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極深的禅定之中,得至高的禅悅安樂,不再爲物質與欲念所困擾,全無挂礙。此界屬天,處于色界天之上。
善男子,六道的生死輪轉就是出現于這叁界之中了。
(二)六道—有情投生的六個境界
善男子,衆生所造的一切善業、惡業、不善不惡的業,全部貯藏于心識之中,成爲種子,互相熏習強化,形成一股具有強大攝受性的業力。使衆生的生命延續,令種下了的因、能得到圓滿的果報。
由業所生的強大攝受力,並沒有因衆生一期生命的死亡而消滅。
唯一消除這力量的方法,就是讓它帶引衆生輪回生死,直至業力消耗殆盡,衆生才能得到解放。
就是這緣故,衆生只憑自己的業,往生到業力所指向的地方,其間並沒有任何其他的力量,能爲他安排生死,或操縱他的命運。
因此,業力重的衆生,自由選擇未來生命形態的機會就較小。
反之,則有更大的選擇自由了。
衆生若是梵行清淨,只作無貪、無嗔、無癡的業,那麼,他便沒有業力的包袱,能從輪回中解放出來,再沒有生死的必要,卻可自由地乘願往返六道。
這時,他的生死神變,已是隨心所欲丁。
善男子,法界之內,凡夫輾轉生死,輪回于六道之中。只要業力尚存,貪嗔癡未去,那凡夫便在六道的囚籠裏,永不能出。
六道究竟是什麼呢?
善男子,六道就是六種性質迥然不同的生存境界,優劣各有不同,其中衆生的形態亦大異,各各與衆生獨有的業力相應。
這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和地獄了。
天、人、阿修羅叁道的生存條件較優勝,是善業較多的衆生投生之所,于此能受福報,因此,便叫做叁善道。
餓鬼、畜生、地獄叁道,是惡業較多的衆生投生之所,于此多受苦報,因此,也叫做叁惡道。
善男子,若衆生依佛法修行,隨緣消舊業,不再作新惡,那麼,他便終有—天,能擺脫六道輪轉的枷鎖。就是一時不能跳出這生死海,也能憑善業,多生于善道,能得較多的自由與福報,免墮惡道受苦。
善男子,佛法是解脫的明燈,就是未了生死的凡夫,也能從佛法,得著善生六道之良方,于苦中得樂,漸至無限的解脫。
(叁)天道
天道是怎樣的一個生存境界呢?
善男子,若是衆生能修福慧,廣行布施,廣植善根,舍惡行善,他便種下生天的因,在命終之時,能生于天界,以他生前的善行,得恰如其分的福報。
天界樂多苦小,一切精神上與物質上的享受和需要,都能隨心所欲地得到滿足。天衆們悠然自得,沒有煩惱爭鬥,事事稱心如意,是一個人類所不能想像那麼十全十美的天堂。
天界又分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叁個層面。衆生的善業多寡輕重不同,靈性發展有異,因此,各各隨其業力與志趣,投生于叁層其中一處,各適其所,不能勉強。
他們之間有什麼分別呢?
善男子,天界衆生的生活,雖同以享樂爲主,但是享樂的形式,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精神與物質之別。衆生業力不同,秉性靈能也有極大差別。因此,他們所視爲快樂的事,也就迥然不同。以此緣故,他們在天界之內,便居于不同的層面了。
生于欲界天的衆生,對人間的物欲,尚有強烈的追求,不能忘舍。他們所視爲樂事的,就是物欲的滿足,因此,他們便投生于以物欲享受爲主的欲界天了。
于欲界天中,飯食男女、金銀財寶、一切物欲享受,皆無匮乏。所欲之事,隨心念所起,便呈于目前。物欲的滿足,已達于究竟。
色界天的天衆又如何呢?
善男子,生于色界天的衆生,對物欲官能的享樂,已提不起興趣。他們雖然色身猶存,但是快樂卻來自精神靈性的滿足。音樂、藝術、哲學、禅定、思惟更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過的雖是高度的精神靈性生活,浸淫于靈性喜悅及修行中,但仍然舍不了各種形相的執持。雖不求物欲,形相色身仍難放下。
那麼,生在無色界天的衆生又如何呢?
善男子,生于無色界天的衆生,精神靈性,已有高度的發展。他們不但不受物欲所縛,連色身形相的執著也沒有了。
他們的存在不再依賴一具色身,因爲他們現在已徹底地生活在沒有物質色相的精神界裏,能以無形無相,感受一切生命極致極微的活動,恒處于恬靜喜悅的禅定裏,從欲望和色身的羁絆解放出來,得很大的自在和能力。
善男子,衆生的根器和業力,就是這樣地決定了他生于天界哪些層面上了。
(四)人道
人道是怎樣的生存境界呢?
善男子,人道就是我們所處的人間了。
若是天界是享樂的地方,以精神與物質的滿足爲特色,那麼,人間便是苦樂參半的地方,樂不及于天界的徹底,苦也比不上地獄界那麼嚴酷。
人間是以物質爲主的境界,因此衆生心識的活動力,就礙于物質的色法規律,不能像天界衆生—樣,能以心造物、隨心所欲了。
因此,人間是一個桎梏的地方。衆生的一切活動,都給色身和環境的客觀條件所掣肘著,比天界的衆生,失去很多的自由和方便。
那麼,與天界相比,人間是否一切都不如呢?
善男子,人間的片刻歡愉,若是與天界的逍遙自在相比,不啻雲泥之別。可是在痛苦煩惱方面,卻是人人難免,爲天衆所無了。
但是,人間的苦惱,往往提供鍛煉心志、克己修行、激發慈悲心與菩提心的因緣,使衆生能從苦中成長,步向解脫之路。
爲什麼呢?
因爲人間的悲歡離合、苦惱災劫,都能激起衆生圖謀解脫之心、自我反省之意,令他們不再撒下苦種,卻常作清淨梵行,力求解脫之道。
身在苦中,見諸衆生,猶未開悟,常作顛倒之事,未來定得惡報,則易起恻隱之心。雖然自己尚未得度,但見衆生受苦,心中能起同體大悲,令慈心湧現,激發修行度衆生之志,長行菩薩之行,不畏生死,終至成熟佛種。
善男子,諸佛菩薩,無不以此爲因緣,而起度世之宏願。不但要自度自覺,也要同時度他覺他。在自身得智慧、神力、解脫之際,也能同時使未覺悟的苦惱衆生,得到依怙救助,漸滅去苦惱,趣向解脫之路,終能成無上的道果。
因此,人間是修行解脫之極佳場所,行者特多,且能互相砥砺,以致終得斷生死輪轉,證無上解脫。不似天界隨心所欲的歡娛,徒令壯志煙消,精進大減。
善男子,天界衆生,耽于逸樂,未有痛苦悖逆所起的激勵,因此,智慧福德,終不能長進。待福報盡了,再要依業往生,生死于六道之中。這樣,雖生于天,實對解脫、修行無益,反延誤解脫之期。因此,行者多不願久處于天,卻常乘願再往人間,以作潔淨身心、行自救救他大業的道場。
從這角度來看,人間更有些極珍貴的地方,是天界所付阙如的了。
善男子,投生人間的衆生,除了極少數乘願再來的菩薩外,皆是善惡業力參半,福不至上天界,苦報不至墮地獄的衆生。
(五)阿修羅道
阿修羅道是一個怎樣的境界呢?
善男子,阿修羅生存的地方,有些地方比人優勝,接近于天,但有些地方,卻連人間也不如。
阿修羅所生的地方,有類似天界一般壯麗豪華的宮殿城廓,衣食齊備,物資無缺。
阿修羅們自身也有相當的神通力,能作諸種變化,不似人間有千般桎梏、萬種匮乏。因此之故,確有優勝于人,而近于天界的地方。
但是,阿修羅道與天界所共有的,就只限于物欲的滿足,略有神通而已。一切享樂只限于極低下的物欲滿足。精神生活與享受,則全付阙如。更沒有其他的地方,堪與天界相比了。
爲什麼呢?
善男子,阿修羅界的衆生,雖然飲食及諸種物欲,皆得滿足,但是容貌卻極是醜陋不端,並且心懷憤懑,嗔恚填膺,欲火熾盛,我見甚深。因此,時常剛愎白用,好與他人爭強鬥勝,經常處于互相撻伐的狀態中,沒有—天能甯靜地度過。
就是這些緣故,阿修羅們,雖然物欲滿足無缺,卻仍是心緒不甯、不得自在,與天界衆生的恬然自得,逍遙自在、無牽無挂相比,確是迥然不同,有天壤之別了。
就是與人間相比,阿修羅界的戾氣爭鬥,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雖是物資豐盛,稱稍神通,也不是好處之境。
人間是苦樂善惡參半的地方。雖有暴戾不仁的一面,也有善良博愛的一面。若人能積德行善,于此間亦不愁無安甯之日。桎梏苦惱雖一時不能盡去,然亦有法可漸除,能起修行解脫之志。不似阿修羅,雖物欲無缺,卻以嗔恚爲特性,暴戾難除,罕能起求道之心,極難得善知識解惑之助。
從這角度去看,阿修羅界,確有不及人間之處,不是衆生所應羨慕投生的地方了。
是什麼緣故,衆生會投生于阿修羅道呢?
善男子,若有衆生,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好勝爭強;于人常生驕慢,自視不凡,但卻偶行布施;可是布施助人之時,卻又心存驕慢,對受施受助之人,恒起不敬;與人共事,又複勾心鬥角,機關算盡;稍有成就,便即自矜自誇,不能忍讓;于佛法正理,又不信服,那麼,他便種—下投生阿修羅界的因,死後便依業往生了。
(六)地獄道
什麼是地獄道呢?
善男子,地獄道是叁惡道之首,是最痛苦的生存境界。
投生地獄的衆生,將會受到極大的煎熬逼迫、種種嚴酷的刑罰。身心皆受難以形容的苦楚。日子漫長難度。雖求一死,以了折磨,但卻神志清明。一切苦楚,皆體會分明,不能稍得規避。每一刹那都是在刻骨銘心的淒涼慘痛中度過。
在此間,衆生所見所聞所受,皆爲極大苦惱之事,一爲個別的惡業而設,以苦爲特性,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因此,衆生若生地獄,便會日夜苦痛哀嚎,心膽俱裂,沒有快樂,沒有希望,只有無限的惶恐和後悔。
善男子,生于地獄的衆生,此時深知從前所作惡業能帶來的後果,但到此時,後悔已太遲了。必待果報完畢,才能投生他處。
是什麼緣故,衆生會投生地獄,受這樣殘酷的苦報呢?
善男子,生于地獄道的衆生,必定是造下極重的惡業,行爲邪僻不端、邪淫好殺、麻木不仁,常惡毒人,而始終無悔意,絕未有羞恥慚愧之心。
若有衆生…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