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其義得成。諸說有自體者。是諸煩惱。爲有實體。爲無實體。今何所問。如論偈說

   若人諸煩惱  有一自實體

   雲何能斷除  誰能斷有體 

  釋曰。此謂有自體者。不可壞故。若諸煩惱無實如兔角者。亦如此偈說過。雲何不能斷。謂無者。不可舍故。如虛空華不可舍。無自體故。如馬體無。不可令舍此無。複次若作是意。謂有實煩惱。聖道起時能斷故。謂此說無過者。此實煩惱似何等相。對治道起而能斷耶。汝之立義難令物解。以是故起有實體無實體煩惱分別。而能斷此分別者不然。是中立驗。第一義中煩惱無。自體是斷故。譬如幻作女人雖是幻化而諸凡夫起染欲心。後知非實染心自舍。煩惱無實亦複如是。此中已說外人所成立驗有過。顯我自成立驗無過。令解顛倒無自體故。是品義意。以是故。此下引經顯成。如金光明女經中偈說。言語非是色。一切處無有。畢竟無有故。煩惱亦如是。如語無實體。不住于內外。煩惱體無實。亦不住內外。佛告舍利弗。若解染汙即如實義。無一染汙顛倒可得。衆生起染。若無實者。即是顛倒。若彼顛倒是無實者。于中無真實相故。舍利弗。如是解者說爲清淨。以煩惱無實體故。如來成正覺時。所說煩惱。非是色。非是無色。非受想行識。非無受想行識。非非識。非非無識。不可見故。不可取故。解者無所斷除。證時亦無所得。不以證。不以得。無證無得。無相無爲。但假名字。猶如幻化。于諸法不動相非取非不取。如影如響。離相離念。無生無滅

   般若燈論釋觀聖谛品第二十四

  釋曰。今此品者。亦爲遮空所對治。令解四聖谛無自體義故說

  自部人言。若謂聖谛空無自體。是義不爾。故論偈言

   若一切法空  無起亦無滅

   說聖谛無體  汝得如是過 

  釋曰。如彼所說道理。令物信解者。是事不然。空故如虛空華。以是故。彼招此過。起滅無體故。即無苦谛體。苦谛無體故。能起集谛。亦無體。集谛無體故滅谛亦無體。滅谛無體故向苦滅道。以正見爲首。道谛所修即爲無體。如上偈說。彼得此過。以是故。諸有怖畏生死衆生。于四谛境界勤行精進。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此等皆無。雲何無耶。故論偈言

   若知及若斷  修證作業等

   聖谛無體故  是皆不可得 

  釋曰。四聖谛者。謂能作聖人相續體故。名爲聖谛。又複谛者。謂真實義。若說無者。是義不然。故論偈言

   聖谛無體故  四果亦無有

   以果無體故  住果者亦無 

  釋曰。此謂身見疑戒取等衆過爲薪。聖谛爲火。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見聖谛火能燒煩惱。住果者。謂得須陀洹道。須陀洹果。又名不爲他緣和合故。所有天魔不能破壞。又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和合故名僧。是僧名爲無上福田。彼若無者。其義不爾。故論偈言

   若無有僧寶  則無有八人

   聖谛若無體  亦無有法寶 

  釋曰。若無僧寶不應有四道四果差別。複次無僧寶故。亦無法寶。法寶無故。亦無佛寶。故論偈言

   若無法僧者  雲何有佛寶

   若叁寶皆空  則破一切有 

  釋曰。佛者謂自覺聖谛。複能覺他。故名爲佛。雲何爲寶。謂難得故。如經偈言。應解我已解。應修我已修。應斷我已斷。由是故稱佛。此謂于一切法有自體中得平等覺是故名佛。如修多羅中偈言。于無體法中。覺了盡無余。諸法平等覺。是故名爲佛。此謂諸佛所覺境界。若言無體者不然。如上偈說。若叁寶皆空則破一切有。是義有過。故論偈言

   若因果體空  法非法亦空

   世間言說等  如是悉皆破 

  釋曰。此謂作是說者。而不欲得有過。此過雲何免耶。若不立空而有起滅諸體有自體者彼得無過。是中作驗。諸體有自體有起滅故。若言諸體無自體者。不應見有起滅譬如空華。論者言。汝所引者義皆不然。如論偈說

   汝今自不解  空及于空義

   能滅諸戲論  而欲破空耶 

  釋曰。空者能滅一切執著戲論。是故名空。空義者謂緣空之智。名爲空義。汝今欲得破壞真實相者。如人運拳以打虛空。徒自疲極終無所損。汝若作是言。如上偈說。若一切法空。無起亦無滅。汝作如是說者。亦徒疲勞不解中意。何以故。如論偈說

   諸佛依二谛  爲衆生說法

   一謂世俗谛  二謂第一義 

  釋曰。世谛者謂世間言說。如說色等起住滅相。如說提婆達多去來。毗師奴蜜多羅吃食。須摩達多坐禅。梵摩達多解脫。如是等謂世間言說。名爲世谛。是等不說名第一義。第一義者雲何。謂是第一而有義故。名第一義。又是最上無分別智真實義故。名第一義。真實者。無他緣等爲相。若住真實所緣境界無分別。智者名第一義。爲遮彼起等隨順。所說無起等及聞思修慧。皆是第一義。慧者雲何。是第一義。能爲第一遮作不顛倒方便因緣故。是故複名第一義也。如論偈說

   若人不能解  二谛差別相

   即不解真實  甚深佛法義 

  釋曰。此謂若人不解二谛差別。不錯亂境界相者。不正思惟。多者此人不解甚深佛法。而起有體無體執覺。深者雲何。難涉渡。佛者如先已解。法者爲令天人證得甘露法故。行者于如是等甚深境界。應知應斷應證應修。複次說不顛倒教者名甘露法。是人于第一甚深無分別智道理不解故。雖行不顛倒住真法境界。而于無起無滅法體說衆生。于非境界起境界見。作如是說者。不解中論道理。而言世谛中起滅等法。一切皆無。作是分別者。其過亦如上偈說。若一切法空無起亦無滅。有如是分別者。不解諸佛如來隨順世谛。說有持戒修定生住滅等諸法體。無智之人謂第一義中亦有是事。作是虛妄分別者。墮在諸有曠野之中。無有出期

  自部人言。若以第一義谛得解脫者。不應宣說二谛。論者言。以是事故。如論偈說

   若不依世谛  不得第一義

   不依第一義  終不得涅槃 

  釋曰。世俗谛者。一切諸法無生性空。而衆生顛倒故妄生執著。于世間爲實。諸賢聖了達世間顛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無自性。于聖人是第一義谛。亦名爲實。佛爲衆生依二谛說。雲何爲第一義谛。謂普過一切言語道故。一切小乘所分別者。令離一切分別因故。複次若無世谛不能證得第一義谛。以是故。煩惱及生等滅者。是涅槃相。若不依第一義谛。涅槃之道終不可得。複次外道中。若有聰慢者。作如是分別。有空不空。雲何爲空。謂見諸陰空。以彼執見無體故。雲何不空。謂見諸陰不空。而言我已見我。今見我當見如是諸陰空。不離諸陰有空。空中見諸陰。諸陰中見空。作是見者。是不正思惟。名增上慢。如論偈說

   少智愚癡者  以惡見壞空

   如不善捉蛇  不如法持咒 

  釋曰。此謂與無分別慧命作障礙故。如是等爲惡見所壞。複次于諸無體起有體見。亦名壞空。譬如不善捉蛇之人。自害其命。于空執有體者。亦能害解脫命。如持咒人不依咒法而自損壞。以是故。不善解空者。能作種種不饒益事。如論偈說

   諸佛以是故  回心不說法

   佛所解深法  衆生不能入

   汝今若如是  于空生誹謗

   謂法無起滅  乃至破叁寶 

  釋曰。誹謗者。謂言一切是空。汝嗔忿故。欲與空作過者。空終不被汝過。何以故。諸體無自體者。于第一義中空故無體。無體義者。我亦不用以有執著相故。複次爲遮自部人所分別空者。今遮此空故而言空無自體。亦不執空作是分別。空者今應舍故。如寶積經中說。佛告迦葉。甯起我見如須彌山。亦不作增上慢者起于空見。以是義故。不見色空。不見色不空。如論偈說

   若然于空者  則一切皆然

   若不然空者  則一切不然 

  釋曰。此謂正見空者何等爲一切皆然。謂有起等。雲何然耶。謂有無等及眼等。皆自體空。如幻丈夫。丈夫自體。空何以故。一切藉衆緣聚集爲體故。雲何爲體。體謂苦也。雲何爲苦。謂此起者名苦。見苦等行名爲苦谛。雲何爲集。謂起苦因者名集。複次集者。謂從此起苦故名集。若見集等行名爲集谛。滅苦因者名之爲滅。見滅等行名爲滅谛。爲得滅苦因方便故。而名爲道。若見道等行名爲道。谛彼聖谛如是有故其法得成。以自然智覺。于一切行故乃名爲。佛隨順聲聞說者。如經言。佛告諸比丘。如是苦者我于往昔不聞諸法中得眼起智起明起覺起是等諸體自體皆如幻故。第一義中見無起等名見聖谛。如文殊道行經說。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起。即解苦谛。若見一切諸法無住。即能斷集。若見一切諸法畢竟涅槃。即能證滅。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自體。即是修道。以是義故。摩诃衍中聖谛道理得成。道理成故。智慧得成。智慧成故。一切皆可然若誹謗空者。如上偈說。若不然空者。一切皆不然。如論偈說

   汝今持自過  而欲與我耶

   亦如人乘馬  自忘其所乘 

  釋曰。若汝不欲令空有過失者。今當說之。如論偈說

   汝若見諸法  皆有自體者

   諸體無因緣  還成自然見 

  釋曰。若見諸體有自體者。則無諸體從因緣生。不待因緣而有體故。複次若見諸體有自體者。今當說過。如論偈說

   若因果無待  作者及作業

   及至起滅等  一切法皆壞 

  釋曰。此謂不待因緣者。因果等義皆亦不成。汝雲何于空義妄生分別。譬如小兒見畫夜叉而生怖心。發聲大叫。若色等是空無有自體。如虛空華。作是分別者。不應于此而生怖畏。以是故。如論偈說

   從衆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

   但爲假名字  亦是中道義 

  釋曰。眼等諸體從緣起者。諸緣中眼等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非無。非異非一。非自非他。亦非俱非不俱。所有從緣起者。第一義中自體無起。依世谛故有眼等起。我說此起空者。謂自體空故。如經偈言。從緣不名生。生法無自體。若有屬緣者。是即名爲空。世間出世間。但是假施設。其有解空者。名爲不放逸。如楞伽…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