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使众生堕下无间地狱的恶业,皆从意起。
一切涅槃解脱之圣果,也从意生。
因此,要有清净无污之行,要摆脱恶业的枷锁,就必要从净化自己的思惟著手了。
善男子,恶的思想能带来恶的果报,善的思想能带来善的果报。因此,睿智的众生,善制自己的思惟,令恶意不生,却勤使善念持续增长。
心力越强的众生,以思想作恶的能力就越大。虽不以身口行恶,却能以思想念力害人。所作恶业,能倍于身口能行之恶。
同样的道理,心力强大的众生,以思想行善的能力也较大。虽不以身口行善,却能以思想念力助人,行大功德。所作善业,也能倍于身口能行之善。
善男子,以此之故,佛子必要自净其意,始得入诸佛神秘之境,能以心造物。否则玄机在手,只足作下地狱之资。千年道行,丧于一念之恶。
(十六)业与自爱
爱自己的是什么人呢?
不爱自己的又是什么人呢?
善男子,所有以身作恶业,以口作恶业的,以意作恶业的,都是不爱自己的人。
他们虽然口中说、心中想:“我很爱自己,因为我的一切身口意业,都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作”。然而,他们毕竟是不爱自己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恶业,其实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要亲身领受由这些恶业带来的苦报。
为了这缘故,作恶业的人,其实并不爱自己。
善男子,那些以身作善业、以口作善业、以意作善业的人,却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虽然他们心中想;“我并非为爱自己而作善业,因为我所作的事,只在利益别人,没有想过要利益自己”,然而,他们毕竟达成了自爱的目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善业,其实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会亲身领受由这些善业带来的福报。
为了这缘故,作善业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爱自己的。
(十七)业报的教育性
众生受苦报或受乐报的时候,他能否知道为什么他要受如是的苦或乐呢?
善男子,知晓佛法的众生,在他受苦的时候,当知他曾造能导致苦的业;又在他受乐的时候,也当知他曾造能导致乐的业。
但是,不懂佛法的人,在受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受苦;在受乐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受乐。
他不懂得造什么业能生苦,也不懂得造什么业能生乐。
愚昧的众生,只是心随物转,恒受外缘所动而作种种业。碰巧造了些能生苦的业,他便于未来受苦报;碰巧造了些能生乐的业,他便于未来受乐报。
他为了偶然随意的行为而机械地生死受报,不懂趋吉避凶,更不知悔改。因此常重蹈覆辙,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恒受业力与因果律的煎熬逼迫了。
这样浑噩地生死受报,不由自主,不是很无助可悲的吗?
善男子,不懂佛法的众生,确是如此。但是熟稔如来圣教的弟子,却能从现世的业报,推度前生所种下的因;也能根据今生的做作,预测未来生的果报。
他从佛法,知道何种业能生苦,也知道何种业能生乐。
他知道紧守佛陀的戒律便能离苦,也知道依佛法修行便能得乐。
未闻佛法、未亲近佛弟子的众生,岂不是虽轮转恶道不息,仍不能得断苦解脱之道吗?
善男子,众生在苦中,必求解脱之道;于烦恼之际,易起求道息苦之心;由受苦故,易开入佛的门;常亲近诸佛菩萨之因缘,从而得开悟解脱之道。
在苦中的众生,于同受苦恼者,以同病相怜故,易生怜悯慈悲之心。由是能成修道之根基,使慧命增长。
因此,无情的业力与因果律,实是令众生提升智慧慈悲、止恶行善之利器。
善男子,不舍世间的菩萨,能以种种形态,恒常随众生之因缘秉性,指点迷途;为其苦恼求救之时,以大慈悲力,起种种感应,令得安稳,以补因果法之无私情。
(十八)业报与进取
善男子,对业力了解不透彻的众生,往往有些错谬的想法,把现世—切的际遇,—切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情,委于前生的业力。
他对—切大小的事情,都摆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不去努力改善环境,不去检讨得失的因由,却以业力为借口,颓废放任,不知进取。
他的懒惰与消极,悉足以建立新的业力,使他于未来,遇到更多的窒碍与苦恼。
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每天的行为,都建立了业力。若先有恶业要受苦报,还不知要持戒行善,那么受苦报之后,也难得福;若再作恶业,若报之再临,便绵绵无绝了。
善男子,业力相续、无一定结果之时,果虽能通于三世,但是在同一世结果的也多的是。因此,众生对身语意的活动,定要处处留神,不能一错再错,却要时常警醒,不入恶业的网罗。
怎样才知道哪些业果是缘于前生,哪些业果是缘于今世的呢?
善男子,善因结善果,不善因结不善果,同类因结同类果。若于现世,找不到如是的因,能结如是的果,那么,业报之因,便是种于前生了。
但是,无论业力起于今生或前世,只有彻底的负责、忍耐、忏悔与力谋改善,才可以减弱恶报的苦恼,使它能较易接受,及早点消逝。
也只有不断的善行,才能使现在享有的善果,得以持续和增长。
善男子,众生的时间与精力,应用于现在,随缘消去旧业,为未来的幸福与解脱努力,却不应花费光阴,苦苦追寻业力的缘起,而忘记了持戒修行,积德行善。
(十九)业力与自我的创造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业力因果网中,依各业力的强弱,决定他生存的境地,和所要经历的际遇。只在业力不及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由。
众生的命运,基本上是操于他自己手上的。对他唯一的限制,只是他一手所造的业力。
业造成他的再生,也是他生存的累积,一个不能随意扔掉的包袱。
业使他处于许多他不显见到的掣肘之中,使他不得事事自主,不能处处自由。
业使他进入一些他所憎恨和恐惧的境地,令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究竟是谁使他丧失自由与自主,令他必要无助地受无情业力的逼迫呢?
善男子,除了他以外,还有谁呢?
一切的果报,皆是他从前行为的结果,是他自己的选择。那么,他可以责怪谁呢?
他不能怨天尤人,咒骂命运的拨弄,或者委过于一个恶毒的、处处与他为难的造物者。因为,除他自己以外,再没有人能编排他的命运,也没有人能替他营造他的身与心及轮转之所。
他若要咒骂,就咒骂自己好了。因为他就是自己命运的塑造者,他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那么,面对苦报的众生,要采取什么态度呢?
善男子,恐惧是没有用的,厌恶是没有用的,咒骂是没有用的,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
因为,自己作了恶业,还不诚心忏悔及尽力作出补偿,以求重业可以轻受,轻业可以不生果报。如今苦报现前,却怨天尤人,这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他怎么办呢?
善男子,业果已经出现,不能逃避。那么,他就只好平静地面对—切,不要激动,不要埋怨,不要妒恨,也不要自怨,却要诚心诚意地接受果报带来的教训,从痛苦中参透苦恼的根由。不但要避免重蹈覆辙,更要从中增长智慧。
他不但要耐心忍受果报,还要积极地持戒行善,尽力改变环境,使现有的恶业可以轻受,又令未生的恶业不会生起,更要为果报消除了旧业而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盼望。
善男子,愚蠢短视、不信业力、不知因果的众生,生生世世为业力所牵引,生死轮转,不能自主,不能逃脱,苦乐祸福,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为何而去。
但是,睿智的如来弟子,深信佛法,深知业力与因果,能依法持戒,精进修行,禁恶业于未发,又能行善积德,增长福慧。因此,便能渐次摆脱业力的系缚,成就更大的自由与自主,使命运由他塑造、环境:受他摆布。
善男子,依佛法修行的圣教弟子,就能如是地创造自己的将来,主宰自己的生命,常住于解脱之中了。
(二十)业与他力的救度
若是众生必要依业受报,那么,救助苦恼的众生不是很多余的事吗?众生若真的要依业受报,就是要救也救不来了。若是救得来的话,岂不是又破坏了业力因果的运行,令业报不能成立吗?
善男子,众生的确要依业受报,但是,业报能受作业者日后行为和外缘的影响,出现较轻或较重的果,或令同样的果轻受重受不定。因此,慈悲的救度,虽会因众生业力的深重,不能解其苦困于一时,但仍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假善巧开导,可为众生撒下未来解脱的种子,令他们在苦海之中,尚见明灯一盏,指引迷途,仍有所依怙,不致濒于绝望。
善男子,若行者看到苦恼众生而不生怜悯,不思救助,那么,便是自断慈悲之种,自盖佛性,有违救世的本愿,再不配称为佛子了。
因此,真正的佛子,终不会以众生该受如是业报为借口,舍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冷漠地袖手旁观,却只会以大无畏、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尽一切方法施以援手。
善男子,慈悲的救度,即使不能令众生受惠分毫,也会壮大行者本身慈悲之心,令他能进—步显现佛性,得到更大的灵力智慧,住于更大的解脱之中。因此,他的努力,其实是没有白费的。
第九章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
(一)三界
善男子,众生的生命,能以其有欲无欲、有色相无色相,分别存于三处性质迥然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三界了。
是哪三界呢?
善男子,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以贪欲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皆穷于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欲的满足,永不厌离,尤以淫食二欲,更为炽盛。此界领域上至天(欲界天)之底部,中至人间,下至地狱,纳最多众生于其中。
色界以色相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已离淫食二欲,但仍执持色界形相不舍。故于此处,恒见美妙殊胜的宫殿楼阁。非笔墨可形容的美景,犹若置身于一幅极美丽璀璨的图画之中。此界属天,处于欲界天之上。
无色界以无欲无色相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已远离物欲色相的执著,能使心识安住于…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净行法师編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