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品開始他死活就背不下來了。爲什麼呢?前一生天天聽第一品,種下的種子不失壞啊。學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是末法衆生都充滿貪欲。我們很多佛教徒雖然學佛了,也不過是把世間的貪欲弄到佛教裏來了。貪這一生就成佛。當然在能上、在因上要精進,但我們往往就是急功近利,不考慮考慮自己有多少福德、多少智慧。爲什麼有時候我們讀經讀不懂?不是語言文字障礙著我們,是我們的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不具足,爲無明所障。我可以告訴大家我的一個訣竅。當我讀經在關鍵問題上讀不懂的時候,我就在佛前點上燈,點上香,供養,頂禮。磕上一百個頭,五百個頭,一千個頭......頂禮(衆鼓掌)。在佛前忏悔。很奇怪呀,再回去讀經,剛才看不懂的地方,這不是挺明白嗎。所以我們要深入經藏,要心,要忏悔。
五、關于第一因
很多同學問第一因的問題。佛教認爲沒有第一因。我們之所以總要找一個最初的因,其實還是自性見。是我們執著于有一個自性,有一個不爲的我的存在,你才會問這個我是哪來的。實際上佛教講緣起。“緣起”重在“緣”字,而“起”僅僅是表征“緣”的一種功用,一種作用,一種諸法的相續性。並不是說因緣生起了一個有自性的東西。自性見導致我們找第一因。佛教所說的無神論,指的是沒有一個成爲第一因的創造世界、産生世界的神。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僅僅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佛教是無神論。但是佛教並不是無鬼神論。佛教承認有種種的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生命形態,比如說鬼道衆生的存在。佛說這些生命形態和我們人類的生命形態一樣是平平等等的,是緣起的,無有自性的。對于那些我們看不見的生命形態不去崇拜它們。佛教不是鬼神崇拜的宗教。佛菩薩不是神。有人就問那爲什麼還要天天拜佛,這不就是把佛菩薩當神嘛。我們拜佛、拜菩薩不是偶像崇拜,不是崇拜神,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于佛陀說法、對于諸大菩薩度衆生的崇敬心的表現,是因恭敬心而禮拜佛陀。當然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破除我慢。佛菩薩固然不是神,把佛菩薩當成神則不是正信,但是也不否認佛菩薩確能起到我們認爲的神的作用。比如我國流傳最廣的《法華經0
middot;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講到:衆生凡有苦難的時候,念起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而且衆生以何種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何種身,以種種方便而爲說法。這兩條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悲心與智慧。我們佛教徒可能也有很大的悲心,願意幫助人。但是因爲我們只是凡夫,幫助人的能力就非常有限了。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很有能力,但是我執很重,無明所障,缺少悲心不願意幫助別人。而菩薩經過多生累劫的修行,破除了我執,有廣大的悲心。菩薩是非常願意幫助衆生,同時又確有很大的幫助衆生的能力。所以佛教從根本上強調自力,但是也不排斥他力。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觀世音菩薩的深廣的悲心與智慧,其實是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就象當年毛主席大筆一揮: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一品就是釋迦牟尼佛號召我們:向觀世音同志學習(衆鼓掌)!我們從究竟意義上學《普門品》就是要象觀世音菩薩那樣,對衆生發起無限的悲心而成就我們無上的智慧,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但是佛菩薩度衆生,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道。在沒有這樣一種情操的時候,我們廣大的佛教徒有一些祈求菩薩加被的舉動,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不鼓勵,但是也決不能排斥。這樣做是比較圓融的。可也有人講:觀世音菩薩,得念他的名號他才救。其實觀世音菩薩是觀你的苦聲他來救。你念他的名字他救;你不念他的名字他依然在救,甚至更要救。但是爲什麼還要念佛、念菩薩名號呢?當你念佛菩薩名號的時候,你跟他結緣呀,他更容易地救你。所以還是要多念佛、多拜佛。修福德資糧,成就報、化二身,念佛的相好,念佛的功德,這是我們修行的無上的法門。功德是無量的。
第一因的問題,從理論上講還有另外一點。佛教之外的學問把兩件事情混淆了——把找因與找真實混淆了。以爲找到了最初始的因就找到了真實。佛教則把找因與找真實分開了。佛教不是無因論。佛教也決不認爲有一個第一性的常的東西能成爲無常的因;只有無常的東西能成爲無常的因。能如是地理解便是趨向真實了。
六、關于外道
末法時期,外道盛行,特別是附法外道。我認識的許多叁寶弟子都去學什麼*輪功,菩提功,清海無上師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諸如此類的一些東西。這些人都是很善良的佛教徒,爲什麼去學這些附法外道?歸根結蒂,正見不明。佛陀最根本與不共的教誨他沒學到。不能用法印去辨別佛法與外道。
我們對其它的宗教是不能批判的。我們只能比較。而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比較也必須如實。對其它的宗教徒我們佛教徒不能歧視。對佛教裏邊把佛教搞成鬼神信仰的民衆,我們不鼓勵但是也不能反對,畢竟拜佛總比不拜佛好。我們所要堅決反對與批判的是相似佛法與附法外道,因爲那是斷衆生慧命啊。佛陀說佛法在世間頂多流布一萬多年,然後就進入沒有佛法的時期,那麼再到彌勒佛出世說法,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在人類曆史的浩浩長河當中,有佛法的時期是極其短暫的。而我們得人身有多難呢?釋迦佛作過一個比喻,他一彎腰用小手指在地上挑起一塊土來,說就象這點土與大地的土相比,機率就這麼小。我們能夠得到人身,簡直是太難了。可還得是在這短暫的有佛法流布的曆史時期,生在有佛法流布的地域,而且你還要對佛法生起信仰,想來聽法。這真是難上加難。但是最後,你在某一個人那裏學到的卻是錯誤的佛法,你說這個問題有多嚴重(衆鼓掌)。斷衆生慧命比殺衆生生命業報要嚴重得多。所以現在那些搞相似佛法、附法外道的人,如果他們這一生不好好忏悔、好好彌補的話,象希特勒這樣的人下一萬回地獄並且都出來了,他們也出不來(衆鼓掌)!佛經中說“無有出期”呀!
大乘佛教的菩薩戒的第一條就是戒自贊毀他,不應該贊揚自己說別人不好,標准是看發心。當前這麼多附法外道在世間流布,引導這麼多人墮入險坑,在這種時候作爲佛教徒我們當仁不讓,要講話,不管對人還是對事,要毫不留情地批判。按照我們漢傳佛教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是公元前四八六年涅槃的。現在距離釋迦佛涅槃兩千五百年紀念——二零一四年,還有十八年。如果到了那個時候,中國佛教只剩一句彌陀,我們四衆弟子無臉面見釋迦牟尼佛。末法固然就是一句彌陀,可是現在只弘一句彌陀那是急著忙著把佛法送進末法時期。我們應該發願讓正法久往:八萬四千法門,法法都要住世啊。雖然你一個人可以只念一部經、修一部法,但是還有那麼多的衆生,需要種種的法呀。
所以我還是希望各位年輕人,要發大心,好好地坐冷板凳,好好地臥薪嘗膽,用上五年、十年、十幾年的時間,真正在佛教的理論上、實踐上拿出點東西來,迎接釋迦牟尼佛涅槃兩千五百年這樣一個非常偉大的日子!謝謝各位!
(根據錄音整理)
《二谛與叁性--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與人間佛教(于曉非)》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