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初惡後善。惡中初舉。次辨。後法。下喻顯之。辨中先惡。如是世人心意下痛。大命將終悔懼下燒。惡中初明造惡之人。徙倚懈惰不肯已下。正明造作飲酒之惡。飲灑之人。不修善行。不事家業。違反教。嗔怒令喜鬥。背恩忌義。欺陵抵拒。兼以論之。肆心蕩逸魯扈抵下。明造惡過。過相衆多。文中具顯。痛中明其現有愚癡。闇障覆心。無所知曉。以之爲痛。亦應有其王法治罪。文略不說。燒等可知。

   上來別論。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衆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衆見之。身死隨行。入叁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後。共作怨結。從小微起。遂成大惡。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诤利。無所省錄。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身坐勞苦。久後大劇。天道弛張。自然糾舉。綱維羅網。上下相應。茕茕忪忪。富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衆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疏]此複總辨。于中還初明其五惡。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下。翻惡明善。惡中初先總明五惡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已下。別以顯之。別中兩番。初明從惡生痛生燒。身死隨下。明其從燒生惡生痛。前中初言但作衆惡不修善本。明其惡也。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明起燒也。或其今世先被殃等。明起痛也。後中初言身死隨行入叁惡等。是明其燒。至其久下。從燒起惡。至其久後共作怨結。從小微起遂成大怨。起殺生惡。皆由貪著不能惠施。起劫盜惡。癡欲所迫隨心思等。起邪淫惡。厚己诤利無所省錄。起妄語惡。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等。起飲酒惡。此等生惡。身坐已下。從惡起痛。坐前五惡。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下顯劇相。凡在世間。天下道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爲天道施張。造惡必彰。名自糾舉。身當法網。是故名爲網紀羅網。貴賤上下。莫不從法。是故名爲上下相應。罪者歸之。無人伴匹。故雲茕忪當入其中。古今有下。結以顯過。上來明惡。下翻明善。佛語彌勒世間如是。牒舉前惡。佛皆哀之。彰己悲憐。以威神下。教滅前惡。化令從善。摧滅衆惡悉令就善。教修世善。棄捐所思奉持經等。教習出善。初至無失。明出世因。終得已下。成出世果。

   上來第叁明五惡等業苦之過。

   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爲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斷生死衆惡之本。當離叁塗無量憂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爲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爲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爲自然。皆積衆善。無毛發之惡。于此修善。十日十夜。勝于他方諸佛國中爲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爲善者多。爲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甯息。吾哀汝等天人之類。苦心誨喻。教令修善。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在意所願。皆令得道。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爲之安。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谄僞。複爲衆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爲汝略言之耳。佛語彌勒。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于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怨。悉令度脫。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疏]第四勸人修舍。于中有二。一如來勸修。二彌勒領解。前中有叁。一以理正勸。二吾哀汝下。舉已現在化益以勸。叁吾去世下。舉已滅後衰損以勸。初中有二。一以理正勸。二汝等于是廣殖德下。彰此修勝。增人學意。前正勸中。初勸自行。得佛經辭。當熟思之。端心正行。主上已下。勸其化他。主上爲善率化下等。化他修善。當求度世拔生死等。化他離惡。彰此勝中。初明此界一日修善。勝無量壽爲善百歲。所以下釋。下明此界修善十日。勝余佛國爲善千歲。所以下釋。就初段中。汝等于是廣殖德本。總以標舉。布恩等別。別中初舉六波羅蜜。是自利行。布恩檀度。勿犯戒度。忍辱忍度。精進進度。一心禅度。智慧慧度。轉相教化。是利他行。爲德立善。總以結之。此前作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是其止善。以此修難。故于一日。勝無量壽爲善百歲。就下第二舉已現在化益勸中。初明化人修善得樂。佛言已下。明其化人滅惡離苦。就下第叁舉已滅後衰損勸中。初舉滅後衰損之事。語彌勒下。勸人修斷。上來佛勸。自下彌勒領解奉行。彌勒白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是領解也。如來慈等。彰己奉行。

   上來四段。合爲第二廣舉娑婆穢惡之事令人厭舍。

   自下第叁就無量壽得失雙辨令人修舍。就中有五。一佛勸阿難禮無量壽。二阿難奉命敬禮彼佛並願求見。叁由前請。無量壽佛放光普照。四因佛光照彼此相見。五因相見。具彰彼國得失之事。令人修舍。

   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十方國土諸佛如來。常共稱揚贊歎彼佛。無著無礙。

  [疏]就初段中。初告阿難。令禮彼佛。十方國下。舉佛共歎。成其頂禮。

   于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白言。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衆。

   [疏]第二段中。初明阿難奉命設禮。白言已下。啓請求見。願見彼佛。求見化主。安樂國土。求見其處。及菩薩等。求見彼衆。

   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複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疏]第叁段中。初先法說。佛放光明。普照一切。皆同一色。次以喻顯。下合顯之。

   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衆。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複如是。

  [疏]第四段中。初此見彼。後彼見此。彼中。初阿難見。後大衆見。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爲悉見不。阿難對曰。唯然己見。汝甯複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衆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複見不。對曰。己見。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不。對曰。己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于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衆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于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衆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衆。是故于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衆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衆生。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複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衆。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于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衆。無由供養于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缯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內彼獄中。系以金鎖。供養飯食衣服床蓐。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于意雲何。此諸王子。甯樂彼處不。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彌勒。此諸衆生。亦複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但于五百歲中。不見叁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爲苦。雖有余樂。猶不樂彼處。若此衆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諸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余佛所。修諸功德。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爲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疏]第五段中。初彰彼得。令人願求。後願彼失。使人厭舍。彰彼得中。如來叁問。阿難叁答。文顯可知。顯彼失中。初先彰彼胎生之失。若有衆生識本罪下。教人修舍。前明失中。文別有四。一彰彼國有胎生果。二慈氏白下。辨因顯果。叁複慈氏下。對勝顯劣。四如輪王下。就之顯過。就初段中。如來初問。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不。阿難次答。前已已見。如來下複爲之具辨。第二段中。初彌勒問。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正辨胎生。約化顯之。爲是通問。下佛答之。于中先明胎生之因。若有衆生明信佛下。明化生因。胎生因中。先明其因。此諸衆生生彼已下。明因得果。就明因中。若有衆生以疑惑心。略明其失。修諸功德願生彼國。略明…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