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净行法师編著)▪P11

  ..续本文上一页极深的禅定之中,得至高的禅悦安乐,不再为物质与欲念所困扰,全无挂碍。此界属天,处于色界天之上。

  善男子,六道的生死轮转就是出现于这三界之中了。

  (二)六道—有情投生的六个境界

  善男子,众生所造的一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业,全部贮藏于心识之中,成为种子,互相熏习强化,形成一股具有强大摄受性的业力。使众生的生命延续,令种下了的因、能得到圆满的果报。

  由业所生的强大摄受力,并没有因众生一期生命的死亡而消灭。

  唯一消除这力量的方法,就是让它带引众生轮回生死,直至业力消耗殆尽,众生才能得到解放。

  就是这缘故,众生只凭自己的业,往生到业力所指向的地方,其间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力量,能为他安排生死,或操纵他的命运。

  因此,业力重的众生,自由选择未来生命形态的机会就较小。

  反之,则有更大的选择自由了。

  众生若是梵行清净,只作无贪、无嗔、无痴的业,那么,他便没有业力的包袱,能从轮回中解放出来,再没有生死的必要,却可自由地乘愿往返六道。

  这时,他的生死神变,已是随心所欲丁。

  善男子,法界之内,凡夫辗转生死,轮回于六道之中。只要业力尚存,贪嗔痴未去,那凡夫便在六道的囚笼里,永不能出。

  六道究竟是什么呢?

  善男子,六道就是六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生存境界,优劣各有不同,其中众生的形态亦大异,各各与众生独有的业力相应。

  这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和地狱了。

  天、人、阿修罗三道的生存条件较优胜,是善业较多的众生投生之所,于此能受福报,因此,便叫做三善道。

  饿鬼、畜生、地狱三道,是恶业较多的众生投生之所,于此多受苦报,因此,也叫做三恶道。

  善男子,若众生依佛法修行,随缘消旧业,不再作新恶,那么,他便终有—天,能摆脱六道轮转的枷锁。就是一时不能跳出这生死海,也能凭善业,多生于善道,能得较多的自由与福报,免堕恶道受苦。

  善男子,佛法是解脱的明灯,就是未了生死的凡夫,也能从佛法,得著善生六道之良方,于苦中得乐,渐至无限的解脱。

  (三)天道

  天道是怎样的一个生存境界呢?

  善男子,若是众生能修福慧,广行布施,广植善根,舍恶行善,他便种下生天的因,在命终之时,能生于天界,以他生前的善行,得恰如其分的福报。

  天界乐多苦小,一切精神上与物质上的享受和需要,都能随心所欲地得到满足。天众们悠然自得,没有烦恼争斗,事事称心如意,是一个人类所不能想像那么十全十美的天堂。

  天界又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个层面。众生的善业多寡轻重不同,灵性发展有异,因此,各各随其业力与志趣,投生于三层其中一处,各适其所,不能勉强。

  他们之间有什么分别呢?

  善男子,天界众生的生活,虽同以享乐为主,但是享乐的形式,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精神与物质之别。众生业力不同,秉性灵能也有极大差别。因此,他们所视为快乐的事,也就迥然不同。以此缘故,他们在天界之内,便居于不同的层面了。

  生于欲界天的众生,对人间的物欲,尚有强烈的追求,不能忘舍。他们所视为乐事的,就是物欲的满足,因此,他们便投生于以物欲享受为主的欲界天了。

  于欲界天中,饭食男女、金银财宝、一切物欲享受,皆无匮乏。所欲之事,随心念所起,便呈于目前。物欲的满足,已达于究竟。

  色界天的天众又如何呢?

  善男子,生于色界天的众生,对物欲官能的享乐,已提不起兴趣。他们虽然色身犹存,但是快乐却来自精神灵性的满足。音乐、艺术、哲学、禅定、思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过的虽是高度的精神灵性生活,浸淫于灵性喜悦及修行中,但仍然舍不了各种形相的执持。虽不求物欲,形相色身仍难放下。

  那么,生在无色界天的众生又如何呢?

  善男子,生于无色界天的众生,精神灵性,已有高度的发展。他们不但不受物欲所缚,连色身形相的执著也没有了。

  他们的存在不再依赖一具色身,因为他们现在已彻底地生活在没有物质色相的精神界里,能以无形无相,感受一切生命极致极微的活动,恒处于恬静喜悦的禅定里,从欲望和色身的羁绊解放出来,得很大的自在和能力。

  善男子,众生的根器和业力,就是这样地决定了他生于天界哪些层面上了。

  (四)人道

  人道是怎样的生存境界呢?

  善男子,人道就是我们所处的人间了。

  若是天界是享乐的地方,以精神与物质的满足为特色,那么,人间便是苦乐参半的地方,乐不及于天界的彻底,苦也比不上地狱界那么严酷。

  人间是以物质为主的境界,因此众生心识的活动力,就碍于物质的色法规律,不能像天界众生—样,能以心造物、随心所欲了。

  因此,人间是一个桎梏的地方。众生的一切活动,都给色身和环境的客观条件所掣肘著,比天界的众生,失去很多的自由和方便。

  那么,与天界相比,人间是否一切都不如呢?

  善男子,人间的片刻欢愉,若是与天界的逍遥自在相比,不啻云泥之别。可是在痛苦烦恼方面,却是人人难免,为天众所无了。

  但是,人间的苦恼,往往提供锻炼心志、克己修行、激发慈悲心与菩提心的因缘,使众生能从苦中成长,步向解脱之路。

  为什么呢?

  因为人间的悲欢离合、苦恼灾劫,都能激起众生图谋解脱之心、自我反省之意,令他们不再撒下苦种,却常作清净梵行,力求解脱之道。

  身在苦中,见诸众生,犹未开悟,常作颠倒之事,未来定得恶报,则易起恻隐之心。虽然自己尚未得度,但见众生受苦,心中能起同体大悲,令慈心涌现,激发修行度众生之志,长行菩萨之行,不畏生死,终至成熟佛种。

  善男子,诸佛菩萨,无不以此为因缘,而起度世之宏愿。不但要自度自觉,也要同时度他觉他。在自身得智慧、神力、解脱之际,也能同时使未觉悟的苦恼众生,得到依怙救助,渐灭去苦恼,趣向解脱之路,终能成无上的道果。

  因此,人间是修行解脱之极佳场所,行者特多,且能互相砥砺,以致终得断生死轮转,证无上解脱。不似天界随心所欲的欢娱,徒令壮志烟消,精进大减。

  善男子,天界众生,耽于逸乐,未有痛苦悖逆所起的激励,因此,智慧福德,终不能长进。待福报尽了,再要依业往生,生死于六道之中。这样,虽生于天,实对解脱、修行无益,反延误解脱之期。因此,行者多不愿久处于天,却常乘愿再往人间,以作洁净身心、行自救救他大业的道场。

  从这角度来看,人间更有些极珍贵的地方,是天界所付阙如的了。

  善男子,投生人间的众生,除了极少数乘愿再来的菩萨外,皆是善恶业力参半,福不至上天界,苦报不至堕地狱的众生。

  (五)阿修罗道

  阿修罗道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呢?

  善男子,阿修罗生存的地方,有些地方比人优胜,接近于天,但有些地方,却连人间也不如。

  阿修罗所生的地方,有类似天界一般壮丽豪华的宫殿城廓,衣食齐备,物资无缺。

  阿修罗们自身也有相当的神通力,能作诸种变化,不似人间有千般桎梏、万种匮乏。因此之故,确有优胜于人,而近于天界的地方。

  但是,阿修罗道与天界所共有的,就只限于物欲的满足,略有神通而已。一切享乐只限于极低下的物欲满足。精神生活与享受,则全付阙如。更没有其他的地方,堪与天界相比了。

  为什么呢?

  善男子,阿修罗界的众生,虽然饮食及诸种物欲,皆得满足,但是容貌却极是丑陋不端,并且心怀愤懑,嗔恚填膺,欲火炽盛,我见甚深。因此,时常刚愎白用,好与他人争强斗胜,经常处于互相挞伐的状态中,没有—天能宁静地度过。

  就是这些缘故,阿修罗们,虽然物欲满足无缺,却仍是心绪不宁、不得自在,与天界众生的恬然自得,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相比,确是迥然不同,有天壤之别了。

  就是与人间相比,阿修罗界的戾气争斗,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是物资丰盛,称稍神通,也不是好处之境。

  人间是苦乐善恶参半的地方。虽有暴戾不仁的一面,也有善良博爱的一面。若人能积德行善,于此间亦不愁无安宁之日。桎梏苦恼虽一时不能尽去,然亦有法可渐除,能起修行解脱之志。不似阿修罗,虽物欲无缺,却以嗔恚为特性,暴戾难除,罕能起求道之心,极难得善知识解惑之助。

  从这角度去看,阿修罗界,确有不及人间之处,不是众生所应羡慕投生的地方了。

  是什么缘故,众生会投生于阿修罗道呢?

  善男子,若有众生,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好胜争强;于人常生骄慢,自视不凡,但却偶行布施;可是布施助人之时,却又心存骄慢,对受施受助之人,恒起不敬;与人共事,又复勾心斗角,机关算尽;稍有成就,便即自矜自夸,不能忍让;于佛法正理,又不信服,那么,他便种—下投生阿修罗界的因,死后便依业往生了。

  (六)地狱道

  什么是地狱道呢?

  善男子,地狱道是三恶道之首,是最痛苦的生存境界。

  投生地狱的众生,将会受到极大的煎熬逼迫、种种严酷的刑罚。身心皆受难以形容的苦楚。日子漫长难度。虽求一死,以了折磨,但却神志清明。一切苦楚,皆体会分明,不能稍得规避。每一刹那都是在刻骨铭心的凄凉惨痛中度过。

  在此间,众生所见所闻所受,皆为极大苦恼之事,一为个别的恶业而设,以苦为特性,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因此,众生若生地狱,便会日夜苦痛哀嚎,心胆俱裂,没有快乐,没有希望,只有无限的惶恐和后悔。

  善男子,生于地狱的众生,此时深知从前所作恶业能带来的后果,但到此时,后悔已太迟了。必待果报完毕,才能投生他处。

  是什么缘故,众生会投生地狱,受这样残酷的苦报呢?

  善男子,生于地狱道的众生,必定是造下极重的恶业,行为邪僻不端、邪淫好杀、麻木不仁,常恶毒人,而始终无悔意,绝未有羞耻惭愧之心。

  若有众生…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净行法师編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