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再來,這個的確是有問題,我們要小心謹慎的來應付。
其次是社會上普遍的流行拜拜的習慣,在臺灣,過去在中國的南方,一般人選擇初一、十五都去趕廟會。他的目的都是在祈福,求健康長壽、升官發財,目的在此地。這些事、這些理,我們平常在講經裏面都說得很多。有沒有效果?給諸位說,沒有效果。絕對不是你去拜拜,就真正能夠消災得福,那有這麼容易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懂得因果的道理。災難有災難的因緣,福德有福德的因緣,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種善因一定能夠得善果;遠離一切惡因,你就不會遇到災難,因緣果報是真理,我們要相信。世間人特別是現代開發中的國家,人民生活富裕,富裕之後就增長貪瞋癡。頭一條就要求長生、求不老,古代秦始皇、漢武帝求長生不老,現在民間也都個個求長生不老。能求得到嗎?秦始皇也死了,漢武帝也死了,我們要相信生必定要死,誰能逃得過這一關?於是乎社會上,看相、算命、看風水的,生意就特別興隆。
命相、風水有沒有?確實是有。命相是數,風水是居住的環境;人沒有定功,沒有智慧,心隨境轉,所以居住的環境影響他的情緒,影響他的心態,這是居住環境不能不重視,不能不選擇,這叫做風水。而風水的好壞並沒有一定,甲住在這個地方對他很好,乙住在那個地方未必恰當。由此可知,居住環境是因人而異,它不是固定的。所以諺語裏頭有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如果你真正有福報,你住的這個地方本來風水不好,它自然會變好,境隨心轉,這是佛所講的,這個話是真的。境是什麼?境就是風水,是居住環境,隨著心轉。我們本著這個原理、原則,來看今天我們地球的環境,我們居住的大環境,現在人心貪瞋癡慢加速度的在增長,把我們這個原來是美好的環境破壞了,這不就是風水隨著人心轉嗎?大環境如此,小環境也不例外。
過去金山活佛(金山活佛是俗稱,他是民國初年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這個人在世,他的形像確實有一點像古代的濟公長老那個樣子,也是表現得瘋瘋顛顛,實在講,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真正是如來事業。)曾經有一段講到算命的事情,他說得很好,算命先生連他自己的命都不知道,他怎麼能知道別人的命?他搞算命這個行業,他是要賺錢生活,他那裏能算得准?他說算命算得最准確的是誰?釋迦牟尼佛,那是最高明的,算得最准的。到最後他下個結論,勸人不要相信命,要相信業,爲什麼?命是業造的。也就是勸人不做惡業,多做善業,你的命就好了。你想,繼續不斷還造惡,還搞損人利己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命好,那有這個道理?決定沒有這個道理。
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醒同修們,損人決定不利己,你只要冷靜的去觀察。你看過去、看曆史上,你看看現代這些社會,凡是造損人利己的事情,最後都是一敗塗地,這在佛法講,這叫現世報。而來世的果報必定在叁途,這又何苦?真正利己就是利人,你能夠利益衆生越多,對你自己的自利也就越大。所以聰明人、有智慧的人,真正求自利的人,自利的方法就是全心全力的利益衆生、利益社會,這是真理,世、出世間聖賢常常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應當好好的去思惟、去體會,然後你就會接受,就會依教奉行。
所以妙善法師講,我們要相信業,不要去考慮命運的問題。換句話說,需不需要看相算命?不需要!需不需要看風水?不需要!如果你居住的環境,你覺得這樣很好,這就是好風水,對你就很適合。你居住的環境,床鋪的擺法,櫃子的擺法,桌子的擺法,你覺得很歡喜、很自在,對你就是好風水。如果你請一個看風水先生,他叫你擺那裏,你就擺那裏,你的命運就受別人擺布,受別人控製,你好可憐!你好愚癡!雖然你有財富、有地位、有富貴,但你愚癡,任憑別人愚弄,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可憐憫者」。什麼人可憐憫者?受人擺布的人是最可憐的人。佛教人是教人頂天立地,教人自作主宰,不要聽人擺布。所以這些陋習、這些迷信一定要破除。你要明了真理,了解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多讀聖賢書,對你決定有好處。
聖賢書多半是古時候人所寫的,古時候用的文字,我們今天稱之爲文言文,現在學校教育使用的是白話文,於是文字就産生了障礙。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障礙不大,很容易突破。文言文是我們中國老祖宗高度智慧的發明,古聖先賢他們在想,如何將他們的智慧,將他們人生當中的經驗,傳給後人作參考,這是一樁大事。用什麼方法傳,這個方法是大的工程,這才想到發明了文言文。爲什麼想到這種方法?因爲他知道言語會隨著時代變,會隨著地區變,如果用一般言語,用這些方式來記載,傳個幾十年、幾百年,後人就看不懂了。正如同現在的西方,古典的東西是拉丁文寫的,現在只有極少數的專家還在那裏摸索,絕大多數的人不得受用,這個可惜。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他們聰明,把語跟文分開,語言隨你怎麼變法,文決定不變,這一招就對了。
所以今天,你要能稍稍懂得文言文,你讀《論語》就跟孔老夫子對面談話沒有兩樣。孔老夫子去我們兩千五百年,兩千五百年傳遞沒有改變,這是文言文的好處,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找不到的,我們祖先對我們後代的恩澤多麼大!我們應當感恩戴德。感恩具體的表現就是要學文言文,文言文學習難不難?不難。諸位如果到故宮博物院,或者到大的圖書館,你去找,找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大概還有模範作文這些本子。這些東西我過去都看過,還是線裝書。小學生寫的文章文言文,他們的年齡不過八、九歲而已,可見這個東西不難!八、九歲,十來歲就寫出很漂亮的文言文。
過去我在臺中求學,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要學經教,文言文不能不學習。學習文言文方法就是背誦,現在人一聽到背誦就嚇倒了,他不知道背誦是學習的基本,並不困難。你一個星期背一篇古文,有什麼困難?你花上一年的工夫,能夠熟背五十篇古文,你閱讀文言文的基礎就具備了。一年的時間,一個月念一篇,你去選《古文觀止》,在《古文觀止》裏面選五十篇。能夠熟背一百篇古文的,他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從前八、九歲的小孩,他念的文言文大概不止一百篇,所以他能寫得很好,這有什麼困難!這是我們中國固有文化裏面的特色,無比的殊勝,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你把這一關突破,你可以讀文言文,你可以寫文言文。《四庫全書》是文化的遺産,文言文是一把鑰匙,你拿到這個鑰匙,文化遺産你就接受了,你就得到受用。智慧的寶庫,經驗的淵源。佛經的文字比古文要淺顯得多,這是當年譯經的這些大師,總是想把佛法能夠普遍的宣揚,讓一切大衆都很容易明了接受,所以用最淺顯的文字,也可以說是當時的白話文。所以佛經我們看起來更容易,不感覺得困難,這在文學裏頭,稱佛經這種文字叫做「變文」。
我們說到這個地方,對於中國古典的文化要留意,文言文要特別注重,最重要的是要教你的子弟,兒童好教。雖然現在學校裏面不念了,你在家裏頭幫助他,幫助他學習古文、背誦古文。你能夠帶領著他,他能夠背個一百篇、兩百篇,將來一生受用無窮,然後他才知道父母對他的愛護,父母對他的好處。他現在雖然不知道,將來一生感激不盡,這是真話。所以我在國外常常勸勉我們學佛的同修,最好用《無量壽經》教誡子弟,把《無量壽經》當古文來讀,其實《無量壽經》的文字,雖然是文言文,是最淺顯的文言文,也可以說是最白的文言文。它裏面一共有四十八品,也就是四十八章。過去李老師要求我們要熟讀五十篇,那這四十八篇大概就差不多了。所以我說讓小朋友熟讀這一部經,一舉有四得。第一他在海外,他不會把中國的言語忘記,他天天要念!第二,他認識中國字,不會把中國文字忘記。第叁,他學習了淺顯的文言文。第四,同時他也學到佛法。所以一舉四得。我們如果真的是愛護子弟,應當要這樣去做。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夠疏忽。
還有一個問題,社會一般大衆對於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許多誤會。念佛的人當然對於佛所講的決定不懷疑,佛教人不妄語,妄語是佛家的大戒,佛怎麼會妄語?佛講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真實的。特別是我們現在科技發達,發現太虛空當中無量的星球,現在也常常聽到外星人、外太空人,這個說法是越來越多。我們這個地球有人住,難道別的星球沒有人住嗎?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另外一個星球?都很有可能。這是我們用最淺顯的科學來推測,它決定不是假的。如果再用高深一層的科技來說明,那我們就更容易理解。科學家現在證實,空間是多維次的。我們講叁度空間、四度空間,我們現在是居住在叁度空間裏面。四度空間的人我們看起來,就像神仙一樣。科學家證實至少有十一度空間,這個說法很有趣味,很像我們佛法裏面講的十法界。由此可知,佛家講的十法界,實在就是時空維次不相同。越是高維次,那個境界生活環境就格外的殊勝,我們講他生活的空間就越大。到最高的維次,究竟圓滿的,他的活動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科學家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怎麼形成的,他並不曉得,如何突破他也不知道。但是在佛經裏面講得很透徹,十法界怎麼形成的?妄想、分別、執著形成的。如何去突破?用禅定的功夫,把無限度的空間重重突破,然後你才見到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叫一真法界。這個與科學家所發現的,與他們所說的相應,能講得通。
淨宗法門裏面,又有所謂往生,也有人問我,古大德所講的「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那到底有沒有往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爲什麼實不去?你並沒有離開這個法界。爲什麼說生則決定生?你的時空轉變了。假如這樁事你還是模糊不清楚,我們可以用電視來作比喻。電視的螢幕就那麼大,那個螢幕裏面,這邊是臺灣,那邊是美國,你看到這個人提了包上飛機飛到美國,這裏離開了,那個地方美國境界現前。到美國去了沒有?去了,決定去了。有沒有離開那個螢幕?沒有!換句話說,頻道的轉換。我們現在這個頻道是娑婆世界,是這個地球,頻道一轉換就轉換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度,還在這個畫面上,還在這個法界裏面。所以從一真法界來講,沒有來去;從往生來講,頻道的轉換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就是十個不同的頻道。雖然不同的頻道,都在這個法界裏面,也就是都在這一塊螢幕之中,沒有離開這個螢幕。諸位從這個比喻去體會,你對於這一個事實真相,多少能夠理解一些。然後才知道,我們要不要求生淨土,決定要求生。唯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才能夠突破無限的時空維次,這個是科學家一直到今天沒有辦法突破的。他們曉得,如果能夠進入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就能夠回到過去,又能夠進到未來,這是事實。
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的維次跟我們就不一樣。在他們那個境界裏面,他們知道過去,他們也知道未來,他們可以化身在過去世,也可以應身到未來世,真的得大自在。所以佛經裏面所說的種種境界,逐漸逐漸被現代科學所證實。科學家了解這些事情、事實真相,但是不知道其所以然,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夠突破,能夠進入這個境界。但是佛法就高明,佛法明了其所以然,也知道用什麼方法去突破,所以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就肯定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消極?不是消極。你要說它消極,說它是逃避現實,那就完全錯了,這是淺見。《無量壽經》佛特別說明,這個經非是小乘,這不是小乘經,它是大乘經。不但是大乘,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究竟了義的經典,所以才被十方一切諸佛贊歎,一切諸佛宣揚。這是事實的真相,那裏是逃避現實?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去享樂,如果你還有享樂這個念頭、這個妄想,西方世界你去不了。西方世界去的條件是心淨則土淨,念佛是一種方法,必須達到一定的標准才能往生。標准是什麼?標准是心清淨,用念佛的方法修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這才有能力、有資格往生淨土。
如果清淨心得不到,妄想、分別、執著依然存在,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沒用處,正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爲什麼?就好像那個念書的人一樣,學生念書很用功,拼命念書,一考試都不及格,那有什麼用處?所以要講求成績,要講求實效,這個實效,《彌陀經》上的標准是一心不亂。我們用什麼方法達到一心不亂?用執持名號的方法,這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都提倡執持名號,用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求學,那個地方是學校,到那個地方去完成學業,到那個地方去作佛,真的是成佛。成佛是什麼?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學到一身的本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然後你才能夠在盡虛空、遍法界,幫助一切苦難衆生,這就講佛度衆生,度衆生就是幫助一切衆生。幫助這些衆生破迷開悟,幫助這些衆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非常有意義,就真正有價值,這一生就沒有白過,這一生就過得非常充實。充實價值達到真正的圓滿,一定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話絕對不是騙人的,是一切諸佛肺腑之言,無比的真誠懇切來勸導我們。佛對我們有什麼要求?什麼也沒有!不需要我們恭敬他,也不需要我們供養他,無條件的,那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凡是說假話欺騙人的,他總有目的、總有企圖。諸佛菩薩對一切衆生沒有任何企圖,沒有任何條件,句句是實話。
好,今天講到這個地方,時間也差不多了。謝謝諸位。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佛教是什麼(續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