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到的。
訪問者:是,只求菩薩保佑,而自己完全不付出是永遠得不到。所以各位朋友不要忘記,其實布施,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不一定是說,一定要非常有錢人,或者非常有才能的人才可以布施,每一個人都有布施的能力。是這個意思?
師父:對!
訪問者:法師,剛才我們談到叁福,人天福當中好像法師剛剛只提到有關孝道方面;其他方面,是不是也請法師再補充、再開示好嗎?
師父:教育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孝道是根本。一個人他能夠成就,成爲社會上一個好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一定要受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在家庭,跟學校密切地配合,才能把這個人教出來。譬如說教孝,父母對兒女這個話說不出口:「你是我的兒子,你要孝順我。」這個講不出口。那兒子問:「我爲什麼要孝順你?」這不是麻煩事情嗎?所以教孝是老師,老師有責任教學生,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你爲什麼要孝養父母?父母同樣的,你要教兒女如何去尊師重道,老師對學生:「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你要重道。」這個話也說不出口。所以必須兩方面配合,才能把這個人教育出來。所以說一開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就是教育真正的基礎。
從這個地方然後再提升,你要有慈悲心,要能關懷社會、關懷大衆,愛護一切大衆,這就是慈心。慈心裏面最重要的,不殺生;不殺生,我們就不會傷害任何一個人,不會傷害任何一個動物,培養你的慈悲心。再修十善業道,十善業道是做人基本的基礎,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絕不做這種事情。
訪問者:法師,你剛才說不殺生這一點,是不是意味我們要學佛,就一定要吃素?
師父:那不一定,這個不一定,可是素食對於生活決定有好處。我學佛也沒有人叫我吃素,但是我學佛六個月,就開始吃素,我得到一個啓示。因爲我在小時候念書,有一些同學是虔誠的回教徒,我曾經上過「清真寺」,了解他們一些東西,他們對飲食很挑剔。因爲他們不但講衛生,世間一般人講衛生,衛生是保衛生理,他懂得衛性。他除了生理之外,人有性情,這個性情善惡,他說與吃東西飲食有關系,我體會到這一點。凡是會影響自己性情不良的這一方面,那些東西他都不吃。
所以以後學佛,佛家講素食,素食能夠保護慈悲心,所以這是飲食裏面,它衛身、衛性、衛心,這講得最完全。我從這裏得到這個啓示,我就吃長素,我二十六歲吃長素,四十多年,這個身體是越來越健康。我的年齡一般人看不出來,前年醫院醫生給我驗血,他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的血液純度、顔色,就像叁十幾歲人的樣子。」他做了一個結論:這是你吃素的好處。所以素食對於身體健康,是有絕對的好處。再加上心清淨,不要染著,世間什麼事情放下就好了。所以我不看電視,我也不聽廣播,我也不看報紙,人家問我,每一天天下太平,沒事!日子好過。如果你看這個,「這天下怎麼這麼亂,亂七八糟!」那你就苦不堪言了。我何必要過那個日子?所以一切排斥掉,每一天讀經,與佛菩薩爲伍,與古人做朋友,你說這個生活多自在、多快樂!
訪問者:是,從法師的面相上,相信各位觀衆可以充分得到印證,因爲法師紅光滿面,而且臉色一點歲月的痕迹都沒有,真的看不出他的年齡,我也不必公布他的年齡。法師,我們知道常常在佛學當中,有人提到業障,說每一個人一生當中都有業障,這個業障是代表什麼?跟我們的影響又怎麼樣?
法師:「業」是事業,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你是做什麼事;事情做完之後那個結果,就叫「業」。所以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學生上課的時候,他有作業,一個學期結束叫結業,叁年念完,畢業。所以業是造作的結果。我們一般人起心動念都是造作,所以造作的太多了,佛把它歸納爲叁大類。你心裏面的思想、起心動念叫意業,你的言語叫口業,你身體的造作叫身業。所以用身、口、意,就把你所有一切的造作,你的活動全部都包括。你造作的這些,一定産生後果,這個後果就叫做「業」。
業産生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你的定、障礙你的慧。就是剛才講的,你爲什麼定不了?爲什麼你在外面一走的時候,你就會被引誘?那引誘是你在造作,你被人引誘,那引誘是你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就變成障礙,所以這叫業障。你造作的善,善也能障,爲什麼?善的時候生歡喜心,總而言之,你的心不平等,所以心要平,你起了波浪。歡喜也起波浪,煩惱也起波浪,所以全部都是業障;善業也障,惡業也障。但是他有果報,善業叁善道,惡業叁惡道;換一句話說,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你有業障,你沒有定慧;定慧才能超越六道輪回,才能解決問題。
因此,佛教給我們要修淨業,淨業就是我們不做壞事,做好事。我們修善業,修善業而不著修善業的相,那個障就沒有了。所以總而言之一句話,你要記住,我們日常生活從早晨起來穿衣、吃飯、工作、應酬,一定要與戒、定、慧相應。假如說戒、定、慧你覺得這叁個字太玄了,不太好懂,我變通一下,你要與清淨心相應,心是不是清淨?與平等心相應,平等就是沒有分別,清淨就是不執著,我對於一切事情不分別、不執著。了了分明是智慧;不分別、不執著是定。與定、慧相應,你的生活就自在,你的生活就美滿,你的事業一定一帆風順,你做得一定比別人好。好的原因在那裏?因爲你有定、慧。
訪問者:是!也就是所謂這個業,就是你曾經做過的事,你曾經說過的話,所得到的一些後果。你曾經做了善事會得善果,曾經做了壞事就會得惡果,也就是我們人一定要多做好事。法師,這個是不是跟我們一般在佛學當中所說的因果關系,是不是也有一些關聯?
師父:有關聯,有密切關聯。
訪問者:您談談因果關系好嗎?
師父:世、出世間法就是世間法跟佛法,都離不開因果,佛法也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你沒有因怎麼會得果?譬如說我們讀書,勤奮讀書是因,我們拿到學位是果。我們勤奮的工作是因,我們得到好的報酬這是果。所以世、出世間就是一個大的因果,而這個因果它永遠是相續的,它永遠是在循環,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知道。知道因果相續,知道因果循環,那我們在這個環境裏面,我們自然就會向著斷惡修善。因爲造因是我們自己,結果當然我們自己也能夠預期,我造好因一定得善果,我造惡因,我的果一定不好。不可能說善因得惡果,惡因得善果,沒有這個道理,這是定律。
訪問者:談到這個因果,我有一點好奇,我們可以說我們這一代、這一輩子做善事,是爲了我們下一代來結善果。如果我們的上一代做了壞事,而我們是無辜的,我們不知道,而由我們來承受上一代做的壞事的惡果,那我們該如何自處?
師父:這個裏面的情形,就非常非常複雜了,要嚴格的來講,因果是個人自己造,個人自己承受。上一代跟下一代只有影響,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由此可知,縱然上一代做得不好,我要是認真努力,可以把它改變。改變不了是因爲你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你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你被環境轉了,那就很苦。換句話說,你受它的影響,這剛才講你還受外面境界影響,你沒有定、沒有慧。如果你能夠守住正常的原理、原則,那這就是持戒。修清淨心,生智慧,那我就能改環境。環境再惡劣,我們有能力把環境回轉過來,這個都是事在人爲。這個就是我們講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一定是依賴甚深的定力,妥善的方法。所以社會縱然再惡劣,我們環境縱然再惡劣,沒有不能改的,《了凡四訓》就是最好的例子。
訪問者:也就是說即或你的上一代做了一些壞事,到你這一代受些影響,但是如果你自己自身能夠在佛方面修得很好,禅定、慧都能修得很好,還是可以化解這個不好的影響。
師父:可以!不錯!不錯!
訪問者:所以完全還是看自己。法師,我知道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我只要做好人就可以了,我何必一定去學佛?學佛對我們個人到底有什麼好處,爲什麼一定要去學佛?
師父:這個還是一個誤會。你聽我剛才講的,應當有相當的一個了解。學佛學做個明白人,我做人就好了,我何必做個明白人?我何必要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好人就行了!這樣說法,這個問題你就能夠得到答案。一定要做個明白人,才是圓滿的好人。你雖然是好人,你這好人不圓滿,有欠缺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你有定、有慧,能夠做個明白人,那你是個圓滿的好人,就這個意思。
訪問者:一般的好人,只是普通的好人而已。
師父:對!不圓滿。
訪問者:不圓滿!不是圓滿的好人,所以我們要想達到圓滿的好人,還是得學佛。還有,學佛如果說想要有所成就的話,難道一定要出家嗎?在家學佛也能夠學到有所成就嗎?
師父: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如果說出家的話,這個觀念就錯誤了。出家就像我們世間的行業一樣,你喜歡這個行業,你可以選擇這個行業。學佛是任何行業都可以學佛,任何行業都成菩薩,任何行業都成佛,不一定要出家。出家是所有行業裏面一個行業,這個行業相當於我們選擇行業,我喜歡教育,我喜歡教學,我去念師範學校,我將來畢業之後,我從事於教育工作,這是個人志願。所以一定要曉得,佛法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是表現在任何不同生活方式上,任何工作上,任何環境當中,這是真正的學佛,真正在佛法上的成就,不一定要出家。如果出家不從事於教學的工作,那就大錯特錯!好比你念師範,念畢業了,分發你到學校當教員,你天天不上課,那成什麼話?這個是過錯!你從事於這個行業,就要把這個行業做好,在這個行業當中,做所有同行的榜樣、模範,那就叫佛菩薩,佛菩薩就是世間一切衆生最好的榜樣。
訪問者:是。剛才法師也提到說,學佛我們可以離苦得樂,而且這也是我們學佛的人,希望達到的一個…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佛教是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