爲什麼呢?
因爲,他們所作的一切惡業,其實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要親身領受由這些惡業帶來的苦報。
爲了這緣故,作惡業的人,其實並不愛自己。
善男子,那些以身作善業、以口作善業、以意作善業的人,卻是真正愛自己的人。
雖然他們心中想;“我並非爲愛自己而作善業,因爲我所作的事,只在利益別人,沒有想過要利益自己”,然而,他們畢竟達成了自愛的目的。
爲什麼呢?
因爲,他們所作的一切善業,其實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會親身領受由這些善業帶來的福報。
爲了這緣故,作善業的人,其實才是真正愛自己的。
(十七)業報的教育性
衆生受苦報或受樂報的時候,他能否知道爲什麼他要受如是的苦或樂呢?
善男子,知曉佛法的衆生,在他受苦的時候,當知他曾造能導致苦的業;又在他受樂的時候,也當知他曾造能導致樂的業。
但是,不懂佛法的人,在受苦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在受苦;在受樂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在受樂。
他不懂得造什麼業能生苦,也不懂得造什麼業能生樂。
愚昧的衆生,只是心隨物轉,恒受外緣所動而作種種業。碰巧造了些能生苦的業,他便于未來受苦報;碰巧造了些能生樂的業,他便于未來受樂報。
他爲了偶然隨意的行爲而機械地生死受報,不懂趨吉避凶,更不知悔改。因此常重蹈覆轍,不能自主自己的命運,不得不恒受業力與因果律的煎熬逼迫了。
這樣渾噩地生死受報,不由自主,不是很無助可悲的嗎?
善男子,不懂佛法的衆生,確是如此。但是熟稔如來聖教的弟子,卻能從現世的業報,推度前生所種下的因;也能根據今生的做作,預測未來生的果報。
他從佛法,知道何種業能生苦,也知道何種業能生樂。
他知道緊守佛陀的戒律便能離苦,也知道依佛法修行便能得樂。
未聞佛法、未親近佛弟子的衆生,豈不是雖輪轉惡道不息,仍不能得斷苦解脫之道嗎?
善男子,衆生在苦中,必求解脫之道;于煩惱之際,易起求道息苦之心;由受苦故,易開入佛的門;常親近諸佛菩薩之因緣,從而得開悟解脫之道。
在苦中的衆生,于同受苦惱者,以同病相憐故,易生憐憫慈悲之心。由是能成修道之根基,使慧命增長。
因此,無情的業力與因果律,實是令衆生提升智慧慈悲、止惡行善之利器。
善男子,不舍世間的菩薩,能以種種形態,恒常隨衆生之因緣秉性,指點迷途;爲其苦惱求救之時,以大慈悲力,起種種感應,令得安穩,以補因果法之無私情。
(十八)業報與進取
善男子,對業力了解不透徹的衆生,往往有些錯謬的想法,把現世—切的際遇,—切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情,委于前生的業力。
他對—切大小的事情,都擺出無可奈何的樣子。不去努力改善環境,不去檢討得失的因由,卻以業力爲借口,頹廢放任,不知進取。
他的懶惰與消極,悉足以建立新的業力,使他于未來,遇到更多的窒礙與苦惱。
爲什麼呢?
因爲,衆生每天的行爲,都建立了業力。若先有惡業要受苦報,還不知要持戒行善,那麼受苦報之後,也難得福;若再作惡業,若報之再臨,便綿綿無絕了。
善男子,業力相續、無一定結果之時,果雖能通于叁世,但是在同一世結果的也多的是。因此,衆生對身語意的活動,定要處處留神,不能一錯再錯,卻要時常警醒,不入惡業的網羅。
怎樣才知道哪些業果是緣于前生,哪些業果是緣于今世的呢?
善男子,善因結善果,不善因結不善果,同類因結同類果。若于現世,找不到如是的因,能結如是的果,那麼,業報之因,便是種于前生了。
但是,無論業力起于今生或前世,只有徹底的負責、忍耐、忏悔與力謀改善,才可以減弱惡報的苦惱,使它能較易接受,及早點消逝。
也只有不斷的善行,才能使現在享有的善果,得以持續和增長。
善男子,衆生的時間與精力,應用于現在,隨緣消去舊業,爲未來的幸福與解脫努力,卻不應花費光陰,苦苦追尋業力的緣起,而忘記了持戒修行,積德行善。
(十九)業力與自我的創造
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處于一個錯綜複雜的業力因果網中,依各業力的強弱,決定他生存的境地,和所要經曆的際遇。只在業力不及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由。
衆生的命運,基本上是操于他自己手上的。對他唯一的限製,只是他一手所造的業力。
業造成他的再生,也是他生存的累積,一個不能隨意扔掉的包袱。
業使他處于許多他不顯見到的掣肘之中,使他不得事事自主,不能處處自由。
業使他進入一些他所憎恨和恐懼的境地,令可怕的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究竟是誰使他喪失自由與自主,令他必要無助地受無情業力的逼迫呢?
善男子,除了他以外,還有誰呢?
一切的果報,皆是他從前行爲的結果,是他自己的選擇。那麼,他可以責怪誰呢?
他不能怨天尤人,咒罵命運的撥弄,或者委過于一個惡毒的、處處與他爲難的造物者。因爲,除他自己以外,再沒有人能編排他的命運,也沒有人能替他營造他的身與心及輪轉之所。
他若要咒罵,就咒罵自己好了。因爲他就是自己命運的塑造者,他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那麼,面對苦報的衆生,要采取什麼態度呢?
善男子,恐懼是沒有用的,厭惡是沒有用的,咒罵是沒有用的,自怨自艾是沒有用的。
因爲,自己作了惡業,還不誠心忏悔及盡力作出補償,以求重業可以輕受,輕業可以不生果報。如今苦報現前,卻怨天尤人,這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他怎麼辦呢?
善男子,業果已經出現,不能逃避。那麼,他就只好平靜地面對—切,不要激動,不要埋怨,不要妒恨,也不要自怨,卻要誠心誠意地接受果報帶來的教訓,從痛苦中參透苦惱的根由。不但要避免重蹈覆轍,更要從中增長智慧。
他不但要耐心忍受果報,還要積極地持戒行善,盡力改變環境,使現有的惡業可以輕受,又令未生的惡業不會生起,更要爲果報消除了舊業而滿心歡喜,對未來充滿盼望。
善男子,愚蠢短視、不信業力、不知因果的衆生,生生世世爲業力所牽引,生死輪轉,不能自主,不能逃脫,苦樂禍福,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爲何而去。
但是,睿智的如來弟子,深信佛法,深知業力與因果,能依法持戒,精進修行,禁惡業于未發,又能行善積德,增長福慧。因此,便能漸次擺脫業力的系縛,成就更大的自由與自主,使命運由他塑造、環境:受他擺布。
善男子,依佛法修行的聖教弟子,就能如是地創造自己的將來,主宰自己的生命,常住于解脫之中了。
(二十)業與他力的救度
若是衆生必要依業受報,那麼,救助苦惱的衆生不是很多余的事嗎?衆生若真的要依業受報,就是要救也救不來了。若是救得來的話,豈不是又破壞了業力因果的運行,令業報不能成立嗎?
善男子,衆生的確要依業受報,但是,業報能受作業者日後行爲和外緣的影響,出現較輕或較重的果,或令同樣的果輕受重受不定。因此,慈悲的救度,雖會因衆生業力的深重,不能解其苦困于一時,但仍有積極的作用。因爲,假善巧開導,可爲衆生撒下未來解脫的種子,令他們在苦海之中,尚見明燈一盞,指引迷途,仍有所依怙,不致瀕于絕望。
善男子,若行者看到苦惱衆生而不生憐憫,不思救助,那麼,便是自斷慈悲之種,自蓋佛性,有違救世的本願,再不配稱爲佛子了。
因此,真正的佛子,終不會以衆生該受如是業報爲借口,舍他們于水深火熱之中,冷漠地袖手旁觀,卻只會以大無畏、明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盡一切方法施以援手。
善男子,慈悲的救度,即使不能令衆生受惠分毫,也會壯大行者本身慈悲之心,令他能進—步顯現佛性,得到更大的靈力智慧,住于更大的解脫之中。因此,他的努力,其實是沒有白費的。
第九章叁界六道的生死輪轉
(一)叁界
善男子,衆生的生命,能以其有欲無欲、有色相無色相,分別存于叁處性質迥然不同的境界,這就是叁界了。
是哪叁界呢?
善男子,叁界就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欲界以貪欲爲性。處于此界的衆生,皆窮于追逐色、聲、香、味、觸、法等欲的滿足,永不厭離,尤以淫食二欲,更爲熾盛。此界領域上至天(欲界天)之底部,中至人間,下至地獄,納最多衆生于其中。
色界以色相爲性。處于此界的衆生,已離淫食二欲,但仍執持色界形相不舍。故于此處,恒見美妙殊勝的宮殿樓閣。非筆墨可形容的美景,猶若置身于一幅極美麗璀璨的圖畫之中。此界屬天,處于欲界天之上。
無色界以無欲無色相爲性。處于此界的衆生,已遠離物欲色相的執著,能使心識安住于…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