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P3

  ..續本文上一頁其得。不了佛下。廣明其失。于彼佛智疑惑不信。是其失也。于中初言不了佛智。此句是總。不思等別。佛智淵深。余不能測。名不思智。佛智衆多。非言能盡。言不可稱。于諸法門。知之窮盡。名爲廣智。位分高出。名無等倫最上勝智。于此下結。然猶信下。廣明其德。下得果中。先辨。後法。明化生中。先明其因。此諸生下。明因得果。自下第叁對勝顯劣。于中先舉化生之勝。後對明胎生之劣。文顯可知。自下第四明胎生過。約喻顯之。如來初先立喻反問。彌勒次答。不也。總答。但種種下。別以顯之。佛告已下。如來爲辨。明胎生者無余苦事。但五百歲不見叁寶不得修善。用此爲苦。以此苦故。雖樂不樂。上來四段。合爲第一明胎生失。自下第二教修舍。若此衆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正教修舍。識本疑惑佛智之罪。深自悔責。即得已下。明修得。彌勒當知其有已下。結勸修學。舉失顯得而爲勸也。

   上來第叁明攝下人往生彼國。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告彌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告彌勒。不但我刹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複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叁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被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衆。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普供養無量諸佛。于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叁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衆。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語彌勒。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複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爲汝略說之耳。

   [疏]第四重攝上人往生彼國。于中先明此土菩薩往生彼國。彌勒先問。如來後辨。佛告彌勒不但已下。廣明余國菩薩往生。于中初總。其第一下。別以列之。十叁國菩薩往生。通前娑婆。別列十四。不但此下。總舉余國。明皆往生。甚多無量。不可具說。舉此令人求去專也。

   上來正宗。

   自下流通。于中有四。第一如來歎經勸學。二爾時世尊說此經下。彰說利益。諸人悟道。叁動地放光。雨華作樂。增衆深信。四明所說利益弘多。大衆同喜。

   初中有五。一舉聞益。勸人受行。二吾今爲諸衆生已下。教人請決。叁當來之世經道滅下。彰此經法濟益之要獨留百歲。四佛語彌勒下。舉經難聞生人重敬。五是故我法如是作下。結勸修學。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叁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衆生。聞此經者。于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疏]初中有二。一舉得聞無量壽名。獲利深廣。勸學此經。聞名依經。故勸學之。若有衆生聞此經下。明聞此經得益廣大。勸人受行。前明聞佛得益之中。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爲得大利。明聞佛名得益多也。是故已下。勸學此經。以此經中說無量壽。聞獲大利。故設大火滿叁千界。亦須從過聽受此經。況余小難。所以下釋。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故必須聽。後明聞經得益之中。若聞此經。于無上道終不退轉。舉聞經益。是故應當專心信等。勸人修學。上來第一舉聞利益勸人受行。

   吾今爲諸衆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爲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複生疑惑。

   [疏]第二教人請決。吾爲衆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及其國土一切所有。彰己化意。所當爲者皆可求之。正勸請決。無得已下。遮後人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衆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疏]第叁明此經要獨留百歲。當來之世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未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爲滅盡。我以慈下。明已留意。佛以慈悲憐湣衆生。故法滅後。獨留此經百歲濟度。以此經中開示淨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大涅槃經顯示佛性。教聖中深。聖人先隱。爲是先滅。此經教人厭苦求樂。濟凡中要。爲是後滅。法隨人別。故滅不同。其有衆生值斯經者所願皆得。明留之益。法滅盡後。百年聞者。尚得利益。往生淨土。況今聞者。何有不生。唯佛留意。明今聞經。有求去者。定得往生。莫自疑慮。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爲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疏]第四舉經難聞生人重敬。如來興世難值難見。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爲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于中先明經教難聞。手得經卷。之名爲得。耳聽曰聞。亦可領誦名之爲得。耳聽稱聞。此等皆難。菩薩勝下。明其行法聞之甚難。遇善知識能行亦難。明修行難。此前泛舉。若聞斯經信樂受等。難中之難。約對前叁。明此經中修學最難。余義余法。處處宣說。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爲是最難。

   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疏]第五結勸修學。言是故者。是此經法有多益故。于中修學最難得故。我今宣說。言我法者。舉此經法。如是作者。此經宣說彌陀如來修願修行得身得土。名如是作。如是說者。如來上來爲衆宣說。名如是說。如是教者。如來上來教人往生。名如是教。此舉前法。應當信順如法修行。結勸修學。

   上來五段。合爲第一歎經勸學。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衆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于將來世。當成正覺。

   [疏]第二段中。明說利益。無量衆生發正覺心。起願益也。聞彌陀佛發願修行得佛淨土攝化衆生。願與同之。名正覺心。下明得道。先小後大。小乘衆生。聞說娑婆穢惡可厭。深心厭離。故得小果。于中初言得淨法眼。成須陀洹。見四真谛。名淨法眼。次得那含。後得羅漢。大乘衆生。聞彌陀佛成德廣度。堅心願求。故得不退。聞此多益。誓欲濟度。名誓自莊。由斯克果。故于將來當成正覺。

   爾時叁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而作。無量妙華。紛紛而降。

   [疏]第叁段中。如來化周。爲增物敬。故以神力動地放光作樂雨華。六動如上。

   佛說經已。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衆、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衆。聞佛所說。靡不歡喜。

   [疏]第四段中。明說廣益。教惬群機。大衆同喜。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終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